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酸新霉素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91748阅读:17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品原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硫酸新霉素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硫酸新霉素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本品对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敏感株)、棒状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对各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等活性差。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等对本品耐药。细菌对链霉素、新霉素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间有部分或完全交叉耐药。

目前提取的方法是硫酸新霉素的发酵液与树脂混合搅拌进行静态吸附,漂洗树脂,氨水解析,解析液用树脂进行脱色,然后进行薄膜浓缩,活性炭脱色,喷干的硫酸新霉素成品。

上面的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采用静态吸附树脂吸附量低,成本高,阳离子树脂破碎率较大,生产效率低,废水量大且难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酸新霉素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吸附效率高、成本低,废水量少且易处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硫酸新霉素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稀释:采用去离子水对硫酸新霉素发酵液进行稀释得到稀释液,硫酸新霉素发酵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

S2、pH值调节:将步骤S1得到的稀释液pH值调节至6.5~7.0;

S3、絮凝:向步骤S2处理后的稀释液中加入絮凝剂,使稀释液中的悬浮微粒凝聚形成絮团;

S4、过滤:对絮凝后的稀释液进行过滤,分别得到絮凝滤液与絮凝滤渣;

S5、洗涤:采用去离子水对絮凝滤渣进行洗涤,当絮凝滤渣液的效价小于100 ug/mL时即停止洗涤,得到洗涤液;

S6、动态吸附:将絮凝滤液与洗涤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对混合液进行动态吸附完成硫酸新霉素发酵液的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采用浓度2~4%的硫酸进行pH值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絮凝剂采用浓度为20%的聚合氯化铝溶液,聚合氯化铝溶液的添加量为硫酸新霉素发酵液体积的2~4%,絮凝时间1~2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采用孔径为0.22~6um的陶瓷膜进行过滤。

进一步的,对步骤S6的混合液使用2~4%浓度的硫酸调节pH值到 6.5~7.0之后,再进行动态吸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硫酸新霉素发酵液的稀释、pH值调节、絮凝、过滤、洗涤以及动态吸附的一系列处理,极大地减少了阳离子树脂的破碎率,进而降低成本,并且使硫酸新霉素的浸提率得到极大提高;采用动态吸附代替原有静态吸附,自动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另外,还降低了废水中的COD与氨氮含量,减少了废水量,利于环保,同时减少了处理废水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硫酸新霉素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稀释:

采用去离子水对硫酸新霉素发酵液进行稀释得到稀释液,硫酸新霉素发酵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

S2、pH值调节:

采用浓度2~4%的硫酸将步骤S1得到的稀释液pH值调节至6.5~7.0;

S3、絮凝:

向步骤S2处理后的稀释液中加入絮凝剂,絮凝剂可采用浓度为20%的聚合氯化铝溶液,聚合氯化铝溶液的添加量为硫酸新霉素发酵液体积的2~4%,絮凝时间1~2h,从而使稀释液中的悬浮微粒凝聚形成絮团;

S4、过滤:

采用孔径为0.22~6um的陶瓷膜对絮凝后的稀释液进行过滤,分别得到絮凝滤液与絮凝滤渣;

S5、洗涤:

采用去离子水对絮凝滤渣进行洗涤,当絮凝滤渣液的效价小于100 ug/mL时即停止洗涤,得到洗涤液;

S6、动态吸附:

将絮凝滤液与洗涤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对混合液使用2~4%浓度的硫酸调节pH值到 6.5~7.0,然后对混合液进行动态吸附完成硫酸新霉素发酵液的预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