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9707发布日期:2021-07-27 15:2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制备产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工艺简单、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骨料、粉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骨料包括碎石等粗骨料、砂等细骨料,粉料包括矿物掺合料等。混凝土在建筑、市政、公路等领域,是十分常用的,现有的一些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差等原因,混凝土的强度不够,经常会出现开裂的情况,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0-120份、水泥300-400份、粗集料750-850份、细集料810-860份、矿渣粉260-300份、粉煤灰55-75份、外加剂20-30份、介孔材料110-130份、增强纤维220-250份、改性木质素22-32份、糖萜素10-20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5-115份、水泥320-380份、粗集料770-830份、细集料825-845份、矿渣粉270-290份、粉煤灰60-70份、外加剂23-28份、介孔材料115-125份、增强纤维230-240份、改性木质素25-30份、糖萜素12-18份。在一种可选方案中: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聚羧酸系减水剂带有大量的强亲水基团,具有高效的减水性能,配合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使用,在减少混凝土拌制用水量的同时,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减缓坍落度损失,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2-38:1-2:2-3:1,进一步提高了普通纤维的强度、弹性和耐磨性,在水泥混凝土中形成一种立体乱向的支撑体系,使得水泥混凝土的韧性增强,进而使得水泥混凝土在受压时不容易开裂,有利于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得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提高。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5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1-0.3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0-4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4:1。一种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1)按配比称取各原料;2)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物a;3)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15-25min,得到混合物b;4)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0-15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步骤3)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6-10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15-2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0-3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00-400℃下煅烧10-2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4-6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0-80℃,浸渍时间为3-4h,通过预处理后的粉煤灰,颗粒呈多孔球状,吸附水较多,混凝土的黏性增大,并且改善了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减小了大孔径的尺寸,使得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7-11份、水20-28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2-1.8份、硅烷偶联剂8-12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40-60min后取出沥干,通过对粗骨料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粘附聚乙烯醇,同时,配合三聚氰胺和硅烷偶联剂,有利于分子之间互相缠结以形成网状结构,提高骨料与混凝土基体之间的结合性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压能力。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加入水、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渣粉,连续级配,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优异;通过加入增强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性好的特性,在水泥混凝土中形成一种立体乱向的支撑体系,使得水泥混凝土的韧性增强;通过加入外加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带有大量的强亲水基团,具有高效的减水性能,配合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使用,在减少混凝土拌制用水量的同时,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减缓坍落度损失,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通过加入改性木质素和糖萜素,二者协同增效,使得混凝土的孔隙被填充的同时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更大,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抗裂和抗压强度进一步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会对本发明进行详述,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加入水、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渣粉,连续级配,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优异;通过加入增强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性好的特性,在水泥混凝土中形成一种立体乱向的支撑体系,使得水泥混凝土的韧性增强;通过加入外加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带有大量的强亲水基团,具有高效的减水性能,配合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使用,在减少混凝土拌制用水量的同时,增加混凝土早期强度,减缓坍落度损失,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强度;通过加入改性木质素和糖萜素,二者协同增效,使得混凝土的孔隙被填充的同时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更大,从而使得混凝土的抗裂和抗压强度进一步提高。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0份、水泥300份、粗集料750份、细集料810份、矿渣粉260份、粉煤灰55份、外加剂20份、介孔材料110份、增强纤维220份、改性木质素22份、糖萜素10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0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0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6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1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00℃下煅烧1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4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0℃,浸渍时间为3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7份、水20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2份、硅烷偶联剂8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4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按照1:3:1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等质量比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2:1:2: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1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1。实施例2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05份、水泥320份、粗集料770份、细集料825份、矿渣粉270份、粉煤灰60份、外加剂23份、介孔材料115份、增强纤维230份、改性木质素25份、糖萜素12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0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0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6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1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00℃下煅烧1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4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0℃,浸渍时间为3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7份、水20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2份、硅烷偶联剂8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4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质量比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1:1: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2:1:2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2:1:2: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1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1。实施例3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实施例4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5份、水泥380份、粗集料830份、细集料845份、矿渣粉290份、粉煤灰70份、外加剂28份、介孔材料125份、增强纤维240份、改性木质素30份、糖萜素18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5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5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10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3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400℃下煅烧2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6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80℃,浸渍时间为4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11份、水28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8份、硅烷偶联剂12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6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比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4: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等比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8:2:3: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3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4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4:1。实施例5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20份、水泥400份、粗集料850份、细集料860份、矿渣粉300份、粉煤灰75份、外加剂30份、介孔材料130份、增强纤维250份、改性木质素32份、糖萜素20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5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5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10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5%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30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400℃下煅烧2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6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80℃,浸渍时间为4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11份、水28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8份、硅烷偶联剂12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6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4: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8:2:3: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0.3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40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4:1。实施例6(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5:1)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2.5:1。实施例7(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5:1)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5:1。对比例1(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改性木质素)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将改性木质素替换为普通木质素)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普通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普通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对比例3(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糖萜素)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对比例4(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改性木质素和糖萜素)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对比例5(与实施例3相比,不对粉煤灰预处理)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对比例6(与实施例3相比,不对粗骨料预处理)按配比称取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水110份、水泥350份、粗集料800份、细集料835份、矿渣粉280份、粉煤灰65份、外加剂25份、介孔材料120份、增强纤维235份、改性木质素27份、糖萜素15份,将水泥、细集料、矿渣粉、介孔材料、改性木质素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min,得到混合物a;将粗集料、粉煤灰、增强纤维、糖萜素、水加入混合物a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混合物b;将外加剂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13min,得到所需混凝土;其中,粉煤灰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将脱硫石膏和粉煤灰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经球磨机磨碎得到混料,再加入粉煤灰8倍重量且质量分数为20%的乙醇溶液,在常温下浸泡25min,然后过滤,烘干后,再在350℃下煅烧15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粉煤灰5倍重量的8-羟基喹啉硫酸盐改性液进行浸渍处理,浸渍温度控制在75℃,浸渍时间为3.5h。粗集料加入前经过预处理,具体为:按重量份数,将聚乙烯醇9份、水24份混合,加热融化后,加入三聚氰胺1.5份、硅烷偶联剂10份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骨料,浸泡50min后取出沥干。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按照质量比为1:2:2混合组成。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三乙醇胺、硫代硫酸钠和聚乙二醇按照质量比为3-4:1:1-2:1混合组成。所述介孔材料为硅基介孔材料。所述增强纤维为钢纤维、玻璃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2:1混合组成。所述增强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普通纤维、增韧剂和三乙醇胺混合搅拌,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加入到挤出设备进行挤出,并将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从挤出设备的侧入料口加入,与混合料混合后一同挤出,然后冷却、造粒,得到增强纤维,所述普通纤维、增韧剂、三乙醇胺、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质量比为35:1.5:2.5:1。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份由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木质素衍生物水溶液,然后0.2倍重量的改性剂,搅拌35min,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木质素,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空白对照组一种现有常用混凝土。混凝土性能测试实验1抗压强度测试:根据gb/t50081-2010《普通混凝土强度实验方法标准》,取实施例1-7、对比例1-6以及空白对照组制备的混凝土,共14组,每组做6个非标准试件,非标准试件为200mm×200mm×200mm的立方体,在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养护28d后,分别用压力试验机进行测试,结果用平均值表示,详细检测数据见表1所示;实验2劈裂抗拉强度测试:根据gb/t50081-2010《普通混凝土强度实验方法标准》,取实施例1-7、对比例1-6以及空白对照组制备的混凝土,共14组,每组做6个非标准试件,非标准试件为200mm×200mm×200mm的立方体,在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养护,养护28d后,分别用压力试验机进行测试,结果用平均值表示,详细检测数据见表1所示;实验结果如下表1:组别劈裂抗拉强度(mpa)抗压强度(mpa)实施例16.455.6实施例26.655.9实施例36.956.5实施例46.856.3实施例56.656.1实施例66.756.2实施例76.656.0对比例14.642.8对比例24.943.4对比例34.642.5对比例43.132.6对比例55.952.3对比例66.151.8空白对照组4.743.7从以上结果可以明显看出,本发明的混凝土强度优异,进一步的,实施例3作为最佳实施例,以及通过对比例1-4的数据,显而易见的,改性木质素和糖萜素二者协同增效,能够极大的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过对比例5-6的数据与实施例数据对比,可以知道,对粉煤灰或粗骨料进行本发明的预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从实施例3、实施例6和实施例7的数据对比,可以知道,所述改性剂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过氧化氢和油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时,对木质素的改性效果最优。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