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力式内孔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_2

文档序号:84220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支撑座4。上述方式的线性滑动装置由于有液体膜的支撑,其负载能力强,稳定度高,具有极低摩擦、高刚性及高阻尼特性,对于支撑座4的定位,精度高,可达到次微米级进给。大大提闻了磨孔的精度。
[0038]参照图2,工件固定装置2包括中空的主轴21、轴承22、主轴座23,主轴21通过轴承22连接主轴座23,主轴座23固定在机架I上。工件穿过主轴21与主轴21固定连接,工件与主轴21 —起转动。轴承22优选采用液体静压轴承,主轴21在轴承上做旋转。传统的液体静压轴承的主轴21与轴承之间由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以承受载荷,相互无接触,实现无摩擦、工作寿命长、轴承可靠性高等显著优点。现有的液体静压轴承的主轴21通常为实心,作为转动部件使用。而本发明利用了主轴21的转动,把主轴21挖空,形成空心主轴,工件固定在主轴21中,根据工件的长度可以设计主轴21的长度,工件可以伸出于主轴21,也可以固定在主轴21中,优选与主轴长21度相仿。采用液体静压轴承后,工件在磨孔过程中,工件和主轴21低速运行,磨具在高速运转,旋转精度高,承载能力强,进一步保证了磨孔的精度。
[0039]磨孔装置3的磨料端优选采用砂轮,砂轮优选采用金钢石砂轮或立方氮化硼砂轮,砂轮的转动方向与工件固定装置2的转动方向相反。砂轮具有刚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在砂轮高速旋转时,与工件固定装置2配合转动,有效切削工件,实现振动纹路小,粗糙度小等优点。砂轮也采用液体静压轴承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支撑座4的一端。
[0040]工件固定装置2通过前后移动装置与机架I连接,前后移动装置也采用液体静压线性滑动装置。液体静压线性滑动装置的滑轨固定在机架上,液体静压线性滑动装置的滑槽与工件固定装置2的主轴座23固定连接。当然,工件固定装置2也可以通过前后移动装置与机架I连接,前后移动装置采用液体静压线性滑动装置。由于工件在高速转动,因此无论移动还是前后移动,砂轮均能实现对工件端面的磨削工序。本发明工作时,砂轮与工件反相转动,在左右移动装置5的作用下,砂轮逐一对工件进行磨孔;磨孔完成后,对工件的端面进行磨削,移动左右移动装置5,砂轮退出工件内孔,并靠近对应工件端面,移动前后移动装置,砂轮和工件反相转动下,砂轮对工件端面进行磨削。一面磨好后,再对另一面端面进行磨削。上述设计后,工件端面的平行度好,两端面的一致性好。
[0041]一种内孔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I)固定:将待加工内孔的工件通过工件固定装置2固定在机架I上,待加工内孔的长度方向为左右移动装置5的移动方向。
[0043]2)磨孔:左右移动装置5移动往左,带动左右移动装置5上的支撑座4往左移动,进而带动支撑座4上的砂轮往左移动,右侧的砂轮对工件的右侧进行磨孔。完成右侧磨孔后,左右移动装置5移动往右,带动砂轮往右移动,左侧的砂轮对工件的左侧进行磨孔。
[0044]3)端面磨削:左右移动装置5往左移动,带动砂轮往左移动,左侧砂轮退出工件内孔,停留在工件左侧端面外,前后移动装置往前或往后移动,左侧砂轮朝向工件左侧端面,在砂轮和工件反相转动下,磨削左侧端面,完成左侧端面磨削。左右移动装置5继续往左移动,带动砂轮往左移动,直到右侧砂轮停留在工件右侧端面外,在砂轮和工件反相转动下,磨削右侧端面。
[0045]4)左右移动装置5恢复初始状态,初始状态优选两个砂轮之间的中部位置固定工件固定装置2。前后移动装置往后或往前移动,恢复初始状态。
[0046]本发明的左右移动装置5可以先往左移动,也可以先往右移动,对工件左侧或右侧无磨孔先后顺序的限定。但是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必须先对两个内孔进行磨孔后,再对工件端面进行磨削。这样可以保证两个内孔之间的同轴度、同心度,保证无二次误差。本发明不仅可以对同轴内孔进行加工,也可以同时对两个工件上对称的内圆进行加工,此时步骤I)中,将其中一个工件通过工件固定装置2固定在机架I的左侧,另一个工件通过工件固定装置2固定在机架I的右侧,左侧工件加工左侧内孔,右侧工件加工右侧内孔。其他步骤与上述方式一致。这样的设计,两个工件的内孔一致性好,且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0047]采用本发明的加工装置和加工方法磨削而成的工件,具有如下参数:
[0048]同心度< 0.0Olmm,平行度< 0.0Olmm,与端面垂直度< 0.0Olmm,同轴度^ 0.001mm。
[004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浮力式内孔加工装置,包括一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工件固定装置、磨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通过一左右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支撑座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磨孔装置,两个所述磨孔装置的磨料端相对设置,分别朝向所述工件固定装置两端; 所述工件固定装置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工件固定装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磨孔装置上磨料端的转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力式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移动装置采用液体静压线性滑动装置,所述液体静压线性滑动装置包括滑轨和滑槽,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之间设有流体膜,所述流体膜产生静压推力,使所述滑槽通过所述流体膜浮起,在无摩擦状态下顺畅地沿着所述滑轨做线性位移; 所述滑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左右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上固定所述支撑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浮力式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装置包括一中空的主轴、一轴承、一主轴座,所述主轴通过所述轴承连接所述主轴座,所述主轴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工件穿过所述主轴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工件与所述主轴一起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力式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采用液体静压轴承,所述主轴在轴承上做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力式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孔装置的磨料端采用砂轮,砂轮的转动方向与工件固定装置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砂轮采用液体静压轴承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所述支撑座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浮力式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装置通过一前后移动装置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前后移动装置采用一液体静压线性滑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力式内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磨孔装置之间的中部设置所述工件固定装置,且两个所述磨孔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工件上需要磨孔方向的长度。
8.一种内孔的加工方法,采用I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孔加工装置对工件进行内孔加工,其特征在于,对工件的内孔加工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加工内孔的工件通过工件固定装置固定在机架上,待加工内孔的长度方向为左右移动装置的移动方向; 2)左右移动装置移动往左,带动左右移动装置上的支撑座往左移动,进而带动支撑座上的砂轮往左移动,右侧的砂轮对工件的右侧进行磨孔; 完成右侧磨孔后,左右移动装置移动往右,带动砂轮往右移动,左侧的砂轮对工件的左侧进行磨孔; 3)左右移动装置恢复初始状态,初始状态优选两个砂轮之间的中部位置固定工件固定>j-U ρ?α装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孔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前,还对工件端面进行磨削: 左右移动装置往左移动,带动砂轮往左移动,左侧砂轮退出工件内孔,停留在工件左侧端面外,前后移动装置往前或往后移动,左侧砂轮朝向工件左侧端面,在砂轮和工件反相转动下,磨削左侧端面,完成左侧端面磨削; 左右移动装置继续往左移动,带动砂轮往左移动,直到右侧砂轮停留在工件右侧端面夕卜,在砂轮和工件反相转动下,磨削右侧端面; 前后移动装置往后或往前移动,恢复初始状态。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一种浮力式内孔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工件固定装置、磨孔装置,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通过左右移动装置设置在机架上,支撑座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磨孔装置,两个磨孔装置的磨料端相对设置,分别朝向工件固定装置两端。工件固定装置与机架转动连接,工件固定装置的转动方向与磨孔装置上磨料端的转动方向相反。一种内孔的加工方法,采用本发明的内孔加工装置对工件进行内孔加工,制成的工件具有内孔同轴度好、同心度好、无二次误差、精度高等显著优点。
【IPC分类】B24B5-48, B24B5-35, B24B7-16
【公开号】CN104741986
【申请号】CN201310746583
【发明人】阮涛
【申请人】上海力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