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32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粘合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装饰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天然石材以及各种制作精美的陶瓷饰面层出不穷。人们常用的石材如大理石、花岗岩、陶瓷饰面如瓷砖、釉面砖、马赛克等等,而粘贴这些装饰面料的粘合物主要是采用水泥砂浆,这是一种较传统的方法,它不仅总成本造价较高,而且脱离严重,施工很不方便,特别是对顶板的粘贴更是十分困难,费工费时。

环氧树脂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耐化学腐蚀性能,在表面涂料、电子电器组分、复合材料、胶粘剂、地坪材料、模具铸造等行业有大量应用。虽然环氧树脂材料使用广泛,但是在用作环氧树脂粘合剂时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其储存时间短,其固化物的冲击韧性欠佳,耐热性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存在易开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其储存时间长,固化物冲击韧性好,抗剥离效果佳,耐热性能优异。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双酚S型环氧树脂100份、聚酰胺酸10-35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3-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12份、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5-22份、双氰胺10-38份、苯并恶嗪5-15份、固化促进剂2-5份、纳米氧化铝1-5份、纳米碳化硅2-5份、粉煤灰1-5份、纳米二氧化硅2-8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多壁碳纳米管3-11份。

优选地,其原料中,聚酰胺酸、聚2,6-二甲基-1,4-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的重量比为18-30:6-12:5-10:8-17。

优选地,其原料中,双氰胺、苯并恶嗪、固化促进剂的重量比为17-30:8-13:3-4。

优选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双酚S型环氧树脂100份、聚酰胺酸25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11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份、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13份、双氰胺20份、苯并恶嗪10份、固化促进剂3.5份、纳米氧化铝3份、纳米碳化硅4份、粉煤灰2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纳米二氧化钛3.2份、多壁碳纳米管8份。

优选地,所述固化促进剂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70-85份的1-氰乙基-2-甲基咪唑、10-15份的雷尼镍和2-5份的氢氧化钾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50-80份的乙醇,通入氢气去除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反应釜至90-100℃,并保持反应釜中氢气压力为3-3.8MPa,反应2.5-3.5h,反应结束后泄掉氢气,过滤后旋转蒸发,然后减压蒸馏得到物料A;按重量份将10-15份物料A和20-35份硝酸铜加入30-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在90-110℃的条件下反应50-80h,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固化促进剂。

优选地,在固化促进剂的制备过程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液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的体积比为1:1-2。

优选地,所述多壁碳纳米管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所述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所采用的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的混合物;多壁碳纳米管经偶联剂改性后,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均匀分散在基体中后可填充进入银纹内部,同时其表面的活性分子提高了其与环氧树脂基体的亲和性,增加了多壁碳纳米管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粘合剂的韧性。

本发明所述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其以双酚S型环氧树脂为主料,并加入了聚酰胺酸对其进行改性,一方面,其与聚2,6-二甲基-1,4-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配合作为体系的增韧剂,显著提高了粘合剂的冲击韧性,赋予粘合剂更加优异的剥离性能,另一方面,其与双氰胺、苯并恶嗪与固化促进剂配合作为固化体系,具有优异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固化物的粘结剪切强度和耐热性能,在优选方式中,所述固化促进剂其首先以1-氰乙基-2-甲基咪唑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以雷尼镍和氢氧化钾作为催化体系,通过控制反应的条件,使1-氰乙基-2-甲基咪唑中的氰基发生了催化加氢反应,得到了含伯胺的物料A,之后以物料A为配体,以硝酸铜为金属盐,进行了溶剂热反应,得到了物料A的铜配合物,将其作为固化促进剂加入体系中,能调节体系的固化活性,使其在室温下具有优异的储存期,并有效降低了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固化物的粘结强度、冲击韧性、耐候性和耐热性能;纳米氧化铝、纳米碳化硅、粉煤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多壁碳纳米管配合加入体系中,在体系中分散均匀,形成了填料体系,并诱导形成了大量的纹银,在粘合剂承受载荷时,能吸收大量的能量,从而提高了粘合剂的韧性,使粘合剂的拉伸强度达到98.34MPa以上,弯曲强度达到115.5MPa以上,冲击强度达到36.38KJ/m2以上,尤其适用于石材的粘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双酚S型环氧树脂100份、聚酰胺酸35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3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2份、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5份、双氰胺38份、苯并恶嗪5份、固化促进剂5份、纳米氧化铝1份、纳米碳化硅5份、粉煤灰1份、纳米二氧化硅8份、纳米二氧化钛1份、多壁碳纳米管11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双酚S型环氧树脂100份、聚酰胺酸10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份、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22份、双氰胺10份、苯并恶嗪15份、固化促进剂2份、纳米氧化铝5份、纳米碳化硅2份、粉煤灰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多壁碳纳米管3份。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双酚S型环氧树脂100份、聚酰胺酸18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12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份、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17份、双氰胺17份、苯并恶嗪13份、固化促进剂3份、纳米氧化铝4份、纳米碳化硅3份、粉煤灰3.4份、纳米二氧化硅3.8份、纳米二氧化钛3.5份、多壁碳纳米管6份;

其中,所述固化促进剂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70份的1-氰乙基-2-甲基咪唑、15份的雷尼镍和2份的氢氧化钾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80份的乙醇,通入氢气去除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反应釜至90℃,并保持反应釜中氢气压力为3.8MPa,反应2.5h,反应结束后泄掉氢气,过滤后旋转蒸发,然后减压蒸馏得到物料A;按重量份将15份物料A和20份硝酸铜加入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在90℃的条件下反应80h,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固化促进剂;

所述多壁碳纳米管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所述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所采用的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硅烷偶联剂KH560按重量比为4:3的混合物。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双酚S型环氧树脂100份、聚酰胺酸30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6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份、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8份、双氰胺30份、苯并恶嗪8份、固化促进剂4份、纳米氧化铝2份、纳米碳化硅4份、粉煤灰1.8份、纳米二氧化硅5.5份、纳米二氧化钛2.8份、多壁碳纳米管10份;

其中,所述固化促进剂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85份的1-氰乙基-2-甲基咪唑、10份的雷尼镍和5份的氢氧化钾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50份的乙醇,通入氢气去除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反应釜至100℃,并保持反应釜中氢气压力为3MPa,反应3.5h,反应结束后泄掉氢气,过滤后旋转蒸发,然后减压蒸馏得到物料A;按重量份将10份物料A和35份硝酸铜加入3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液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的体积比为1:1,搅拌均匀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在110℃的条件下反应50h,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固化促进剂;

所述多壁碳纳米管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所述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所采用的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KH560。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材专用耐热性环氧树脂粘合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双酚S型环氧树脂100份、聚酰胺酸25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11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份、端羟基聚氨酯预聚体13份、双氰胺20份、苯并恶嗪10份、固化促进剂3.5份、纳米氧化铝3份、纳米碳化硅4份、粉煤灰2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纳米二氧化钛3.2份、多壁碳纳米管8份;

其中,所述固化促进剂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80份的1-氰乙基-2-甲基咪唑、12份的雷尼镍和3.2份的氢氧化钾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70份的乙醇,通入氢气去除反应釜中的空气,加热反应釜至95℃,并保持反应釜中氢气压力为3.3MPa,反应3h,反应结束后泄掉氢气,过滤后旋转蒸发,然后减压蒸馏得到物料A;按重量份将12份物料A和30份硝酸铜加入4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液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与水的体积比为1:2,搅拌均匀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在100℃的条件下反应60h,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固化促进剂;

所述多壁碳纳米管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所述改性多壁碳纳米管所采用的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KH5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