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油脱蜡、冬化、脱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0114发布日期:2018-06-22 23:21阅读:9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油脱蜡、冬化、脱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植物油脂精炼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植物油脱蜡、冬化、脱脂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含蜡植物油的精炼脱蜡、冬化、脱脂工艺,油脂需经历逐级降温结晶后,还要进行养晶的过程,以使得油脂中析出蜡酯或饱和酯或高溶点的固体脂并继续聚集进而长大成“晶”,便于后续分离,以提高油的抗冻性能和适口性,以提高油的风味品质。实际上广义上的“脱蜡”不但包括前述自油脂中析出蜡酯或饱和酯或高溶点的固体脂,还包括贮藏过程中能产生浑浊并能吸附在前述蜡体上随分离过程而去除的微量固体成分,比如油的聚合物、饱和甘三酯等。

现有降温结晶工艺的结晶设备比如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冷媒的布置为壁上静止设置盘管,设备为垂直直线式中央搅拌轴、扰动部件为薄的叶片,结晶罐或养晶罐的中央搅拌叶片搅拌,在油脂的连续结晶工艺中存在传热效果不良不均,对晶体的破坏性强,能耗大,晶体分散性差,最终成品油的冷冻时间很短,不能满足市场高端产品需求对油脂抗冻性能的要求。

现有技术的设备传动对结晶、养晶过程干扰大,热传导效率不良不均,对晶体的破坏性强,能耗大,晶体分散性差,蜡或酯或高溶点脂聚集效果差,最终成品油含蜡量100ppm左右或更高,最终油的冷冻时间仅能达到10-20小时。尤其在连续精炼工艺中设备的整体脱蜡效率低投资大。如何有效统筹协同解决这些现有技术不足,开发一种新型高效脱蜡、冬化、脱脂设备,成为植物油精炼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植物油脱蜡、冬化、脱脂设备。本实用新型设备传动对结晶、养晶过程干扰更微小或无,传动设备和油脂体系内的相对运动对晶体的破坏性更小、能耗更低,晶体分散性显著改善,蜡、酯、高溶点脂聚集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含蜡植物油结晶养晶过程脱蜡、冬化、脱脂的效果,提升油品的冷冻时间至40-90小时、提升油的风味品质、适口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物油脱蜡、冬化、脱脂设备技术方案为,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下方设置有从罐体顶部中央延伸入罐体内部的异形轴,所述的异形轴不为一条直线,异形轴上设置有重心不在一条垂直直线上的搅拌轴;罐体下部设置有出油管道,出油管道相对的罐体侧面上部设置有进油管道,植物油高进低出,提高脱蜡效果;罐体内壁上或包裹罐体的夹套内设置有冷媒循环管,罐体底部设置有向罐体内通入氮气的氮气管道。

搅拌电机提供的慢速搅拌速率变频可调,速度可调整在1转/分钟到50转/分钟,精度0.2转/分钟。

异形轴包括位于一条直线上的第一垂直部和第二垂直部,第一垂直部和第二垂直部之间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U型部和第二U型部,第一垂直部上端与搅拌电机连接,第一垂直部下端与第一U型部开口一端连接,第一U型部开口另一端与第二U型部开口一端连接,第一U型部和第二U型部的底边与罐体侧壁平行且第一U型部和第二U型部的开口方向相对,第二U型部开口另一端与第二垂直部上端连接,第二垂直部的下端悬置于罐体底部上方。

所述的第一垂直部和第二垂直部所在垂直线位于罐体中心线上。

所述第一U型部的底边上设置有大搅拌轴,大搅拌轴包括以第一U型部底边为中心线呈环形设置的两个以上的大轴杆,大轴杆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搅拌翅杆;

所述第二U型部的底边上设置有小搅拌轴,小搅拌轴包括以第二U型部底边为中心线呈环形设置的两个以上的小轴杆,小轴杆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搅拌翅杆。

大轴杆、搅拌翅杆、小轴杆为圆柱体。

大轴杆、小轴杆为空心圆柱体,重量更轻。

小轴杆上的搅拌翅杆游离端到第二U型部的底边的最大距离不大于大轴杆上的搅拌翅杆游离端到第一U型部的底边距离的1/2。

氮气管道通过3个以上均匀设置于罐体底部的氮气通气孔与罐体内部连通。

罐体侧面设置有结晶、养晶观察窗,用于灯光照射或观察晶体生长情况,便于根据实际晶体情况灵活的调整工艺。

罐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保持设备内压力平衡的呼吸阀。

在设备使用中,可串联或并联6-8组(可增加或减少)该结晶养晶设备,以便根据需要控制结晶养晶时间速度流量温度等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高进低出的植物油走向设置,提高脱蜡效果,氮气管道位于罐体底部,通过均匀分布于罐体底部的氮气通气孔充入氮气,能够通过阀门调节通气流量,在油的结晶过程中能够提供最轻柔的翻动能力,并且翻动能可随通气流量而调大调小,同时氮气注入脱蜡过程油中通过呼吸孔正向的溢出到收集端能充分隔绝空气、氧气进而保鲜效果更好。罐体内的搅拌装置在异形轴的作用下可进行偏心搅拌,并且每根轴杆上均带有搅拌翅杆;整体工艺可串联或并联6-8组(可增加或减少)该结晶养晶设备,以便根据需要控制结晶养晶时间速度流量温度等参数。油在氮气轻柔翻动和保护下,进行逐持续低温结晶养晶,分散更轻柔更均匀,油脂结晶养晶效果更好,生产过程油脂氧化程度更低营养物质损失更少油质更新鲜。

电机搅拌速度缓慢可调,搅拌翅杆包括大小、上下分置两套,容许通冷媒,配合氮气轻柔翻动,分散均匀,热交换效果好,蜡的晶体生长良好不被破坏。本实用新型采用立式偏心转动搅拌、分布佳、使得热交换效果好,节约冷媒及电能;偏心搅拌,转动温和,不影响结晶养晶过程;应用本实用新型油品抗冻性能明显提升到达40-90小时。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现有逐级降温结晶工艺的结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电机,2.养晶观察窗,3.出油管道,4.氮气管道,5.进油管道,6.异形轴,7.冷媒循环管,8.呼吸阀,9.大搅拌轴,10.小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用具体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物油脱蜡、脱脂养晶设备,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置有搅拌电机1,搅拌电机1提供的慢速搅拌速率变频可调,速度可调整在1转/分钟到50转/分钟,精度0.2转/分钟。

搅拌电机1下方设置有从罐体顶部中央延伸入罐体内部的异形轴6,异形轴6包括位于一条直线上的第一垂直部和第二垂直部,第一垂直部和第二垂直部之间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U型部和第二U型部,第一垂直部上端与搅拌电机1连接,第一垂直部下端与第一U型部开口一端连接,第一U型部开口另一端与第二U型部开口一端连接,第一U型部和第二U型部的底边与罐体侧壁平行且第一U型部和第二U型部的开口方向相对,第二U型部开口另一端与第二垂直部上端连接,第二垂直部的下端悬置于罐体底部上方。

所述的第一垂直部和第二垂直部所在垂直线位于罐体中心线上。

所述第一U型部的底边上设置有大搅拌轴9,大搅拌轴9包括以第一U型部底边为中心线呈环形设置的两个以上的大轴杆,大轴杆上设置有搅拌翅杆;

所述第二U型部的底边上设置有小搅拌轴10,小搅拌轴10包括以第二U型部底边为中心线呈环形设置的两个以上的小轴杆,小轴杆上设置有搅拌翅杆。

小轴杆上的搅拌翅杆游离端到第二U型部的底边的最大距离不大于大轴杆上的搅拌翅杆游离端到第一U型部的底边距离的1/2。

罐体下部设置有出油管道3,出油管道3相对的罐体侧面上部设置有进油管道5,植物油高进低出,提高脱蜡效果;罐体壁上设置有冷媒循环管7,罐体底部设置有向罐体内通入氮气的氮气管道4。氮气管道4通过3个以上均匀设置于罐体底部的氮气通孔与罐体内部连通。

冷媒循环管7位于罐体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夹套内。

罐体侧面设置有养晶观察窗2,用于观察晶体生产情况。

罐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保持设备内压力平衡的呼吸阀8。

在设备使用中,可串联6-8组(可增加)该养晶设备,以便根据需要控养晶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