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粗制碳酸钴的溶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74441阅读:2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纯粗制碳酸钴的溶解方法,属于钴行业粗制碳酸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粗制碳酸钴直接采用硫酸全溶解,造成铁等可溶性金属离子全部溶解,净化除杂困难,不易过滤,硫酸钴溶液不清亮给萃取工段造成分层不好,常规的溶解方法采用硫酸升温至60-65℃,调节PH值1-1.5溶解,用焦亚硫酸钠还原剂进行溶解,由于粗制碳酸钴可溶性杂质含量高,易溶解造成硫酸消耗高,除杂消耗氧化剂等辅料多,同时碳酸钠消耗量也增高,造成过滤时不易过滤,料液不清亮,到萃取工段反应萃取槽易堵塞,杂质增多,萃取剂消耗增加,生产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少,易过滤,料液清亮,到萃取工段反应萃取槽不易堵塞,杂质减少,产品质量稳定,产品收率高的纯粗制碳酸钴的溶解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纯粗制碳酸钴的溶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选择性溶解,将粗制碳酸钴加洗水调浆为液体,打回搅拌槽内升温至50℃,开始慢慢加入硫酸,控制PH值不超过3.5,观察泡沫外表有少量的白色泡沫,PH值控制3.0左右,最低不低于PH2.8,测电位400MV左右,加酸速度一定要慢,每罐搅拌时间3-4小时,PH值达到3.0左右时不加酸,PH值保持不变,即可过滤,滤渣进行第二次溶解,升温达到50℃时加少量焦亚硫酸钠,加焦亚硫酸钠速度一定要慢,每加一袋要检查PH值,当加焦亚硫酸钠PH值不变时,取样分析Co不和Fe2+,Cu不,电位,Co≤0.1%Fe2+≤3g/I电位≤350MV,Cu不≤0.3%, 达标后升温至85℃以上加氯酸钠,氯酸钠按Fe2+的0.25倍加入,搅拌1小时取样分析Fe2+等于零,然后加氧化钙粉调节PH值,PH值达到3.3时,即可压滤直接上萃取工段进行分离除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生产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少,降低辅料硫酸、焦亚硫、酸钠氯化钠、氧化钙用量25%左右;

2.易过滤,料液清亮,到萃取工段反应萃取槽不易堵塞;

3.杂质减少,产品质量稳定,产品收率高。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的纯粗制碳酸钴的溶解方法,第一步PH值调3.0-3.5之间,只有90%的钴和铜能够全部溶解,基本不产生Fe2+,无需增加辅料氯酸钠和碳酸钠除杂,第二步,钴渣体积小,同时有价金属钴和铜只有10%,调节PH值2-2.5%完全可以全部溶解出来,投入硫酸和焦亚硫酸量少,减少杂质的溶解,相应氯酸钠消耗量少,中和采用氧化钙粉替代碳酸钠除杂,同时多余的钙在高温下生成硫酸钙沉淀,过滤性能好,硫酸钴溶液透明度高,两种工艺消耗情况如下(每吨金属钴消耗量)征在于采取选择性溶解,将粗制碳酸钴加洗水调浆为液体,打回搅拌槽内升温至50℃,开始慢慢加入硫酸,控制PH值不超过3.5,观察泡沫外表有少量的白色泡沫,PH值控制3.0左右,最低不低于PH2.8,测电位400MV左右,加酸速度一定要慢,每罐搅拌时间3-4小时,PH值达到3.0左右时不加 酸,PH值保持不变,即可过滤,滤渣进行第二次溶解,升温达到50℃时加少量焦亚硫酸钠,加焦亚硫酸钠速度一定要慢,每加一袋要检查PH值,当加焦亚硫酸钠PH值不变时,取样分析Co不和Fe2+,Cu不,电位,Co≤0.1%Fe2+≤3g/I电位≤350MV,Cu不≤0.3%,达标后升温至85℃以上加氯酸钠,氯酸钠按Fe2+的0.25倍加入,搅拌1小时取样分析Fe2+等于零,然后加氧化钙粉调节PH值,PH值达到3.3时,即可压滤,直接上萃取工段进行分离除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