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卤虫来杀灭太阳池中的嗜盐藻的方法

文档序号:3440960阅读:8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卤虫来杀灭太阳池中的嗜盐藻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杀灭太阳池中嗜盐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池是一种具有一定盐浓度梯度的盐水池,能够大规模和长时期地吸收和储存太阳能。利用太阳池作为结晶池大量沉淀碳酸锂,是一种高效益、无污染的开发高原丰富的锂盐湖的有效手段。太阳池由上至下分为上对流层、梯度层和下对流层3个区域。在生产碳酸锂的太阳池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温度快速上升,当梯度层温度上升至20~30℃时,从该层便开始大量繁殖嗜盐藻,池水变成浅绛红色,而死去的盐藻慢慢沉降下来,粘附在析出的碳酸锂混盐表层,导致产品呈现红色,混盐中有机质含量增高,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因此急需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灭藻。而对于那些蓄热或发电的太阳池来说,滋生的藻类严重地降低了池水透明度,使得到达池底部的太阳辐射能减少,降低了太阳池的效率。
人们经常使用化学试剂—盐酸加硫酸铜或者次氯酸钠等来灭藻。但此法不适用于碳酸盐型盐池中。由于硫酸铜或者次氯酸钠需在酸性环境下有效,而碳酸盐型太阳池呈碱性,若加入盐酸调节其pH值就会在水体中形成大量CO2并逸出,降低了碳酸根的含量。而如果只加入硫酸铜,就会在卤水中形成碱式碳酸铜絮状蓝白色沉淀,由此失去其杀藻效力。若只加入次氯酸钠,就无法形成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因此也不具备灭藻能力;其次,硫酸铜或者次氯酸钠杀藻往往只是在池子第一次长藻时有效,当池子再次长藻时,灭藻作用就大大减弱。
另外一种灭藻方法是“稀释冲击法”。以色列英·博克克太阳池即是利用这种方法。其实质是用淡水过量冲洗池子表面,生长在表面的藻类,适应了一定的盐浓度,当用淡水大量冲淡表面时,藻类受渗透冲击,失去浮力沉于池底,被高温杀死。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是在那些相对缺乏淡水和常规能源的地区利用此法会增加生产成本;其二,藻类的生长是具有持续性质的,所以这种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高原碳酸盐型太阳池中,利用生物技术简便、快速地杀灭太阳池中嗜盐藻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太阳池稳定运行后,将活体卤虫导入太阳池的梯度层中;在进行下一周期生产时,将下对流层卤水抽出,灌入新鲜的高浓度卤水,不扰动梯度层中卤虫的生长。
本发明利用卤虫来吸食太阳池梯度层中生长的嗜盐藻,由此净化水体。引入卤虫后,便由其自行繁殖,可谓“一劳永逸”。一方面,可以消除藻类;另一方面,还可收卤虫卵,增加效益,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此法不耗能、不添加化学试剂污染水体,投资小,见效快,很适宜在高原地区碳酸盐型太阳池中推广。
盐藻是一种嗜盐的单细胞藻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在2~39%盐度的盐水中均可存活,但低于0.2%盐度则细胞破裂死亡,最佳的生长盐度为12%。盐藻对环境的pH值和温度也有较好的抗逆性,在pH为1.0~11.0范围和温度0~38℃的范围内均能生存,甚至在48.5℃的高温环境下还能继续生存,最佳生长温度20~35℃。盐藻是一种光合植物,它的能源来自阳光,养料是二氧化碳以及少量氮、磷。
卤虫又名盐卤虫、卤虾,属广盐性生物,耐高盐性和抗低氧性强。在盐度为5~22%的盐水中均能生长。生长温度15~35℃,最佳温度为25℃左右。卤虫属于滤食性动物,可以滤食卤水中的藻类、微生物以及有机和无机碎屑物,因此卤虫可以控制卤水中藻类的生长,减少浮游生物的组成,降低卤水的混浊和粘度,起到澄清卤水、提高盐质的作用。
由上可见,卤虫和盐藻具有较一致的生长温度和盐度。而太阳池中的梯度层盐度在5~30%之间,温度在10~35℃之间变化,因此卤虫和盐藻均可在太阳池的梯度层内生长。在上对流层,温度和盐度均较低;而下对流层,温度和盐度都很高,所以在这两层卤虫和盐藻的生存机会很小,虽然会有一小部分通过上下浮游进入这两层而死亡,但是绝大多数会自发趋向于在利于其生存的梯度层中生长,见图1。
一方面,卤虫能吸食藻类,起到净化卤水、降低粘度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卤虫还有利于红色嗜盐菌的繁殖。嗜盐菌是好气化能异养菌,在氯化钠高于5%的浓度介质中生长,可在pH为6~9的环境中生存,生长的温度在20~50℃之间。该菌除需氯化钠盐外,还需要钾盐、镁盐等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平衡。
嗜盐菌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只要卤水中有蛋白质的存在,就会大量繁殖促使卤水变红。而蛋白质来源主要由卤虫成体供给。卤虫死亡之后,经细菌分解,释放到卤水中大量有机物质,为红色嗜盐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促使嗜盐菌大量生长繁殖。虽然嗜盐菌生长的最佳温度较高,但只要卤水中的营养物质较为丰富,嗜盐菌在25℃下同样生长很好。因此卤虫一方面以嗜盐藻作为食物,而其粪便和死亡后的成体又会自动被嗜盐菌分解掉,不会污染池水,并提高了卤水和混盐的质量。


图1为太阳池中卤虫和嗜盐藻生长示意图其中1.上对流层 2.梯度层 3.下对流层 4.嗜盐藻 5.卤虫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卤虫来杀灭太阳池中的嗜盐藻,其具体实施方式
为1.在太阳池稳定运行一个月后,用塑料管或其它管状物将活体卤虫5小心导入太阳池的梯度层2中,卤虫5的密度控制在5~20个/升;2.在进行下一周期生产时,将下对流层3中的卤水抽出,慢慢灌入新鲜的高浓度卤水,不扰动梯度层2中卤虫的生长。
3.泄卤收盐之前,收获卤虫卵及卤虫。
本发明的方法也可用于进行蓄热或热能发电的太阳池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杀灭太阳池中的嗜盐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太阳池稳定运行后,将活体卤虫导入太阳池的梯度层中;在进行下一周期生产时,将底层卤水抽出,灌入新鲜的高浓度卤水,不扰动梯度层中卤虫的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泄卤收盐之前,收获卤虫卵及卤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梯度层中卤虫的导入密度为5~20个/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杀灭太阳池中嗜盐藻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在太阳池稳定运行后,将活体卤虫导入太阳池的梯度层中;在进行下一周期生产时,将下对流层卤水抽出,灌入新鲜的高浓度卤水,不扰动梯度层中卤虫的生长;泄卤收盐之前,收获卤虫卵及卤虫。本发明利用卤虫来吸食太阳池梯度层中生长的嗜盐藻,不耗能、不添加化学试剂污染水体,投资小,见效快,很适宜在高原地区碳酸盐型太阳池中推广。
文档编号C01D15/00GK1472307SQ0312150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日
发明者郑绵平, 罗莎莎 申请人:郑绵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