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资源全面利用的液体有机肥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98405发布日期:2020-05-01 21:2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弃资源全面利用的液体有机肥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肥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资源全面利用的液体有机肥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液态有机肥料是有机废弃物(粪便、饼粕、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生的动物下脚料等)经微生物发酵、除臭和腐熟后制作而成的有机肥料,一般用于有机农产品生产的中后期追肥。液态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功能性微生物和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并且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使作物茁壮成长。

现有的制备液体有机肥的流程如下:先进行配料,然后将各原料和水放入发酵装置内进行发酵,控制发酵的温度、ph、氧含量等因素,发酵一定的时间后,将固液进行分离,得到的液体为液体有机肥,而剩下的固体则作为废料处理。使用现有的工艺制备液体有机肥,虽然能够得到液体有机肥,但物料的利用率较低,发酵后的剩余固体物料还须作为废料单独处理,不但延长了处理时间,还导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废弃资源全面利用的液体有机肥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液体有机肥加工工艺物料利用率低,后续固体废料处理麻烦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为:一种废弃资源全面利用的液体有机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1)准备以下发酵原料:植物饼渣、玉米芯、花生壳、槐树叶和酒糟;

(2)原料处理:混合植物饼渣、玉米芯、花生壳和槐树叶,然后将这些原料粉碎,将原料粒径大小控制在4-10mm,得到粉碎料;用100℃以上的蒸汽对粉碎料蒸煮60-120min,得到处理料;

(3)制备发酵液:准备酵母菌、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丝状菌、地衣芽孢菌和黑曲霉,然后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培养,得到培养液;

(4)发酵:将处理料、酒糟和水共同放入发酵装置中进行发酵,发酵原料与水的质量份数比控制在1:0.5-2;然后往发酵原料内加入发酵液,发酵22-30天;发酵过程中,ph控制在7.5-9,温度控制在28-38℃,保持底物氧含量在5-12%的水平;

(5)发酵完成后,对发酵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为液体有机肥,剩余的固体物料用于制作饲料。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经过申请人的长期研究,合理选定发酵原料的成份,既使得发酵后的液体有机肥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又能使得经过发酵后的固体物料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等能被动物快速消化吸收的营养成份,对该固体物料经过简单的再加工能够转化为有用的饲料。在本方案中,由于充分控制发酵原料的粒径大小、成份、发酵时间、发酵条件等因素,使得发酵完成后得到的固体物料仍具有一定的形态,而非完全形成泥状,有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加工。选用酵母菌、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丝状菌、地衣芽孢菌和黑曲霉制作培养液,首先上述各种微生物菌能较好的对物料进行发酵,而且这几种微生物复配在一起,除了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外,还能较好的共存外,发挥协同作用。

2、植物饼渣中有机质含量达75-86%,并且蛋白质、氮含量高;玉米芯韧性好,强度高,而且含糖量高达50%,含有丰富的粗纤维;花生壳中含有将近60%的粗纤维,居粗饲料之首;槐树叶中粗蛋白含量高达26%,并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磷、钙、维生素、胡萝卜素等;酒糟,粗蛋白含量可达到25%左右。选用上述物质作为发酵原料,物料各自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用作肥料又可发酵成饲料,而且上述物料经过复配后,各物料能够较好的互补配合,玉米芯、花生壳强度较好,不易发酵成泥状,能够作为发酵饲料的骨架,其他物料营养丰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部分营养成份能够转移到液体,还有部分营养经分解后仍留在物料内。

可选地,步骤(1)中准备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植物饼渣25-35份、玉米芯18-25份、花生壳20-30份、槐树叶20-32份和酒糟22-30份。经过申请人长时间研究确定,将各原料的用量控制在上述范围内,既能制得质量较好的液体有机肥,原料经发酵后,通过简单的再加工还能得到发酵饲料,物料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可选地,步骤(1)中准备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植物饼渣34份、玉米芯22份、花生壳24份、槐树叶28份和酒糟26份。通过实践,采用上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发酵,最终取得的效果最佳。

可选地,所述酵母菌、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丝状菌、地衣芽孢菌和黑曲霉按质量份数比2-6:1-2:1-3:1-2:2-5:1-4的比例混合。经申请人研究发现,选用上述几种微生物复配,各种微生物除了能够较好的共存外,各种微生物相互协同,能够使物料很好的发酵。

可选地,所述酵母菌、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丝状菌、地衣芽孢菌和黑曲霉按质量份数比5:1.5:2:1.2:2:2.5的比例混合。

可选地,步骤(3)中制备发酵液的具体步骤为:将酵母菌、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丝状菌、地衣芽孢菌和黑曲霉接种到液体培养液中,在30-38℃、120-150rpm的条件下培养24-36h;液体培养液中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水30-50份、葡萄糖10-15份、氯化钠2-5份和蛋白胨5-10份。

可选地,发酵过程中,ph控制在8-8.5,温度控制在32-35℃,保持底物氧含量在6-8%的水平。将发酵的参数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发酵液中的微生物能够较好的生长,发酵的效果较好。

可选地,发酵的前15天中,每隔3-5天,往发酵装置中补充葡萄糖,每次葡萄糖的添加量为发酵装置内物料总量的0.005-0.02%。在发酵初期往发酵装置中补充葡萄糖,能为各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充分的营养,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当发酵进入后期后,微生物充分分解原料,能够从原料中获取营养,不需额外加入营养物质。

可选地,发酵装置包括机架、动力机构和发酵筒,发酵筒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转轴、固定在发酵筒圆周面上的齿圈和与齿圈啮合的齿轮,齿轮固定在转轴上,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发酵筒的侧壁内开有环形加热腔,环形加热腔内设有导热油和用于加热导热油的加热件;机架上固定有充气筒,充气筒内滑动连接有将充气筒分隔为第一腔、第二腔的活塞;第一腔的侧壁上设有单向进气阀和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单向排气阀;排气管的一端穿过发酵筒的转动中心处并伸入发酵筒内;发酵筒的表面设有凸块,活塞上连接有能与凸块接触的压杆;发酵筒的表面和凸块的表面共同开有一条封闭的卡槽,压杆的一端卡合在卡槽内。

将待发酵的物料放置在发酵筒内,启动加热件和电机,加热件加热环形加热腔内的导热油,使导热油温度升高,导热油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给发酵筒内的物料,将发酵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电机通过齿轮传动驱动发酵筒发生转动,发酵筒内的物料随之发生运动。发酵筒转动时带动凸块一同转动,当凸块转动到与压杆接触时,凸块对压杆施加压力,使活塞挤压第一腔内的气体,第一腔内的压强增大,单向排气阀打开,第一腔内的空气通过排气管进入发酵筒内,为发酵底物补充氧气。当凸块逐渐远离压杆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活塞逐渐复位,此时第一腔内的压强减小,单向进气阀打开,外界的空气能够通过单向进气阀补充到第一腔内。

可选地,发酵筒表面的两侧设有环形凸条,凸块上开有环形凸条配合的凹槽;环形凸条上开有多个第一螺纹孔,凸块上开有与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发酵筒内设有用于存放发酵底物的过滤网筒;发酵筒的表面开有能被凸块封堵的出料口;第二腔内装有液压油,第二腔的侧壁连接有排油管,排油管的一端穿过发酵筒的转动中心处并伸入发酵筒内;过滤网筒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柱塞,柱塞的一侧滑动连接排油管内。

发酵筒转动时,压杆的一端沿卡槽滑动,当凸块转动到与压杆接触时,凸块对压杆施加压力,使活塞压缩第一腔内的气体,此时第二腔内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柱塞沿着排油管的内部滑动,使得排油管内的液压油补充到第二腔内。当凸块逐渐远离压杆时,在卡槽的带动下,活塞压缩第二腔内的液压油,使得液压油进入排油管内,排油管内的液压油推动柱塞朝排油管的外部滑动。即在发酵筒转动时,柱塞能够沿着排油管反复往复滑动,由于柱塞与过滤网筒连接,过滤网筒在柱塞的作用下能不断上下抖动,过滤网筒内的底物不断运动中,有利于发酵的进行。发酵完成后需要将底物与液体分离,现有的操作方式是先将发酵筒内的物料全部转移出来,然后置于过滤装置中进行过滤,操作较为麻烦。在本方案中,设置过滤网筒,发酵的底物置于过滤网筒内,发酵完成后,控制发酵筒上的凸块指向正下方,拆卸螺栓,然后滑动凸块,使出料口打开,此时发酵筒内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从出料口流出。当液体完全流出后,过滤网筒内剩余的就是较为干燥的底物,最后将底物转移即可。采用本方案的发酵筒,发酵完成后能够将底物与液体分离,不需额外再进行过滤操作,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发酵装置主视方向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描述一种废弃资源全面利用的液体有机肥制备方法,其他实施例在表1中体现,未示出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发酵筒10、环形加热腔11、齿圈12、出料口13、环形凸条14、电机20、转轴21、齿轮22、排气管30、凸块40、充气筒60、活塞61、压杆62、单向进气阀63、排气管64、单向排气阀641、排油管65、过滤网筒70、柱塞71、套筒80、固定杆90、翻转板91、拉簧92。

实施例一

一种废弃资源全面利用的液体有机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1)准备以下发酵原料:植物饼渣34份、玉米芯22份、花生壳24份、槐树叶28份和酒糟26份。

(2)原料处理:混合植物饼渣、玉米芯、花生壳和槐树叶,然后将这些原料粉碎,将原料粒径大小控制在4-10mm,得到粉碎料;用100℃以上的蒸汽对粉碎料蒸煮80min,得到处理料;

(3)制备发酵液:将酵母菌、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丝状菌、地衣芽孢菌和黑曲霉接种到液体培养液中,在34℃、135rpm的条件下培养32h;液体培养液中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水35份、葡萄糖10份、氯化钠3份和蛋白胨6份。其中,酵母菌、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丝状菌、地衣芽孢菌和黑曲霉按质量份数比5:1.5:2:1.2:2:2.5的比例混合。

(4)发酵:将处理料、酒糟和水共同放入发酵装置中进行发酵,发酵原料与水的质量份数比控制在1:0.6;然后往发酵原料内加入发酵液,发酵26天;发酵过程中,ph控制在8.2,温度控制在34℃,保持底物氧含量在8%的水平。发酵的前15天内,每隔5天,往发酵装置中补充葡萄糖,每次葡萄糖的添加量为发酵装置内物料总量的0.01%。

(5)发酵完成后,对发酵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为液体有机肥,剩余的固体物料用于制作饲料。

如图1、2所示,本方案中用到的发酵装置,包括机架、发酵筒10和动力机构,发酵筒10沿水平方向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发酵筒10的转动中心处设有与发酵筒10转动连接的排气管30,排气管30与发酵筒10之间通过机械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排气管30固定在机架上。发酵筒10的侧壁内开有环形加热腔11,环形加热腔11内设有导热油和用于加热导热油的加热件,本实施例中加热件为电加热丝,在本方案中主要通过电池为电加热丝供电使电加热丝发热。

发酵筒10的表面设有凸块40,凸块40沿发酵筒10的圆周面滑动,具体的连接方式如下:发酵筒10表面的左右两侧焊接有环形凸条14,环形凸条14的截面为t形,凸块40上开有环形凸条14配合的凹槽,凸块40上的凹槽能够沿着环形凸条14滑动。凸块40上粘贴有发酵筒10外壁贴合的密封垫,密封垫的设置能够较好的放置发酵筒10内的物料泄漏。环形凸条14上开有多个第一螺纹孔,凸块40上开有与第一螺纹孔匹配的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第二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发酵筒10的表面开有出料口13,凸块40能够将出料口13完全封堵。

动力机构包括转轴21、齿圈12、齿轮22和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20,电机20的输出轴与转轴21连接,转轴21转动连接在机架上,齿轮22焊接在转轴21上,齿圈12焊接在发酵筒10的圆周面上,齿圈12与齿轮22啮合,齿轮22与齿圈12的传动比在100:1-300:1之间。

发酵筒10内设有过滤网筒70,过滤网筒70用于存放发酵底物。过滤网筒70内设有多组搅拌部,在本实施例中搅拌部设有3组。搅拌部包括固定在过滤网筒70底部的固定杆90,固定杆90上铰接有多个翻转板91,翻转板91与固定杆90之间连接有拉簧92。

机架上固定有一端封闭的套筒80,套筒80与发酵筒10的转动中心处转动连接,在套筒80与发酵筒10之间通过机械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机架上固定有充气筒60,充气筒60位于发酵筒10的后侧。充气筒60内滑动且密封连接有将充气筒60分隔为第一腔、第二腔的活塞61,活塞61上焊接有右侧穿过充气筒的压杆62;发酵筒的表面和凸块的表面共同开有一条封闭的卡槽,压杆的一端卡合在卡槽内;压杆62的右端能与发酵筒10的表面始终保持接触。第一腔的侧壁上设有单向进气阀63和连接有排气管64,排气管64上设有单向排气阀641,排气管64的一端穿过套筒80处并伸入发酵筒10内。第一腔内的压强增大时,单向排气阀641自动打开,第一腔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64进入发酵筒10内;第一腔内的压强减少时,单向进气阀63自动打开,外界的空气通过单向进气阀63进入第一腔内。第二腔内装有液压油,第二腔的侧壁连接有排油管65,排油管65的一端穿过套筒80并伸入发酵筒10内。过滤网筒70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柱塞71,柱塞71的上侧滑动连接在排油管65内,具体的连接方式为:排油管65内开有条形凹槽,柱塞71上固定有卡合在条形凹槽内的连接块。柱塞71的下侧与过滤网筒70焊接。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