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6064发布日期:2020-02-11 14:3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秸秆碳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将秸秆碳化,制备生物碳有机肥,可以充分回收利用秸秆。主要使用微波碳化装置将秸秆碳化。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秸秆碳化装置直接将秸秆放入置入碳化炉内,碳化效率不高。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包括碳化炉和微波发生器,碳化炉的底部设有支腿,碳化炉上设有进料斗和第一出料管,微波发生器通过微波导管与碳化炉连接;所述碳化炉的上侧设有粉碎箱,粉碎箱的顶壁上设有加料斗,粉碎箱的底部倾斜设计,且粉碎箱的底部设有排料管,粉碎箱内设有用于粉碎秸秆的粉碎机构;将秸秆加入加料斗内,通过粉碎机构可以对落入粉碎箱内的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碎末经排料管排入进料斗内,进入碳化炉内后,进行微波碳化,最终物料从第一出料管排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粉碎齿组件和驱动组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齿组件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粉碎箱和第二粉碎齿;

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均与粉碎箱的侧壁轴承连接,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上均设有第二粉碎齿,粉碎箱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粉碎齿,粉碎箱内还设有筛网,筛网位于第一粉碎齿和第二粉碎齿的下侧;通过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转动,带动第二粉碎齿运转,利用第二粉碎齿与第一粉碎齿的配合,可以对落入粉碎箱内的秸秆进行粉碎。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

所述碳化炉的侧壁上固定有安装板,第一电机安装在安装板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设置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底端,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利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利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转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料斗内设有用于切割秸秆的切割组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一切割辊和第二切割辊;

所述第一切割辊和第二切割辊的侧面中心处分别连接有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第三转动轴均与加料斗的侧壁轴承连接,第二电机安装在加料斗的侧壁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连接,第二转动轴上设有第五齿轮,第三转动轴上设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切割辊运转,同时利用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二切割辊运转,利用第一切割辊和第二切割辊可以切断秸秆,能够提高粉碎效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化炉和安装板之间设有肋板;增强安装板的稳固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碳化炉的下侧设有排料器,排料器的顶壁上设有与第一出料管配合的通口,第一出料管的底端伸入通口内;

所述排料器内设有绞龙,排料器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绞龙连接,排料器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管;经碳化炉碳化后的产物从第一出料管进入排料器内,通过第三电机带动绞龙运行,可以推送排料器底部堆积的产物并从第二出料管排出,方便收集整理产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利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利用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转动,带动第二粉碎齿运转,利用第二粉碎齿与第一粉碎齿的配合,可以对落入粉碎箱内的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碎末经排料管排入进料斗内,进入碳化炉内后,进行微波碳化,有效提高了碳化效率。

2.该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切割辊运转,同时利用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二切割辊运转,利用第一切割辊和第二切割辊可以切断秸秆,能够提高粉碎效率。

3.该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通过第三电机带动绞龙运行,可以推送排料器底部堆积的产物并从第二出料管排出,方便收集整理产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加料斗、第一切割辊和第二切割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排料器和第二出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排料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碳化炉、2-支腿、3-第一出料管、4-肋板、5-微波发生器、6-安装板、7-第一电机、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三齿轮、11-微波导管、12-第一转杆、13-粉碎箱、14-第一粉碎齿、15-第一切割辊、16-第二切割辊、17-加料斗、18-第二粉碎齿、19-筛网、20-第二转杆、21-排料管、22-进料斗、23-第四齿轮、24-第五齿轮、25-第二转动轴、26-第二电机、27-第三转动轴、28-第三电机、29-排料器、30-第二出料管、31-通口、32-绞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包括碳化炉1和微波发生器5,碳化炉1的底部设有支腿2,碳化炉1上设有进料斗22和第一出料管3,微波发生器5通过微波导管11与碳化炉1连接;所述碳化炉1的上侧设有粉碎箱13,粉碎箱13的顶壁上设有加料斗17,粉碎箱13的底部倾斜设计,且粉碎箱13的底部设有排料管21,粉碎箱13内设有用于粉碎秸秆的粉碎机构;将秸秆加入加料斗17内,通过粉碎机构可以对落入粉碎箱13内的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碎末经排料管21排入进料斗22内,进入碳化炉1内后,进行微波碳化,最终物料从第一出料管3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粉碎齿组件和驱动组件。

具体的,所述粉碎齿组件包括第一转杆12、第二转杆20、粉碎箱13和第二粉碎齿18;

所述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20均与粉碎箱13的侧壁轴承连接,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20上均设有第二粉碎齿18,粉碎箱13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粉碎齿14,粉碎箱13内还设有筛网19,筛网19位于第一粉碎齿14和第二粉碎齿18的下侧;通过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20转动,带动第二粉碎齿18运转,利用第二粉碎齿18与第一粉碎齿14的配合,可以对落入粉碎箱13内的秸秆进行粉碎。

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和第三齿轮10;

所述碳化炉1的侧壁上固定有安装板6,第一电机7安装在安装板6上,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8连接,第二齿轮9和第三齿轮10分别设置在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20的底端,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啮合,第二齿轮9与第三齿轮10啮合;通过第一电机7带动第一齿轮8转动,利用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利用第二齿轮9与第三齿轮10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三齿轮1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20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加料斗17内设有用于切割秸秆的切割组件。

具体的,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6、第一切割辊15和第二切割辊16;

所述第一切割辊15和第二切割辊16的侧面中心处分别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5和第三转动轴27,第二转动轴25和第三转动轴27均与加料斗17的侧壁轴承连接,第二电机26安装在加料斗17的侧壁上,第二电机26的输出轴与第二转动轴25连接,第二转动轴25上设有第五齿轮24,第三转动轴27上设有第四齿轮23,第四齿轮23与第五齿轮24啮合;通过第二电机26带动第一切割辊15运转,同时利用第五齿轮24与第四齿轮23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二切割辊16运转,利用第一切割辊15和第二切割辊16可以切断秸秆,能够提高粉碎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碳化炉1和安装板6之间设有肋板4;增强安装板6的稳固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秸秆加入加料斗17内,通过第二电机26带动第一切割辊15运转,同时利用第五齿轮24与第四齿轮23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二切割辊16运转,利用第一切割辊15和第二切割辊16可以切断秸秆,能够提高粉碎效率;切断后的秸秆落入粉碎箱13内,通过第一电机7带动第一齿轮8转动,利用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利用第二齿轮9与第三齿轮10的啮合进而带动第三齿轮1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杆12和第二转杆20转动,带动第二粉碎齿18运转,利用第二粉碎齿18与第一粉碎齿14的配合,可以对落入粉碎箱13内的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碎末经排料管21排入进料斗22内,进入碳化炉1内后,进行微波碳化,有效提高了碳化效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秸秆生物碳有机肥制备用碳化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碳化炉1的下侧设有排料器29,排料器29的顶壁上设有与第一出料管3配合的通口31,第一出料管3的底端伸入通口31内;

所述排料器29内设有绞龙32,排料器29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28的输出轴与绞龙32连接,排料器29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管30;经碳化炉1碳化后的产物从第一出料管3进入排料器29内,通过第三电机28带动绞龙32运行,可以推送排料器29底部堆积的产物并从第二出料管30排出,方便收集整理产物。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