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腊肉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9603发布日期:2019-03-27 09:51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腊肉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肉制品生产设备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腊肉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肉制品具有色香味美、醇香可口等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群众的喜爱,需要经过腌制、发酵、风干等过程。发酵成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其决定了火腿中蛋白质和脂质的分解氧化程度、以及风味物质的形成,对发酵时间、温度、湿度、通风度等技术参数的控制决定了肉质成品的风味质量。

但是,现有技术中腊肉发酵装置通常采用立方体结构的悬挂架,其上悬挂的肉制品相互遮挡,影响了空气在肉制品表面的流通,造成放于不同位置的腊肉发酵成品质量层次不齐等问题,且发酵风干效率低下,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腊肉发酵装置,发酵架之间距离可以进行调节,且能够根据需要增减发酵架的数量,由传动主轴带动所有发酵架旋转,有助于空气的流动,加速发酵反应的进行,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生物腊肉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所述发酵箱的内壁设置有电阻加热丝,所述发酵箱的底部安装有电风扇,所述发酵箱顶端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下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下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传动主轴,所述传动主轴表面设置有若干组限位孔,所述传动主轴外侧套接有若干发酵架,所述发酵架呈圆盘形,且发酵架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悬挂环,所述发酵架中间通过滑套套接在传动主轴上,所述滑套表面设置有与限位孔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定位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悬挂环的数量为双数,且若干悬挂环以发酵架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均匀分布在发酵架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处,所有悬挂环到传动主轴的距离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风扇的转动方向始终与传动主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酵架的数量不小于三个,且若干发酵架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水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孔数量不小于八组,且若干组限位孔在传动主轴表面等间距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发酵架和滑套,配合限位孔、定位孔和定位螺栓,能够实现对发酵架之间距离的调节,且能够根据需要增减发酵架的数量,由传动主轴带动所有发酵架旋转,有助于空气的流动,加速发酵反应的进行,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酵箱;2-电阻加热丝;3-电风扇;4-电动机;5-转轴;6-联轴器;7-传动主轴;8-限位孔;9-发酵架;10-悬挂环;11-滑套;12-定位孔;13-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腊肉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1,所述发酵箱1的内壁设置有电阻加热丝2,所述发酵箱1的底部安装有电风扇3,所述发酵箱1顶端安装有电动机4,所述电动机4下端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下端通过联轴器6连接有传动主轴7,所述传动主轴7表面设置有若干组限位孔8,所述传动主轴7外侧套接有若干发酵架9,所述发酵架9呈圆盘形,且发酵架9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悬挂环10,所述发酵架9中间通过滑套11套接在传动主轴7上,所述滑套11表面设置有与限位孔8相对应的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内设置有定位螺栓13。

优选的是,所述悬挂环10的数量为双数,且若干悬挂环10以发酵架9的中心为圆心呈辐射状均匀分布在发酵架9下表面靠近边缘位置处,所有悬挂环10到传动主轴7的距离相等;所述电风扇3的转动方向始终与传动主轴7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发酵架9的数量不小于三个,且若干发酵架9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水平面;所述限位孔8数量不小于八组,且若干组限位孔8在传动主轴7表面等间距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通过设置发酵架和滑套,配合限位孔、定位孔和定位螺栓,能够根据需要增减发酵架的数量,通过滑动滑套的方式,并将定位螺栓旋进对应的限位孔内,对发酵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发酵架之间距离进行调节,以便腊肉可以更好地跟发酵环境接触,提高腊肉的品质及口感;由电动机提供动力,驱动传动主轴带动所有发酵架旋转,有助于腊肉与发酵箱内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增加空气的流动,加速发酵反应的进行,解决了不同位置的腊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在风干阶段,电风扇及传动主轴同时进行转动,极大地提高了腊肉的风干速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宜推广。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