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导传热方式薄钢板淬火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4322阅读:1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传导传热方式薄钢板淬火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薄钢板淬火加热,需将工件加温至850℃—900℃,常用盐浴电炉和电阻炉。盐浴电炉的加热以对流传热为主,箱式电阻炉的加热以辐射传热为主,这两种方式,传热系数小,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耗能大。以处理Φ325mm厚2mm的薄钢板工件为例,用45千瓦盐浴电炉加热,一次处理3片,需时4分钟,每片耗电1度,经处理后,工件上留下大量残盐,不易清洗;用30千瓦箱式电阻炉处理,每次处理6片,需时10分钟,每片耗电0.83度,且处理后,氧化脱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热传导方式对薄钢板进行淬火加热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含机架1、加压装置2、上加热板3、下加热板4。


图1为其结构图。下面结合
图1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机架1包含下座板5、立柱6、上座板7,螺帽8,立柱6有2-4根,装在上座板7与下座板5之间,以螺帽8固定,形成一个封闭的框架。加压装置2包含手轮9、球头螺杆10、套筒11、轴承12、导向键13、弹簧14、上球头盖15、下球头盖16、固定螺钉17、结合螺钉18、水槽19。套筒11用固定螺钉17装在上座板7上,套筒11的中央有一纵向内孔,内孔边缘有一纵向槽。球头螺杆10的上段有螺纹,下端有球形端部,在球头螺杆10的中段嵌入导向键13,导向键13可以在套筒11内孔边缘的纵向槽内无阻碍地滑动,而不能转动。手轮9的中心孔上有内螺纹,与球头螺杆10上段的螺纹结合,轴承12装在套筒11的上端面的轴承座内,手轮9装在轴承12的上面,旋动手轮,可使球头螺杆10上升、下降。上球头盖15与下球头盖16将球头螺杆10的球形端部夹在中间,以结合螺钉18结合,可以绕球形端部转动。水槽19安装在上球头盖15与下球头盖16的周围,通过循环的水对机体进行冷却。弹簧14装在上球头盖15的上端面与上座板7的下端面之间。上加热板3包含电热板20、隔热材料21、加热板外壳22、加热板结合螺钉23、加热板固定螺钉24。电热板20包含电热管25、铸铁内胎26、耐热钢外胎27,将1至数根大功率电热管25铸在铸铁内胎26中,在铸铁内胎26外面浇铸耐热钢形成耐热钢外胎27。电热板20嵌在加热板外壳22下端面的中心孔内,电热板20的下端面露出加热板外壳22下端面之下,以其下端面给工件加热。加热板外壳22与电热板20之间以隔热材料21隔热,使电热板20产生的热量集中在其下端面上,而不向其他方向传导。上加热板3的各部分以加热板结合螺23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上加热板3以加热板固定螺钉24固定在下球头盖16上。下加热板4包含电热板20、隔热材料21与加热板外壳22,电热板20装在下加热板4的上部,其端面露出于下加热板外壳22表面之上。下加热板4以螺钉固定在承压板25上,承压板25以螺钉安装在下座板5上,在其周围,安装另一个水槽19,通过循环水对机体进行冷却。上加热板3的下端面与下加热板4的上端面之间为工作区28,可同时放置多片工件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导热系数大,热效率高,能耗小,以20千瓦加热功率为例,每加热1片,需时不足1分钟,每片耗电仅0.33度。被处理的工件表面平整,不产生氧化脱碳现象,产品质量高,适用于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薄板的热处理,各型企业均可应用。
权利要求1.一种淬火加热装置,包含机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a、加压装置2,包含手轮9、球头螺杆10、套筒11、轴承12、导向键13、弹簧14、上球头盖15、下球头盖16、水槽19;套筒11用螺钉安装在机架1的上座板7上,套筒11的中央有一纵向内孔,内孔边缘有一纵向槽;球头螺杆10的上段有螺纹,下端有球形端部,导向键13嵌在球头螺杆10的中段部分,导向键13可在套筒11内孔边缘的纵向槽内无阻碍地滑动,手轮9的中心孔上有内螺纹,与球头螺杆10上段的螺纹结合;轴承12装在套筒11的上端面的轴承座内,手轮9装在轴承12的上面;上球头盖15与下球头盖16将球头螺杆10的球形端部夹中间,以螺钉结合,可以绕球形端部转动;水槽19装在上球头盖15与下球头盖16的周围;弹簧14装在上球头盖15的上端面与上座板7的下端面之间;b、上加热板3,包含电热板20、隔热材料21和加热板外壳22;电热板20包含电热管25、铸铁内胎26、耐热钢外胎27,将1至数根大功率电热管25铸在铸铁内胎26中,在铸铁内胎26外面浇铸耐热钢形成耐热钢外胎27,电热板20嵌在加热板外壳22下端面的中心孔中,电热板20的下端面露出于加热板外壳22的下端面之下;加热板外壳22与电热板20之间以隔热材料21隔热;上加热板3的各部份,以螺钉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并用螺钉固定在下球头盖16上;c、下加热板4,包含电热板20、隔热材料21及加热板外壳22;电热板20装在下加热板4的上部,其端面露出于下加热板外壳22表面之上;下加热板4以螺钉固定在承压板25上,承压板25以螺钉固定在下座板5上;另一个水槽19装在承压板25的周围;下加热板4的上端面与上加热板3的下端面之间为工作区2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包含机架、加压装置、上加热板、下加热板、下座板、立柱、上座板、手轮、球头螺杆、套筒、导向键、球头盖、承压板。上、下加热板内装电热板及隔热材料。下加热板安装在机架下座板的承压板上。上加热板固定在球头盖上,球头盖夹住球头螺杆,球头螺杆装在套筒内,以键配合,在套筒内孔内滑动,套筒安装在机架的上座板上,手轮传动球头螺杆及上加热板运动,对夹在上、下加热板之间的工件加压。
文档编号C21D9/56GK2224848SQ9524272
公开日1996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27日
发明者杨兴全, 田忠俭 申请人:杨兴全, 田忠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