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66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领域,涉及植物病样的采样装置,具体涉及马铃薯晚疫病的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LateBlight 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即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有利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

目前针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很多,但现有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中单孢子囊菌株的分离方法操作难度大、耗时久、成功率低。直接从新鲜薯片上分离马铃薯晚疫病菌,薯片上的杂菌难以去除,在分离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污染,难以得到纯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用于实验。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子囊分离方法,该分离方法用接种针从发病的马铃薯叶片上挑取少许菌丝,在含有200μl无菌水的2ml离心管中搅拌数次,待接种针上的菌丝和孢子囊混入无菌水后,用转速为1500rpm/min的涡旋机涡旋30s,重复两次;随后用血球计数板调整孢子囊悬浮液浓度,将孢子囊悬浮液浓度调整到1个/2μl;于一片载玻片上放置三个已用75%乙醇灭菌的盖玻片,分别在三个盖玻片上滴一滴孢子囊悬浮液,然后于10×10倍显微镜下镜检,若观测到单个孢子囊,则在液滴上加盖0.8cm×0.8cm的黑麦培养基,随后将其转移至灭菌过的空培养皿中,封口;将培养皿放至4℃冰箱中低温处理2-3h,刺激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然后转移到11℃的环境存放16-18h,促进游动孢子萌发,最后放置1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10天;待萌发的孢子囊在黑麦培养基块上产生菌丝,在超净工作台中将其转移至黑麦培养基平板上培养,于1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即得到由单个孢子囊生长而来的菌株。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前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传统方法中,将病样带回实验室,再将病样放置在新鲜薯片下,经过培植后直接从新鲜薯片上分离马铃薯晚疫病菌,薯片上的杂菌难以去除,在分离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污染,难以得到纯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用于实验。

2、直接从叶片上挑取菌丝,虽然减少了杂菌的污染,但菌丝太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显微镜寻找孢子囊,分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马铃薯晚疫病单个孢子囊效率的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盒体,盖设于所述开口的盖体,盒体内放置有用于封盖病样的新鲜薯片,所述盖体的内顶安装有多个压杆,所述压杆底部与所述新鲜薯片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杆的顶端为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杆为大角压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杆的材质为硅胶、玻璃、塑料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均为圆形,所述盒体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盒体的内径为5-10cm。

根据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新鲜薯片为圆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新鲜薯片的厚度为2-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 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可开启的密封盒,密封盒内放置有新鲜薯片。在田间采用后,可立即将剪切好的马铃薯晚疫病病样放置在新鲜薯片下,使疫霉侵入薯片进行繁殖,直至产生菌丝。减少了病样的污染,有利于快速获得大量的菌株。

b) 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压杆为大脚压杆,能够防止新鲜薯片被穿刺、破损。

c) 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密封,打开或关闭密封盒均不容易震动到新鲜薯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一较佳实施例中盒盖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一较佳实施例中三种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

1盒体,

11外螺纹,

2盖体,

21压杆,

21a第一压杆,

21b第二压杆,

21c第三压杆,

3新鲜薯片,

4病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所描述的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盒体1,盖设于所述开口的盖体2,盒体1内放置有用于封盖病样4的新鲜薯片3。本实施例中,盒体1与盖体2相互独立,盖体2可封盖在盒体1上,构成一个完全密封的密封盒。当然,盒体1与盖体2还可以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

所述盖体2的内顶安装有多个压杆21,所述多个压杆包括2个及2个以上的压杆,本实施例中,压杆21的数量为4个。所述压杆21底部与所述新鲜薯片3接触,压杆的作用在于固定新鲜薯片3,使其固定。新鲜薯片3用于封盖病样4,采集病样时,先将剪切好的病样放置在盒体1内,更优选的是,将剪切好的病样放置在盒体1底部正中,再将新鲜薯片3盖放在病样上,然后盖上盖体,在压杆的作用下,新鲜薯片3并固定,病样4也被固定。新鲜薯片是指刚从马铃薯薯块中切出的薯片,用于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的侵染。

压杆21的设置数量为多个,包括2个及2个以上,本实施例中,图2示出的压杆21的数量为4个,4个压杆分布在一个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当然,压杆的数量可以为3个,3个压杆分别位于一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虽然本实施例所说的压杆的数量为多个,但其数量也不应当是无限多的,能够对新鲜薯片起到压制作用并在在运送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的过程中新鲜薯片3不会晃动为宜。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压杆21的顶端为弧面,可减少压杆21与新鲜薯片的接触面积。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杆21为大脚压杆,大脚压杆包括一脚部和杆部,脚部直径大于杆部直径,干部固定在盒体1的内底上。图3示出了三种大脚压杆的情形,第一压杆21a的脚部为伞形,第二压杆21b的脚部为球形,第三压杆21c的脚部为圆柱形。大脚压杆的脚部直径大于干部的直径,以保住压杆不会插入或损伤新鲜薯片。

所述盒体1和所述盖体2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或玻璃,所述压杆21的材质为硅胶、玻璃、塑料中的一种。作为优选,选择使用硅胶材料作为压杆,能够保护新鲜薯片不易被损坏。压杆21还可以是底部平滑的弹性部件,如弹簧。

所述盒体1和所述盖体2均为圆形,所述盒体与所述盖体螺纹连接。图1示出了盒体1上设置有外螺纹11,盖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11螺合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的常识便可知晓。作为优选,新鲜薯片3为圆片,当然,新鲜薯片3不限于圆片,还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所述盒体1的内径为5-10cm,作为优选,盒体1的内径为5cm。新鲜薯片的直接略小于5cm,例如,新鲜薯片3的直径可以选择4.5cm,新鲜薯片3的厚度为2mm或3mm,也可以是2-3mm范围内的任意厚度。用于切取新鲜薯片的马铃薯选用感病品种,如费乌瑞它,川芋56等,切片前先用75%酒精对马铃薯块做消毒处理。

田间取样时,先采集好有单个病斑病叶,剪取1-2cm2病样,将病样放在盒体1的中间,现场在已消毒的马铃薯块上切出厚度为2-3mm的马铃薯片,马铃薯片周边不带马铃薯皮,将新鲜的马铃薯片平放在盒体内,完全盖住病样,盖上盖体,即可带回实验室用于实验。在18-20℃条件下,培养5-7天,便可在马铃薯片上表面长出菌丝,便可用于单孢子囊菌株的分离。

使用本实施例马铃薯晚疫病采样装置在田间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的采样,能够避免杂菌的污染,避免了直接将病样带回实验室的过程中对叶表面菌落的破坏。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盒体1和盖体2采用卡扣的方式连接,采用扣接的方式连接时,盒体1与盖体2的可以不为圆形,例如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 “厚度”、“上”、“下”、 “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