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619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细菌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被膜是一种微生物聚集群体,是细菌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粘附在非生物或活性组织表面,包被于自体产生的粘液性不均一聚合基质中,形成一种与浮游细菌相对应方式生长的群体,由菌体和胞外多聚物组成。生物被膜态细胞无论表形还是生理学特征上都与浮游态有所不同,其中比较典型的性质就是增加了对抗生素的耐受性。目前,很多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原因都归结于生物被膜的形成,至少65-80%的感染被认为与生物被膜有关。

由于生物被膜更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就需要加大对生物被膜的研究力度。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生物被膜培养装置。单一生物被膜培养装置,即:只能培养液体环境或气体环境下的生物被膜,并且只能一次培养一种材料下的生物被膜。在生物被膜的高危害性、迫切需要大量研究的情况下,单一的培养装置和繁琐的培养步骤给科研人员带来很重的工作负担,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无法快速推动生物被膜研究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构造简练,功能多样,实用性强,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生物被膜培养装置,能够为细菌生物被膜的大量研究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液体培养基、CO2和空气的培养基贮存罐、蠕动泵组件以及生物被膜培养罐,所述培养基贮存罐与蠕动泵组件之间通过导管Ⅰ连接,蠕动泵组件与生物被膜培养罐之间通过导管Ⅱ连接,所述生物被膜培养罐为带有密封盖的筒体,生物被膜培养罐的底部侧壁连接有供取样检测和排出废液的输出管,生物被膜培养罐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培养载体的圆盘,圆盘上设置有多组用于放置培养载体的卡槽,卡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圆盘上。

作为本发明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圆盘上设置有六组或八组用于放置培养载体的卡槽。

作为本发明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每组卡槽由边缘槽和中心槽两部分组成,且边缘槽和中心槽的开口相互对应,使培养载体卡设在两者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生物被膜培养罐的密封盖上具有可供导管Ⅱ穿入的通孔。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构造简练,功能多样,实用性强,区别于传统的单一生物被膜培养装置,能够为细菌生物被膜的大量研究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2、本发明的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可以通过蠕动泵组件连续向培养基贮存罐通入气体培养基,营造气体环境,且可以连续通入气体,营造流动的气体环境;还可以通过蠕动泵连续向培养基贮存罐通入液体培养基,营造流动的液体环境,且可以连续通入液体,营造流动的液体环境;通过调节蠕动泵的输入速度,以一定的速度通入气体或液体,适应不同细菌的培养要求;

3、本发明的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在圆盘上设置了多个用于放置培养载体的卡槽,矩形培养载体增加了培养载体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且可以同时放置不同材料制的的培养载体,以鉴别相同环境下,不同材料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功能培养装置的圆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培养基贮存罐,2、导管Ⅰ,3、蠕动泵组件,4、导管Ⅱ,5、输出管,6、生物被膜培养罐,7、培养载体,8、圆盘,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细菌生物被膜的多功能培养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液体培养基、CO2和空气的培养基贮存罐1、蠕动泵组件3以及生物被膜培养罐6,所述培养基贮存罐1与蠕动泵组件3之间通过导管Ⅰ2连接,蠕动泵组件3与生物被膜培养罐6之间通过导管Ⅱ4连接,所述生物被膜培养罐6为带有密封盖的筒体,生物被膜培养罐6的密封盖上具有可供导管Ⅱ4穿入的通孔,生物被膜培养罐6的底部侧壁连接有供取样检测和排出废液的输出管5,生物被膜培养罐6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培养载体7的圆盘8,所述圆盘8上设置有六组或者八组用于放置培养载体7的卡槽9,六组或者八组卡槽9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圆盘8上,每组卡槽由边缘槽和中心槽两部分组成,且边缘槽和中心槽的开口相互对应使培养载体卡设在两者之间。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1.操作前准备:检查该装置各部分的密闭性,对各个部分进行清洗和灭菌处理,组装,打开培养基贮存罐的密封盖。

2.放置培养载体:按照实验目的与需求,在带卡槽的圆盘里放置至多八片由相同材料或者不同材料制成的培养载体。

3.添加培养基:按照培养菌体和研究的需求,向培养基贮存罐中添加已经灭菌的液体或气体培养基,然后封闭培养基贮存罐的密封盖。

4.接种菌种: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动力提供部分(蠕动泵)向生物被膜培养罐中加入经过灭菌的培养基后,接种需要培养的细菌菌种并盖上密封盖。

5.培养:进行细菌生物被膜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经输出管可以取样检测,当生物被膜培养罐内培养菌浓度达到标准需求时,再次通过蠕动泵组件向生物被膜培养罐输入培养基,使培养菌浓度达到下降后,继续培养,直到生物被膜培养罐内培养菌浓度再次达到标准需求,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被膜培养罐中的培养基可以处于间歇流动状态,形成流动的环境。

6.灭菌保存:培养生物被膜并且使用完毕后,通过输出口排出废弃培养基,然后对整套装置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拆分保存。

本发明的多功能培养装置可以通过蠕动泵连续向培养基贮存部分通入气体培养基,营造气体环境,且可以连续通入气体,营造流动的气体环境;可以通过蠕动泵连续向培养基贮存部分通入液体培养基,营造流动的液体环境,且可以连续通入液体,营造流动的液体环境;可以通过调节蠕动泵的输入速度,以一定的速度通入气体或液体,适应不同细菌的培养要求;在圆盘凸槽里放置了六块或八块矩形培养载体增加了培养载体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且可以同时放置不同材料制的的培养载体,以鉴别相同环境下,不同材料形成细菌生物被膜的能力;本发明构造简练,功能多样,实用性强,可以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加快研究进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