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清扫系统的制砂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9991发布日期:2019-01-15 23:3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清扫系统的制砂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制砂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清扫系统的制砂楼。



背景技术:

由于长期以来对天然河砂的过度开采,导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越来越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价格飞涨,其供应和质量没有保障,质量不稳致使试验室经常调整配合比,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的水泥用量明显偏大,严重拖累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于是精品机制砂被广泛推向市场。制砂楼是机制砂设备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因其生产率高、占地面积小、环保性能好、外形美观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大中型建材场所,现有的制砂楼若经过长时间生产后粉尘砂石颗粒堆积,难以清理的现状,造成设备周边环境污染,对设备维护,保养都十分不利,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设有清扫系统的制砂楼。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有清扫系统的制砂楼,包括制砂楼主体和清扫系统,制砂楼主体设置有多个楼层,清扫系统包括收尘管、粉尘收集管和排粉仓,收尘管沿所述制砂楼主体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粉尘收集管与收尘管连接,将制砂楼主体清扫后的砂石粉尘排入收尘管,排粉仓与收尘管底端连接,用于收集排入收尘管中的砂石粉尘。

进一步的,所述粉尘收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导段、平行段和倾斜段,平行段与所述收尘管平行设置,倾斜段倾斜设置在平行段与收尘管之间,其一端与平行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收尘管中,引导段与平行段的顶端连接,引导清扫后的粉尘排入收尘管。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顶端的端面呈倾斜设置,第二段与第一段连接,其管径逐渐减小,第三段与所述收尘管平行设置,其上端与第二段连接,下端与所述平行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平行段的直径,所述第三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平行段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粉尘收集管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粉尘收集管与多个楼层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收尘管的顶端设置有防尘滤袋。

进一步的,所述排粉仓的顶部设置有输入口和排气口,底部设置有输出口,所述收尘管底端与输入口连接,所述排气口连接有防尘滤袋。

进一步的,所述收尘管锁紧在所述制砂楼主体的外侧。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原有制砂楼的基础上,增加清扫系统,清扫系统包括收尘管、粉尘收集管和排粉仓,将制砂楼主体清扫后的砂石粉尘通过粉尘收集管排入排粉仓中,再定期清理排粉仓,从而达到清扫制砂楼主体的目的,防止制砂楼因粉尘砂石堆积,造成难以清理和设备周边环境污染的情况产生;粉尘收集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导段、平行段和倾斜段,倾斜段设置在平行段与收尘管之间,使粉尘收集管中的砂石粉尘更容易进入收集管中,防止砂石粉尘堵塞粉尘收集管;引导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的管径逐渐减小,且第一段的直径大于平行段的直径,第三段的直径小于平行段的直径,使砂石粉尘更易从粉尘收集管进入收尘管中,方便处理清扫后的砂石粉尘;收尘管的顶部和排粉仓上均设置有防尘滤袋,防止收尘管中的粉尘或排粉仓中的粉尘逸出,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清扫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砂楼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粉尘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拍分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扫系统、2-制砂楼主体、3-防尘滤袋、11-收尘管、12-粉尘收集管、13-排粉仓、121引导段、122-平行段、123-倾斜段、131-输入口、132-排气口、133-输出口、1211-第一段、1212第二段、1213-第三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设有清扫系统的制砂楼,包括制砂楼主体2和清扫系统1。

制砂楼主体2设置有多个楼层。

清扫系统1包括收尘管11、粉尘收集管12和排粉仓13;

收尘管11沿制砂楼主体2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其顶端设置有防尘滤袋3,防止收尘管11中的粉尘逸出至空气中,具体的,收尘管11锁紧在制砂楼主体2的外侧;

粉尘收集管12与收尘管11连接,将制砂楼主体2清扫后的砂石粉尘排入收尘管11,粉尘收集管12设置有多个,多个粉尘收集管12与制砂楼主体2的多个楼层一一对应,即每个楼层均设置有粉尘收集管12,方便将各层清扫后的砂石粉尘送入收尘管11中,粉尘收集管12锁在制砂楼主体2的楼梯外侧,具体的,粉尘收集管12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导段121、平行段122和倾斜段123,平行段122与收尘管11平行设置;倾斜段123倾斜设置在平行段122与收尘管11之间,其一端与平行段12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收尘管11中;引导段121与平行段122顶端连接,引导清扫后的粉尘排入收尘管11中。

引导段1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211、第二段1212和第三段1213,第一段1211顶端的端面呈倾斜设置,端面的低处靠近制砂楼主体2;第二段1212与第一段1211连接,其管径逐渐减小;第三段1213与收尘管11平行设置,其上端与第二段1212连接,下端与平行段122连接,具体的,第一段1211的直径大于平行段122的直径,第三段1213的直径小于平行段122的直径,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211、第二段1212和第三段1213使引导段121的外形类似漏斗的形状,使砂石粉尘更易从粉尘收集管12进入收尘管11中,方便处理清扫后的砂石粉尘。

排粉仓13与收尘管11底端连接,用于收集收尘管11中的砂石粉尘,其顶部设置有输入口131和排气口132,底部设置有输出口133,收尘管11底端与输入口131连接,具体的,排气口132连接有防尘滤袋3,防止粉尘逸出,污染空气;

使用时,将制砂楼主体2每个楼层清扫后的砂石粉尘通过粉尘收集管12,然后经收尘管11,到达排粉仓13,当排粉仓13中的砂石粉尘达到一定体积后,通过排粉仓13的输出口133将砂石粉尘排到小推车上,拉走处理,本装置在现有制砂楼的基础上,增加清扫系统1,解决了以往现有制砂楼经过长时间生产后粉尘砂石颗粒堆积,难以清理的现状,起到了方便设备保养,保护了环境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