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水亲油的多孔聚硅烷材料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574362阅读:来源:国知局
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24°左右。
[0025]实施例9:
(1)将分子量为10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4:1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120 ° C下进行固化10 min ;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80。C的水中浸泡1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材料在60。C继续固化4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21°左右。
[0026]实施例10:
(1)将分子量为10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4:1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30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45。C的二氯甲烷中浸泡1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材料在60 ° C继续固化4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23°左右。
[0027]实施例11:
(1)将分子量为80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2:1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30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45。C的二氯甲烷中浸泡1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材料在60 ° C继续固化4h,得到多孔PDMS材料,将步骤(2)的混合物在不同形貌的模具中可获得不同的形状,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27°左右。
[0028]实施例12:
(1)将分子量为80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30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45。C的乙酸乙酯中浸泡1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
(3)得到的材料在80 ° C继续固化2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31°左右。
[0029]实施例13:
(1)将分子量为80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1:2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30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45。C的乙酸乙酯中浸泡1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
(3)得到的材料在80 ° C继续固化2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32°左右。
[0030]实施例14:
(1)将分子量为80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1:4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30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45。C的乙酸乙酯中浸泡1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
(3)得到的材料在80 ° C继续固化2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25°左右。
[0031]实施例15:
(1)将分子量为80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1:8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30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45。C的乙酸乙酯中浸泡1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材料在80 ° C继续固化2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15°左右。
[0032]实施例16:
(1)将分子量为80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1:10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30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45。C的乙酸乙酯中浸泡1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
(3)得到的材料在80 ° C继续固化2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13°左右。
[0033]实施例17:
(1)将分子量为80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120 ° C下进行固化10 min ;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80。C的乙酸乙酯中浸泡1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
(3)得到的材料在80° C继续固化2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43°左右。
[0034]实施例18:
(1)将分子量为8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30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60。C的石油醚中浸泡60 min,循环浸泡2~5次;(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材料在80 ° C继续固化4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47°左右。
[0035]实施例19:
(1)将分子量为8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
(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30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65。C的乙酸乙酯(加入少量二氯甲烷)中浸泡30 min,循环浸泡3~4次;
(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材料在80° C继续固化4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49°左右。
[0036]实施例20:
(1)将分子量为8000的PEG和PDMS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充分混合;(2)将步骤
(1)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80 ° C下进行固化45 min ;(3)将步骤(2)得到的PDMS-PEG混合物在温度为65。C的乙酸乙酯(加入少量二氯甲烷)中浸泡30 min,循环浸泡3~4次;
(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材料在80 ° C继续固化4h,得到多孔PDMS材料,该材料的水接触角154°左右。
[0037]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他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所包含。
【主权项】
1.一种疏水亲油的多孔聚硅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混合:将分子量为500~10000的聚乙二醇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按照质量比为10:1-1:10的比例充分混合; (2)混合物固化:将步骤(1)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聚乙二醇混合物在温度为室温至120 ° C下进行固化10~480 min ; (3)混合物后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聚乙二醇混合物在温度为室温至80 ° C的有机溶剂或水中浸泡10~60 min,循环浸泡2~5次; (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材料在温度为45°C至80 ° C下继续固化2~10h,即得到所述疏水亲油的多孔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水亲油的多孔聚硅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5000,8000和1000中任意一种,所述的聚乙二醇和聚二甲基硅氧烷质量比为4:1~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水亲油的多孔聚硅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固化温度为40~80。C,固化时间为20~60 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水亲油的多孔聚硅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温度为60~80 ° C,所述的溶剂为水、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水亲油的多孔聚硅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温度为60~80 ° C,固化时间为4~8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水亲油的多孔聚硅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混合物后处理过程为:将步骤(2)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聚乙二醇混合物在温度为60 ° C的乙酸乙酯中浸泡20~30 min,取出后,再次放入60 ° C的乙酸乙酯中浸泡20-30 min,循环浸泡3~4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疏水亲油的多孔聚硅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原料混合:将分子量为1000~10000的聚乙二醇和聚二甲基硅氧烷按照质量比为4:1-1:1的比例充分混合; (2)混合物固化:将步骤(1)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混合物在40~80° C下进行固化20~60 min ; (3)混合物后处理:将步骤(2)得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二醇混合物在温度为60-80 ° C的有机溶剂或水中浸泡20~60 min,循环浸泡3~4次; (4)后处理:将步骤(3)得到的材料在60~80。C继续固化4~8h,即得到疏水亲油的多孔聚一■甲基娃氧烧材料。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水亲油的多孔聚硅烷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合适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2)将混合后的胶体放置一定温度的烘箱进行固化;(3)对固化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获得的多孔PDMS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后处理。本发明具有省时、不依赖特殊设备、可工业化的优点,所制备的疏水亲油的多孔PDMS材料具有10~50纳米左右的连续的孔道结构,其水接触角110~154°,滚动角为0~180°,油接触角小于10°。
【IPC分类】C08L83/04, C08J9/00
【公开号】CN105330882
【申请号】CN201510928365
【发明人】金杨新, 柯清平, 姜鹏, 丁俊斌, 倪佳
【申请人】温州大学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