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554阅读:15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
背景技术
在煤化工领域中,采用喷淋式饱和器来生产硫酸铵。现有技术中的喷淋式饱和器通常包括喷淋室、结晶室、母液循环泵、满流槽、母液储槽和母液喷洒泵。喷淋式饱和器在生成硫酸铵的过程中,经过预热器加热后的焦炉煤气进入喷淋式饱和器上段的喷淋室,在上段喷淋室内煤气与循环母液充分接触,由循环母液中的硫酸充分吸收煤气中的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铵。而饱和器下段结晶室上部的母液通过母液循环泵送至上段喷淋室喷洒,用来吸收煤气中的氨,同时不断搅动母液用来改善硫酸铵的结晶过程。从喷淋室满流出的母液流入满流槽中,在满流槽中将母液中含有的少量酸焦油分离出来,分离酸焦油后的·母液进入母液贮槽,通过母液喷洒泵送喷淋室进行喷淋。由喷淋式饱和器的上述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满流槽是喷淋式饱和器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如图1所示,现有的硫酸铵饱和器满流槽由5部分构成,包括外壳、内套管、流入管、排出管、溢流管。流入管从满流槽上端进入,延伸至内套管下端,母液经由流入管进入内套管,在内套管中沉淀、分离后从内套管顶部溢流而出。母液中诸如焦油、煤粉的杂质由于密度较低,经过沉淀、分离后会漂浮在母液的顶部,原则上该满流槽通过排出管将焦油、煤粉等杂质排出,而经过过滤的母液则由溢流管排出。但在实际应用中,悬浮杂质漂浮在液体顶部,无法自动排除,只能依靠人工向外捞焦油等杂质,此外母液直接从上部进入溢流管流出,悬浮杂质清除分离效果不理想。这种满流槽的不足之处在于满流槽中的焦油、煤粉清除效果不好,总会有相当一部分悬浮的焦油、煤粉和其它悬浮物随母液一同流入母液贮槽,母液受到污染后生产出的硫铵颜色就会发黑,从而降低硫铵质量,影响硫铵销售价格,造成经济损失。杂质经过积累、沉淀会聚集在母液贮槽底部,不易清除,会严重影响硫铵质量。而且清除沉淀杂质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潜在的安全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满流槽对母液中的焦油、煤粉清除效果不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杂质去除效果好的满流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包括壳体外壳1、内套管2、隔离槽3、流入管4、排出管5、溢流管6,其中,所述的内套管2为顶端开口的筒;所述壳体外壳I为底端封闭、顶端开口的筒,所述内套管2安装在所述壳体外壳I的底板上;所述流入管4插入内套管2内;在所述壳体外壳I的侧面开有用于安插所述溢流管6的开口,使得安装后的所述溢流管6的上边缘低于所述内套管2的上边缘;所述壳体外壳I的侧面还开有用于安插所述排出管5的开口,使得安装后的所述排出管5的下边缘高于所述内套管2的上边缘;所述隔离槽3是一上端密封下端开口的半圆管,焊接在所述壳体外壳I上并使得所述壳体外壳I上用于安插所述溢流管6的开口在所述隔尚槽3内。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管6的上边缘比所述内套管2的上边缘低20_30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出管5的下边缘比所述内套管2的上边缘高10_15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入管4的下边缘距离满流槽底部200-400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离槽3的上边缘高于所述排出管5的下边缘20-30mm,所述隔离槽3下边缘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壳I底部并且距离底部100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杂质去除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硫铵产品质量,降低操作人 员的劳动强度。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满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的主视图;图3是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在A-A面的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考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满流槽包括壳体外壳1、内套管2、隔离槽3、流入管4、排出管5、溢流管6,其中所述的内套管2为顶端开口的筒;所述壳体外壳I为顶端开口的筒,所述内套管2焊接安装在所述壳体外壳I的底板上,位于壳体外壳I内部的中心位置,其目的是减少流入母液对满流槽内母液的搅动,改善悬浮物的分离效果;所述流入管4可插入内套管2内,流入管4的下边缘距离满流槽底部200-400mm ;在所述壳体外壳I的四周开有用于安插所述溢流管6的开口,使得安装后的所述溢流管6的上边缘比内套管2的上边缘低20-30mm,所述壳体外壳I的四周还开有用于安插所述排出管5的开口,使得安装后的所述排出管5的下边缘比内套管2的上边缘高10-15mm ;所述隔离槽3是一上端密封下端开口的半圆管,焊接在壳体外壳I上并使得所述壳体外壳I上用于安插所述溢流管6的开口在所述隔离槽3内,隔离槽3的上边缘高于排出管5的下边缘20-30mm,隔离槽3下边缘延伸至壳体外壳I底部并且距离底部IOOmm左右,母液从隔离槽3下部开口端进入,从靠近满流槽上部的溢流管6流出,进入母液储槽。本实用新型的满流槽在工作过程中,所述的流入管4与喷淋室连接,所述的溢流管6与母液贮槽连接,所述的排出管5与焦油收集桶连接。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满流槽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在工作时,从喷淋室流出的母液经由流入管4传输到所述内套管2,母液经由内套管2的顶端溢出来,逐渐充满整个满流槽,比重较轻的焦油和煤粉等悬浮在满流槽的顶部(因隔离槽3的顶部密封,悬浮物无法通过隔离槽3进入溢流管6),最终从排出管5流入焦油收集桶,分离悬浮杂质后的清洁母液从隔离槽3的下部开口端进入隔离槽3,最终从溢流管6流出,进入母液储槽,实现了焦油等悬浮杂质与母液的完全分离。因为隔离槽3将溢流管6包在里面,且隔离槽3顶部封堵,从内套管2流出的液体不至于直接从溢流管6流出。由于满流槽中焦油、煤粉和其它漂浮物的密度小于母液的密度,分离之后焦油、煤粉和其它漂浮物浮在满流槽3内母液的上层。排出管5下边缘高于内套管2上边缘10-15mm,当漂浮物越积越多厚度超过10_15mm时,顶部漂浮的杂质就通过排出管5自动流出。有效阻止了焦油煤粉等悬浮杂质随母液流入母液贮槽。有效提高硫铵产品质量,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外壳(I)、内套管(2)、隔离槽(3)、流入管(4)、排出管(5)、溢流管(6),其中, 所述的内套管(2)为顶端开口的筒;所述壳体外壳(I)为底端封闭、顶端开口的筒,所述内套管(2)安装在所述壳体外壳(I)的底板上;所述流入管(4)插入内套管(2)内;在所述壳体外壳(I)的侧面开有用于安插所述溢流管(6 )的开口,使得安装后的所述溢流管(6 )的上边缘低于所述内套管(2)的上边缘;所述壳体外壳(I)的侧面还开有用于安插所述排出管(5)的开口,使得安装后的所述排出管(5)的下边缘高于所述内套管(2)的上边缘;所述隔离槽(3)是一上端密封下端开口的半圆管,焊接在所述壳体外壳(I)上并使得所述壳体外壳(I)上用于安插所述溢流管(6)的开口在所述隔离槽(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6)的上边缘比所述内套管(2)的上边缘低20-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5)的下边缘比所述内套管(2)的上边缘高1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4)的下边缘距离满流槽底部200-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槽(3)的上边缘高于所述排出管(5 )的下边缘20-30mm,所述隔离槽(3 )下边缘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壳(I)底部并且距离底部1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淋式饱和器满流槽,包括壳体外壳、内套管、隔离槽、流入管、排出管、溢流管,其中,内套管为顶端开口的筒;壳体外壳为底端封闭、顶端开口的筒,内套管安装在壳体外壳的底板上;流入管插入内套管内;在壳体外壳的侧面开有用于安插溢流管的开口,使得安装后的溢流管的上边缘低于内套管的上边缘;壳体外壳1的侧面还开有用于安插排出管的开口,使得安装后的排出管的下边缘高于内套管的上边缘;隔离槽是一上端密封下端开口的半圆管,焊接在壳体外壳上并使得壳体外壳上用于安插溢流管的开口在隔离槽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杂质去除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硫铵产品质量,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C01C1/24GK202829609SQ20122040177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韩永吉, 王元顺, 杜富仁, 栾兆爱, 蒋秀香, 刘建迅, 管兵, 张希隆, 王欢 申请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