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和培养基以及培养皿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72072阅读:18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菌落定量计数鉴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是食品、药品、水质等检验的法定检测项目,在国标及药典中均有严格的检验条件和检验方法要求,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规定使用的培养基为麦康凯液体培养基或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检测方法:供试液制备和增菌培养取供试品,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制成1:10供试液,取相当于1g或1ml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0~35℃培养18~24小时,选择和分离培养取上述培养物1ml接种至100ml麦康凯液体培养基中,42~44℃培养24~48小时。取麦康凯液体培养物划线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18~72小时,结果判断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大肠埃希菌;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现有技术存在只能判断供试品中是否存在大肠埃希菌,而不能准确计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技术存在只能判断供试品中是否存在大肠埃希菌,而不能准确计数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1:10供试品的供试液;

取2ml供试液直接接种至培养基gcm108上作培养实验;

定性判断:判断经培养实验的培养基是否存在菌落生长,若不存在,则判定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存在,则根据特定的化学变化,即可判断该菌落为大肠埃希菌;

定量判断:可以直接对大肠埃希菌进行肉眼菌落计数。

进一步,所述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需同一个稀释级的供试品同时做两个平行试验,并同时做空白对照。

进一步,所述特定的化学变化包括培养基对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而产生的特定的化学变化。

进一步,所述判断菌落是否为大肠埃希菌包括通过肉眼观察菌落如颜色、大小和形态变化而判定是大肠埃希菌。

进一步,所述培养基为由蛋白胨、牛胆盐、乳糖、溴甲酚紫、滤膜、滤纸、培养皿等组成。

进一步,所述培养基对大肠埃希菌具有特异性。

进一步,所述培养基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

进一步,所述培养实验包括接种的培养基摇匀至完全滤过,37℃培养24~48小时。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蛋白胨、牛胆盐、乳糖、溴甲酚紫等组成。

同时,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培养皿,所述培养皿包括由蛋白胨、牛胆盐、乳糖、溴甲酚紫等组成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经滤纸、滤膜等过滤。

有益技术效果:

1、本专利采用定性判断:判断经培养实验的培养基是否存在菌落生长,若不存在,则判定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存在,则根据特定的化学变化,即可判断该菌落为大肠埃希菌:并对单个生成的单个菌落进行肉眼计数,由于通过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制成1:10供试液。取2ml供试品的供试液,直接接种至(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培养基中,摇匀至完全滤过,37℃培养24~48小时,结果判断:若培养基上有菌落生长,则根据该培养基对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而产生的特定的化学变化,并根据肉眼观察菌落颜色,大小和形态变化而判定即为大肠埃希菌;并可以从单个生成的单个菌落进行肉眼计数,若该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则鉴定结果为阴性,进而判定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通过对培养基的化学变化结合现有方法和技术,本发明不但实现了供试品的定性判断,而且实现了供试品的定量判断,本发明可用于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可定量检测出供试品中的大肠菌落数。

2、本专利采用所述培养基为由蛋白胨、牛胆盐、乳糖、溴甲酚紫、滤膜、滤纸、培养皿等组成,所述培养基对大肠埃希菌具有特异性。由于该培养基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针对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其他菌落不易生长,因此具有良好的鉴定作用,并且大肠埃希菌在培养基上可生长出易于分辨的细菌形态,方便计数等优势。

3、本专利采用所述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需同一个稀释级的供试品同时做两个平行试验,并同时做空白对照,由于鉴定和计数一次性培养,整个实验要求同一个稀释级的供试品同时做两个平行试验,并同时做空白对照,平行实验是考查试验方法及操作的准确性,排除偶然性结果,降低误差,使结果更真实可靠;而空白对照通常不加入样品,主要是来衡量培养基的灭菌程度,是否有菌。

4、本专利适于医药、食品、水质等检测应用,应用前景良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本专利本产品具有检测精确,快速且灵敏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

s1-制备1:10供试品的供试液;

s2-取2ml供试液直接接种至gcm108培养基上实验。

s3-定性判断;

s4-定量判断。

实施例: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1:10供试品的供试液s1;

取2ml供试液直接接种至gcm108培养基上作培养实验s2;

定性判断s3:判断经培养实验的培养基是否存在菌落生长,若不存在,则判定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存在,则根据特定的化学变化,即可判断菌落为大肠埃希菌;

定量判断s4:若为大肠埃希菌,则对单个生成的单个菌落进行肉眼计数。

由于采用定性判断:判断经培养实验的培养基是否存在菌落生长,若不存在,则判定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存在,则根据特定的化学变化,判断菌落即为大肠埃希菌,定量判断:直接对大肠埃希菌进行肉眼菌落计数,由于通过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制成1:10供试液。取2ml供试品的供试液,直接接种至(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培养基中,摇匀至完全滤过,37℃培养24~48小时,结果判断:若培养基上有菌落生长,则根据该培养基对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而产生的特定的化学变化,并根据肉眼观察菌落颜色,大小和形态变化而判定为大肠埃希菌;并可以从单个生成的单个菌落进行肉眼计数,若该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则鉴定结果为阴性,进而判定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通过对培养基的化学变化结合现有方法和技术,本发明不但实现了供试品的定性判断,而且实现了供试品的定量判断,本发明可用于大肠埃希菌的鉴定,可定量检测出供试品中的大肠菌落数。

所述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需同一个稀释级的供试品同时做两个平行试验,并同时做空白对照。

由于采用所述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方法需同一个稀释级的供试品同时做两个平行试验,并同时做空白对照,由于鉴定和计数一次性培养整个实验要求同一个稀释级的供试品同时做两个平行试验,并同时做空白对照,平行实验是考查试验方法及操作的准确性,排除偶然性结果,降低误差,使结果更真实可靠;而空白对照通常不加入样品,主要是来衡量培养基的灭菌程度,是否有菌。

所述特定的化学变化包括培养基对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而产生的特定的化学变化。

所述判断菌落是否为大肠埃希菌包括通过肉眼观察菌落如颜色、大小和形态变化而判定是否为大肠埃希菌。

所述培养基为由蛋白胨、牛胆盐、乳糖、溴甲酚紫、滤膜、滤纸、培养皿等组成。

由于采用所述gcm108培养基对大肠埃希菌具有特异性。由于该培养基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针对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其他菌落不易生长,因此具有良好的鉴定作用,并且大肠埃希菌在培养基上可生长出易于分辨的细菌形态,方便计数等优势。

所述培养基对大肠埃希菌具有特异性。

所述培养基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

所述培养实验包括接种的培养基摇匀至完全滤过,37℃培养24~48小时。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由蛋白胨、牛胆盐、乳糖、溴甲酚紫等组成。

同时,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新型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的定量计数鉴定培养皿,所述培养皿包括由蛋白胨、牛胆盐、乳糖、溴甲酚紫等组成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经滤纸、滤膜等过滤。

工作原理:

本专利通过采用定性判断:判断经培养实验的培养基是否存在菌落生长,若不存在,则判定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若存在,则根据特定的化学变化,即可判断菌落为大肠埃希菌,定量判断:若为大肠埃希菌,则对单个生成的单个菌落进行肉眼计数,由于通过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制成1:10供试液。取2ml供试品的供试液,直接接种至(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培养基中,摇匀至完全滤过,37℃培养24~48小时,结果判断:若培养基上有菌落生长,则根据该培养基对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而产生的特定的化学变化,并根据肉眼观察菌落颜色,大小和形态变化而判定为大肠埃希菌;并可以从单个生成的单个菌落进行肉眼计数,若该培养基上没有菌落生长,则鉴定结果为阴性,进而判定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通过对培养基的化学变化结合现有方法和技术,本发明不但实现了供试品的定性判断,而且实现了供试品的定量判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只能判断供试品中是否存在大肠埃希菌,而不能准确计数的问题,具有可定量检测出供试品中的大肠菌落数、易于分辨的细菌形态,方便计数等优势、应用前景良好的有益技术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