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尿液为原料制备肼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5190阅读:32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尿液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尿液为原料制备肼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下对本发明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在我国,污水中氮的去除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大规模城市化的推进,水体富营养化等水环境问题趋于严重。人体尿液(黄水)是城镇生活污水中氮元素的重要来源,实现尿液中氮元素的回收利用将有效减少最终排入水体中的氮,减轻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源分离系统可以将尿液废水从源头上分开收集并进行资源化处理。而现有的基于源分离理念的黄水资源化技术,目前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益差等问题。

原料尿素价格对尿素法制备水合肼成本影响较大。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的尿素价格总体偏低,这对尿素法水合肼是有利的,但未来尿素市场的走向则会直接影响尿素法水合肼的竞争力。若能使用尿液废水中的尿素制备水合肼,则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原料成本的问题,同时实现尿液废水中氮元素的资源化,相比应用于农业,更具应用与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以尿液为原料制备肼的方法。

本发明的以尿液为原料制备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制成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使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次氯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

(2)低温反应:将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新鲜尿液中,使反应体系中尿素、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05:1:2;不断搅拌,反应温度不高于15℃,反应时间不小于30min;

(3)高温反应:反应完成后将物料转入反应釜中快速加热至沸,回流5min后出料,制得肼;

其中,新鲜尿液中含有的尿素为12g/L~18g/L。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之前进一步包括:将新鲜尿液浓缩,或者向新鲜尿液中加入尿素。

优选地,低温反应的反应体系中含有的尿素为30g/L。

优选地,高温反应的反应温度为95℃~98℃。

步骤(2)可以进一步包括: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为硫酸镁和氯化镁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含有的硫酸镁和氯化镁的摩尔比为0.5~0.83:1。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的添加量与反应体系中尿素的质量比为0.5~1.2:100。

本发明的以尿液为原料制备肼的方法,不仅能够减小尿液废水中的氮负荷,实现尿液废水脱氮,还能制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肼,减少化工厂制备肼所需的尿素原料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了以尿液为原料制备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制成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使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次氯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

(2)低温反应:将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新鲜尿液中,使反应体系中尿素、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05:1:2;不断搅拌,反应温度不高于15℃,反应时间不小于30min;

(3)高温反应:反应完成后将物料转入反应釜中快速加热至沸,回流5min后出料,制得肼;

其中,新鲜尿液中含有的尿素为12g/L~18g/L。

肼又称联氨,是一种良好的火箭燃料,与适当的氧化剂配合,可组成比冲最高的可贮存液体推进剂。肼还可作为单元推进剂,普遍用在卫星和导弹的姿态控制上。肼在溶液中通常以水合肼的形式存在。我国主要采用尿素法合成水合肼。尿素法是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以尿素为氮源,在碱性环境中合成水合肼:

CO(NH2)2+NaClO+2NaOH→N2H4〃H2O+NaCl+Na2CO3

与其他方法相比,尿素法优点主要有:生产工艺简单,反应条件不苛刻,且不存在原料大量过量和循环的问题。同时,该法合成反应后的物料基本以无机物方式存在,有机物含量极少,有利于污染治理,环境效益好。

现有技术的尿素法合成水合肼时,一般以配制的尿素溶液作为原料,尿素浓度在300g/L左右。新鲜尿液中尿素的含量远远低于300g/L,并且新鲜尿液中还含有Na+、K+、Cl-、PO43-、NH4+等杂质成分,因此未见有利用新鲜尿液合成水合肼的相关研究。本发明中的尿液是指其中的尿素未腐熟成氨氮的尿液,其中尿素的含量约12g/L~18g/L。本发明以新鲜尿液为原料合成肼不仅能够减小尿液废水中的氮负荷,实现尿液废水脱氮,还能制造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肼,减少化工厂制备肼所需的尿素原料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新鲜尿液中含有的尿素为15g/L。为了提高反应体系中尿素的浓度,提高尿素的转化率,可以在步骤(2)之前将新鲜尿液浓缩或者向新鲜尿液中加入尿素,优选地,可以使低温反应的反应体系中含有的尿素为30g/L。反应体系中的尿素与产物水合肼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都能被次氯酸钠氧化。若反应体系中尿素浓度过低,一方面反应体系中次氯酸钠过剩,过剩的次氯酸钠会继续氧化水合肼致使肼产率降低,另一方面过低的尿素浓度会使尿液中尿素的转化率低,不仅无法彻底去除尿液中的氮元素,降低尿液的利用价值,也不利于解决尿液废水中的富营养化问题,增加排入水体中的氮元素。若尿素浓度过低,获得相同产量所需的尿液更多,也会增加利用尿液合成肼的设备成本。随着反应体系中尿液浓度的提高,尿液中尿素的转化率不断提高。但是若尿液浓度过高,尿素的转化率变化不明显,而肼的产率降低;过量的尿素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增加氢氧化钠的用量;反应体系中过剩的尿液还会降低尿液的利用价值,并增加排入水体中的氮元素。

若次氯酸钠中有效氯含量过低,反应体系中尿素过剩,过量的尿素会与氢氧化钠反应,增加氢氧化钠的用量;若次氯酸钠中有效氯含量过高,过剩的次氯酸钠会继续氧化水合肼致使肼产率降低,须使尿素过量。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次氯酸钠溶液含有的有效氯为9%~11%、游离碱为0.1%。

反应体系中各原料组分的浓度以及新鲜尿液中的新鲜尿液中还含有Na+、K+、Cl-、PO43-、NH4+等杂质成分均对反应体系的沸点产生影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高温反应的反应温度为95℃~98℃。若温度过高,反应的能耗增大,但是尿液中尿素的转化率无明显提升,而且反应体系中的尿素有可能没来得及与次氯酸钠反应便发生分解。若温度过低,反应体系无法沸腾,影响制肼效果和尿素转化率。

为了加快制备肼的速度并提高尿液中尿素的转化率,步骤(2)可以进一步包括: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该催化剂为硫酸镁和氯化镁组成的混合物。催化剂中的Mg2+完成催化作用后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形成Mg(OH)2沉淀。本发明人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催化剂含有的硫酸镁和氯化镁的摩尔比为0.5~0.83:1时,催化效果最好,相同添加量对肼产率的提高幅度越大。优选地,当催化剂的添加量与反应体系中尿素的质量比为0.5~1.2:100时,在相同原料体系条件下所得肼的产率最高。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些实施例只是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解释为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按照表1的工艺参数,采用如下步骤以尿液为原料制备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制成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使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次氯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

(2)低温反应:将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新鲜尿液中,使反应体系中尿素、次氯酸钠、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05:1:2;不断搅拌,反应温度15℃,反应时间30min;

(3)高温反应:反应完成后将物料转入反应釜中快速加热至沸,回流5min后出料,制得肼。

测定尿液中尿素含量以及反应结束后混合液中尿素含量,每组实验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按照下式计算尿素转化率:

尿素转化率(%)=反应消耗的尿素质量/反应体系中的尿素质量。

实施例2-17

除了表1所示的内容之外,以与以实施例1相似的方式进行实施例2至17,并计算肼的产率。

表1工艺参数及肼的产率

注:实施例8中,催化剂为硫酸镁;实施例9中,催化剂为氯化镁。

尿液中尿素浓度为15g/L时尿素转化率为59.4%,肼的产率达到3.18g(肼)/L(尿液)。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反应体系中尿素浓度的增加,尿素转化率呈上升趋势,且尿素浓度达到30g/L后,尿素转化率稳定在80%左右,此时继续增加尿素浓度,尿素转化率变化不明显。与实施例1-5相比,采用添加剂之后尿素转化率明显增加。使用硫酸镁与氯化镁组合物催化剂时,催化效果比硫酸镁和氯化镁各自的催化效果之和还要好,可见硫酸镁与氯化镁协同作用效果更优。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