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42924发布日期:2022-07-05 22:3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


背景技术:

2.中生菌素是一种低毒、低蓄积、不污染环境的新型农用抗生素类生物农药,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丝状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其通过抑制病原细菌蛋白质的肽键生成,最终导致细菌死亡;对真菌可抑制菌丝的生长、抑制孢子的萌发,起到防治真菌性病害的作用;对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苹果轮纹病和苹果叶斑病等具有良好的防效作用,而对人畜类低毒安全,与环境相容友好,经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审核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是无公害果树、蔬菜生产基地及政府采购指定的必备生物农药,属于国家提倡与大力发展的生物农药之一。因此,大力发展中生菌素发酵产能,节能降耗、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扩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中生菌素的市场占有率,为人类的食品健康事业添砖加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中生菌素产业化发酵生产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发酵生产使用大量的玉米淀粉、黄豆饼粉、葡萄糖以及无机盐类及微量元素等作为培养基。长期以来发酵培养基的配制过程都是在敞开的配料空间进行投料配制培养基,造成玉米淀粉、黄豆饼粉、葡萄糖等粮食类的粉状物料四处飞扬,既不利员工身体健康又造成培养基配方各组分的流失,造成培养基配比相对偏离,甚至在配料罐搅拌启动关停过程中还存在由于玉米淀粉等粉尘的集聚引发粉尘闪爆的安全隐患;即使在配料间墙上加设一个大功率排风扇,也只是将粉尘给予引导至室外无组织排放,造成40m3发酵罐配料每批粉状物料飘逸流失50公斤至100公斤不等,导致中生菌素发酵培养基配方失衡,中生菌素发酵水平经常波动,并且这种发酵生产水平波动还找不出原因症结所在,同时还形成新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果扩大生产,这种负面的影响就更加突出,每年将流失培养基数量超过10吨,给大气环境保护带来极大的压力。
4.因此,为保证中生菌素发酵生产水平稳定高产,从中生菌素发酵配料工序入手,保证配料过程中玉米淀粉、黄豆饼粉、葡萄糖等粮食类的粉状物料粉尘不到处飞扬、形成有序收集,进而回收配料使用,大幅减少培养基组分的损失,提高中生菌素发酵生产水平;同时营造一个清洁、环保、安全的配料场所,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防护水平,实现中生菌素发酵绿色生产,提高绿色生产资料中生菌素产业化发酵生产水平,满足快速发展的绿色生态农业大范围大规模绿色用药的政府采购及市场用户需要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在配料过程中存在的粉状物料粉尘到处飞扬,导致培养基组分流失,配料场所环境不清洁,危害员工的身体健康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包括负压配料仓、配料罐,所述负压配料仓内连接有所述配料罐的投料口,所述投料口上方装有吸除尘壁,所述吸除尘壁通过引风管与所述引鼓风机连接。
6.优选地,所述引鼓风机设置在所述负压配料仓外。
7.优选地,所述吸除尘壁面向所述投料口的顶部及两边镶嵌有水管,所述水管均匀分布有可调节角度的雾化口,雾化口的水雾可以涵盖整个吸除尘壁。
8.优选地,所述水管上还安装有总进水阀门。
9.优选地,所述吸除尘壁呈上厚下薄,宽度比配料罐宽,高度不小于 1000mm、底部最薄处的厚度不小于200mm。
10.优选地,所述吸除尘壁的内壁和外壁之间采用密封带密封,在所述吸除尘壁两边与配料罐内壁距离100mm位置的底部密封带处各安装一个阀门,负压配料仓内侧的吸除尘壁上设有可开启快开门;所述吸除尘壁的内壁中点处壁上中心位置开有一个半径300mm的引风口,所述引风管位于引风口上的管子伸出所述吸除尘壁的内壁100mm,伸出部分管壁均匀布满20mm 孔径、孔间距20mm的孔;管口使用半径500mm的盲板对中封孔,盲板均匀布满15mm孔径、孔间距15mm的孔。
11.优选地,所述吸除尘壁的外壁上半部分均匀布满10mm孔径、孔间距 10mm的孔;下半部分均匀布满5mm孔径、孔间距5mm的孔。
12.优选地,位于所述负压配料仓外侧的配料罐盖面上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搅拌轴伸入配料罐内。
13.优选地,所述负压配料仓还安装有压差计和可调气流的流通口。
14.优选地,所述引风管的上顶部安装有快开洗涤口。
15.优选地,所述引风管与所述吸除尘壁的连接角度为5-30度。
16.优选地,所述负压配料仓还安装有手控式高压水枪。
17.优选地,所述投料口具有以活页链接可以开启的盖子。
18.优选地,所述配料罐还设置有饮用水控制阀门,所述负压配料仓内装有饮用水管,所述饮用水管一路连接手控式高压水枪,另一路连接配料罐饮用水控制阀门。
19.优选地,所述配料罐上还设置有培养基输送泵和培养基输送管道,所述培养基输送管道远离配料罐的一端安装在发酵罐上。
20.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工作原理:
21.粉尘定向引流集聚分离回收:通过调节负压仓气流流通口,使得投料过程在≥20帕斯卡负压场所进行,由于负压形成的主吸风口在吸除尘壁的内壁上,投料过程中扬起的少量粉尘由于负压作用朝着吸除尘壁方向定向飘逸,由于该吸除尘壁呈现上厚下薄的特殊结构,该少量粉尘定向飘逸至临近投料口上方吸除尘壁外壁时与吸除尘壁顶部分及两边镶嵌的水管雾化口喷出的水雾碰撞结合形成颗粒状雾水滴下落,调节水雾大小可使下落过程中并集聚增大直接落到配料罐内回收使用,减少了粉尘的溢出;即使仍有少量粉尘透过吸除尘壁被吸入吸风管内,由于粉尘经过吸除尘壁的过程中受潮,在行进的过程中相互间也将碰撞形成较大的颗粒物残留在引风管内壁上的受潮粉尘,该微量残留粉尘在配料结束清洁引风管内壁时,将粉尘及液滴冲洗到配料罐内回收使用。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中生菌素发酵配料生产过程中,使得粉尘有序收集并充分回收利用、杜绝了粉尘无组织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极大地降低了配料罐搅拌电机大量粉尘累积引发的闪爆风险,极大地改善了员工的劳动健康工作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投料过程中扬
起的少量粉尘由于负压作用朝着吸除尘壁方向定向飘逸,由于该吸除尘壁呈现上厚下薄的特殊结构,该少量粉尘定向飘逸至临近投料口上方吸除尘壁外壁时与吸除尘壁顶部分及两边镶嵌的水管雾化口喷出的水雾碰撞结合形成颗粒状雾水滴下落,调节水雾大小,确保颗粒物下落并集聚增大直接落到配料罐内回收使用,实现充分回收利用,确保了中生菌素发酵培养基配方相对准确性,有益于发酵生产水平的稳定;投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由负压仓将配料罐的搅拌电机隔离,杜绝了粉尘日积月累集聚在电机上而形成集聚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的风险,实现安全生产;解决了因发酵配料造成大量粉尘飞扬及粉尘无序排放至大气环境中的随风飘逸污染大气环境和粉尘沉降造成的生产场所周边场地污染的问题,有益于生产过程大气环境保护;解决了员工在中生菌素发酵配料投料过程中受粉尘扑面侵扰的问题,有益于生产过程员工职业健康保护。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之发酵负压配料装置示意图。
26.图中:
27.1-负压配料仓;2-配料罐;3-投料口;4-吸除尘壁;5-搅拌轴;
28.6-搅拌电机;7-引鼓风机;8-引风管;9-压差计;10-高压水枪;
29.11-排气管;12-培养基输送泵;13-饮用水控制阀门;14-总进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包括负压配料仓1、配料罐2,所述负压配料仓1内连接有所述配料罐2的投料口3,所述投料口3上方装有吸除尘壁4,所述吸除尘壁4通过引风管8与所述引鼓风机7连接。
32.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引鼓风机7设置在所述负压配料仓1 外。
33.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吸除尘壁4面向所述投料口3的顶部及两边镶嵌有水管,所述水管均匀分布有可调节角度的雾化口,雾化口的水雾可以涵盖整个吸除尘壁4。
34.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水管上还安装有总进水阀门14。
35.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吸除尘壁4呈上厚下薄,宽度比配料罐宽,高度不
小于1000mm、底部最薄处的厚度不小于200mm。
36.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吸除尘壁4的内壁和外壁之间采用密封带密封,在所述吸除尘壁4两边与配料罐2内壁距离100mm位置的底部密封带处各安装一个阀门,负压配料仓1内侧的吸除尘壁4上设有可开启快开门;所述吸除尘壁4的内壁中点处壁上中心位置开有一个半径300mm 的引风口,所述引风管8位于引风口上的管子伸出所述吸除尘壁4的内壁 100mm,伸出部分管壁均匀布满20mm孔径、孔间距20mm的孔;管口使用半径500mm的盲板对中封孔,盲板均匀布满15mm孔径、孔间距15mm 的孔。
37.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吸除尘壁4的外壁上半部分均匀布满 10mm孔径、孔间距10mm的孔;下半部分均匀布满5mm孔径、孔间距5mm 的孔。
38.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位于所述负压配料仓1外侧的配料罐2盖面上装有搅拌电机6,所述搅拌电机6的搅拌轴5伸入配料罐2内。
39.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负压配料仓1还安装有压差计9和可调气流的流通口。
40.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引风管8的上顶部安装有快开洗涤口。
41.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引风管8的一端与所述吸除尘壁4的连接角度为5-30度,所述引风管8的另一端与引鼓风机7连接,引鼓风机 7的出口连接排气管11。
42.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负压配料仓1还安装有手控式高压水枪10。
43.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投料口3具有以活页链接可以开启的盖子。
44.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配料罐2还设置有饮用水控制阀门13,所述负压配料仓1内装有饮用水管,所述饮用水管一路连接手控式高压水枪10,另一路连接配料罐2饮用水控制阀门13。
45.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所述配料罐2上还设置有培养基输送泵12 和培养基输送管道,所述培养基输送管道远离配料罐2的一端安装在发酵罐上。
46.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工作原理:
47.粉尘定向引流集聚分离回收:通过调节负压仓气流流通口,使得投料过程在≥20帕斯卡负压场所进行,由于负压形成的主吸风口在吸除尘壁4 的内壁上,投料过程中扬起的少量粉尘由于负压作用朝着吸除尘壁4方向定向飘逸,由于该吸除尘壁4呈现上厚下薄的特殊结构,该少量粉尘定向飘逸至临近投料口3上方吸除尘壁4外壁时与吸除尘壁4顶部分及两边镶嵌的水管雾化口喷出的水雾碰撞结合形成颗粒状雾水滴下落,调节水雾大小可使下落过程中并集聚增大直接落到配料罐2内回收使用,减少了粉尘的溢出;即使仍有少量粉尘透过吸除尘壁4被吸入吸风管内,由于粉尘经过吸除尘壁4的过程中受潮,在行进的过程中相互间也将碰撞形成较大的颗粒物残留在引风管8内壁上的受潮粉尘,该微量残留粉尘在配料结束清洁引风管8内壁时,将粉尘及液滴冲洗到配料罐2内回收使用。
48.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酵负压配料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中生菌素发酵配料生产过程中,使得粉尘有序收集并充分回收利用、杜绝了粉尘无组织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极大地降低了配料罐2搅拌电机11大量粉尘累积引发的闪爆风险,极大地改善了员工的劳动健康工作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49.下面通过几组实施例对采用本实施方式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50.实施例一:
51.发酵培养基负压配料:
52.1、关闭负压配料仓的门窗;
53.2、开启饮用水阀门13,在配料罐2内添加配料用水至发酵罐配料体积的25%以内,开启配料罐搅拌电机5;
54.3、开启配料罐上方吸除尘壁4雾化咀的总进水阀门14,调整至水雾状;
55.4、开启引送风机7,调整引送风机电机变频器,调节负压仓气流流通口大小,使得负压配料仓的压差计9的压差指示值≥20帕斯卡,调整负压配料仓内吸除尘壁4的水雾呈现出定向流向吸除尘壁一个方向;
56.5、根据发酵培养基配方各原辅材料的数量依次投入黄豆饼粉、玉米粉、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无机盐等原辅材料,搅拌均匀;
57.6、开启配料罐发酵培养基输送泵12,将混合均匀的发酵培养基输送到发酵罐内。
58.实施例二:
59.培养基配制过程中飘逸的原辅材料粉尘回收:
60.1、关闭配料搅拌电机5,关闭引送风机7、负压配料仓压差计9的压差指示值为0帕斯卡;
61.2、取下配料仓内的手控高压水枪10,开启高压水枪10清洗配料罐上方吸除尘壁4,同时从引风管8的上顶部快开洗涤口洗涤引风管8的内壁,将粘附在吸除尘壁4上和引风管8内壁上的潮湿粉尘颗粒冲洗入配料罐内;
62.3、打开吸除尘壁4底部的2个排水阀门,同时开启吸除尘壁快开门,使用高压水枪10清洗吸除尘壁内腔及引风管8凸出部分,洗涤水流入配料罐内;
63.4、开启搅拌器6,同时使用高压水枪10将配料罐内壁四周及搅拌轴清洗干净,开启培养基输送泵12,将配料罐内的洗涤水打入发酵罐内,同时计量发酵罐内配料体积。
64.实施例三:
65.废水回收:
66.1、关闭吸除尘壁4快开门,关闭引风管8快开洗涤口,关闭引送风机 10,配料负压仓压差计9的压差指示值为0;
67.2、开启配料罐搅拌器,再次使用高压水枪清洗配料罐内壁四周及搅拌轴,开启打料泵12,配料罐洗涤水打入发酵罐内,同时计量发酵罐内配料体积;
68.3、根据发酵罐内的计量体积与配料要求的体积差,开启饮用水阀门13 补足所需体积到配料罐内,开启培养基输送泵12,将补充的饮用水打入发酵罐内,同时计量发酵罐内配料体积。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