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补料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108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补料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罐,具体的说是一种搅拌补料发酵罐。



背景技术:

发酵罐,指工业上用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装置,发酵罐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生物工程、制药、精细化工等行业,起发酵作用,在发酵罐中罐体主要用来培养发酵各种菌体,在发酵的过程中,由于菌体的生长发育常会是菌液中的营养物质减少,目前现有的发酵罐中常具有补料装置,然后利用罐体当中的搅拌浆进行搅拌;在现有的发酵罐中,搅拌器常会造成发酵罐底部角落的发酵液不能得到充分的搅拌,补料不能充分的补充到罐体的各个角落,进而发酵菌死亡影响发酵液的质量,进而影响发酵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补料发酵罐,它解决了目前发酵中补料不能充分补充到罐体的各个角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搅拌补料发酵罐,包括罐体和搅拌装置,所述的罐体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内部均为中空,所述的第二搅拌杆穿过第一搅拌杆内部,所述的第一搅拌杆的内部设有卡置槽,所述的第二搅拌杆外部设有与卡置槽配合使用的卡置块,所述的第二搅拌杆的下端设有螺旋形补料管,所述的螺旋形补料管为中空结构并且螺旋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加,所述的第二搅拌杆与螺旋形补料管相连通,所述的螺旋形补料上设有补料孔。

所述的补料孔数目从上往下依次增加。

所述的第一搅拌杆的外侧设有搅拌支架。

所述的盖板上设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搅拌补料发酵罐,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内部均为中空,所述的第二搅拌杆上端穿过第一搅拌杆,所述的第一搅拌杆的内部设有卡置槽,所述的第二搅拌杆外部设有与卡置槽配合使用的卡置块,第二搅拌杆可以在第一搅拌杆中上下进行运动进行搅拌,所述的第二搅拌杆的下端设有螺旋形补料管,所述的第二搅拌杆与螺旋形补料相连通,物料通过第二搅拌杆进入螺旋形补料管,所述的螺旋形补料管为中空结构并且螺旋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加,所述的螺旋形补料上设有补料孔,所述的补料孔数目从上往下依次增加,这样下层的发酵物料也可以充分的补料,第二搅拌杆可以在第一搅拌杆中上下进行运动进行搅拌,使补料均匀的分布。

2、第一搅拌杆的外侧设有搅拌支架,辅助搅拌,它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盖板,12-通气孔,2-第一搅拌杆,21-搅拌支架,3-第二搅拌杆,31-卡块,4-螺旋形补料管,41-补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搅拌补料发酵罐,包括罐体1和搅拌装置,所述的罐体1上端设有盖板11,所述的盖板11上设有通气孔12,使通过通气孔向罐体内补充空气,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第一搅拌杆2和第二搅拌杆3,第一搅拌杆2和第二搅拌杆3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的第二搅拌杆3穿过第一搅拌杆2内部,所述的第一搅拌杆2的内部设有卡置槽,所述的第二搅拌杆外部设有与卡置槽配合使用的卡置块31,所述的第二搅拌杆3的下端设有螺旋形补料管4,所述的螺旋形补料管4为中空结构并且螺旋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加,所述的第二搅拌杆3与螺旋形补料管4相连通,所述的螺旋形补料4上设有补料孔。

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内部均为中空,所述的第二搅拌杆上端穿过第一搅拌杆,所述的第一搅拌杆的内部设有卡置槽,所述的第二搅拌杆外部设有与卡置槽配合使用的卡置块,第二搅拌杆可以在第一搅拌杆中上下进行运动进行搅拌,所述的第二搅拌杆的下端设有螺旋形补料管,所述的第二搅拌杆与螺旋形补料相连通,物料通过第二搅拌杆进入螺旋形补料管,所述的螺旋形补料管为中空结构并且螺旋直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加,所述的螺旋形补料上设有补料孔,所述的补料孔数目从上往下依次增加,这样下层的发酵物料也可以充分的补料,第二搅拌杆可以在第一搅拌杆中上下进行运动进行搅拌,使补料均匀的分布。

第一搅拌杆2的外侧设有搅拌支架21,辅助搅拌,它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