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744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包括至少两个空气压缩单元、缓冲恒压单元、散热干燥单元、制氧吸附单元、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每个空气压缩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制氧吸附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与制氧吸附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每个空气压缩单元的启动端连接;控制单元根据压力传感器传递的控制信号调整空气压缩单元的启动数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空气稀薄程度不同的各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中都满足制氧需求。
【专利说明】
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属于医疗保健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bsorpt1n,简称:PSA)制氧技术是以空气为原料,以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对空气施以一定压力后通入吸附剂中,在一定压力下,沸石分子筛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氮气,从而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并且在沸石分子筛吸附氮气饱和时,对沸石分子筛降压使氮气解吸附排出而对沸石分子筛进行再生重复利用。因此,变压吸附制氧技术通过加压吸附、减压解吸附的快速循环过程,使空气原料中的氧气、氮气分离从而制备储存氧气。
[0003]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在西部高原经济建设工作的大量开展,对于在高原野外工作中的需氧量也越来越多,现有的小型可携带式变压吸附制氧机分为平原型制氧机和高原型制氧机,其中,平原型制氧机主要适用于空气密度大、气压正常的平原地区,在该类地区通过气栗很容易抽取足够量空气,从而将空气以一定压力送入沸石分子筛中完成制氧过程,但是平原型制氧机在高原使用时,因吸附床进气压力不足,或产氧量、氧浓度等指标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或阀打不开不能正常开机运行。而高原型制氧机在平原使用时,因吸附床进气压力过高,或吸附床穿透氧浓度急速下降,或压力阻塞不能正常运行。因此,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够同时适用于高原地区以及平原地区的制氧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用于解决现有的小型可携带式变压吸附制氧机无法既能适用于平原地区又能适应于海拔较高的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的缺陷。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包括至少两个空气压缩单元、缓冲恒压单元、散热干燥单元、制氧吸附单元、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
[0006]所述每个空气压缩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制氧吸附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每个空气压缩单元用于从大气中抽取空气并对所述抽取的空气进行过滤压缩生成压缩空气,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用于对所述压缩空气进行缓冲恒压;
[0007]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每个空气压缩单元的启动端连接;
[0008]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进入所述制氧吸附单元中空气的压力值,并将所述压力值传递至所述控制单元;
[0009]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向所述空气压缩单元发出控制信号,以增加所述空气压缩单元的启动数量。
[0010]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空气压缩单元包括气栗、排气阀和单向阀,所述气栗分别与所述排气阀和单向阀连接,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为所述空气压缩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排气阀的输入端和所述气栗的输入端为所述空气压缩单元的启动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恒压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空气缓冲罐和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用来调节所述空气缓冲罐中空气的压力;所述空气缓冲罐的输入端为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空气缓冲罐的输出端为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出端。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氧气流量监测单元和氧气纯度监测单元,所述氧气流量监测单元的输入端和氧气纯度监测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制氧吸附单元的氧气输出端连接,所述氧气流量监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氧气纯度监测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制氧流程驱动单元,所述制氧流程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制氧流程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制氧吸附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0014]所述制氧流程驱动单元用于改变所述制氧吸附单元的制氧工作参数。
[001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干燥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散热器和旋转分离器,所述散热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旋转分离器的输出端为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出端。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口板,所述接口板包括电路接口、气路接口和排水接口;
[0017]所述电路接口用于向所述制氧机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气路接口与所述氧气流量监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氧气并向储氧设备和/或压氧设备输送所述氧气;所述排水接口与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排放所述散热干燥单元中的积水。[00? 8]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操作显示屏。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所述至少两个空气压缩单元、缓冲恒压单元、散热干燥单元、制氧吸附单元、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氧气流量监测单元、氧气纯度监测单元、制氧流程驱动单元、接口板和操作显示屏分别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箱体,所述机架容置在所述箱体中,并通过螺杆与所述箱体连接。
[0021]本实用新型的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进入制氧吸附单元的压缩空气压力,即压缩空气的进气量,并将该压力以电信号的方式传递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压缩空气的压力值与自身储存的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单元向未启动的空气压缩单元传递启动信号依次启动剩余的空气压缩单元直至压缩空气的压力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相同,从而使空气压缩单元能够从外界抽取更多空气量以满足当前对制氧量与氧纯度的设计指标要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模块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另一实施例模块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接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模块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包括至少两个空气压缩单元1、缓冲恒压单元2、散热干燥单元3、制氧吸附单元4、压力传感器5和控制单元6 ;每个空气压缩单元I的第一输出端11与缓冲恒压单元2的输入端22连接,缓冲恒压单元2的输出端21与散热干燥单元3的第一输入端32连接,散热干燥单元3的第一输出端31与制氧吸附单元4的第一输入端42连接,每个空气压缩单元I用于从大气中抽取空气并对抽取的空气进行过滤压缩生成压缩空气,缓冲恒压单元2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缓冲恒压;压力传感器5的输入端52与散热干燥单元3的第一输出端31连接,压力传感器5的输出端51与控制单元6的第一输入端62连接,控制单元6的第一输出端61与每个空气压缩单元I的启动端12连接;压力传感器5用于监测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中空气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传递至控制单元6;控制单元6用于当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向空气压缩单元I发出控制信号,以增加空气压缩单元I的启动数量。
[0027]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中至少包括两个空气压缩单元,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包括4个空气压缩单元I (Ia-1d),该4个空气压缩单元I处于并联的方式,其都包括一个与大气相通的吸气口用于抽取外界的空气并且随后对抽取的空气进行压缩过滤生成压缩空气,其第一输出端11分别与缓冲恒压单元2的第一输入端22连接。当空气压缩单元I完成了空气的过滤压缩处理后,会将带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输入至缓冲恒压单元2,缓冲恒压单元2会对进入的压缩空气起到缓冲调压的作用,之后再将压缩空气输入至散热干燥单元3中,压缩空气经过散热其中的水蒸气会被冷凝成水,经过散热干燥单元3中的旋转分离装置处理后水分会与气体完成分离,从而得到干燥的压缩空气。干燥的压缩空气从散热干燥单元3输出后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制氧吸附单元4中的分子筛在接触到带有压力的干燥的压缩空气后,会对干燥的压缩空气进行氮气吸附,进而得到氧气。
[0028]由于吸附氮气的分子筛在不同压力下对于氮气的吸附能力不同,只有进入分子筛的空气压力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分子筛才能完成对氮气的吸附。因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下,为了满足制氧量的需求,对于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的压缩空气的进气量需要进行调节以使其达到分子筛的吸附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能够适用于各种海拔高度的高原地区,将分子筛的氮气吸附的压力需求作为对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限定,该压力即为当前分子筛能够完成氮气吸附的最佳压缩空气进气量,即上述的第一预设阈值。一般的,当海拔高度为0-5000m的任何海拔高度时,该第一预设阈值为0.22-0.23MPa,该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人为设定并储存在控制单元6中。
[0029]当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在通电启动后,控制单元6会先向第一台空气压缩单元la发送控制信号启动其运行,该空气压缩单元Ia完成了空气压缩、缓冲恒压、干燥步骤后,压力传感器5会对从散热干燥单元中输出的即将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中的干燥的压缩空气进行压力检测,并将该压力检测的具体结果以电信号的方式传递至控制单元6,此时控制单元6会将接收到的压力值与储存在其中的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接收到的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即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中的干燥压缩空气的压力未达到分子筛吸附氮气的压力需求),控制单元6会向空气压缩单元Ib发送控制信号启动其运行,此时参与运行的空气压缩单元为Ia和Ib两台空气压缩单元,因此能够在单位时间内从外界抽取更多空气以达到第一预设预阈值的要求。以此类推,如果压缩空气量还未满足第一预设阈值的需求时,控制单元6会顺序启动更多的空气压缩单元直至满足第一预设阈值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空气压缩单元I的启动数量能够对压缩空气的进气量进行粗调,但是往往会存在当压缩空气的进气量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再启动另一台空气压缩单元后,压缩空气的进气量又会高于第一预设阈值,此时既会影响分子筛氮气吸附能力又会升高能耗,因此此时可以人为的对缓冲恒压单元进行门限值设置,将多出的压力排出,直至压缩空气的进气量处于第一预设预阈值的范围内。
[0030]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6的第一输出端61中包括数个控制端口,其中控制端口的个数与空气压缩单元I的数目相同,每一个控制端口的输出端与一个空气压缩单元I的启动端通过电线连接,并且从每个控制端口输出的信号互不干扰。因此,当控制单元6在发出控制信号启动空气压缩单元时,会通过第一输出端61中相应的控制端口发出启动信号,从而相应的与控制端口连接的那个空气压缩单元I就会被启动。
[0031]为了有效减少开机启动时间,控制单元6会根据当前具体海拔高度控制首次启动的空气压缩单元个数,具体地,操作人员会将当前海拔高度输入至控制单元6中。例如,在海拔高度3000m以上的地方使用时,制氧机开机后控制单元6会自动选择3台空气压缩单元I运行,具体哪3台空气压缩单元I工作,会由控制单元6的程序以运行累计时间最短为标准进行比较并最终确定。如果气量达不到要求,会启动第4台空气压缩单元I。
[0032]具体地,散热干燥单元3的第一输出端31、制氧吸附单元4的第一输入端42和压力传感器5的输入端52通过三通连接。通过三通的连接方式,能够满足压力传感器5对于从散热干燥单元3输出的干燥压缩空气的实时监测,优选的,可以将三通设置在靠近制氧吸附单元4的一侧,例如离制氧吸附单元4约20cm,该设置能够保证压力传感器5监测到最准确的即将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中的干燥后的压缩空气压力,避免由于散热干燥单元3和制氧吸附单元4之间管道生锈等所可能造成的压力误差。
[0033]本实用新型的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适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通过监测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中的压缩空气量控制空气压缩单元的启动数量从而调节对外界空气的抽气量并能够对抽气量进行微调,满足吸附分子筛对于氮气的最佳吸附能力,并最终在最优能耗下达到在当前海拔高度下的制氧需求。
[0034]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另一实施例模块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每个空气压缩单元I包括气栗15、排气阀16和单向阀17,气栗15分别与排气阀16和单向阀17连接,单向阀17的输出端为空气压缩单元I的第一输出端11,排气阀16的输入端和气栗15的输入端为空气压缩单元I的启动端12。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启动空气压缩单元I (Ia)时,控制单元6会先向空气压缩单元I (Ia)的排气阀16的输入端发送控制信号使其打开,从而使与排气阀16连接的气栗15的输出压力降为O,从而保证了气栗15的不带压启动。当该排气阀16打开2s后,控制单元6会向该空气压缩单元I (Ia)的气栗15的输入端发出控制信号启动该气栗15,l_3s之后关闭排气阀16,此时气栗15会快速抽取空气从而压力迅速上升,气栗15随后将抽取的空气进行压缩并在单向阀17的作用下向缓冲恒压单元2输送压缩空气。该设置能够保证空气压缩单元I的工作效率,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从外界抽取更多的空气量。为了预先对抽取的空气进行净化,可以在气栗前设置一过滤器,过滤器能够对外界抽取的空气进行过滤,并最终得到杂质粒径小于或等于ΙΟμπι、杂质含量小于或等于0.5mg/m3的具有一定清洁度的空气。
[0035]进一步地,缓冲恒压单元2包括互相连接的空气缓冲罐25和溢流阀26,溢流阀26用来调节空气缓冲罐25中空气的压力;空气缓冲罐25的输入端为缓冲恒压单元2的输入端22,空气缓冲罐25的输出端为缓冲恒压单元2的输出端21。请参考图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会同时启动多个空气压缩单元I,因此多个空气压缩单元I的第一输出端11都会同时输出压缩空气,为了防止多个空气压缩单元I的第一输出端11输出压缩空气的不稳定性,压缩空气会先进入空气缓冲罐25直至压缩空气稳定。如果最终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的压缩空气压力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可以通过对与空气缓冲罐25连接的溢流阀26对压缩空气进行微调将多余的气体排出直至缓冲恒压单元中的压缩空气进气量满足第一预设阈值。
[0036]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满足制氧需求,还包括氧气流量监测单元7和氧气纯度监测单元8,氧气流量监测单元7的输入端和氧气纯度监测单元8的输入端分别与制氧吸附单元4的氧气输出端41连接,氧气流量监测单元7的第一输出端71和控制单元6的第二输入622端连接,氧气纯度监测单元8的输出端81和控制单元6的第三输入端633连接。氧气流量监测单元7能够用于对制氧吸附单元4输出的氧气进行流量监测,氧气纯度监测单元8能够用于对制氧吸附单元4输出的氧气进行纯度监测。可想的,制氧吸附单元4还包括一个氮气输出端(图中未示出),该氮气输出端能够用于当分子筛对氮气吸附饱和时,通过降压处理使吸附在分子筛上的氮气解吸附排放出来,从而满足分子筛的循环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制氧吸附单元4中的分子筛塔的个数。
[0037]进一步地,还包括:制氧流程驱动单元9,制氧流程驱动单元9的输入端92与控制单元6的第二输出端611连接,制氧流程驱动单元9的输出端91与制氧吸附单元4的第二输入端422连接。制氧流程驱动单元9用于改变制氧吸附单元4的制氧工作参数。
[0038]在干燥后的压缩空气满足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压力后,为了能够更加精确控制输出氧气的流量和纯度,还可以在控制单元6中存储氧气流量阈值和氧气纯度阈值,当氧气流量监测单元7和氧气纯度监测单元8向控制单元6反馈的实时值与氧气流量阈值和氧气纯度阈值不匹配时,控制单元6能够向制氧流程驱动单元9进行信号传递,使制氧流程驱动单元9对制氧吸附单元4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例如氮气的吸附时间、氮气的解吸附时间以及均压时间等,直至当前的氧气流量与氧气纯度分别与存储在控制单元6中的氧气流量阈值和氧气纯度阈值相匹配。
[0039]可以想到的是,当制氧流程驱动单元9对制氧吸附单元4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使,很有可能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的干燥后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也受到影响,此时,压力传感器5还需执行压力监测任务从而满足第一预设阈值的需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能够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中正常工作,并且确保当前制氧量和氧纯度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0040]进一步地,散热干燥单元3包括互相连接的散热器和旋转分离器,散热器的输入端为散热干燥单元3的第一输入端32,旋转分离器的输出端为散热干燥单元3的第一输出端31。散热器与缓冲恒压单元2的输出端21相连,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散热,通过降温进行一级冷却水分离。旋转分离器的输入端与散热器输出端相连,用于二级气水分离,最终完成压缩空气的干燥除水处理。
[0041]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口板。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接口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3。接口板包括电路接口a、气路接口b和排水接口 c;电路接口a用于向制氧机提供工作电源,气路接口 b与氧气流量监测单元7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氧气并向储氧设备和/或压氧设备输送氧气;排水接口 c与散热干燥单元3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排放散热干燥单元3中的积水。
[0042]为了避免制氧机中管路过于繁琐,可以在制氧机中设置一接口板,该接口板专门用于完成制氧机与外界的输入和输出。电路接口a能够为制氧机提供工作电源确保制氧机的正常运行,包括电气安全用的接地端子al、电源输入用电连接器a2和电源转接输出的电连接器a3;气路接口b是氧气输出快插接口,能够与氧气流量监测单元7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完成氧气的输出。排水接口c可以与散热干燥单元3连接,用于收集并排出压缩空气在散热降温和旋转分离后所产生的水分,包括冷却排水和分离排水转换旋钮c I和排水快插接口c20
[0043]进一步,还包括与控制单元6连接的操作显示屏10。操作显示屏10能够便于用户操作,例如可以完成对于第一预设阈值、氧气流量阈值和氧气纯度阈值的设定与输入从而使其存入控制单元6中,还可以完成压力传感器5对进入制氧吸附单元4中干燥压缩空气压力、当前氧气流量和氧气纯度的可视化,便于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当前制氧机的工作状态。优选的,该操作显示屏可以是触摸屏,设备的开机和关机也可以通过该操作显示屏进行。
[0044]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至少两个空气压缩单元1、缓冲恒压单元2、散热干燥单元
3、制氧吸附单元4、压力传感器5、控制单元6、氧气流量监测单元7、氧气纯度监测单元8、制氧流程驱动单元9、接口板和操作显示屏10分别固定在机架上。该机架作为上述各个单元的载体,便于各个单元之间的连接和固定,能够将制氧机的体积减小化,便于日常的搬动和野外操作。
[0045]进一步地,还包括箱体,机架容置在箱体中,并通过螺杆与箱体连接。箱体采用吹塑成型技术或滚塑成型技术,用于为仪器提供承载的载体和外包装箱体,作业时只需打开便能够对制氧机进行操作。该箱仪一体化的设计,能够满足频繁搬运、装卸、车载运输、野外作业等使用要求,非常适合应用于自然灾害、野外作训等应急医学救援,解决频繁搬运、装卸、车载运输振动、淋雨等野外恶劣环境对制氧设备可能造成的损坏等问题。
[0046]本实用新型的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通过压力传感器对进入制氧吸附单元中干燥压缩空气压力的压力值进行压力监测和调整,从而满足当前海拔高度下制氧机的正常工作条件,使氮气分子筛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满足对氮气的吸附,进而能够在各种海拔高度的地区制备得到氧气,并且易于搬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西部高原地区的野外应急医学救援、野战医疗救治和高原病的预防、缓解与救治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并机恒压式海拔高度自适应吸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空气压缩单元、缓冲恒压单元、散热干燥单元、制氧吸附单元、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 所述每个空气压缩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制氧吸附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每个空气压缩单元用于从大气中抽取空气并对所述抽取的空气进行过滤压缩生成压缩空气,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用于对所述压缩空气进行缓冲恒压;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每个空气压缩单元的启动端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进入所述制氧吸附单元中空气的压力值,并将所述压力值传递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向所述空气压缩单元发出控制信号,以增加所述空气压缩单元的启动数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空气压缩单元包括气栗、排气阀和单向阀,所述气栗分别与所述排气阀和单向阀连接,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为所述空气压缩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排气阀的输入端和所述气栗的输入端为所述空气压缩单元的启动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恒压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空气缓冲罐和溢流阀,所述溢流阀用来调节所述空气缓冲罐中空气的压力;所述空气缓冲罐的输入端为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空气缓冲罐的输出端为所述缓冲恒压单元的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氧气流量监测单元和氧气纯度监测单元,所述氧气流量监测单元的输入端和氧气纯度监测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制氧吸附单元的氧气输出端连接,所述氧气流量监测单元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氧气纯度监测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氧流程驱动单元,所述制氧流程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制氧流程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制氧吸附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制氧流程驱动单元用于改变所述制氧吸附单元的制氧工作参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干燥单元包括互相连接的散热器和旋转分离器,所述散热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旋转分离器的输出端为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一输出端。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口板,所述接口板包括电路接口、气路接口和排水接口; 所述电路接口用于向所述制氧机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气路接口与所述氧气流量监测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氧气并向储氧设备和/或压氧设备输送所述氧气;所述排水接口与所述散热干燥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排放所述散热干燥单元中的积水。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操作显示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所述至少两个空气压缩单元、缓冲恒压单元、散热干燥单元、制氧吸附单元、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氧气流量监测单元、氧气纯度监测单元、制氧流程驱动单元、接口板和操作显示屏分别固定在所述机架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箱体,所述机架容置在所述箱体中,并通过螺杆与所述箱体连接。
【文档编号】C01B13/02GK205500774SQ201620270321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高万玉, 王济虎, 马军, 田涛, 石梅生, 陈平, 刘红斌, 张彦军, 邓橙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