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9926发布日期:2020-03-20 06:4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被成型物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便携式终端中使用扁平的玻璃,但近来为了改善握感或提高信息显示性,大多采用具有曲面部的玻璃。左右侧面或上下侧面弯曲的曲面玻璃多用于最新型智能手机的正面窗或后面后盖。

另一方面,具有曲面部的玻璃也可以被用作摄像头的透镜。

将被成型物放入模具并对模具加热和加压,便可成型期望的3d形状的玻璃或透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连接至主腔室的内部的管部,且通过管部供应电或冷却水的成型装置。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腔室,供沿第一方向移送容纳有被成型物的模具单元;上部块,其在所述主腔室的内部与所述模具单元接触;缸体,其设置于所述主腔室的外部;升降杆,其通过所述缸体来升降;以及管部,其向所述上部块供应电和冷却水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升降杆及所述管部贯通所述主腔室而连接至所述上部块,并与所述上部块一同升降。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和所述管部相互平行地延伸,且沿彼此相同的方向移动。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管部包括中空管形状的电力管及冷却管,在所述电力管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至所述上部块的电线,冷却所述上部块的所述冷却水在所述冷却管的内部流动。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管部包括向所述上部块供应所述冷却水的供应管及从所述上部块排出所述冷却水的排出管,所述供应管及所述排出管配置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隔开的位置。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块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多个的第一上部块及第二上部块,每个所述上部块均设有所述升降杆及所述管部,所述管部包括供应所述冷却水的供应管及排出所述冷却水的排出管,设有连接与所述第一上部块连接的排出管和与所述第二上部块连接的供应管的连接软管,所述冷却水被排出至所述第一上部块的排出管并经由所述连接软管后,被供应至所述第二上部块的供应管。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块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多个的第一上部块及第二上部块,每个所述上部块均设有所述升降杆及所述管部,所述管部包括供应所述冷却水的供应管及排出所述冷却水的排出管,独立地设有向所述供应管供应所述冷却水的供应管和通过所述排出管排出的所述冷却水所流动的排出管,多个所述供应管连接至所述供应管,多个所述排出管连接至所述排出管。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腔室形成有所述升降杆所贯通的第一通孔及所述管部所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升降杆随着所述上部块的动作在所述第一通孔滑动,所述管部随着所述上部块的动作在所述第二通孔滑动。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腔室形成有所述升降杆所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被所述缸体覆盖而从外部密闭。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腔室设有所述管部所贯通的第二通孔,设有封闭所述管部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缝隙的密闭部。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腔室设有所述管部所贯通的第二通孔,设有具有与所述管部的外径相同的内径的盖子,所述盖子能够滑动地连接至所述管部,且通过自重来密闭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管部之间的缝隙。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盖子滑动的所述管部的至少一部分或所述盖子由金属性材质而成。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腔室设有所述管部所贯通的第二通孔,设有具有与所述管部的外径相同的内径的波纹管(bellows),所述波纹管随着所述管部的升降伸缩而密闭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管部之间的缝隙。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向所述上部块的侧面方向延伸的凸出部,向所述上部块供应电的电力管连接至所述凸出部,多个电线通过连接至所述凸出部的所述电力管的被开口的端部露出,被露出的所述多个电线向所述上部块供应电力,且与所述上部块一同升降。

所述成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管部连接至所述升降杆的内部或外部,同时贯通所述升降杆和所述管部的孔形成于所述主腔室,同时贯通所述升降杆和所述管部的所述孔被所述缸体覆盖。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管部向朝向模具单元升降的上部块供应电或冷却水。即使使上部块升降,仍能够无泄漏地供应电或冷却水。

设有密闭管部所通过的通孔与主腔室之间的缝隙的密闭部。因此,能够防止主腔室内部的热气或气体向外部泄露。同时,也能够防止外部的异物通过通孔流入主腔室内部。

可以使管部与升降杆一同升降,以防止冷却水泄露或电线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部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密闭部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块的排列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基底,2:投入腔室,3:主腔室,4:排出腔室,5:投入缸,6:排出缸,7:排出条,10:预热单元,11:预热缸,12:预热柱塞,13:上部预热块,14:下部预热块,30:成型单元,31:成型缸,32:成型柱塞,33:上部成型块,34:下部成型块,40:冷却单元,41:冷却缸,42:冷却柱塞,43:上部冷却块,44:下部冷却块,60:移送机构,70:冷却水通道,200:模具单元,300:上部块,301:加热板,302:散热板,303:冷却板,304:加热器,305:电线,306:凸出部,310:电力管,320:冷却管,321:供应管,322:排出管,330:密闭部,331:盖子,333:波纹管,350:外部电力线,360:连接软管,380:供应管,390:排出管,500:升降杆,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的侧面图。

在基底1的上部设置主腔室3。在被成型物形成曲面部的模具单元200可以通过主腔室3的内部而被预热、成型或冷却。

可以在预热单元10将模具单元200预热至预热温度。成型单元30可以将模具单元200加热至成型温度。当成型温度高于预热温度时,是加热成型方式。成型单元30可以对模具单元200加热及加压来成型被成型物。

另一方面,可以由成型单元30渐渐冷却模具单元200而在低于预热温度的成型温度下成型被成型物。当成型温度低于预热温度时,是冷却成型方式。

可以在主腔室入口侧设有向主腔室3的内部投入模具单元200的投入腔室2。可以在投入腔室2设有推动模具单元200的投入缸5。

可以沿由主腔室入口侧朝向主腔室出口侧的方向,在主腔室3依次排列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可以在主腔室出口侧设有向外部排出通过了主腔室3的内部的模具单元200的排出腔室4。

预热单元10可以将通过投入腔室2被投入至主腔室3的模具单元200加热至预热温度。

可以在预热单元10的下游侧设有成型单元30,该成型单元30将被预热的模具单元200加热至成型温度,并以规定的加压力对模具单元200加压而在被成型物形成曲面部。

可以在成型单元30的下游侧设有渐渐冷却被成型物的成型结束的模具单元200的冷却单元40。不限于图1所图示,冷却单元40可以设于主腔室3的外部,也可以在主腔室3的内部及外部均设有冷却单元40。

通过了预热单元10及成型单元30的模具单元200从主腔室3被排出至排出腔室4。

排出机构可以使模具单元200由主腔室出口移动至排出腔室4的内部。排出机构可以包括排出缸6及排出条7。

预热单元1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腔室3的底面的多个下部预热块14。下部预热块14可以支撑或加热模具单元200的下部。

可以在预热单元10的上部设置例如利用气压来上下驱动预热柱塞12的多个预热缸11。气压除了起到作为压力传递机构的基本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缓和被施加过度的载荷的弹性机构或阻尼机构的作用。

可以在预热柱塞12的末端设置与模具单元200的上部对置的上部预热块13。上部预热块13向模具单元200的上部传递热。

成型单元3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腔室3的底面的多个下部成型块34、在主腔室3的内部上下移动的成型柱塞32、使成型柱塞32升降的多个成型缸31、以及连接至成型柱塞32的上部成型块33中的至少一个。

下部成型块34可以设置于主腔室内部的底面,并加热模具单元200的下部,以使模具单元200维持成型温度。

可以使与成型柱塞32一同移动的上部成型块33与模具单元200的上部接触,以成型温度对模具单元200加热及加压。

冷却单元4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腔室3的底面的多个下部冷却块44、与上部冷却块43连接且上下移动的冷却柱塞42、以及使冷却柱塞42升降的多个冷却缸41。

下部冷却块44设置于主腔室内部的底面,且控制模具单元200的温度,以使模具单元200以规定的冷却速度被冷却至既定的冷却温度。

可以是,上部冷却块43结合于冷却柱塞42,下部冷却块44和上部冷却块43冷却模具单元200。可以使模具单元200以上部冷却块43与模具单元200的上部接触且下部冷却块44与模具单元200的下部接触的状态被冷却。

可以设有在主腔室3内依次向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移送模具单元200的移送机构60。

主腔室3的内部可以被维持为高温,以控制预热温度或成型温度。此时,若连主腔室3的外部也达到高温,则可能会发生能源损失、作业人员烫伤等问题。因此,可以在框架内部设有使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通道70,以冷却主腔室3的框架表面。

同时参照图2至图5(b),上部块300可以包括图1的上部预热块13、上部成型块33、以及上部冷却块43中的至少一个。下部块可以包括图1的下部预热块14、下部成型块34、以及下部冷却块44中的至少一个。升降杆500可以包括图1的预热柱塞12、成型柱塞32、以及冷却柱塞42中的至少一个。缸体可以包括图1的预热缸11、成型缸31、以及冷却缸41中的至少一个。

被成型物可以以容纳于模具单元200的状态被投入至主腔室3。可以是,上部块300对模具单元200加压,并根据模具单元200的形状来成型被成型物。

被成型物包括摄像头透镜、具有曲面部的玻璃、表盖玻璃、汽车仪表盘玻璃、各种测量仪盖玻璃、蓝宝石、透光板、便携式终端的前盖及后盖。可以将被成型物的一部分或全部成型为曲面。

可以在主腔室3的内部沿第一方向移送模具单元200。在x轴、y轴、z轴相互正交的3次元空间上,第一方向可以与x轴方向一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可以与y轴方向一致。垂直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可以与z轴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成型装置可以包括主腔室3、上部块300、缸体、升降杆500、以及管部。

缸体可以设置于主腔室3的外部。升降杆500可以通过缸体沿第三方向升降而移动上部块300。上部块300可以交替地执行为了对模具单元200加压而靠近模具单元200的前进动作和远离加压结束的模具单元200的后退动作。

若使模具单元200通过移送机构与上部块300对置,则上部块300可以执行前进动作。在执行前进动作的过程中,上部块300可以与模具单元200接触,且与追加性的前进动作相应地对模具单元200加压。对模具单元200的加压结束后,为了排出加压结束的模具单元200及供应等待加压的新的模具单元200,可以使上部块300执行后退动作。

上部块300可以包括加热板301及冷却板303。

可以是,加热板301与模具单元200对置,通过电来发热的加热器304被插入于加热板301的加热器孔。可以使散热板302插入于冷却板303与加热板301之间,且向冷却板303侧放出加热板301的热。

可以使冷却上部块300的冷却水(coolant)在冷却板303循环。可以在冷却板303的内部形成冷却水所流动的流道。可以向冷却板303供应冷却水,且使冷却了上部块300的冷却水从冷却板303排出。

通过缸体进行往复运动的升降杆500可以连接至上部块300。缸体可以利用升降杆500沿第三方向移动上部块300。

为了驱动加热器304,可能有必要向上部块300供应电。为了冷却水的循环,可能有必要向上部块300供应冷却水、以及从上部块300排出冷却水。

管部可以向上部块300供应电和冷却水中的至少一个。管部的端部可以连接至上部块300。电的供应源及冷却水的供应源可以设于主腔室3的外部。为了将从外部的供应源提供的电和冷却水传递至配置于主腔室3的内部的上部块300,可以利用管部。可以使管部的一侧进入主腔室3的内部且连接至上部块300。可以使管部的另一侧向主腔室3的外部延伸。

升降杆500和管部可以贯通主腔室3而连接至上部块300。连接至上部块300的升降杆500和管部可以与上部块300一同沿第三方向移动。与上部块300一同进行相同距离的往复运动的升降杆500及管部可以由金属材质而成。

可以使升降杆500和管部相互平行地延伸,且沿彼此相同的方向移动。

管部可以包括中空管形状的电力管310及冷却管320。

可以在电力管310的内部设置连接至上部块300的电线305。电线305可以与安装于加热器孔的加热器304的端部电连接。电线305的个数可以与安装于加热板301的加热器304的个数成比例。

可以在上部块300设有向侧面方向延伸的凸出部306。凸出部306可以设置于上部块300的上面。电力管310可以连接至凸出部306。此时,多个电线305可以通过电力管310的被开口的端部连接至加热器304。若将电力管310设置于凸出板,则可以防止电线305过度弯曲。由于使电线305平缓地弯曲,因而能够防止上部块300升降时电线305的疲劳破坏。

可以使外部电力线350通过向主腔室3的外部凸出的电力管310的端部流入。外部电力线350可以通过电力管310的另一侧端部流入主腔室3的内部,并向电力管310的一侧端部露出,且与加热器304的电线305连接。

可以在冷却管320的内部形成冷却水所流动的流道。

可以在主腔室3内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上部块300。沿移送模具单元200的第一方向排列的各个上部块300可以逐步对模具单元200进行加压或成型。

每个上部块300均可以设有升降杆500及管部。

冷却管320可以包括向上部块300供应冷却水的供应管321及从上部块300排出冷却水的排出管322。供应管321及排出管322可以直接连接至冷却板303。在冷却板303的内部形成有冷却水通道。

图5(a)是使冷却水串联连接至各个上部块300的实施例。如图5(a)所示,可以设有连接与第一上部块300连接的排出管322和与第二上部块300连接的供应管321的连接软管360。例如,第一上部块300是图示于图5(a)最左侧的上部块300,第二上部块300是与该第一上部块300邻接的上部块300。连接软管360可以连接凸出于主腔室3的外部的排出管322的端部和凸出于主腔室3的外部的供应管321的端部。可以使冷却水排出至第一上部块300的排出管322并经由连接软管360后,再供应至第二上部块300的供应管321。

连接软管360可以连接各个上部块300或各个冷却板303。因此,若排列多个上部块300,则也可以形成多个连接软管360。串联连接上部块300的连接软管360的个数可以比上部块300的个数少1个。

连接软管360可以由柔性材质形成。供应管321和排出管322可以配置于沿第一方向相互隔开的位置,以免多个连接软管360在主腔室3的外部相互缠绕。因此,可以沿第一方向使上游的上部块300的排出管322与下游的上部块300的供应管321对置。由于连接软管360连接相互对置的上游的上部块300的排出管322和下游的上部块300的供应管321,因而不存在物理干涉于连接软管360或缠绕的担忧。

图5(b)是使冷却水并联连接至各个上部块300的实施例。如图5(b)所示,可以使向多个供应管321共同供应冷却水的供应管380及共同排出通过排出管322排出的冷却水的排出管390沿主腔室3较长地延伸。可以使多个供应管321并联连接至供应管380。可以使多个排出管322并联连接至排出管390。

另一方面,可以在主腔室3形成升降杆500所贯通的第一通孔8及管部所贯通的第二通孔9。可以使贯通设置于第一通孔8的升降杆500随着上部块300的动作在第一通孔8滑动。可以使贯通设置于第二通孔9的管部随着上部块300的动作在第二通孔9滑动。

主腔室3的内部的惰性气体可能通过第一通孔8与升降杆500之间的缝隙及第二通孔9与管部之间的缝隙流出。可以设有防止该现象的密闭机构。

作为一例,可以使连接至缸体的升降杆500所通过的第一通孔8被缸体覆盖而从外部密闭。

可以使缸体直接紧固于主腔室3的外面,或通过另外的延伸部件紧固于主腔室3的外面。另外的延伸部件是紧固于缸与主腔室3之间的要素,可以包括在本说明书中缸体的范畴内。

升降杆500可以位于缸体的虚拟中心轴。因此,缸体的直径或截面积可以充分覆盖第一通孔8。若缸体的一端部贴紧于主腔室3的外部,则可以从外部封闭第一通孔8与升降杆500之间的缝隙。

另一方面,如图4(a)和图4(b)所示,可以设有封闭管部与第二通孔9之间的缝隙的密闭部330。

作为一例,密闭部330可以如图4(b)所示包括封闭第二通孔9与管部之间的缝隙的波纹管333(bellows)。

波纹管333可以形成为具有能够被伸展和收缩的褶皱的筒形状。可以使波纹管333的一端在主腔室3的外部贴紧于第二通孔9的周边,使波纹管333的另一端贴紧于管部的外周面。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将流出至第二通孔9与管部之间的缝隙的惰性气体锁在波纹管333的内部的空间。

作为另一例,密闭部330可以如图4(a)所示包括具有与管部的外径相同的内径的盖子331。盖子331可以是中空的金属环形状。盖子331的外径可以大于管部的外径及第二通孔9的直径。可以在盖子331形成贴紧于管部的外周面的大小及形状的孔。

可以使盖子331沿管部能够滑动地设置,且通过自来重覆盖第二通孔9与管部之间的缝隙。

可以使相对于第二通孔9滑动的管部由摩擦系数较小的金属材质而成,以便还相对于第二通孔9周边的盖子331滑动。可以在管部与盖子331之间插入润滑剂,以减少滑动摩擦力。润滑剂可以在减少管部与盖子331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充分封闭管部与盖子331之间的微细的缝隙。其结果,可以从外部密闭管部与第二通孔9之间的缝隙。

由于盖子331能够从第二通孔9及管部容易脱离,因而使得对第二通孔9及管部的维护变得很容易。

另一方面,作为未图示的实施例,也可以有同时设置升降杆500与管部的实施例。管部可以连接至升降杆500的内部或外部。可以使同时贯通升降杆500和管部的孔形成于主腔室3,该孔可以被缸体覆盖且密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