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壳体以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3998发布日期:2018-10-13 01:3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壳体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已被人们普遍使用。随着个性化的趋势,人们对移动终端的外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一般包括面板、壳体以及边框等。边框设置在壳体上,面板设置在边框上,以围成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的封闭空间。现有的壳体一般为金属壳体、玻璃壳体、塑料壳体和陶瓷壳体等。其中,玻璃壳体因其漂亮,手感好,不容易刮花等,受到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和用户的青睐。目前玻璃壳体在使用时,通常在透明的玻璃壳体的外表面上镀上一层抗指纹膜,以起到防污染、抗指纹能力。

然而,目前的玻璃背板主要反映玻璃特性,无法满足用户对美观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及移动终端,在满足壳体具有类陶瓷效果的同时,还满足了使用时的可靠性,可以满足用户对美观性的需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壳体,包括:

玻璃基体;

陶瓷镀膜层,所述陶瓷镀膜层设置在所述玻璃基体上;该陶瓷镀膜层可通过溅射或蒸镀的方式形成在玻璃基体上;通过在玻璃基体上设置陶瓷镀膜层,可以使得玻璃基体的表面产生陶瓷效果,即在视觉上产生类陶瓷温润、厚重的效果,提高了美观性和壳体的质感;

类金刚石镀膜层,所述类金刚石镀膜层设置在所述陶瓷镀膜层的外表面上;从而增加陶瓷镀膜层的耐磨性,防止陶瓷镀膜层在使用过程的磨损。

抗指纹AF镀膜层,所述AF镀膜层设置在所述类金刚石镀膜层的外表面上,防止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在后壳上留下指纹,影响美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陶瓷镀膜层包括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和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交替叠层设置的多层陶瓷镀膜子层。

通过低折射率镀膜子层和高折射率镀膜子层交替设置,使得壳体可以显示不同颜色的陶瓷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陶瓷镀膜层包括交替叠层设置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和第二陶瓷镀膜子层,所述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折射率。

通过设置两种材质的陶瓷镀膜子层,便于大规模的快速生产,可以加快生产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陶瓷镀膜子层设置在所述玻璃基体上,从而保证折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陶瓷镀膜子层为二氧化硅镀膜层,所述第二陶瓷镀膜子层为氧化钛镀膜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陶瓷镀膜子层为二氧化硅镀膜层,所述第二陶瓷镀膜子层为氮化硅镀膜层。

上述的氧化硅-氧化钛镀膜体系以及氧化硅-氮化硅镀膜体系稳定性高,容易制备,易于大规模生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靠近所述玻璃基体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小于远离所述玻璃基体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

靠近所述玻璃基体的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小于远离所述玻璃基体的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

可以保证更好的折射效果、附着效果以及类陶瓷的温润性,增加陶瓷质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数量为两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的对应的色彩模型中的L值的范围为1.5~3.5;

所述色彩模型中的A值的范围为-1.0~+1.0;

所述色彩模型中的B值的范围为-3.5~+1.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的色彩为陶瓷黑或陶瓷灰蓝。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和所述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为纳米级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

第一附着过渡层和第二附着过渡层;

所述第一附着过渡层位于所述陶瓷镀膜层与所述类金刚石镀膜层之间;

所述第二附着过渡层位于所述类金刚石镀膜层与所述AF镀膜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附着过渡层和所述第二附着过渡层均为二氧化硅镀膜层。

由于二氧化硅镀膜层的材质与玻璃基体的材质类似,因此,可以更好的附着在玻璃基体上,所以将二氧化硅镀膜层作为附着过渡层,可以增加类金刚石镀膜层与AF镀膜层的附着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附着过渡层、所述第二附着过渡层的厚度相同,且为纳米级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类金刚石镀膜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附着过渡层的厚度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陶瓷镀膜层设置在所述玻璃基体暴露在外部的外表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玻璃基体为2.5D玻璃,所述2.5D玻璃的中部为平面,两侧边缘为弧面。

在现有技术的镀膜中,由于2.5D玻璃中部与边缘厚度上的差异,导致在边缘位置上的外观效果与中间平面区域有视觉差异,外观效果无法满足一致性要求。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由于在玻璃基体上产生了厚重、温润的陶瓷效果,则使得2.5D玻璃的边缘位置与中部区域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满足了用户对美观性的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面板和如上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移动终端壳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及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壳体包括玻璃基体、陶瓷镀膜层、类金刚石镀膜层以及AF镀膜层。其中,设置在玻璃基体上的陶瓷镀膜层,使得壳体在外观上不再显示玻璃特性,而是具有类陶瓷温润、厚重的效果,提高了美观性;设置在陶瓷镀膜层上的类金刚石镀膜层,提高了玻璃基体的硬度,防止了陶瓷镀膜层的磨损;设置在类金刚石镀膜层上的AF镀膜层,可以防止指纹和油污等的粘附,使得壳体长期保持光洁亮丽的效果,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在满足壳体具有类陶瓷效果的同时,还满足了使用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类金刚石镀膜层的化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的镀膜反射曲线;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振动摩擦测试前的扫描电镜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振动摩擦测试后的扫描电镜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为了解决现有玻璃背板样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对美观性的需求,在玻璃背板表面进行镀膜,以实现多种颜色的陶瓷效果,满足用户对美观的需求。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壳体包括:

玻璃基体10;

陶瓷镀膜层20,陶瓷镀膜层20设置在玻璃基体10上;

类金刚石镀膜层30,类金刚石镀膜层30设置在陶瓷镀膜层20的外表面上;

AF镀膜层40,AF镀膜层40设置在类金刚石镀膜层30的外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手提电脑等。移动终端壳体可以为移动终端的背板,即移动终端的后壳。其中,移动终端壳体的基体为玻璃基体10,具体可以在玻璃基体10的外表面进行镀层,即玻璃基体10暴露在外部的外表面进行镀层。

本实施例在玻璃基体10上设置的镀层依次为陶瓷镀膜层20、类金刚石镀膜层30以及AF镀膜层40。该玻璃基体10可以为钢化玻璃、化学强化玻璃,或其它硬度条件满足使用的玻璃。

陶瓷镀膜层10的材质可以为氧化硅、氧化钛、氮化硅、氧化铝、氮化铝等陶瓷材料,可以通过溅射或蒸镀的方式在玻璃基体10的表面上形成镀膜。本实施例还可以选择其它陶瓷材料,只要可以在玻璃基材表面形成膜层的陶瓷材料,都可以应用到本申请中。

以溅射为例,本实施例对氧化硅镀膜层、氧化钛镀膜层以及氮化硅镀膜层的形成方式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其它陶瓷镀膜层的实现方式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地,溅射法目前主要采用磁控溅射法。

对于氧化钛,磁控溅射是以钛(Ti)或氧化钛(Ti02)为靶,在氧(02)气氛下,在电离离子的轰击下将Ti02沉积到基片上。对于氧化硅,磁控溅射是以Si或Si02为靶,在氧(02)气氛下,在电离离子的轰击下将Si02沉积到基片上。对于氮化硅,磁控溅射是以Si为靶,在氮(N2)气氛下,在电离离子的轰击下将Si3N4沉积到基片上。

该陶瓷镀膜层10可以为一种陶瓷材料形成的镀膜层,也可以为两种或两种以上陶瓷材料形成的镀膜层的叠加。例如,陶瓷镀膜层10包括依次叠加的如下镀膜层:氧化硅镀膜子层、氧化钛镀膜子层、氧化硅镀膜子层、氮化硅镀膜子层。本实施例对陶瓷镀膜层中的陶瓷镀膜子层的叠加顺序不做特别限制。

本申请通过在玻璃基体10上设置陶瓷镀膜层10,可以使得玻璃基体的表面产生陶瓷效果,即在视觉上产生类陶瓷温润、厚重的效果,提高了美观性和壳体的质感。

为了增加陶瓷镀膜层的耐磨性,防止陶瓷镀膜层在使用过程的磨损,本实施例在陶瓷镀膜层远离玻璃基体10的一面上设置有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镀膜层30。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类金刚石镀膜层的化学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类金刚石镀膜层是一种非晶碳膜,它同时含有类似于金刚石的SP3杂化键与类似于石墨的SP2杂化键,一般定义类金刚石薄膜为硬度超过金刚石硬度20%的绝缘硬质无定形碳膜。其中,金刚石为空间立体结构,具体为为空间四面体;石墨为平面网状结构。

目前制备DLC镀膜层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真空蒸发、溅射、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等。以溅射为例,以石墨为靶,在惰性气氛下,在电离离子的轰击下将类金刚石和石墨沉积到基片上。另外,还可以在镀膜过程中进行掺杂处理等,本实施例对DLC镀膜层的制备方法不做特别限制。

该类金刚石镀膜层30可以防止陶瓷镀膜层20的磨损,使得陶瓷镀膜层可以在玻璃基体上量产。具体地,在生活中沙子、污物等微小颗粒会对壳体造成磨损,从而对陶瓷镀膜层造成损伤,导致触控体验不佳、影响美观以及视觉效果等。由于类金刚石镀膜层的硬度高,因此在陶瓷镀膜层的表面上沉积一层类金刚石镀膜层,可以有效减缓外界对陶瓷镀膜层造成的磨损,同时,类金刚石镀膜层还可以提高玻璃基体的抗碎性,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壳体的完整性。

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时,在后壳上留下指纹,影响美观,本实施例在类金刚石镀膜层30的表面还设置有抗指纹AF(Anti-fingerprint,AF)镀膜层40。AF镀膜层一般为氟基团与硅基团组合而成的纳米涂层,可以采用真空蒸发镀膜法、喷涂等镀膜方式设置到类金刚石镀膜层上。

AF镀膜层40可以将玻璃表面张力降至最低,灰尘与玻璃表面接触面积减少90%,使其具有防污性:防止指纹及油污不容易粘附,轻易擦除;防刮性:表面滑顺,手感舒服,不容易刮花;膜层薄:优异光学性能,不改变原在的纹理;耐磨性:摩擦系数降低,使产品更加耐磨,从而使壳体长期保持着光洁亮丽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包括玻璃基体、陶瓷镀膜层、类金刚石镀膜层以及AF镀膜层。其中,设置在玻璃基体上的陶瓷镀膜层,使得壳体在外观上不再显示玻璃特性,而是具有类陶瓷温润、厚重的效果,提高了美观性;设置在陶瓷镀膜层上的类金刚石镀膜层,提高了玻璃基体的硬度,防止了陶瓷镀膜层的磨损;设置在类金刚石镀膜层上的AF镀膜层,可以防止指纹和油污等的粘附,使得壳体长期保持光洁亮丽的效果,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在满足壳体具有类陶瓷效果的同时,还满足了使用时的可靠性。

下面采用具体的实施例,对陶瓷镀膜层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一。具体地,该陶瓷镀膜层20包括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和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交替设置的多层陶瓷镀膜子层。

如图3所示,从玻璃基体10起始,交替设置的多层陶瓷镀膜子层依次为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21a、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22a、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23a、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24a……。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多个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22a与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24a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和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的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只要能够保证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与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交替设置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低折射率镀膜子层和高折射率镀膜子层交替设置,使得壳体可以显示不同颜色的陶瓷效果。具体地,光线的散射能力取决于相邻物质的折射率差,折射率差值越小,散射量越低,就越容易透光。本申请选择低折射率陶瓷子层(该低折射率陶瓷子层的折射率一般指小于等于1.8)和高折射率陶瓷子层(该高折射率陶瓷子层的折射率一般指大于等于2.0)交替叠层设置。相邻两个陶瓷层的折射率相差较大,因此散射量较低,使得玻璃基体表面可以形成具有各种颜色的遮光的陶瓷效果。

同时,低折射率镀膜子层和高折射率镀膜子层交替层叠设置,还会发生入射光的干涉现象,从而实现多种颜色的反光陶瓷效果。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陶瓷镀膜层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图3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陶瓷镀膜层20包括交替叠层设置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和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折射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低折射率的陶瓷镀膜子层都为材质相同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所有高折射率的陶瓷镀膜子层都为材质相同的第二陶瓷镀膜子层。即本实施例为两种陶瓷镀膜子层交叠设置。通过设置两种材质的陶瓷镀膜子层,便于大规模的快速生产,可以加快生产周期。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对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层数以及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层数不做特别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颜色需求,来设置具体的层数。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折射效果,可将低折射率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设置在玻璃基体上,然后再叠加高折射率的第二陶瓷镀膜子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陶瓷镀膜体系为氧化硅-氧化钛镀膜体系,即第一陶瓷镀膜子层为二氧化硅镀膜层,第二陶瓷镀膜子层为氧化钛镀膜层。其中,SiO2镀膜层的折射率可以在1.30-1.60之间,Ti02镀膜层的折射率可以在2.5至2.8之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陶瓷镀膜体系为氧化硅-氮化硅镀膜体系,即第一陶瓷镀膜子层为二氧化硅镀膜层,第二陶瓷镀膜子层为氮化硅镀膜层。其中,SiO2镀膜层的折射率可以在1.30-1.60之间,Si3N4镀膜层的折射率可以在2.0至2.5之间。

上述的氧化硅-氧化钛镀膜体系以及氧化硅-氮化硅镀膜体系稳定性高,容易制备,易于大规模生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更好的折射效果、附着效果以及类陶瓷的温润性,增加陶瓷质感,在本实施例中,靠近玻璃基体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小于远离玻璃基体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即随着与玻璃基体之间的距离增大,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逐渐增大;靠近玻璃基体的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小于远离玻璃基体的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即随着与玻璃基体之间的距离增大,各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逐渐增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初始时,在玻璃基体的表面上先镀第一陶瓷镀膜子层时,由于玻璃基体的表面材质与陶瓷材质存在不同,玻璃基体的附着力差,所以先镀一层较薄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和一层较薄的第二陶瓷镀膜子层,以保证第一陶瓷镀膜子层和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附着效果,防止第一陶瓷镀膜子层和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脱落。

在玻璃基体上完成一层第一陶瓷镀膜子层和一层第二陶瓷镀膜子层时,再进行陶瓷镀膜时,镀膜表面不再是玻璃基体,镀膜表面为陶瓷材质,所以附着力增强,因此,再增加第一陶瓷镀膜子层和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时,并不会造成第一陶瓷镀膜子层和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脱落,再增加厚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壳体的厚重感和质感,提高了美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折射效果,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和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为纳米级厚度。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和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可以介于1-100纳米(nm)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增加类金刚石镀膜层和AF镀膜层的附着力,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还包括第一附着过渡层和第二附着过渡层。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5所示,第一附着过渡层50位于陶瓷镀膜层20与类金刚石镀膜层30之间;第二附着过渡层60位于类金刚石镀膜层30与AF镀膜层40之间。

其中,第一附着过渡层50可以保证类金刚石镀膜层30与陶瓷镀膜层20之间的附着力,第二附着过渡层60可以保证AF镀膜层40与所述类金刚石镀膜层30之间的附着力。

具体地,第一附着过渡层50和第二附着过渡层60均为二氧化硅镀膜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玻璃基材的成分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硅,当第一附着过渡层50和第二附着过渡层60为二氧化硅镀膜层时,由于二氧化硅镀膜层的材质与玻璃基体的材质类似,因此,可以更好的附着在玻璃基体上,所以将二氧化硅镀膜层作为附着过渡层,可以增加类金刚石镀膜层30与AF镀膜层40的附着力。

进一步地,该第一附着过渡层50和第二附着过渡层60的厚度相同,且均为纳米级厚度。即厚度介于1-100nm。可选地,该类金刚石镀膜层的厚度与第一附着过渡层的厚度相同。

可选地,第一附着过渡层以及第二附着过渡层的厚度均小于任一陶瓷镀膜子层。类金刚石镀膜层的厚度小于任一陶瓷镀膜子层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附着过渡层50、第二附着过渡层60以及类金刚石镀膜层的厚度较薄,不影响后壳颜色的整体效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低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和高折射率陶瓷镀膜子层交替叠层设置,且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层数,针对LAB色彩模型,可以达到如下的颜色范围。

L:1.5~3.5

A:-1.0~+1.0

B:-3.5~+1.0。

其中,LAB色彩模型是基于人对颜色的感觉。LAB中的数值描述正常视力的人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Lab色彩模型是由亮度(L)和有关色彩的A,B三个要素组成。

L表示亮度(Luminosity),A表示从红色至绿色的范围,B表示从黄色至蓝色的范围。L的值域由0到100,L=50时,就相当于50%的黑。

A和B的值域都是由+127至-128,其中+127A就是红色,渐渐过渡到-128A的时候就变成绿色;同样原理,+127B是黄色,-128B是蓝色。所有的颜色就以这三个值交互变化所组成。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壳体的颜色。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陶瓷镀膜子层的数量为两个;第二陶瓷镀膜子层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说明。表一示出了膜层厚度与陶瓷颜色的关系。

表一

如表一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陶瓷镀膜子层为二氧化硅,第二陶瓷镀膜子层为氮化硅,最终得到的壳体显示陶瓷黑和陶瓷灰蓝的颜色。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的镀膜反射曲线。其中,横轴代表反射波长,纵轴代表每个反射波长对应的反射率。在图6中示出了陶瓷黑与陶瓷灰蓝的镀膜反射曲线。

针对本实施例给出的移动终端壳体,发明人对该移动终端壳体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证实,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在满足陶瓷视觉效果的基础上,满足使用的可靠性需求。

本申请的一项测试为振动磨擦测试。该测试采用振动耐磨试验机对移动终端壳体的外表面进行测试。具体如下:

设备频率:50±0.5HZ;设备振幅:P1~P6点振幅均值1.65±0.1mm。

振动时间:2小时。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振动摩擦测试前的扫描电镜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振动摩擦测试后的扫描电镜图。如图7和图8所示,在经过振动摩擦测试之后,移动终端壳体的外表面无颜色变化,表面光泽变哑可接受。

本申请的另一项测试为钢丝绒测试。测试方法为用专用的钢丝绒施加1kgf的负载,测试压头面积2*2cm,以40cycle/min的速度,40mm左右的行程,在样本表面来回摩擦。在测试5000次后,水滴角大于100度,满足了使用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壳体可以仅包括背板,该背板可以具有一定弧度(3D背壳或2D背壳),也可以为一个不具有弧度的平面板材。或者,该移动终端壳体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壳体,即包括背壳部分,也包括手机的侧边边框。本实施例对移动终端壳体的结构不做特别限制。

可选地,移动终端壳体的陶瓷效果的具体位置不做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将背壳的全部或部分设置为陶瓷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玻璃基体为2.5D玻璃,其中2.5D玻璃的中部为平面,两侧边缘为弧面,陶瓷镀膜层设置在玻璃基体的外表面上。

具体地,2.5D玻璃是经特别处理的强化玻璃,它的防刮及耐磨能力非常强。2.5D玻璃整片玻璃的边缘位置都是圆滑的,圆滑的边缘比直角边缘,更具防撞能力,安全性更高,使产品更耐用。

同时,2.5D玻璃可以提升机身整体的视觉效果,提升手感。具体地,在实际使用中,单手握持操作时,用户的手为弧形,因此2.5D玻璃作为壳体,其弧面造型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在现有技术的镀膜中,由于2.5D玻璃中部与边缘厚度上的差异,导致在边缘位置上的外观效果与中间平面区域有视觉差异,外观效果无法满足一致性要求。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由于在玻璃基体上产生了厚重、温润的陶瓷效果,则使得2.5D玻璃的边缘位置与中部区域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满足了用户对美观性的需求。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手提电脑等。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壳体。该移动终端包括面板和上述的移动终端壳体,该移动终端壳体为移动终端的后壳。

本申请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面板(未示出)和移动终端壳体100。该移动终端壳体为手机的后壳。

具体地,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面板、壳体以及边框等。边框设置在壳体上,面板设置在边框上,以围成用于放置电子元器件的封闭空间。可选地,还可以壳体与边框一体成型,即移动终端仅包括面板和壳体,本实施例对移动终端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特别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采用玻璃基体作为移动终端的壳体,在该玻璃基体暴露在外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陶瓷镀膜层、类金刚石镀膜层以及AF镀膜层。其中,设置在玻璃基体上的陶瓷镀膜层,使得壳体在外观上不再显示玻璃特性,而是具有类陶瓷温润、厚重的效果,提高了美观性;设置在陶瓷镀膜层上的类金刚石镀膜层,提高了玻璃基体的硬度,防止了陶瓷镀膜层的磨损;设置在类金刚石镀膜层上的AF镀膜层,可以防止指纹和油污等的粘附,使得壳体长期保持光洁亮丽的效果,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在满足壳体具有类陶瓷效果的同时,还满足了使用时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