一种便于上料的万能外圆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5319发布日期:2022-07-12 18:0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上料的万能外圆磨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上料的万能外圆磨床。


背景技术:

2.磨床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的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如珩磨机、超精加工机床、砂带磨床、研磨机和抛光机等。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
3.万能外圆磨床是加工工件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形状素线展成的外表面和轴肩端面的磨床;使用最广泛,能加工各种圆柱形圆锥形外表面及轴肩端面磨床。在所有的磨床中,外圆磨床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类机床,它一般是由基础部分的铸铁床身,工作台,支承并带动工件旋转的头架、尾座、安装磨削砂轮的砂轮架(磨头),控制磨削工件尺寸的横向进给机构,控制机床运动部件动作的电器和液压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尽管在磨削方式上已经较为成熟,但常规外圆磨床的单次加工项目仍相对有限,普遍无法在外圆磨削的同时实现端头磨平;而且,常规外圆磨床的上料和进给动作相对繁琐,整体加工效率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便于上料的万能外圆磨床,以解决常规外圆磨床无法在外圆磨削的同时实现端头磨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外圆磨床的上料和进给动作较为繁琐。
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上料的万能外圆磨床,包括机床,滑台,第一滑车,第一电机,端部磨盘,第二滑车,内支撑体,第一手轮,第二手轮,第二电机,外圆磨盘,外罩,固定座,槽体,定位螺栓,夹具,其中,在机床上水平的固定有滑台,在滑台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车和第二滑车,在机床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手轮和第二手轮,第一手轮与第一滑车传动连接,第二手轮与第二滑车传动连接,在第一滑车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在第一滑车的侧端转动连接有端部磨盘,端部磨盘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在第二滑车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撑体,在机床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在第二电机的主轴上连接有外圆磨盘,在外圆磨盘的外部设置有外罩,固定座位于滑台上,在固定座上具有槽体,定位螺栓穿过槽体并与滑台紧固连接,定位螺栓将固定座紧固于滑台上,在固定座上设置有夹具,外圆磨盘位于夹具侧方。
8.作为优选,还包括收集盘,所述收集盘位于外圆磨盘下方。
9.作为优选,还包括吹扫机构,所述吹扫机构固定连接在机床上,所述吹扫机构的吹扫方向朝向固定座。
10.作为优选,在滑台上具有滑槽,第一滑车的下端以及第二滑车的下端分别嵌入至
所述滑槽中。
11.作为优选,内支撑体呈圆柱体形状或圆锥体形状。
12.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机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结构,用于起到承载作用;滑台用于供第一滑车和第二滑车在其上平移滑动;第一滑车用于承载第一电机和端部磨盘;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端部磨盘旋转;端部磨盘用于对工件的端部起到磨平作用;第二滑车用于承载内支撑体;内支撑体用于在工作过程中插接并贴合至工件的内壁上,从而确保加工过程中工件保持稳定;第一手轮和第二手轮分别用于控制第一滑车和第二滑车进给;第二电机用于驱动外圆磨盘旋转;旋转的外圆磨盘用于对工件侧壁起到磨削作用;外罩用于对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起到笼罩作用;固定座用于承载夹具;槽体用于容纳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用于将固定座固定于滑台上,从而使其保持在两滑车之间;夹具用于对工件起到固定作用。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上料的万能外圆磨床。该技术方案将两种磨削机构进行了整合,同时优化了上下料和磨削机构的进给模式。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在机床上搭载了滑台,滑台上分别设置两滑车,其中一侧滑车设有端部磨盘,用于对工件端面进行磨平,另一滑车搭载有内支撑体,可在加工过程中确保工件稳定;在此基础上,在工件侧端设置了外圆磨盘,由独立电机驱动,用于对工件侧壁起到磨削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夹具固定工件,并增设了内支撑体,不仅上下料较为方便,而且结构稳定性良好;同时,采用滑车驱动端部磨平机构以及内支撑体进给,具有较高的动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能同时执行侧部磨削以及端部磨平,具有良好的运行表现。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从一个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从另一视角观察的立体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进给机构的立体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的立体图;
18.图中:
19.1、机床
ꢀꢀꢀꢀꢀꢀꢀꢀꢀꢀ
2、滑台
ꢀꢀꢀꢀꢀꢀꢀꢀꢀꢀ
3、第一滑车
ꢀꢀꢀꢀꢀꢀ
4、第一电机
20.5、端部磨盘
ꢀꢀꢀꢀꢀꢀ
6、第二滑车
ꢀꢀꢀꢀꢀꢀ
7、内支撑体
ꢀꢀꢀꢀꢀꢀ
8、第一手轮
21.9、第二手轮
ꢀꢀꢀꢀꢀꢀ
10、第二电机
ꢀꢀꢀꢀꢀ
11、外圆磨盘
ꢀꢀꢀꢀꢀ
12、外罩
22.13、固定座
ꢀꢀꢀꢀꢀꢀꢀ
14、槽体
ꢀꢀꢀꢀꢀꢀꢀꢀꢀ
15、定位螺栓
ꢀꢀꢀꢀꢀ
16、夹具
23.17、收集盘。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25.实施例1
26.一种便于上料的万能外圆磨床,如图1~4所示,包括机床1,滑台2,第一滑车3,第
一电机4,端部磨盘5,第二滑车6,内支撑体7,第一手轮8,第二手轮9,第二电机10,外圆磨盘11,外罩12,固定座13,槽体14,定位螺栓15,夹具16,其中,在机床1上水平的固定有滑台2,在滑台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车3和第二滑车6,在机床1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手轮8和第二手轮9,第一手轮8与第一滑车3传动连接,第二手轮9与第二滑车6传动连接,在第一滑车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在第一滑车3的侧端转动连接有端部磨盘5,端部磨盘5与第一电机4传动连接,在第二滑车6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撑体7,在机床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在第二电机10的主轴上连接有外圆磨盘11,在外圆磨盘11的外部设置有外罩12,固定座13位于滑台2上,在固定座13上具有槽体14,定位螺栓15穿过槽体14并与滑台2紧固连接,定位螺栓15将固定座13紧固于滑台2上,在固定座13上设置有夹具16,外圆磨盘11位于夹具16侧方。
27.本实施例的结构特点如下:机床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结构,用于起到承载作用;滑台2用于供第一滑车3和第二滑车6在其上平移滑动;第一滑车3用于承载第一电机4和端部磨盘5;第一电机4用于驱动端部磨盘5旋转;端部磨盘5用于对工件的端部起到磨平作用;第二滑车6用于承载内支撑体7;内支撑体7用于在工作过程中插接并贴合至工件的内壁上,从而确保加工过程中工件保持稳定;第一手轮8和第二手轮9分别用于控制第一滑车3和第二滑车6进给;第二电机10用于驱动外圆磨盘11旋转;旋转的外圆磨盘11用于对工件侧壁起到磨削作用;外罩12用于对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起到笼罩作用;固定座13用于承载夹具16;槽体14用于容纳定位螺栓15;定位螺栓15用于将固定座13固定于滑台2上,从而使其保持在两滑车之间;夹具16用于对工件起到固定作用。
28.实施例2
29.一种便于上料的万能外圆磨床,如图1~4所示,包括机床1,滑台2,第一滑车3,第一电机4,端部磨盘5,第二滑车6,内支撑体7,第一手轮8,第二手轮9,第二电机10,外圆磨盘11,外罩12,固定座13,槽体14,定位螺栓15,夹具16,其中,在机床1上水平的固定有滑台2,在滑台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车3和第二滑车6,在机床1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手轮8和第二手轮9,第一手轮8与第一滑车3传动连接,第二手轮9与第二滑车6传动连接,在第一滑车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在第一滑车3的侧端转动连接有端部磨盘5,端部磨盘5与第一电机4传动连接,在第二滑车6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撑体7,在机床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0,在第二电机10的主轴上连接有外圆磨盘11,在外圆磨盘11的外部设置有外罩12,固定座13位于滑台2上,在固定座13上具有槽体14,定位螺栓15穿过槽体14并与滑台2紧固连接,定位螺栓15将固定座13紧固于滑台2上,在固定座13上设置有夹具16,外圆磨盘11位于夹具16侧方。同时,还包括收集盘17,所述收集盘17位于外圆磨盘11下方。还包括吹扫机构,所述吹扫机构固定连接在机床1上,所述吹扫机构的吹扫方向朝向固定座13。在滑台2上具有滑槽,第一滑车3的下端以及第二滑车6的下端分别嵌入至所述滑槽中。内支撑体7呈圆柱体形状或圆锥体形状。
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