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精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1500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振荡线圈(34)、磨头控制板(35)、磨头控制弹簧(36)、压板(37)和磨头翻转轴拉簧挂钩(38),所述的磨头导向板支撑方框(28)为长方形框体,长方形框体长边上方设置圆形轨道,圆形轨道连接导向轮(33),三个导向轮(33)分别设置在磨头导向板(27)下部,两个设置磨头导向板(27) —侧,另一个设置在磨头导向板(27)另一侧,磨头导向板(27)为刀形板,中部设置长方孔,刀形板上设置磨头翻转轴(26),磨头翻转轴(26)两端设置轴承座,磨头翻转轴(26)中部设置L形挂轴,L形挂轴上挂磨头翻转轴拉簧(32) —端,磨头翻转轴拉簧(32)另一端连接磨头翻转轴拉簧挂钩(38),磨头翻转轴拉簧挂钩(38)为L形,L形长边垂直设置在磨头导向板(27)下部,磨头翻转轴(26)上部设置一圆环,圆环连接平行滑动拉簧(29) —端,平行滑动拉簧(29)另一端连接磨头导向板支撑方框(28)探出的板上,磨头翻转轴(26)中部上面连接压板(37),压板(37)也为L形,L形短边连接磨头翻转轴(26),压板(37)下部连接一对轴承,一对轴承分别连接在两个小轴上,两个小轴并列平行设置在托杆方板(31)下部,托杆方板(31)设置在两个小轴上部一侧,托杆方板(31)上部连接磨头回位扛杆(30),磨头回位扛杆(30)为弧形圆杆,弧形圆杆右部下方设置一圆环,圆环连接定位螺钉(70),磨头导向板(27)为刀形板,刀形板刀把下部设置一螺母,螺母垂直于磨头导向板(27),螺纹口朝向左右方向,磨头翻转轴(26)上端螺母连接磨头支撑方框(24),磨头支撑方框(24)为方形框体,方形框体五面封闭,右面敞开,上面开一长方形口,磨头套管支撑轴(25)设置在磨头支撑方框(24)内一侧,磨头套管支撑轴(25)为螺纹轴,螺纹轴上有两个螺母,两个螺母焊合连接,外面的一个螺母连接磨头套管(22)中部,磨头套管(22)为钢管,一端设置有螺纹,另一端为方扁形,方扁形腔内连接磨头(23),磨头套管(22)有螺纹的一端连接推紧螺杆(21),推紧螺杆(21)上有螺纹,磨头套管(22)下部设置磨头控制板(35),磨头控制板(35)为扇形,磨头控制板(35) —侧设置振荡线圈(34),振荡线圈(34)固定在磨头支撑方框(24)内一侧,磨头套管(22)右部下方连接磨头控制弹簧(36) —端,磨头控制弹簧(36)另一端连接在磨头支撑方框(24)内腔下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吸盘机构(2)主要由磁力吸盘(40)、磁力线圈(41)、200W电机(42)和紧固螺钉(43)组成,所述的200W电机(42)设置在角钢托架(13)上,200W电机(42)连接磁力线圈(41) 一端,磁力线圈(41)与200W电机(42)同轴,磁力线圈(41)另一端连接磁力吸盘(40),磁力吸盘(40)为凹形盘,凹形盘底有圆孔,紧固螺钉(43)通过凹形盘底的圆孔连接磁力线圈(41)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60W调速电机控制磨头加工机构(6)主要由60W调速电机(55)、齿轮I (56)、齿轮11(57)、齿轮轴(58)、凸轮I (59)、拨杆(60)、拨杆轴(61)、拨杆方框支架(62)、凸轮II (63)、碰撞开关方框支架(64)、碰撞开关(65)、S形弹簧拉片(66)、螺纹轴(67)、拉簧(68)、直角螺母(69)、定位螺钉(70)、滑动轴承(71)、顶撞轮(72)和定位块(73)组成,所述的60W调速电机(55)设置在平台下方,60W调速电机(55)轴连接齿轮I (56),齿轮I (56)啮合齿轮II (57),齿轮II (57)设置在齿轮轴(58)左部,齿轮轴(58)中部设置两组轴承,且固定于平台上,齿轮轴(58)左端设置凸轮I (59),凸轮I (59)连接拨杆(60),拨杆¢0)为倒V形,V形一边为圆杆,另一边为弧形板,连接处为圆管,圆管内连接拨杆轴(61),拨杆轴¢1)将拨杆¢0)架在拨杆方框支架(62)中上部,拨杆方框支架¢2)内设置定位螺钉(70),定位螺钉(70)设置在拨杆¢0)对面,齿轮轴(58)右端连接凸轮II (63),凸轮II (63)连接碰撞开关(65),碰撞开关¢5)固定在碰撞开关方框支架¢4)上,凸轮IU63)左侧设置顶撞轮(72),顶撞轮(72)连接滑动轴承(71),滑动轴承(71)设置在S形弹簧拉片(66)左侧,S形弹簧拉片(66)上部设置有调节螺钉,S形弹簧拉片¢6)下部为圆管,圆管内有轴承,且通过一小轴连接在碰撞开关方框支架(64)上,S形弹簧拉片¢6)顶端设置凹形槽,凹形槽两槽边上方设置轴座,通过凹形槽边上方设置的轴座连接螺纹轴(67) 一端,螺纹轴(67)另一端连接直角螺母¢9) 一个螺母,螺纹轴(67)中上部设置一横轴,横轴连接拉簧(68) —端,拉簧(68)另一端连接在角钢托架(13)上,直角螺母¢9)另一个螺母连接机械手控制轴(10) —端,机械手控制轴(10)另一端连接机械手(12),机械手(12)右侧设置有定位块(73),定位块(73)下部设置定位螺钉,所述的直角螺母¢9)为两个螺母通过直角形圆钢将其设置成互为直角,所述的齿轮轴(58)上的凸轮11(63)碰撞一次碰撞开关(65)后,齿轮轴(58)转180度顶撞轮(72)顶撞滑动轴承(71) —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5W调速电机控制磨头纵向运动机构(5)主要由15W调速电机(50)、偏心轮(51)、拉杆轴(52)和偏心轮轴套(53)组成,所述的15W调速电机(50)轴连接偏心轮(51),偏心轮(51)上设置一小轴,偏心轮(51)上设置的小轴连接偏心轮轴套(53),偏心轮轴套(53)连接拉杆轴(52) —端,拉杆轴(52)另一端连接磨头导向板(27)上的一螺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活机构(4)主要由S形弹簧拉片(66)、螺纹轴(67)、拉簧(68)、直角螺母(69)、滑动轴承(71)、机械手控制轴(10)、机械手(12)和定位块(73)组成,所述的螺纹轴¢7) —端连接S形弹簧拉片¢6) —端,S形弹簧拉片¢6)另一端设置圆管,圆管内有轴承,且通过一小轴连接在碰撞开关方框支架(64)上,S形弹簧拉片¢6) —侧设置滑动轴承(71),S形弹簧拉片¢6)上部设置有调节螺钉,螺纹轴(67)另一端连接直角螺母¢9) 一个螺母,螺纹轴(67)中上部设置一横轴,横轴连接拉簧¢8) —端,拉簧¢8)另一端连接在角钢托架(13)上,直角螺母¢9)另一螺母连接机械手控制轴(10) —端,机械手控制轴(10)另一端连接机械手(12),机械手控制轴(10)中部均布设置两个轴承座,将机械手控制轴(10)固定在角钢托架(13)上,机械手(12)右侧设置定位块(7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活机构(3)主要由立方板(80)、上溜活槽(81)、挡活板I (82)、下溜活槽(83)、竖挡活板(84)、挡活板II (85)、漏活开口(86)和固定立方板凹块(87),所述的立方板(80)为方形板,方形板下部设置半圆缺口,半圆缺口对应磁力线圈(41),方形板上部设置上溜活槽(81),上溜活槽(81)为L形,上溜活槽(81)向右倾斜设置,上溜活槽(81)右下方设置漏活开口(86),立方板(80)中部设置下溜活槽(83),下溜活槽(83)也为L形,下溜活槽(83)向左倾斜设置,上溜活槽(81)和下溜活槽(83)右端设置挡活板I (82),挡活板I (82)为弧形板,下端固定在立方板(80)上,下溜活槽(83)左端设置竖挡活板(84),竖挡活板(84)为长方形板,距立方板(80)大于一个活厚固定在立方板(80)上,竖挡活板(84)左侧设置挡活板II (85),挡活板II (85)也为长方形,横挡在竖挡活板(84)左侧,上部固定在立方板(80)上。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碰撞开关¢5)主要由竖联接板(90)、九十度弹簧(91)、竖碰撞板(92)、横联接板(93)、横碰撞板(94)、碰撞螺钉(95)和联接螺钉(96)组成,所述的竖联接板(90)为长方形非金属结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一圆孔,竖碰撞板(92)也为长方形,竖碰撞板(92)的宽与竖联接板(90)的宽相等,竖联接板(90)和竖碰撞板(92)通过联接螺钉(96)连接,横联接板(93)为非金属正方形板,横碰撞板(94)也为正方形板,横碰撞板(94)与横联接板(93)通过碰撞螺钉(95)连接,碰撞螺钉(95)探出部分应大于碰撞螺钉(95)至竖碰撞板(92)的距离,九十度弹簧(91)为弹簧的两个头伸出各成九十度,两个头伸出各成九十度的弹簧一个头平行连接竖碰撞板(92),另一个头平行连接横碰撞板(94)底部,竖碰撞板(92)为一导体引一线接200W电机,碰撞螺钉(95)为断开的导线接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超精机,主要由磨头机构、磁力吸盘机构、入活机构、出活机构、15W调速电机控制磨头纵向运动机构、60W调速电机控制磨头加工机构、电路系统,机械手控制轴、机械手、角钢托架、定位三角架I、定位三角架II和定位三角架III组成,其所述的磨头机构、磁力吸盘机构、入活机构、出活机构、15W调速电机控制磨头纵向运动机构、60W调速电机控制磨头加工机构和电路系统布置在大方形箱体内,大方形箱体内的左侧上方设置小方形箱体,磨头机构设置在大方形箱体内的左部,一部分设置在小方形箱体内,另一部分设置在大方形箱体内。本实用新型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为同样单头加工设备的3-4倍。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成本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IPC分类】B24B35/00
【公开号】CN204819111
【申请号】CN201520356434
【发明人】马书岭, 李广
【申请人】马书岭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