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状纳米硅酸盐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028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纤维状纳米硅酸盐混凝土外加剂,其特征在于:在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水溶液中由硅酸镁和硅酸钙制得的复合物,所述硅酸镁由可溶性镁盐和可溶性硅酸盐按1:1.2-1:1.6的摩尔比制得,所述硅酸钙由可溶性钙盐和可溶性硅酸盐按1:1-1:1.5的摩尔比制得;

所述可溶性镁盐为硝酸镁(Mg(NO3)2),可溶性钙盐为硝酸钙(Ca(NO3)2·4H2O),所述可溶性硅酸盐为硅酸钠(Na2SiO3·9H2O),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为式(1)所示,其分子量为50000-120000,其含固量为50%,

(1);

式(1)中,R1为CH3或H,R2为H或1-4个碳原子的烷基,R3为H或,且R1,R2,R3相互独立,M为钠离子或氢离子;

a、b为重复单元的连接数,a/b相对摩尔比为3-8,n为90~200的整数。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纳米硅酸盐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存在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的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镁盐和可溶性硅酸盐制备纤维状的纳米硅酸镁,然后再加入可溶性钙盐和可溶性硅酸盐在纤维状硅酸镁的表面继续生长硅酸钙,进而制备出一种纤维状的复合纳米硅酸盐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纳米硅酸盐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准备:首先将可溶性镁盐、可溶性钙盐液、可溶性硅酸盐分别制备成水溶液;

(2)纤维状纳米硅酸镁的制备:在三口烧瓶中,将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打底,将可溶性镁盐和可溶性硅酸盐按照1:1.2-1:1.6的摩尔比,在80-90℃条件下同时滴加到持续搅拌的烧瓶中,滴加时间应控制在5-8h;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并保温5-8h,然后降温至20℃,制得纤维状的纳米硅酸镁悬浮液;

(3)纤维状纳米硅酸盐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在20℃条件下,将可溶性钙盐和可溶性硅酸盐溶液按照1:1-1:1.5的摩尔比,同时滴加到持续搅拌的步骤(2)所述纤维状纳米硅酸镁悬浮液中,滴加时间应控制在4-6h,获得固体含量为5-15%的纤维状纳米硅酸盐混凝土外加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纳米硅酸盐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可溶性镁盐、可溶性钙盐液及可溶性硅酸盐的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纳米硅酸盐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纤维状纳米硅酸盐直径小于100nm,长度为300-600nm,属于典型的纳米纤维结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