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13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分离纯化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 谱分离系统。
技术背景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中,离子交换色谱和体积排阻色谱是最常用的两种 分离技术。而体积排阻色谱由于分离条件温和,容易保存生物分子的活性, 因此常被用于生物分子的分离与纯化。和其它的分离模式相比,体积排阻 色谱被认为是一种分辨率低的液相色谱方法,因此限制了它在生物大分子 分离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分辨率,通常会采用更长的色谱柱或者使用更细 粒径的填料装填的色谱柱,然而柱压太高也使该方法很难付诸于实践。循 环体积排阻色谱是一种提高分辨率的液相色谱方法,样品可以在一根色谱 柱内进行无数次重复的分离,因此可以说是无限制地增加柱长,从而可以 获得很高的分辨率。然而,随着分离时间的增长,谱峰随之展宽,分离开 的色谱峰(分子量范围宽的蛋白、核酸等)在多次循环分离后可能还会重发明内容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申请人建立了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系统,该方 法是将预分离开的生物大分子捕集在第二根体积排阻色谱柱上,通过控制 阀切换,将分子量相似的生物大分子切入循环系统中分离,得到满意的分 离度后,对分离开的组分进行收集。然而,再从捕集柱切出一小部分进行 循环分离,依次类推。这种方法适用实际复杂样品的分离纯化,具有更高 的使用价值。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体积排阻色谱为分离模式的生物大分子 分离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获得更高纯度的生物大 分子,同时还构建连续生物大分子多维分析平台。该装置设计简单,分辨 率高,分离效果好,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系统,其特征 在于包括液相色谱泵、切换阀、体积排阻色谱柱A、体积排阻色谱柱B、 检测器,它们通过管道以闭合环路的形式相连;体积排阻色谱柱A —端与进样阀相连、另一端通过一切换阀A分别与 体积排阻色谱柱B、检测器相连,进样阀的外端通过泵经三通接头分别与 外界的流动相源及检测器出口相连接,三通接头与检测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切换阔B,检测器通过切换阀B 与收集瓶或废液瓶相连。所述切换阀A为六通阀或十通阀,它分别与体积排阻色谱柱A、体积 排阻色谱柱B和检测器相连。所述进样阀由定量环与六通阀或十通阀组成,进样阀通过六通阀或十通阀串连于体积排阻色谱柱A与泵的连接管路中;所述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质谱或其他类型检测器。泵、进样阀、体积排阻柱A、切换阀A、体积排阻色谱柱B、检测器、切换阀B和三通或四通连接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过控制切换阀A可以控制进入循环分离系统的生物大分子的数量,控制阀B的切换可以控制生 #勿*力v ^乡且么v白勺#胃 * o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在循环分离前,通过阀A使两根体积排阻色谱柱 串联在一起。生物大分子样品首先通过体积排阻色谱柱A分离,然后捕集 在体积排阻色谱柱B中,当一小部分生物大分子从体积排阻色谱柱B中被 洗脱下来时,切换阀A和阀B,此时泵、体积排阻色谱柱A、检测器通过 一个三通或四通连接接头形成一个闭合环路中,此时生物大分子样品可以 不断地在该系统中分离直至达到满意的分离结果,而其它的样品则被保留 在第二根色谱柱中。第一部分生物大分子完成分离后,生物大分子组分被 切出系统收集下来。另一小部分生物大分子从第二根色谱柱中切出,进行 循环分离,依次类推。生物大分子经体积排阻色谱柱A、体积排阻色谱柱B依次分离后,通 过控制切换阀,相似分子量大小的样品依次从体积排阻色谱柱B上切入循 环系统中,并以体积排阻色谱柱A为分离柱进行循环分离,直至达到满意 的分离度。以体积排阻色谱柱A为分离柱,生物大分子样品以循环分离的方式进 行分离。体积排阻色谱柱A的柱体积要小于体积排阻色谱柱B。生物大分 子以峰切割的方式从体积排阻色谱柱B中进入循环系统。体积排阻色谱柱 B具有分离和捕集的双重作用。本发明所述生物大分子可以为蛋白质或核酸;本发明可以用于生物大分 子的分离与纯化,同时可以作为构建连续生物大分子多维分离平台的重要 部件。该系统与传统的体积排阻色谱方法相比具有分离能力强,分辨率高 等特点,可用于生物大分子样品的分离纯化。同时,该系统在构建连续生 物大分子多维分离平台中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 该系统采用循环分离的方式,不需要增加柱长或减小粒径,就可以 极大提高分辨率,改善分离效果。2. 由于采用体积排阻色谱分离模式,以低盐缓冲溶液为洗脱剂,因此,蛋白在分离纯化后仍然能保持活性。3. 该系统采用两根体积排阻色谱柱,其中体积排阻色谱柱A为分离柱,体积排阻色谱柱B为样品捕集柱。蛋白样品通过体积排阻色谱柱A分离后, 捕集在体积排阻色谱柱B中,通过从体积排阻色谱柱B切割出小部分的蛋 白进入循环系统,可以实现对分子量范围很宽的蛋白质的分离纯化。4. 在构建多维生物大分子分离平台时,采用该系统作为生物大分子分 离的第一维可以保证两维分离的连续性。5. 该系统设计简单,分辨率高,分离效果好,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 推广价值。


图1、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装置图,(1)、三通接头;(2)、泵;(3)、 进样阀;(4)、体积排阻色谱柱A; (5)、切换阀A; (6)、体积排阻色谱柱 B; (7)、检测器、(8)、切换阀B, (9)、收集器或废液瓶,(10)、流动 相C, (11)、进样针或进样器,(12)、废液瓶A。图2、串联体积排阻色谱(a)和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b,c,d)分离五 种标准蛋白。分离条件色谱柱SEC SRT-150A和SEC nanofilm-250A, 流动相C: 10mMTris-HCl+150mMNaCl+5%ACN,流量150 |LiL/min;检测 215nm.图3、柱切换体积排阻色谱-反相色谱分离平台装置图,(1)、三通接头; (2)、泵;(3)、进样阀;(4)、体积排阻色谱柱A; (5)、切换阀A; (6)、 体积排阻色谱柱B; (7)、检测器A; (8)、切换阀B; (9)、切换阀C; (10)、 流动相C; (11)、进样针或进样器;(12);废液瓶A; (13)、 C8捕集柱A;(14)C8捕集柱B; (15)反相色谱柱;U6)、检测器B, (17)、泵B, (18)、 流动相D,(19)、废液瓶B, (20)、废液瓶C, (21)、泵C, (22)、泵D。 图4、七种标准蛋白的二维分离图。(a)图为第一维柱切割循环体积排阻色谱分离图。(b)图为第二维反相色谱分离图。第一维分离条件色谱柱SEC SRT-150A和SEC nanofilm-250A,流动相C: 10mM Tris-HCl+150mM NaCl+5%ACN,流动相D: 50mM Tris-HCl+2%ACN,流量150 (iL/min;检 测215nm.第 二 维分离条件流动相 A:2%ACN+0.1%TFA,B:98%ACN+0.1%TFA;梯度0-lmin, 0%B, 1-3min, 0%-20%B, 3-14min, 20%-80%B, 14-15min, 80%B,15-15.01min, 80%-0%B, 15.01-20min, 0%B; 流量2mL/min;检测225nm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 系统,该装置由三通接头1,泵2,进样阀3,体积排阻色谱柱A4,切换阀A5,体积排阻色谱柱B6,检测器7,切换阀B8组成,它们通过管道以 闭合环路的形式相连。体积排阻色谱柱A4 —端与进样阀3相连、另一端通过一切换阀A5分 别与体积排阻色谱柱B6、检测器7相连;进样阀3的外端进料口通过泵2 经三通接头1分别与外界的流动相源及检测器7出口相连接;三通接头1 与检测器7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切换阀B8,检测器7通过切换阀B8与收 集瓶或废液瓶相连。所述切换阀A5为十通阀,以与体积排阻色谱柱A4连接的接口为①, 按顺时针其余接口依次为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接口①与体积排阻色谱柱 A4相连、接口②和⑤分别与体积排阻色谱柱B6的两端相连、接口⑥与检 测器7相连、接口⑦和⑩间相连通。所述切换阀B8为十通阀,以与检测器7连接的接口为①,按顺时针其 余接口依次为②③④⑤⑥⑦⑧(1XP,接口①与检测器7相连、接口②与收 集瓶或废液瓶相连、接口⑩与三通接头1的一个接口相连;所述进样阀3由定量环与十通阀组成,以与体积排阻色谱柱A4连接的 接口为①,按顺时针其余接口依次为②③④(D⑥⑦⑧⑨⑩,接口①与体积 排阻色谱柱A4的一端相连、接口②和⑨分别与定量环的两端相连、接口⑩ 与泵2相连、接口③为进样口、接口⑧外接废液瓶;进样阀通过十通阀串 连于体积排阻色谱柱A4与泵2的连接管路中。由泵2输送流动相C10将注入于定量环中的蛋白样品冲入体积排阻色 谱柱A4中,此时切换阀A5切换,使体积排阻色谱柱A4和体积排阻色谱 柱B6相连。样品通过串联体积排阻色谱柱得到分离。当样品被洗脱到体积 排阻色谱柱B6的柱尾时,控制切换阀A8的切割时间,将一小部分样品切 入循环体系中。此时体积排阻色谱柱A4与紫外检测器7相连,切换阀B8 处于使紫外检测器7与三通接头1相连的位置。被切入的样品,根据复杂 程度在循环体系中进行多次循环体积排阻色谱分离。当达到最佳分离度, 切换阀B8切换,被分开的样品得到收集。图2(a)为体积排阻色谱柱A4和 体积排阻色谱柱B6串联分离五种标准蛋白混合物;图2 (b), (c) , (d) 为使用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系统对五种标准蛋白进行分离检测后得到 的色谱图。实施例2如图3所示,该装置由三通接头1,泵2,进样阀3,体积排阻色谱柱 A4,切换阀A5,体积排阻色谱柱B6,紫外检测器7,阀B8,泵B17,泵 C21,泵D22,切换阀C9, C8捕集柱A13, C8捕集柱B14,反相色谱柱 15,紫外检测器B16组成。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所述切换阀B8为十通阀,以与检测器7连接的接口为①,按顺时针其6D⑦⑧⑨⑩,接口①与检测器7相连、接口⑩与三通接头1的一个接口相连、接口③通过泵B17与外界流动相D18相连,接口②与一切换阀C9相连;切换阀C9为十通阀,以与切换阀B8连接的接口为①,按顺时针其余 接口依次为②③④(D⑥⑦⑧(i)⑩,接口②和⑤与C8捕集柱A13的两端相连, 接口③与⑧相连通,接口④与并联:MC21.和^D22通过管路连接,接口⑥ 外接废液瓶,接口⑦和⑩与C8捕集柱B14的两端相连,接口(D外依次连接 有反相色谱柱15和紫外检测器B16,紫外检测器B16外接有废液瓶。由泵2输送流动相C将注入于定量环中的蛋白样品冲入体积排阻色谱 柱A4中,此时切换阀A5切换,使体积排阻色谱柱A4和体积排阻色谱柱 B6相连。样品通过串联体积排阻色谱柱得到分离。当样品被洗脱到体积排 阻色谱柱B6的柱尾时,控制切换阀A8的切割时间,将一小部分样品切入 循环体系中。此时体积排阻色谱柱A4与紫外检测器7相连,控制切换阀 B8的切换时间,使一部分蛋白(馏分l)进入第二维反相色谱分离系统中, 另一部分进入循环体系中进行循环体积排阻色谱分离。馏分通过泵B17输 送流动相D进入C8捕集柱A13中,由为i C21 、 M D22输送反相流动相进 行反相洗脱。在循环系统中的样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离, 一部分蛋白样品 (馏分2)也被切出循环系统通过泵B输送流动相D进入C8捕集柱B14 中,当熘分1完成反相色谱分离后,切换阀C12切换,^C21、泵D22输 送反相流动相将C8捕集柱B14中的蛋白样品(馏分2)送入反相色谱柱15 中进行反相色谱分离。依次类推。图4为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反相色 谱分离平台对七种标准蛋白的色谱分离图,其中图4(a)为第一维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的分离色谱图,Fraction 1,Fraction2,.......Fraction13均为切割的蛋白馏分。图4 (b)为第二维反相色谱分离图。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相色谱泵、切换阀、体积排阻色谱柱A、体积排阻色谱柱B、检测器,它们通过管道以闭合环路的形式相连;体积排阻色谱柱A(4)一端与进样阀(3)相连、另一端通过一切换阀A(5)分别与体积排阻色谱柱B(6)、检测器(7)相连,进样阀(3)的外端通过泵(2)经三通接头(1)或四通接头分别与外界的流动相源及检测器(7)出口相连接,三通接头(1)或四通接头与检测器(7)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切换阀B(8),检测器(7)通过切换阀B(8)与收集瓶或废液瓶相连。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A (5)为六通 阀或十通阀,它分别与体积排阻色谱柱A (4)、体积排阻色谱柱B (6)和 检测器(7)相连。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阀(3)由定量环 与六通阀或十通阀组成,进样阀通过六通阀或十通阀串连于体积排阻色谱 柱A (4)与泵(2)的连接管路中。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7)为紫外检 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质谱检测器或其他类型检测器。
5、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B (8)为六通 阀或十通阀,它分别与三通接头(1)、检测器(7)相连,在其中的一个接 口通过泵B (17)与流动相D18相连, 一个接口与一个切换阀C (9)相连;切换阔C (9)为十通阀,以与切换阔B (8)连接的接口为①,按顺时 针其余接口依次为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接口②和⑤与C(8)捕集柱A(13) 的两端相连,接口③与⑧相连通,接口④与并联泵C (21)和泵D (22)通 过管路连接,接口⑥外接废液瓶,接口⑦和⑩与C8捕集柱B (14)的两端 相连,接口⑨外依次连接有反相色谱柱(15)和检测器B (16),检测器B (16)外接废液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柱切换循环体积排阻色谱系统,包括液相色谱泵,进样阀,三通或四通连接头,切换阀A,切换阀B,体积排阻柱A,体积排阻柱B和检测器。泵、进样阀、体积排阻柱A、切换阀A、体积排阻色谱柱B、检测器、切换阀B和三通或四通连接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过调节阀A的切换频率或模式可以控制进入循环分离系统的生物大分子的数量,调节阀B的切换可以控制生物大分子组分的分离与收集,该系统与传统的体积排阻色谱方法相比具有分离能力强、分辨率高等特点,可用于生物大分子样品的分离纯化。同时,该系统在构建连续生物大分子多维分离平台中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C07K1/16GK101619090SQ20081001211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
发明者张丽华, 张玉奎, 振 梁, 袁辉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