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革无盐浸酸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6742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革无盐浸酸工艺,属于制革工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浸酸是制革生产中一道至为关键的工序,传统铬鞣工艺中,铬鞣前需要浸酸来调节皮的pH值,使之适合于鞣制操作的pH值条件,其次是能使胶原纤维结构进一步松散。浸酸时为了防止皮坯酸肿,需要使用大量的氯化钠,一般占皮重的7-10%,这既不利于鞣制初期铬鞣剂的渗透,又严重损害皮的强度,如果中性盐用量过大,还会导致皮脱水、成革扁薄、不丰满等而影响成革的品质。但不经过浸酸工序,皮革内部pH值偏高,达不到铬鞣所需pH值,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铬鞣剂积聚变大,难以渗透到皮革内部,沉积在皮革表面而造成表面过鞣,皮坯变得粒面粗糙,产生铬斑等,严重影响皮革的质量。

此外水质中过高浓度的氯离子含量还会造成饮水苦咸味、土壤盐碱化,使得植物生长困难、容易腐蚀管道和设备以及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如脱水、高血压、甲状腺、肾病、心脏疾病、胃癌、骨质疏松等疾病。但氯化钠在废水中很难处理,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办法:1、银盐或亚铜盐沉淀法,但银盐难回收成本高,亚铜盐易氧化难控制。2、膜分离技术,包括电渗析和反渗透,应用较广泛,但废水中有机物杂质易对膜组件造成不可逆污染,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成本也高。3、蒸发浓缩法,设备耐腐蚀要求高,造价昂贵。以上几种常用方法处理成本都非常高,不是很适合于制革企业。而根据最新排放标准GB 30486-2013《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革废水中氯离子浓度限定为3000mg/kg,传统浸酸工艺,氯离子浓度可达20000-30000mg/kg,处理起来成本很高,因此在制革废水中要控制氯离子,只能通过减少使用氯化钠。制革工艺中氯化钠的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储存生皮时用氯化钠进行盐腌以防止腐烂,二就是浸酸工序中用以防止酸肿,其中后者占主要部分。前者可以通过生产前使用除盐机处理回收,而后者则通过工艺的调整来达到少用或不用氯化钠。

而且浸酸工艺中通常使用甲酸和浓硫酸配制浸酸液,操作不慎,很容易造成危害,因为操作工人粗心麻痹大意造成的伤害案例比比皆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浸酸工艺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革无盐浸酸工艺,该工艺不使用氯化钠和浓硫酸,既减少了废水中氯化钠中性盐的量,使废水易于处理,又避免了操作时潜在的危害。氯化钠在浸酸工艺中主要作用是对浸酸液有缓冲作用,使皮坯的pH值在浸酸过程中不会产生急剧变化而造成酸肿。通过测定氯化钠在浸酸过程中的缓冲曲线,并据此选用缓冲曲线相似的物质可达到同样的缓冲作用。在酸的选择上,避免使用液体强酸,而选用固体的强酸,操作安全方便,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伤害。

本发明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革无盐浸酸工艺,其他物料的添加量均以重量份为100份的灰皮计。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灰皮经常规脱灰软化,水洗后,补加70份的水,加入2-4份缓冲剂,转动10分钟;

(2)每次加入0.2-0.4份固体酸,0.1-0.3份缓冲剂,转动20分钟,重复3次;

(3)加入0.3-0.6份固体酸,0.1-0.3份缓冲剂,转动60分钟,测pH值2.7-2.8,浸液过夜,次日测pH值2.7-2.8,按常规工艺进行鞣制。

上述制革无盐浸酸工艺中,所述的缓冲剂为乙酸钠、氨基磺酸钠、己二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制革无盐浸酸工艺中,所述的固体酸为氨基磺酸和己二酸,其重量份比例为100:5~10。

按此无盐浸酸工艺,鞣制后蓝湿皮的收缩温度比传统鞣制工艺略高,而废液中三氧化二铬含量要比传统鞣制工艺减少。

其他物料的添加量均以重量份为100份的灰皮计,传统的浸酸工艺为如下步骤:

(1)灰皮经常规脱灰软化,水洗后,补加70份的水,加入7-10份氯化钠,转动10分钟;

(2)加入0.2-0.4份甲酸,用水2-4份稀释后加入,转动20分钟;

(3)加入0.9-1.1份浓硫酸,用水9-11份稀释后,分5次加入,每次转动20分钟,最后一次加入后转动60分钟,测pH值2.5-2.8,浸液过夜,次日测pH值2.7-2.8,按常规工艺加入进行鞣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但不应将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灰皮经常规脱灰软化,水洗后,补加70份的水,加入2.5份缓冲剂,转动10分钟;

(2)每次加入0.2份固体酸,0.15份缓冲剂,转动20分钟,重复3次;

(3)加入0.4份固体酸, 0.3份缓冲剂,转动60分钟,测pH值2.79,浸液过夜,次日测pH值2.80,按常规工艺进行鞣制。

铬鞣结束后,测得蓝湿皮收缩温度为92.3℃,废液中三氧化二铬含量为1.47g/l。

对比实施例1

(1)灰皮经常规脱灰软化,水洗后,补加70份的水,加入7份氯化钠,转动10分钟;

(2)加入0.2份甲酸,用水2份稀释后加入,转动20分钟;

(3)加入1.1份浓硫酸,用水11份稀释后,分5次加入,每次转动20分钟,最后一次加入后转动60分钟,测pH值2.62,浸液过夜,次日测pH值2.71,按常规工艺进行鞣制。

铬鞣结束后,测得蓝湿皮收缩温度为91.5℃,废液中三氧化二铬含量为2.04g/l。

实施例2

(1)灰皮经常规脱灰软化,水洗后,补加70份的水,加入4份缓冲剂,转动10分钟;

(2)每次加入0.25份固体酸,0.15份缓冲剂,转动20分钟,重复3次;

(3)加入0.5份固体酸,0.3份缓冲剂,转动60分钟,测pH值2.71,浸液过夜,次日测pH值2.78,按常规工艺进行鞣制。

铬鞣结束后,测得蓝湿皮收缩温度为92.5℃,废液中三氧化二铬含量为1.39g/l。

实施例3

(1)灰皮经常规脱灰软化,水洗后,补加70份的水,加入2份缓冲剂,转动10分钟;

(2)每次加入0.2份固体酸, 0.3份缓冲剂,转动20分钟,重复3次;

(3)加入0.5份固体酸,0.2份缓冲剂,转动60分钟,测pH值2.70,浸液过夜,次日测pH值2.75,按常规工艺进行鞣制。

铬鞣结束后,测得蓝湿皮收缩温度为91.9℃,废液中三氧化二铬含量为1.46g/l。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