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83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稀材料。
【背景技术】
[0002]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树脂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PE),由于聚氯乙烯具有耐化学药品性高、电绝缘性能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通讯以及医疗卫生等各领域。但纯聚氯乙烯却存在热稳定性差、力学性能不好、抗菌性能不良等问题,将大大地限制了其的应用范围。因此,聚氯乙烯通常需要加入第二组分进行性能改善,旨在提升其使用性能和拓展其应用范围。纳米竹碳是由竹子烧制而成,其分子结构呈六角形,炭质致密、多孔、比表面积大,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良好的抗菌、消臭、吸湿、抗紫外等功能。因此,采用纳米竹碳改性聚氯乙烯将具有很好的抗菌、净化功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好、成本低和使用效果好的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稀材料。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聚氯乙烯50%?7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5%?8%、玻璃纤维8%?12%、纳米竹碳2%?8%、马来酸酐接枝ABS 4%?8%、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2%?6%、聚环氧乙烷1%?3%、紫外线吸收剂1%?2%、钙锌复合稳定剂0.5%?1.5%、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5%?1%、抗氧剂1010 0.1%?0.5%。
[0005]所述聚氯乙烯的平均聚合度在800?1200、重均分子量在50000?120000范围。
[0006]所述玻璃纤维为表面经过硅烷偶联剂活化处理、且直径在8?15 μ m的无碱短切玻璃纤维。
[0007]所述纳米竹碳为表面经过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处理、且粒径在20?SOnm的纳米竹碳。
[0008]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或/和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0009]上述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
(2)、将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和钙锌复合稳定剂加入料筒温度在80°C?90°C的混合机中,按照转速50?80r//min搅拌20?30min,然后加入除玻璃纤维以外的其它组分,搅拌20?40min,待完全混合均匀后,出料;
(3)、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口,同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次喂口加入玻璃纤维,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后挤出造粒,并控制双螺杆挤出机温度在155 °C?185°C、螺杆转速在20?50r/min范围,然后风冷、包装,即得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稀材料。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抗冲击强度、弯曲强度、耐老化性、抗菌性等特征,并通过采用纳米竹碳作为抗菌性功能填料,在协同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抗菌、防紫外、除臭、吸味、防静电等功能,从而大大提升了聚氯乙烯的应用效果和应用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2]实施例1:
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聚氯乙烯5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8%、玻璃纤维12%、纳米竹碳8%、马来酸酐接枝ABS 8%、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6%、聚环氧乙烷3%、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2%、钙锌复合稳定剂1.5%、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1%、抗氧剂1010 0.5%,所述聚氯乙烯的平均聚合度在800?1200、重均分子量在50000?120000范围,所述玻璃纤维为表面经过硅烷偶联剂活化处理、且直径在8?15 μ m的无碱短切玻璃纤维,所述纳米竹碳为表面经过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处理、且粒径在20?80nm的纳米竹碳。
[0013]制备方法:(1)、按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2)、将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和钙锌复合稳定剂加入料筒温度在80°C?90°C的混合机中,按照转速50?SOr//min搅拌20?30min,然后加入除玻璃纤维以外的其它组分,搅拌20?40min,待完全混合均匀后,出料;(3)、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口,同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次喂口加入玻璃纤维,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后挤出造粒,并控制双螺杆挤出机温度在155°C?185°C、螺杆转速在20?50r/min范围,然后风冷、包装,即得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
[0014]实施例2:
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聚氯乙烯7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5%、玻璃纤维8%、纳米竹碳2%、马来酸酐接枝ABS 4%、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2%、聚环氧乙烷1%、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1%、钙锌复合稳定剂1%、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8%、抗氧剂1010 0.2%,所述聚氯乙烯的平均聚合度在800?1200、重均分子量在50000?120000范围,所述玻璃纤维为表面经过硅烷偶联剂活化处理、且直径在8?15 μ m的无碱短切玻璃纤维,所述纳米竹碳为表面经过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处理、且粒径在20?80nm的纳米竹碳。
[0015]制备方法:(1)、按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2)、将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和钙锌复合稳定剂加入料筒温度在80°C?90°C的混合机中,按照转速50?SOr//min搅拌20?30min,然后加入除玻璃纤维以外的其它组分,搅拌20?40min,待完全混合均匀后,出料;(3)、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口,同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次喂口加入玻璃纤维,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后挤出造粒,并控制双螺杆挤出机温度在155°C?185°C、螺杆转速在20?50r/min范围,然后风冷、包装,即得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
【主权项】
1.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聚氯乙烯50%?7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5%?8%、玻璃纤维8%?12%、纳米竹碳2%?8%、马来酸酐接枝ABS 4%?8%、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2%?6%、聚环氧乙烷1%?3%、紫外线吸收剂1%?2%、钙锌复合稳定剂0.5%?1.5%、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5%?1%、抗氧剂1010 0.1%?0.5%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表面经过硅烷偶联剂活化处理、且直径在8?15 μ m的无碱短切玻璃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竹碳为表面经过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处理、且粒径在20?SOnm的纳米竹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或/和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 (2)、将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和钙锌复合稳定剂加入料筒温度在80°C?90°C的混合机中,按照转速50?80r//min搅拌20?30min,然后加入除玻璃纤维以外的其它组分,搅拌20?40min,待完全混合均匀后,出料; (3)、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口,同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次喂口加入玻璃纤维,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混炼后挤出造粒,并控制双螺杆挤出机温度在155 °C?185°C、螺杆转速在20?50r/min范围,然后风冷、包装,即得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稀材料。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聚氯乙烯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聚氯乙烯50%~7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5%~8%、玻璃纤维8%~12%、纳米竹碳2%~8%、马来酸酐接枝ABS4%~8%、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2%~6%、聚环氧乙烷1%~3%、紫外线吸收剂1%~2%、钙锌复合稳定剂0.5%~1.5%、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5%~1%、抗氧剂1010 0.1%~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抗冲击强度、弯曲强度、耐老化性、抗菌性等特征,还具有优良的抗菌、防紫外、除臭、吸味、防静电等功能。
【IPC分类】C08K5-12, C08K5-134, C08K3-04, C08K13-06, C08L71-02, C08L33-10, C08L27-06, C08L51-00, C08K9-06, C08K7-14
【公开号】CN104861375
【申请号】CN201410847607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殷培花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