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参菌高效育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0851阅读:13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人工栽培食用菌,尤其是一种白参菌高效育植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参菌是层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的一种食用菌,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因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多糖,经常食用具有清肝明目、健胃润肠,补身强体功效,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癌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是食药两用佳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由于野生白参产量低,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人工栽培应势而生,近些年来陆续研发推出了一些新的白参栽培技术,专利号为201010578619、2“白参菌的高效栽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按该方法栽培出的白参菌比野生白参产量高、味道鲜嫩,很实用。但亦存在一些不足:其一是栽培种以麦粒、荞粒为载体,接种到栽培菌袋时耗工时多,且接种后菌丝生长较慢;其二是对栽培种培养基配料中的木屑有较严的规定,必须是阔叶杂木,不能用针叶木屑,很大程度限制了原料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可以大幅提高栽培菌袋接种效率,且栽培菌袋培养基配料中可使用针叶木屑的白参菌高效育植方法。

可以这样实现,白参高效育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野生白参中体大健壮菌株,从扇叶与菌柄交接处取下米粒大一片在母种培养基试管中接种并经三次转管优选提纯制得母种,该母种培养基制法是:以包谷10g, 小麦10g, 荞10g, 加1200ml水煮沸15分钟滤取汁液1000ml,又加土豆淀粉12g, 葡萄糖8g, 红糖10g, Vc100mg, VB110mg, VB25mg, 琼脂40g,分装入100支试管,制成马铃薯琼脂试管供培育母种;

(2)把培育好的母种接种到马铃薯蛋白培养基,该马铃薯蛋白培养基是以土豆淀粉120g,红糖12g,葡萄糖8g,蛋白胨10g,麦芽糖5g, Vc 100mg, VB110mg, VB25mg, 水1000ml 制得的原种培养基,分装到三支1000ml三角瓶,取出一支菌丝长满不超过10天的母种试管,挑取母种分别接到三个三角瓶中,静置24小时后,把三角瓶放到回旋式振荡器上,开机,振动频率由弱到强,弱、中、强各保持一天,控温23—27℃培养3天,形成栽培种菌球液体;

(3)把按上述方法配制的马铃薯蛋白培养基按相同比例扩大配制后放入液体菌种培养器中,具体操作过程为:在培养器中一次性加满水,通电加热,当温度达60℃时,加入配好的马铃薯蛋白培养基1000g及消泡剂30ml,并打开气泵通气搅拌,封闭罐口,排气阀全开;当温度升至95℃关闭气泵,温度超过100℃时排气阀微关,达到124℃时保持80分钟,在计时过程中,排渣料三次,微开蝴蝶阀慢慢放出,三次共排放5升渣料,计时结束后微开排气阀放气,同时打开冷却水进出开关通冷水降温,待压力低于0.05Mpa时,又打开气泵通气搅拌,稳定罐压0.01—0.02Mpa,当温度降至28℃时,就扩繁出栽培种菌球液体培养基;

(4)在栽培种菌球液体培养基上接种已培育好的三角瓶中的栽培种菌球液体,控温25℃培养72小时,然后连接已消毒好的接种枪及管道,调节压力为0.01Mpa,在已配备待用的栽培菌袋上用接种枪捅破袋膜后挤注菌球液体,接种好的菌袋孔眼用透明胶布封好即可入大棚架上架排场,控温28℃±2℃,控湿50%,每天早晚各通风半小时,5天后用消毒钉刺破种眼排气,12—13天揭封口胶布,每天喷一次水,保持棚内湿润,4—5天采摘头茬,隔3天采第二茬,间隔5—6天收第三茬,菌袋的制作过程为:称取100kg杉木屑, 96kg包谷粒, 2kg生石灰粉, 2kg熟石膏粉,包谷粒用水先浸泡48小时,将几种配料加水200kg充分混匀后分装入15×60cm聚丙烯菌袋,每袋3kg,得133个菌袋,以常压蒸汽灭菌10小时,闭火闷24小时,待凉至室温时,即可直接放入已经用臭氧机消毒过的接种间进行接种。

优选的,栽培菌袋接种眼的排布为3行,左、右侧及上部各一行,每行5孔。

优选的,所述栽培菌袋每孔挤注接种20—30ml菌球液体。

优选的,每一接种过程均无菌操作完成。

优选的,所述栽培种菌袋的培养基中的杉木屑用阔叶杂木屑替换。

优选的,所述回旋式振荡器为FSYC-9回旋式振荡器。

优选的,所述液体菌种培养器为富森牌液体菌种培养器。

用上述技术培育种植白参菌,由于育繁出的栽培种为菌球液体,可以用接种枪直接一次性完成打孔、接种工序,效率提高近10倍,快捷省力,节约了人工成本;另外菌袋培养基中的木屑克服了一定要用阔叶杂木的限制,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成本,并且在菌袋接种眼的排布上增加了孔眼,加之液体菌球易渗透进培养基内部,有利于扩散及菌丝生长,出菇快、好,摘头茬即可收回成本,综上所述,该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白参育植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选取野生白参中体大健壮菌株,从扇叶与菌柄交接处取下米粒大一片在母种培养基试管中接种并经三次转管优选提纯制得母种,该母种培养基制法是:以包谷10g, 小麦10g, 荞10g, 加1200ml水煮沸15分钟滤取汁液1000ml,又加土豆淀粉12g, 葡萄糖8g, 红糖10g, Vc100mg, VB110mg, VB25mg, 琼脂40g,分装入100支试管,制成马铃薯琼脂试管供培育母种;

把培育好的母种接种到马铃薯蛋白培养基,该马铃薯蛋白培养基是以土豆淀粉120g,红糖12g,葡萄糖8g,蛋白胨10g,麦芽糖5g, Vc 100mg, VB110mg, VB25mg, 水1000ml 制得的原种培养基,分装到三支1000ml三角瓶,取出一支菌丝长满不超过10天的母种试管,挑取母种分别接到三个三角瓶中,注意尽量少带母种培养基,静置24小时后,把三角瓶放到FSYC-9回旋式振荡器上,开机,振动频率由弱到强,控温23—27℃培养3天,形成栽培种菌球液体;

又把按上述方法配制的马铃薯蛋白培养基按相同比例扩大配制后放入富森牌液体菌种培养器(其专利号为ZL200920150186.1)中,具体操作过程为:在培养器中一次性加满水,通电加热,当温度达60℃时,加入配好的马铃薯蛋白培养基及消泡剂,并打开气泵通气搅拌,封闭罐口,排气阀全开;当温度升至95℃关闭气泵,温度超过100℃时排气阀微关,达到124℃时保持80分钟,在计时过程中,排渣料三次,微开蝴蝶阀慢慢放出,三次共排放5升渣料,计时结束后微开排气阀放气,同时打开冷却水进出开关通冷水降温,待压力低于0.05Mpa时,又打开气泵通气搅拌,稳定罐压0.01—0.02Mpa,当温度降至28℃时,就扩繁出栽培种菌球液体培养基;就可接种已培育好的三角瓶中的栽培种菌球液体,控温25℃培养72小时,即可,然后连接已消毒好的接种枪及管道,调节压力为0.01Mpa,就可在已配备待用的栽培菌袋上用接种枪捅破袋膜后挤注20—30ml菌球液体,每袋分左、右侧及上部三行,每行5孔,上述每一接种过程均须无菌操作完成。接种好的菌袋孔眼用透明胶布封好即可入大棚架上架排场,控温28℃±2℃,控湿50%,每天早晚各通风半小时,5天后用消毒钉刺破种眼排气,12—13天揭封口胶布,每天喷一次水,保持棚内湿润,4—5天采摘头茬,隔3天采第二茬,间隔5—6天收第三茬,三茬一般可产200—450g,最高可达750g。菌袋的制作过程为:称取100kg杉木屑, 96kg包谷粒, 2kg生石灰粉, 2kg熟石膏粉,包谷粒用水先浸泡48小时,将几种配料加水200kg充分混匀后分装入15×60cm聚丙烯菌袋,每袋3kg,得133个菌袋,以常压蒸汽灭菌10小时,闭火闷24小时,待凉至室温时,即可直接放入已经用臭氧机消毒过的接种间进行接种。

实施例2:

栽培种菌袋培养基中的杉木屑为阔叶杂木屑,其它的操作步骤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