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6116发布日期:2019-02-01 19:53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发酵设备,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制酒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已经过蒸煮、降温、拌料后的材料进行发酵,在现有的技术中,一般都采用普通的发酵槽,或者发酵罐进行发酵,在冬天的时候需要人工对发酵槽内的温度进行加温,夏天的时候也需要对人工对发酵槽内的温度进行降温,在进行加温和降温的前提还需要人工去检测发酵槽内的温度,这样不仅消耗人力物力还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及使用效果良好的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储料槽,所述储料槽上端面设有密封盖,所述储料槽外侧壁外围和外底部外围设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底部侧壁上设有第一循环水管接头,在储水室内下部沿储料槽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根控温水管;所述控温水管一端与储水室连接导通,另一端延伸至储料槽外并连接有第二循环水管接头,第一、二循环水管接头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导通,在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水控温装置;在第一、二循环水管接头处的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

上述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中,所述循环水控温装置主要由水泵、蒸发器、冷凝器、冷暖恒温器、四通电磁阀及压缩机组成;所述蒸发器、冷凝器、四通电磁阀和压缩机分别与冷暖恒温器电路连接;所述水泵出水口与蒸发器进水口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水管接头管路连接;

所述蒸发器顶部设有第一冷媒循环接头,所述冷凝器上设有与第一冷媒循环接头管路连接的第二冷媒循环接头;所述蒸发器顶部设有第三冷媒循环接头,所述四通电磁阀上设有与第三冷媒循环接头管路连接的第四冷媒循环接头;

所述冷凝器上设有第五冷媒循环接头,所述四通电磁阀上设有与第五冷媒循环接头管路连接的第六冷媒循环接头;

所述四通电磁阀冷媒进口与压缩机冷媒出口管路连接,所述四通电磁阀冷媒出口与压缩机冷媒进口管路连接。

上述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中,所述冷暖恒温器连接有控制终端和两组恒温控制器,所述两组恒温控制器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有用于检测储料槽内物料温度的温控探头;所述水泵与控制终端电路连接。

上述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中,所述密封盖由若干块盖板组成;所述各盖板上端面均设有操作耳;在储料槽内上部近端部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与盖板相配合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相邻两个盖板的接触部下端。

上述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中,各盖板下端面均设有第一保温层。

上述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中,所述储水室外壁设有第二保温层。

上述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中,所述储水室上部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上设有溢流控制阀。

上述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中,所述储料槽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储水室、控温水管和循环水控温装置的配合,可使储料槽内的温度实现恒温控制的效果。同时,通过恒温控制器和温控探头的配合,使储料槽内的材料在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实现智能监控化且达到节能效果,节省了人力的操作,增加了酒的生产效率。优选地,第二保温层的设置,可使储水室内的水温达到保温效果,防止水温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冷却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循环水控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D-D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架1、储料槽2、支撑杆2A、密封盖3、盖板3A、操作耳3B、储水室4、第一循环水管接头5、控温水管6、第二循环水管接头7、循环管路8、循环水控温装置9、水泵9A、蒸发器9B、冷凝器9C、冷暖恒温器9D、四通电磁阀9E、压缩机9F、第一冷媒循环接头9G、第二冷媒循环接头9H、第三冷媒循环接头9I、第四冷媒循环接头9J、第五冷媒循环接头9K、第六冷媒循环接头9L、控制阀10、控制终端11、恒温控制器12、温控探头13、第一保温层14、第二保温层15、溢流管16、溢流控制阀16A、排水管17、排水控制阀17A。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酿酒的智能发酵设备,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储料槽2,所述储料槽2底部连接有排水管17,所述排水管17上设有排水控制阀17A。排水管和排水控制阀的设置可方便操作人在使用完后对储料槽清洗时污水的排出。所述储料槽2上端面设有密封盖3,所述密封盖3由若干块盖板3A组成。各盖板3A上端面均设有操作耳3B。一般的储料槽体积都会比较大,采用若干块盖板的结构可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在储料槽2内上部近端部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与盖板3A相配合的支撑杆2A,所述支撑杆2A位于相邻两个盖板3A的接触部下端。各盖板3A下端面均设有第一保温层14。所述储料槽2外侧壁外围和外底部外围设有储水室。

所述储水室4底部侧壁上设有第一循环水管接头5,在储水室4内下部沿储料槽2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根控温水管6。所述控温水管6一端与储水室4连接导通,另一端延伸至储料槽2外并连接有第二循环水管接头7,第一、二循环水管接头5,7通过循环管路8连接导通,在循环管路8上设有循环水控温装置9。在第一、二循环水管接头5,7处的管路上均设有控制阀10。通过循环水控温装置、控温水管和第一、二循环水管接头的配合,可使储水室内的温水达到循环控温的效果,并能节约水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控温装置9主要由水泵9A、蒸发器9B、冷凝器9C、冷暖恒温器9D、四通电磁阀9E及压缩机9F组成。所述蒸发器9B、冷凝器9C、四通电磁阀9E和压缩机9F分别与冷暖恒温器9D电路连接。所述水泵9A出水口与蒸发器9B进水口管路连接。所述蒸发器9B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水管接头7管路连接。

所述蒸发器9B顶部设有第一冷媒循环接头9G,所述冷凝器9C上设有与第一冷媒循环接头9G管路连接的第二冷媒循环接头9H。所述蒸发器9B顶部设有第三冷媒循环接头9I,所述四通电磁阀9E上设有与第三冷媒循环接头9I管路连接的第四冷媒循环接头9J。

所述冷凝器9C上设有第五冷媒循环接头9K,所述四通电磁阀9E上设有与第五冷媒循环接头9K管路连接的第六冷媒循环接头9L。

所述四通电磁阀9E冷媒进口与压缩机9F冷媒出口管路连接,所述四通电磁阀9E冷媒出口与压缩机9F冷媒进口管路连接。

同时,所述冷暖恒温器9D连接有控制终端11和两组恒温控制器12,所述两组恒温控制器12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有用于检测储料槽2内物料温度的温控探头13。所述水泵9A与控制终端11电路连接。为便于检测储料槽内物料的温度,两个温控探头分别位于储料槽内且在控温水管两侧。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储水室4外壁设有第二保温层15,通过设置第二保温层,可降低储水室内水温的变化速率,从而降低循环水控温装置的使用频。优选地,在储水室4上部连接有溢流管16,所述溢流管16上设有溢流控制阀16A。

使用时,首先将首先将待发酵的物料放入到储料槽内,盖上密封盖,通过冷暖恒温器预设好循环水的温度,当温控探头检测到储料槽内物料中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通过恒温控制器发出信号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接收到信号后,启动水泵,将储水室内的水抽至蒸发器内,然后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与蒸发器的配合,使进入到蒸发器内的水达到预定温度,通过热传导使储料槽内物料达到预定温度,当温控探头检测到物料温度到达预定温度时,发出信号给控制终端,通过控制终端控制水泵和循环水控温装置停止工作。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