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129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表面保护膜。



背景技术:

液晶电视机、个人计算机等中使用的液晶显示器通常由被偏光板夹持的液晶单元、光扩散膜及背面的光源单元组成。对于光源单元而言,在led等光源位于显示器面的端部的结构中,端部变得明亮,但中央部变暗,因此,基于调节来自端部光源的光的导光量及散射量、使显示器的明暗均匀的目的,使用了在丙烯酸板的单面或两个面上实施点式印刷、激光加工而成的导光板。

通常存在下述问题:若在导光板的表面发生损伤、附着有尘埃,则入射光的反射在整个面上不再均匀,导致产生显示器的一部分变亮或变暗这样的缺点。因此,导光板的生产线中,基于防止损伤发生、尘埃附着的目的,一般的使用方法是,在丙烯酸等树脂的排出及成型后立刻粘附表面保护膜,并在表面保护膜完成导光板制品的保存·运输时的制品保护的目的而不再需要时将其剥离后废弃。因此,对于表面保护膜要求适度的粘合力(在导光板的保存、运输时不发生剥离,在不再需要时容易剥离),对于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而言,为了使粘合力变得稳定,通常向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以下有时称为eva)等树脂组合物中添加赋粘剂。

另外,导光板的制造工序中,包括对导光板表面实施点式印刷等加工后、使导光板干燥的工序,近年来,为了提高导光板的制造速度,提高干燥温度而缩短干燥时间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在粘合层中向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树脂组合物中添加赋粘剂而得到的表面保护膜的情况下,粘合力伴随干燥温度的上升而亢进,难以剥离表面保护膜的问题变得明显。因此,关于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粘合层包含100重量份的苯乙烯·丁二烯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橡胶、30重量份以下的赋粘树脂的表面保护膜。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将由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形成的混合物制成粘合层、于140~180℃的范围进行挤出从而调节粘合力的方法。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下述表面保护膜,所述表面保护膜中,粘合层包含100重量份的苯乙烯系弹性体、10~200重量份的赋粘树脂及10~200重量份的聚烯烃系树脂。此外,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粘合层中的苯乙烯系弹性体中的乙烯成分与聚乙烯系树脂之和为35质量%以上且小于70质量%的表面保护膜。

另外,以往,在导光板制造工序的中间抽样检查时剥离表面保护膜、并在检查后将其与导光板一同废弃,但近年来,基于提高制品采集率的目的,如下的使用方法逐渐增多:将剥离的表面保护膜的粘合面彼此相对地折叠而进行保存,检查结束后,展开折叠的表面保护膜,再次进行使用,即,手动将粘合面彼此暂时贴合后,再次手动剥离,然后将其再次粘附于导光板。然而,在专利文献1至4所公开的表面保护膜中,存在下述问题:苯乙烯系弹性体的含量大、且粘合层非常柔软,在将粘合面彼此贴合后再次手动剥离时,剥离需要较大的力。另外,还存在下述问题:将表面保护膜的粘合面彼此剥离后,粘合面变得白浊,无法再次粘合至被粘接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58-309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7-596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194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3-23432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保护膜,所述表面保护膜可解决上述问题,其具有对于保护被粘接物而言充分的粘合性,同时可抑制粘合力的亢进,并且能够实现再次利用表面保护膜时的再粘合性,在将粘合层彼此接触后再进行剥离时,不会发生粘合层的白浊化或者是轻微出现粘合层的白浊化,能够将粘合层彼此容易地剥离。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结果发现通过具有以下这样的构成能够实现目的。

(1)表面保护膜,其是具有粘合层及基材层的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粘合层是含有大于70重量%的选自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及低密度聚乙烯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主要成分、且含有5~25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苯乙烯系弹性体而成的组合物。

(2)如上述(1)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中,所述苯乙烯系弹性体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中,粘合层的主要成分中包含低密度聚乙烯,该低密度聚乙烯是密度为0.90~0.93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中,将粘合层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为0.75n/15mm以下。

(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中,贴附温度为50℃、于70℃进行15分钟的加热调节后的粘合层对于丙烯酸板的粘合力为0.2~5.0n/50mm的范围。

(6)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保护膜,其用于保护导光板。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具有以下这样的效果。

(1)对于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而言,由加热导致的粘合力的亢进被抑制,表面保护膜的剥离变得容易。

(2)对于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而言,粘合层彼此之间的剥离性优异,粘合层彼此之间的剥离不需要较大的力。

(3)对于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而言,在剥离后的粘合面表面上不存在凝聚破坏(cohensivefailure)痕迹,或者即使存在破坏痕迹,其也是轻微的,能够容易地再次粘附至被粘接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是具有基材层和粘合层的层合膜。利用基材层可发挥刚性强度(日文:腰の强さ)、拉伸强度等机械强度,能够作为表面保护膜容易地进行操作,粘合层可以以粘合特性为中心而与基材层独立地进行设计。

作为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的基材层,只要是能够利用吹胀法、t模法与粘合层共挤出并进行层合的树脂即可。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使用的粘合层的主要成分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以下有时称为ldpe),因此,尤其优选使用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基材层可以是1层,也可以由2层以上的多层构成。例如,从容易实现防止卷绕成卷状时与粘合层的粘连的设计的观点考虑,优选使基材层为在与粘合层相反的一侧具有背面层的双层层合结构。

从操作方面考虑,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50~90μm,从机械特性与粘合特性的均衡性考虑,基材层厚度相对于表面保护膜厚度的比率优选为70~9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75~85%。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的使用方法如下,即,首先将表面保护膜贴附于被粘接物的表面,然后进行裁切,进而为了进行检查而暂时将其剥离,将粘合面彼此相对地折叠而进行保存,在检查结束后,展开折叠的表面保护膜,然后将其再次粘附至被粘接物,因此,用于确保将粘合层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及剥离后的粘合面状态的性能(以粘合力、裁切性为代表)是必要的。

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中的粘合层是由下述组合物形成的,所述组合物以选自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及低密度聚乙烯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主要成分、且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苯乙烯系弹性体。

本发明中的粘合层的主要成分的比例大于70重量%。可以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按单独计大于70重量%,也可以是低密度聚乙烯按单独计大于70重量%。另外,也可以是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与低密度聚乙烯的总和计大于70重量%。

对于粘合层中使用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没有特别限定,但在被粘接物的制造工序中,经常在被粘接物为高温的状态下粘附表面保护膜,而且经常在向导光板单面实施点式印刷后的干燥工序中对表面保护膜进行加热,因此,优选使用粘合力不会因热而亢进的树脂。具体而言,优选使用下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其中,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5重量%以上且小于20重量%,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优选为5重量%以上且小于15重量%,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更优选为7重量%以上且13%重量以下。若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小于5重量%,则不易发挥粘合性,存在不易将表面保护膜粘附至导光板的情况。反之,若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20重量%以上,则粘合力会因热而亢进,存在无法从被粘接物剥离表面保护膜的情况。

对于粘合层中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而言,基于同样的理由,也优选使用粘合力不会因热而亢进的树脂。

对于低密度聚乙烯没有特别限定,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以下有时称为lldpe)的展延性好,可使粘合面变得平滑、容易发挥粘合特性,因此,优选使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作为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具体例,可举出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戊烯共聚物、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等。

对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而言,密度优选为0.90~0.93g/cm3的范围。若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大于0.93g/cm3,则不易发挥粘合性,存在不易将表面保护膜粘附至被粘接物的情况。反之,若直链状低度聚乙烯的密度小于0.90g/cm3,则粘合力容易因热而亢进,存在无法从被粘接物剥离表面保护膜的情况。另外,将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彼此暂时贴合后再进行剥离时,剥离力大于0.75n/15mm,发生凝聚破坏,在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中产生白浊,除此以外,还存在无法再次粘附至被粘接物的情况。

对于粘合层中使用的苯乙烯系弹性体而言,可举出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等苯乙烯·共轭二烯系共聚物及它们的氢化物(例如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hsbr))、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以下有时称为sebs)、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例如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共聚物(sib))或它们的混合物等。这些苯乙烯系弹性体可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苯乙烯系弹性体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0~400,000的范围,更优选为50,000~300,000的范围。重均分子量小于50,000时,粘合层的凝聚力降低,存在从被粘接物剥离时发生粘合剂残留的情况,重均分子量大于400,000时,粘度升高,存在生产率降低的情况。

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苯乙烯系弹性体而言,基于jisk7121(1987年)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优选为-35℃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0℃以下。对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而言,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进行测定。

苯乙烯系弹性体由苯乙烯系的结构部位和其他的结构部位构成,其结构部位对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低的影响较大,例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中,存在苯乙烯含量的比率越高则玻璃化转变温度越会升高的趋势,除此以外,分子链中的乙烯系结构部位的比率增大时,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丁烯系结构部位的比率增大时,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通过调节这些苯乙烯系结构部位的比率,能够容易地进行粘合力的调节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调节。因此,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优选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

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40℃时,粘合层变得非常柔软,粘性成分增加,在粘合层表面处,树脂的分子链容易复杂地交缠。因此,将表面保护膜的粘合面彼此压接后再进行剥离时,剥离力大于0.75n/15mm,有可能发生如下问题,即,不发生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彼此之间的界面剥离,而是在各粘合层内部发生凝聚破坏,表面保护膜发生白浊而无法再次粘附至被粘接物。

本发明中,对于粘合层中使用的主要成分(选自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及低密度聚乙烯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与苯乙烯系弹性体的配合比率而言,可根据所期望的粘合力而适当确定,但苯乙烯系弹性体配合5~25重量%、优选配合5~20重量%。苯乙烯系弹性体小于5重量%时,存在下述情况:于高温将表面保护膜粘附至被粘接物、然后裁切被粘接物时,粘合力小于0.20n/50mm,由此表面保护膜自裁切面剥离,尘埃从裁切面混入。另外,上述苯乙烯系弹性体大于25重量%时,粘合力因热而亢进,根据情况,表面保护膜有时无法从被粘接物剥离,因此不优选。另外,存在下述情况:将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彼此压接后再进行剥离时,剥离力大于0.75n/15mm,发生凝聚破坏,表面保护膜发生白浊,无法再次粘附至被粘接物。

对于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中使用的苯乙烯系弹性体而言,对astm:d2240中规定的硬度计(durometer)硬度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存在硬度越低则粘合力越高的趋势,因此,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的硬度计硬度,优选在20~50的范围。

于50℃进行贴附、于70℃进行15分钟的加热调节后的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对于丙烯酸板的粘合力优选为0.2~5.0n/50mm的范围。针对丙烯酸板的粘合力大于5.0n/50mm时,表面保护膜的剥离需要极大的力,因此有时难以剥离,存在表面保护膜在剥离时破裂的情况。另外,针对丙烯酸板的粘合力小于0.2n/50mm时,在裁切丙烯酸板时粘合力不足,因此,存在表面保护膜从进行了裁切的部位发生剥离的情况。因此,针对丙烯酸板的粘合力优选为0.2~5.0n/50mm,更优选为0.3~3.0n/50mm,进一步优选为0.3~1.5n/50mm。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而言,基于得到期望的粘合力的目的,也可在不会抑制将表面保护膜的粘合面彼此压接后再进行剥离时的剥离力的范围内,向粘合层中添加赋粘剂、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苯乙烯系弹性体等。作为赋粘剂,可举出市售的松香系、萜烯系、香豆酮·茚系等树脂组。作为苯乙烯系弹性体,可举出上述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hsbr)、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例如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异丁烯二嵌段共聚物(sib))、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但是,赋粘剂的添加会导致在被粘接物表面上发生粘合剂残留等污染,因此优选不添加。另外,对于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苯乙烯系弹性体的添加而言,由于将粘合层彼此暂时贴合后的剥离力、剥离后的粘合层表面的形状会恶化,因此,向粘合层的添加量优选为10重量%以下。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而言,在不抑制粘合力、不抑制将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彼此压接后再进行剥离时的剥离力的范围内,也可添加用于防止在剥离表面保护膜时产生静电的抗静电剂、减少表面保护膜基材层与粘合层的摩擦的脱模剂等。

实施例

以下,基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表面保护膜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了测定·评价。

(1)粘合力

制作表面保护膜后,于室温23℃、湿度50rh%的气氛下保存3天以上,然后在贴附压力为9,100n/m、贴附速度为300cm/分钟的条件下将其粘附于预先加热至50℃的厚20mm·宽50mm的mitsubishirayonco.,ltd制“acrylites”丙烯酸板。然后,在预先使温度保持为70℃的热风干燥机内保存15分钟,从热风干燥机中取出试样后,于23℃气氛下保存24小时,然后,使用拉伸试验机,在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剥离角度为180°的条件下剥离表面保护膜,测定粘合力。

(2)再粘合性

通过上述(1)测定粘合力后,用手指将剥离的表面保护膜再次压接于丙烯酸板,目视观察是否可粘附,进行以下判定。

◎:自用手指进行压接的部分开始,朝向周边而自发性地进行粘合

○:用手指进行压接的部分发生粘合

×:即使用手指用力压接也未发生粘合。

(3)将粘合层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

通过上述(1)测定粘合力后,在贴附压力为9,100n/m、贴附速度为300cm/分钟的条件下将剥离的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彼此粘合。然后,于23℃气氛下保存24小时后,以使得试样宽度为15mm的方式进行裁切,使用拉伸试验机,在拉伸速度为300mm/分钟、剥离角度为90°的条件下将表面保护膜彼此剥离,测定将粘合层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

<实施例1>

将由93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10重量%)和7重量%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构成的组合物制成粘合层,将由85重量%的密度为0.97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12重量%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23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40g/10分钟,熔点为145℃)和3重量%的低密度聚乙烯(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g/10分钟)构成的组合物制成基材层,使用t模型复合制膜机,以使基材层厚度比率为80%、粘合层厚度比率为20%、总厚度为70μm的方式进行共挤出,制作表面保护膜。

<实施例2>

作为粘合层,使用由93重量%的密度为0.91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1)(其是使用单位点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而得到的)和7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构成的组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共挤出,制作表面保护膜。

<实施例3>

粘合层的组合物中,使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10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为90重量%,使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1℃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为10重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表面保护膜。

<实施例4>

粘合层的组合物中,使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为10重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操作,制作表面保护膜。

<实施例5>

作为粘合层,使用由80重量%的密度为0.92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2)(其是使用多位点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而得到的)和20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构成的组合物,作为基材层,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高密度聚乙烯,进而,在与粘合层相反的一侧具有由80重量%的均聚聚丙烯、16重量%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23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40g/10分钟,熔点为145℃)和4重量%的低密度聚乙烯(1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g/10分钟)这样的组成构成的背面层,使基材层成为双层结构,以基材层厚度比率为80%、粘合层厚度比率为20%、总厚度为70μm的方式进行共挤出,制作表面保护膜。

此处,基材层的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的层与主要由均聚聚丙烯形成的背面层之间的厚度比率为90/10。

<实施例6>

作为粘合层,使用由55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10重量%)、20重量%的密度为0.92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及25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的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构成的组合物,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共挤出,制作表面保护膜。

<实施例7>

粘合层的组合物中,使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10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为55重量%、低密度聚乙烯为40重量%、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的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bs)为5重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作表面保护膜。

<实施例8>

作为粘合层,使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10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为30重量%、密度为0.92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其是利用多位点催化剂而得到的)为50重量%、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为20重量%,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作表面保护膜。

<实施例9>

将由73重量%的密度为0.92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2)、20重量%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及7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hsbr)构成的组合物制成粘合层,使基材层为与实施例5相同的构成,制作表面保护膜。

<比较例1>

将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10重量%)构成的组合物制成粘合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表面保护膜。

<比较例2>

将由95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10重量%)和5重量%的松香酯构成的组合物制成粘合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共挤出,制作表面保护膜。

<比较例3>

将由93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10重量%)和7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构成的组合物制成粘合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共挤出,制作表面保护膜。

<比较例4>

将由85重量%的密度为0.91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1)和15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构成的组合物制成粘合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制作表面保护膜。

<比较例5>

将由80重量%的密度为0.92g/cm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2)和20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4℃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构成的组合物制成粘合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制作表面保护膜。

<比较例6>

将由60重量%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的含有率为10重量%)和40重量%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hsbr)构成的组合物制成粘合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共挤出,制作表面保护膜。

实施例1至9及比较例1至6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及表2。

对于实施例1至9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而言,粘合力均为0.20n/50mm以上且5.0n/50mm以下,无需担心表面保护膜在裁切导光板时发生剥离,在将表面保护膜从导光板剥离时不存在难以剥离、或无法剥离的情况。另外,针对丙烯酸板的再粘合性也没有问题,粘合层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为0.75n/15mm以下,也几乎不存在粘合层的凝聚破坏,适合与表面保护膜的再粘附。

对于比较例1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而言,虽然在再粘合性及将粘合层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方面没有问题,但粘合力小于0.20n/50mm,非常容易剥离,并且具有在贴合表面保护膜之后的工序中表面保护膜发生剥离的问题。

对于比较例2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而言,虽然在再粘合性及将粘合层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方面没有问题,但粘合力大于5.0n/50mm,剥离非常困难,被粘接物的检查工序中的作业效率变得极差,除此以外,还具有在最终工序中无法剥离表面保护膜的问题。

对于比较例3及4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而言,虽然在粘合力及再粘合性方面没有问题,但将粘合层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大于0.75n/15mm,因此,将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彼此贴合、并再次将表面保护膜彼此剥离时,需耗时费力,并具有被粘接物的检查工序中的作业效率变得非常差的问题。

对于比较例5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而言,虽然在粘合力方面没有问题,但将粘合面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大于0.75n/15mm、且未呈现出与被粘接物的再粘合性,因此,将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彼此贴合、并再次将表面保护膜彼此剥离时,需耗时费力,不仅被粘接物的检查工序中的作业效率变得非常差,而且也无法再次粘附至被粘接物。

对于比较例6中得到的表面保护膜而言,粘合力为5.0n/50mm以上,剥离变得非常困难,被粘接物的检查工序中的作业效率变得极差。另外,将粘合层彼此贴合后的剥离力大于0.75n/15mm,并且并未呈现出与被粘接物的再粘合性,因此,将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彼此贴合、并再次将表面保护膜彼此剥离时,需耗时费力,不仅被粘接物的检查工序中的作业效率极差,而且也无法再次粘附至被粘接物。

如以上所述,通过在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层中使用本发明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及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者、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苯乙烯系弹性体,能够提供非常适合作为导光板保护膜的表面保护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