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液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0453发布日期:2018-06-19 21:5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淀粉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化液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淀粉糖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液化液进行降温换热操作,常规技术主要是将液化液管浸入冷水中以达到降温操作,其虽然可以实现降温,但是浸泡时冷水不太方便进行更换,而且其无法对温度进行控制,从而会影响降温的效果,适用性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使用稳定性好的液化液降温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化液降温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装置壳体分隔成初步换热腔和二次换热腔,在所述装置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水进入接口、第二冷却水进入接口、液化液接入端口和液化液排出端口,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热水出口和第二热水出口,在所述初步换热腔内设置有螺旋换热管,所述螺旋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冷却水进入接口和第一热水出口上,在所述二次换热腔内设置有S形换热管,所述S形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冷却水进入接口、第二热水出口上,在所述装置壳体内设置有液化液导管,所述液化液导管的两端分别与液化液接入端口和液化液排出端口上,所述液化液导管包括螺旋部和S形部,且螺旋部的螺旋外径小于螺旋换热管的螺旋内径,螺旋部处于螺旋换热管的螺旋内,S形部与S形换热管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入接口上设置有电磁阀,在所述液化液排出端口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接。

在所述螺旋部的外壁与所述螺旋换热管的螺旋内壁之间均匀固定有导热筋杆,在所述S形部与S形换热管的管壁之间均匀固定有传热支杆。

在所述初步换热腔和二次换热腔的顶壁均固定有散热风扇。

所述隔板为玻璃纤维板且在玻璃纤维板的表面贴固有隔热膜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可有效的提高换热降温效率,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二冷却水进入接口的流量,从而达到调节的目的,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见图1,一种液化液降温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在所述装置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装置壳体1分隔成初步换热腔3和二次换热腔4,在所述装置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水进入接口5、第二冷却水进入接口6、液化液接入端口7和液化液排出端口8,在所述装置壳体1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热水出口9和第二热水出口10,在所述初步换热腔3内设置有螺旋换热管11,所述螺旋换热管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冷却水进入接口5和第一热水出口9上,在所述二次换热腔4内设置有S形换热管12,所述S形换热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冷却水进入接口6、第二热水出口10上,在所述装置壳体1内设置有液化液导管13,所述液化液导管13的两端分别与液化液接入端口和液化液排出端口上,所述液化液导管包括螺旋部131和S形部132,且螺旋部的螺旋外径小于螺旋换热管的螺旋内径,螺旋部处于螺旋换热管的螺旋内,S形部与S形换热管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入接口6上设置有电磁阀14,在所述液化液排出端口8处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磁阀相连接。

在所述螺旋部的外壁与所述螺旋换热管的螺旋内壁之间均匀固定有导热筋杆16,在所述S形部与S形换热管的管壁之间均匀固定有传热支杆17。

在所述初步换热腔和二次换热腔的顶壁均固定有散热风扇18。

所述隔板为玻璃纤维板且在玻璃纤维板的表面贴固有隔热膜层。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可有效的提高换热降温效率,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二冷却水进入接口的流量,从而达到调节的目的,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