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丝孢酵母菌及其在金纳米颗粒合成中的应用_2

文档序号:8375831阅读:来源:国知局
AATCATCAGTGCTCTGTGA
TACGTTCTCTACGAGTCGAGTTGTTTGGGAATGCAGCTCAAAATGGGTGGTAAATTCCATCTAAAGCTAAATATTGG
CGAGAGACCGATAGCGAACAAGTACCGTGAGGGAAAGATGAAAAGCACTTTGGAAAGAGAGTTAAACAGTACGTGAA
ATTGTTGAAAGGGAAACGATTGAAGTCAGTCGTGTTCATTGGATTCAGCTAGTTCTTCTAGTCTACTTCCTTTGAAC
GGGTCAACATCAGTTTTGTCCGGTGGATAAAGGATTTAGGAATGTGACTCCCTCGGGAGTGTTATAGCCTAGGTTCA
CATACACTGGGTGAGACTGAGGACTGCAGCTCGCCTTTTGGCCGGGGTTCGCCCACGTTCGAGCTTAGGATGTTGAC
ATAATGGCTTTAAACGACo
[0022]实施例3:丝孢酵母菌WIN的生长曲线
利用实施例1中的菌液,采用115°C ,20 min高压灭菌的含四环素和土霉素的固体改良马丁培养基(葡萄糖 10 g/L,(NH4)2SO4 I g/L,MgSO4 0.5 g/L, K2HPO4 I 8/1,四环素0.058/1;土霉素0.05 g/L, pH 7), 30 0C, 150 rpm下培养,接种量为10%。菌体生长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660 nm下菌液吸光度,菌株WIN的生长情况如图2,菌株生长108 h后进入稳定期,12-108 h为对数生长期。
[0023]实施例4:菌株WIN扫描电镜
取2 mL实施例3培养108 h的菌液于2 mL离心管中,12000 rpm,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用5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清洗菌体2次,用1.5 mL 5%戊二醛溶液悬起菌体,置于4°C下孵化2 h,于12000 rpm、4°C下离心15 min,弃去上清液。再依次用1.5 mL 30%、50%、75%、90%、95%乙醇溶液悬起菌体,12000 rpm、4°C,离心15 min,弃去上清液,最后用1.5 mL100%乙醇重悬菌体。样品用导电胶粘附在样品台上,真空离子溅射喷镀铂金膜后使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WIN的细胞形态如图3所示,菌体呈椭球形,长度约为6-8 μ mo
[0024]实施例5:不同pH对菌株WIN生长的影响
用KOH和H2SO4溶液调节改良马丁培养基pH分别为5、6、7、8和9,接种实施例3中生长108 h的菌液,接种量10%,培养菌株至144 h取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量,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菌株WIN在pH 5-9的条件下均能生长,pH为6时生长量最大,OD660为 0.36。
[0025]实施例6:不同温度对菌株WIN生长的影响
采用改良马丁培养基,温度分别设置为20、25、30、35、40°0,接种实施例3中生长108 h的菌液,接种量10%,培养菌株至144 h取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量,如图5。结果表明,菌株WIN在20°C至40°C时均可以生长,其中30°C时生长量最大(?66(|为0.3012。
[0026]实施例7:菌株WIN合成金纳米颗粒的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
取实施例3中培养至108 h的菌液2 mL加入5 mL管中,再加入1.0 mmol/L的HAuC14。将该体系置于150 rpm, 300C摇床振荡孵育。分别在3、6、10、20 min时刻取样,1500 rpm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进行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如图6所示。结果显示菌株WIN和HAuCI4作用3 min时还没有开始产生AuNPs,而相互作用6 min后即可开始催化HAuCl 4生成AuNPs,全波长扫描显示,该紫色物质在560 nm左右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证实有金纳米颗粒生成(金纳米颗粒在500 nm-600 nm有特征吸收峰),菌株WIN在10 min即可达到产AuNPs的峰值,继续反应至20 min时AuNPs量没有明显增加,证实了菌株WIN具有快速合成AuNPs的能力。
[0027]实施例8:菌株WIN合成金纳米颗粒的透射电镜表征
将实施例7中得到的产物进行透射电镜表征,如图7所示。菌株WIN可催化HAuCl4^成不同粒径、形状的金颗粒,尺寸为纳米级,多数纳米金呈不规则的球形,少数金纳米颗粒呈规则的球形及五边形。
[0028]实施例9:菌株WIN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元素分析
将实施例7中得到的产物负载在铜网上进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分析,如图8所示。菌株WIN催化HAuCl4合成的纳米颗粒所含金属元素为Au,结果中的Fe、Co、Cu为铜网上含有的元素,C、O等为样品中的生物质。
【主权项】
1.一株丝孢酵母菌i Trichosporonsv.WIN),其特征是:所述丝孢酵母菌株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0.1036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15年I月19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丝孢酵母菌,其特征是:所述丝孢酵母菌株培养基为改良马丁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所述液体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 g/L, (NH4)2SO4 I g/L,MgSO4 0.5 g/L,K2HPO4 I g/L, pH 7 ;并加入四环素 50 mg/L ;土霉素 50 mg/L,所用的固体培养基为对应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 wt%琼脂,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均在115°C湿热灭菌20 min后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丝孢酵母菌在金纳米颗粒合成中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菌株在催化HAuCl4^成球形或五边形不同形态的金纳米颗粒。
【专利摘要】一株丝孢酵母菌及其在金纳米颗粒合成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该菌株分离自实验室反应器污泥,2015年1月1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0368。该菌株经2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其与Trichosporon具有最高的相似性(99%),因此该菌分类命名为Trichosporon montevideense,菌株26S rRNA基因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KP676895。该菌株在改良马丁培养基中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该菌株具有快速合成金纳米颗粒的能力,可催化氯金酸3至6分钟内开始合成金纳米颗粒,10分种即可达到合成的峰值,显示了其在生物冶金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CGMCC No. 1036820150119
【IPC分类】C12N1-14, C12R1-645, C12P3-00
【公开号】CN104694398
【申请号】CN201510094751
【发明人】曲媛媛, 王经伟, 沈文丽, 李端行, 刘紫嫣, 李会杰, 马桥, 周集体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3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