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褶菌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9744795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裂褶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裂褶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PM2.5的含量,对空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 造成了极大的威胁。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 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0C)、元素碳(EC)、硝酸盐、硫酸盐、铵盐、钠盐(Na+)等。其中 煤矿等工程作业中产生了煤粉颗粒也是大气中PM2.5的来源之一,且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 煤渣颗粒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0003]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 低级煤。化学反应性强,在空气中容易风化,不易储存和远运,燃烧时对空气污染严重。然 而,由于优质煤几乎被采空,褐煤如今已成为我国主要使用的煤。因此,将褐煤转化为清洁 高效且对环境友好的高品质能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 产甲烷菌是一类极端厌氧古菌,广泛存在于各类极端厌氧环境中,其能量代谢的 终产物主要为甲烷气体。到目前为止,分离鉴定的产甲烷菌已有200多种。它们存在于沼泽、 湖泊、海洋沉积物及瘤胃动物的胃液等自然生态系统中,也存在于废水处理、堆肥和污泥消 化等非自然的生态系统中。产甲烷菌是一种自养型微生物,因此在产甲烷菌中发现了许多 无机物进入细胞的通道,如Na、K、Ca等无机离子或磷酸、硫酸、硝酸等无机酸。产甲烷菌还具 有运输乳酸,六碳三羧酸等有机物的通道蛋白。此外,产甲烷菌还可以吸收环境中的硫酸 根,通过一系列酶代谢,形成硫化氢(单丽伟,冯桂颖,范三红.产甲烷菌研究进展.微生物学 杂志,2003,23(6) :42-46) Acott于1999年首次提出向煤层中注入微生物和营养物质可促 进煤层甲烧产出的观点(Scott AR,Kaiser WR,Ayers WB.Thermogenic and secondary biogenic gases , San Juan Basin, Colorado and New Mexico:Implications for coalbed gas producibility.AAPG Bulletin, 1994,78(8):1186_1209·)。目前,国内外学 者对煤制取生物气的研究仍以低煤阶煤为主。苏现波等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盐度和pH 对沼液转化低煤阶煤形成甲烷的影响(苏现波,徐影,吴昱,等.盐度、pH值对低煤阶煤层生 物甲烷生成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1,36(8): 1302-1306.),证明低煤阶煤在适宜的条件 下可被微生物降解转化。2012年,Lenhart等发现一些担子菌,如T. vers i color等可以在好 氧条件下产生甲烷,这填补了真菌代谢产生甲烷的空白。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研究生 物产甲烷的菌主要为古菌,关于真菌产甲烷,特别是在厌氧条件下转化煤形成甲烷的报道 极少。
[0005]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褶菌(Schizophyllum),所述的裂褶菌于2015 年11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号为CGMCC NO. 11604,保 藏名称为裂裙菌(3(:11丨2(^1171111111)151?-5-卩01〇
[0007]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裂褶菌在吸附煤粉和产甲烷中的应用。该裂褶 菌在厌氧条件下明显吸附褐煤煤粉,并可将低阶褐煤转化为甲烷,为该真菌用于降低能源 污染和转化劣质煤为清洁高效能源方面提供参考。
[0008]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裂褶菌,2015年11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 中心,保藏号为CGMCC从).11604,保藏名称为裂褶菌(5吐丨2(^1^1111111)151?-5401。
[0010] 本发明提供的裂褶菌是由取自太平洋海底沉积物1923米深的褐煤层中经过分离 纯化而得,经鉴定为一种新的菌株。综合形态学鉴定和核糖体RNA序列分析结果,菌株15R-5-F01鉴定为裂裙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目 (Agaricales),裂裙菌属(Schizophyllum) 〇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裂褶菌取自太平洋海底1923米深的褐煤层。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裂褶菌的分离培养基的成分如下:按水的体积计,土豆粉3g/L,麦 芽提取物2.5g/L,牛肉膏0.125g/L,酵母粉1 g/L,酪蛋白胨1 g/L,D-果糖-1,6-二磷酸三钠 lg/L,乙酸钠0 · 375g/L,氯霉素500yg/L,红霉素500yg/L,琼脂 15g/L,NaCl 27 · 25g/L,Na2S〇4 0.16g/L,KCl 0.11g/L,NH4Cl 0.08g/L,MgCl2 3.05g/L,CaCl2 1.69g/L,KBr 0.08g/L,H3B03 0.01g/L,FeS〇4 0.0005g/L,ZnS〇4 0.0003g/L,MnCl2 0.002g/L,CuS〇4 0.0005g/L,调节pH 至 7.7。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裂褶菌的纯化培养基的成分如下:按水的体积计,土豆粉5.5-6.5g/L,葡萄糖 10-15g/L,琼脂 18-22g/L,NaCl 27-28g/L,Na2S〇4 0.15-0.17g/L,KCl 0.10-0.12g/L,NH4Cl 0.07-0.09g/L,MgCl2 3.0-3.lg/L,CaCl2 1.6-1.8g/L,KBr 0.05-0.10g/L, H3BO3 0.01-0.02g/L,FeS04 0.0004-0.0006g/L,ZnS04 0.0002-0.0005g/L,MnCl2 0.001-0.003g/L,CuS〇4 0.0004-0.0006g/L。
[0014] 优选地,所述裂褶菌的纯化培养基的成分如下:按水的体积计,土豆粉6g/L,葡萄 糖 12g/L,琼脂20g/L,NaCl 27.25g/L,Na2S〇4 0.16g/L,KCl 0.11g/L,NH4Cl 0.08g/L,MgCl2 3.05g/L,CaCl2 1.69g/L,KBr 0.08g/L,H3B03 0.01g/L,FeS〇4 0.0005g/L,ZnS〇4 0.0003g/ L,MnCl2 0.002g/L,CuS〇4 0.0005g/L。
[0015] 进一步地,所述裂褶菌为厌氧菌。
[0016] 进一步地,所述裂褶菌的培养温度为25-35°C。如培养温度可以为25°C、28°C、30 °C、35°C 等等。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裂褶菌在吸附煤粉和产甲烷中的应用。
[0018] 根据需求,可将裂褶菌制成各种产品,以满足应用的需要。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0]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来源于海底沉积物的裂褶菌菌株,2015年11月24日保藏于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0.11604,保藏名称为 裂裙菌(3(:11丨2(^1171111111)151?-5-卩01〇
[0021] (2)本发明提供的裂褶菌具有非常显著的吸附煤粉的效果,并且还可以以褐煤为 原料产生甲烷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15R-5-F01的ITS序列系统发育树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裂褶菌裂褶菌15R-5-F01对褐煤煤粉的吸附观察图;
[00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裂褶菌15R-5-F01降解褐煤过程中上层气的GC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 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 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 可以通过市售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7] 实施例1
[0028] 1、配置培养基
[0029] 1.1分离培养基:土豆粉38,麦芽提取物2.58,牛肉膏0.1258,酵母粉4,酪蛋白胨 lg,D_果糖-1,6-二磷酸三钠 lg,乙酸钠0.375g,氯霉素500yg,红霉素500yg,琼脂15g,NaCl 27.25g,Na2S〇4 0.16g,KCl 0.11g,NH4Cl 0.08g,MgCl2 3.05g,CaCl2 1.69g,KBr 0.08g, H3BO3 0.01g,FeS〇4 0.0005g,ZnS〇4 0.0003g,MnCl2 0.002g,CuS〇4 0.0005g,蒸馏水 1L。调 节 pH至7 · 7,121°C灭菌20min。
[0030] 1.2纯化培养基:土豆粉6g,葡萄糖 12g,琼脂20g,NaCl 27.25g,Na2S〇4 0.16g,KCl 0.11g,NH4Cl 0.08g,MgCl2 3.05g,CaCl2 1.69g,KBr 0.08g,H3B03 0.01g,FeS〇4 0.0005g, ZnS〇4 0.0003g,MnCl2 0.002g,CuS〇4 0.0005g,蒸馏水 1L。自然pH,121°C灭菌20min。
[0031] 2、样品处理
[0032] 超净工作台中平铺一张铝箱纸,并喷洒75%乙醇消毒30min,鼓风晾干;
[0033]将取自太平洋海底的沉积物样品放置于铝箱纸上,喷洒75%乙醇消毒30min后用 灭菌的瑞士军刀除去乙醇渗透的表面浅层,反复以上操作3次以得到沉积物岩芯部分;
[0034]用灭菌的瑞士军刀无菌操作碾碎至颗粒度<0.1cnf3,并收集沉积物颗粒于灭菌的 50mL离心管中,抽真空并于4°C冰箱中保存,留作后续实验。
[0035] 3、菌株的分离
[0036]取0.5g沉积物颗粒直接涂抹于分离培养基表面,并轻压以确保样品能附着或嵌入 到琼脂中,共涂抹3个平板。未接种的平板作为空白对照。置于30°C恒温箱培养14天。用接种 针切取菌落边缘0.2cm2的小块转接于纯化培养基上,反复转接至纯培养,4°C保藏待用。 [0037] 4、形态观察
[0038] 30°C培养14天后,3个平板中只有一个平板长出一株白色丝状真菌,编号15R-5- H)l。分离培养基空白平板中未长出菌落,说明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未受到污染。经多次纯化, 菌株15R-5-F01在纯化培养基平板中5天可长满全板,菌丝白色棉花状;移至光照条件下7d 可长出肉质菌丝团;20d形成裂褶状子实体,菌盖扇形,表面密被绒毛,菌肉淡黄色,菌褶掌 状开裂,从基辐射状而出,不均匀、不等长。
[0039] 用接种针从纯化培养基上挑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