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干胶贴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772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干胶贴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干胶贴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用户对于移动终端使用率也越来越高,伴随着用户对移动终端高频使用,移动终端的维修率也随之增高。

以手机为例,对于电池可拆卸电池的手机,一般在电池底下都会贴一张不干胶贴,用于遮蔽电池底下七零八落的零件。一方面达到美观的作用,同时也有保护底下零件的作用。

目前,不干胶贴因为是贴在电池槽底部的零件上面,当这些零件出现故障或者因各种原因需要返工的话,就需要将不干胶贴撕下来,之后才能对其下方的零件进行更换或者重新装配。由于在强粘接的情况下将不干胶贴撕下来容易使其起皱变形,在完成对移动终端维修后无法对其再次利用,必须更换新的不干胶贴,这便严重造成了物料的浪费。

同时,因为不干胶贴必须采用高粘接力度粘合剂,如果使用粘接力度较弱的粘合剂,时间长了会使粘合剂粘接力度下降,导致不干胶贴脱落,但使用粘接力度较强的粘合剂,会导致在撕不干胶贴的时候,很可能会致使其下方的散热膜或其他脆弱零件一并被撕毁,从而造成了只要更换不干胶贴就必须更换散热膜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对移动终端的维修成本。

另外,对于不干胶贴的丝印在技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相关标准存在差异,如果不干胶贴不能重复使用,生产厂家便需要针对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配置符合当地法规的不干胶贴作为维修物料的备料,这便严重侵占了物料资源。

在不干胶贴的另一面,一般还会贴上入网标签,而针对每移动终端,其入网标签是唯一的,如果要更换不干胶贴,必须把网标撕下来再贴到新的不干胶贴上重复利用,而入网标签一般会采用粘接力度较大的粘合剂进行粘贴,将其撕下的难度很高,必须采用高温风筒先对其预热再小心翼翼的将其撕下。这个过程严重占用售后维修资源,提高维修成本。

参考图1A所示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散热膜101,内部零件102以及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主副板连接排线103装载于电池槽下方,参考图1B所示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不干胶贴105覆盖于CPU散热膜,内部零件以及FPC主副板连接排线之上,移动终端的入网标签104则粘合于不干胶贴105之上,所以当移动终端的内部零件出现故障或者因各种原因需要返工时,就需要将电池槽中的不干胶贴105连带CPU散热膜一并撕下来后才能对电池槽下方的零件进行更换或者重新装配,这便造成了只要更换不干胶贴就必须更换散热膜的情况,甚至可能造成在撕下不干胶贴的过程中损毁内部零件,这便导致了维修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提高。

从以上行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如果不干胶贴采用粘接力较弱的粘合剂,会导致不干胶贴在长时间使用后粘性减弱甚至消失,最终导致不干胶贴脱落,为了防止由于粘合剂粘合性下降导致手机的不干胶贴脱落,可以继续采用较强的粘合剂,粘接力度较强的粘合剂可以保持较长的使用时间,但采用高粘性粘合剂进行强粘,在对手机内部零件进行拆解维修时,会导致处于不干胶下方的散热膜一并被拉扯损毁,其根本原因是不干胶的粘接力度太强,会导致在撕扯不干胶贴的过程中将被粘合物件拉扯破坏。

综上可知,目前的这种不干胶贴导致了如下问题:物料浪费、运营成本高、更换不便利、售后资源被占用等不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不干胶贴及移动终端,以解决在撕下移动终端的不干胶贴的过程中损坏被中间区域粘合的物件,导致移动终端维的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不干胶贴,所述不干胶贴包括粘胶面,所述粘胶面具有第一胶区和第二胶区;

其中,所述第一胶区位于所述粘胶面的边缘,所述第二胶区位于所述粘胶面的中间,所述第一胶区环绕所述第二胶区,所述第一胶区的粘接力度大于所述第二胶区的粘接力度。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不干胶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不干胶的粘胶面分为两个区域,采用第一胶区环绕第二胶区,其中,第一胶区粘接力度大于第二胶区粘接力度,实现了既能保证不干胶贴周边区域不易脱落,又能保证在撕开不干胶的过程中不损坏被中间区域粘合的物件,从而避免了物料浪费,进一步来说,避免在撕下不干胶贴的过程中损坏被中间区域粘合的物件,也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维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另一种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的粘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一种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的粘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另一种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的粘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又一种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的粘胶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可以应用于例如手机、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穿戴设备等具有收发移动数据功能的移动终端。

参照图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结构示意图,不干胶贴可以包括涂层201,基材层202,粘胶层203,底纸层204,其中,涂层201具有涂层面,涂层面可以接受印刷图文,粘胶层203具有粘胶面,基材层202用于保护涂层201,防止粘胶层203上的粘合剂渗透至涂层201,同时也加强了涂层201的不透光性,粘胶层203用于将涂层201粘贴至被粘贴物上,底纸层204用于保护粘胶层203的粘合剂,支撑不粘胶贴,使其能够进行模切、排废和在贴标机上贴标。

一般来说,不干胶贴的涂层201可采用材料质地要能够适应印刷和打印的,具有良好的着墨性的,并有足够强度能够承受各种加工,如模切,排废,纵切,打孔和贴标,且表面光泽和颜色一致,密度均匀,以及可柔性变形的材料,例如,纸张,薄膜,复合箔,各类纺织品,薄的金属片和橡胶类等。

参考图3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的粘胶面的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现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粘胶面包括第一胶区301和第二胶区302,第一胶区301位于粘胶面的边缘位置,第二胶区302位于粘胶面的中间位置,第一胶区环绕第二胶区,第一胶区的粘接力度大于第二胶区的粘接力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位于边缘位置的第一胶区具有较高的粘接力度,这样,即便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仍然能保证不干胶贴有足够强的粘接力度,使得不干胶贴不起翘不脱落。此外,在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胶区具有相对于第一胶区而言较弱的粘接力度,这样,在撕下不干胶贴的时候,不会对不干胶贴下的散热膜和内部零件造成破坏,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采用连续涂布的方式在第一胶区301设置第一粘合剂,采用非连续涂布的方式在第二胶区302部分设置第一粘合剂。

在具体实现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如果采用粘接力度较弱的粘合剂,会导致不干胶贴在长时间使用后粘性减弱甚至消失,最终导致不干胶贴脱落,一般来说,脱落现象由不干胶贴边缘开始处逐渐往内部蔓延,直到不干胶贴完全剥离,从上述问题中可以发现,粘接力度较强的粘合剂可以保持较长的使用时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采用粘接力度较强的粘合剂作为第一粘合剂。

第一粘合剂具有高粘接力度,且具有复用性,具体可以采用由丙烯酸和橡胶溶剂组成的压敏胶,或,以热塑性聚合物为主的热熔压敏胶。

在具体实现中,因为在相同的单位面积中,采用非连续涂布的方式部分设置粘合剂所形成的粘胶面积,要比采用连续涂布的方式设置粘合剂所形成的粘胶面积小很多,所以,以非连续涂布的方式部分设置粘合剂的第二胶区302的粘接力度,要比采用连续涂布的方式设置粘合剂的第一胶区301的粘接力度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第二胶区302部分设置有第一粘合剂的方式包括:方式一,采用点阵状的方式部分设置有第一粘合剂,方式二,采用网阵状的方式部分设置有第一粘合剂。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第二胶区303中采用点阵状部分设置有第一粘合剂,具体可以参考图3B。

或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第二胶区304中采用网阵状部分设置有第一粘合剂,具体可以参考图3C。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涂布第一粘合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胶区设置有第二粘合剂。

第二粘合剂是相对于第一粘合剂来说,是一种粘接力度较低的粘合剂,一般而言,第一粘合剂的粘接力度大于两倍的第二粘合剂的粘接力度。

参考图4,是又一种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干胶贴的粘胶面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第一胶区401设置有第一粘合剂,在第二胶区402设置有第二粘合剂。

在具体实现中,如果采用粘接力较强的粘合剂作为不干胶贴的粘合剂,撕下不干胶贴的时候可能会造成被粘合物件破损导致无法对其再次利用,其根本原因是粘接力度太强的粘合剂在大面积与别的物件粘接后,会导致在撕扯不干胶贴的过程中将被粘合物件拉扯破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采用粘接力度较弱的粘合剂作为第二粘合剂。

第二粘合剂具有底粘附强度,且具有复用性,具体可以采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移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胶面有粘胶面面积,第一胶区有第一胶区面积,第二胶区有第二胶区面积,第一胶区面积与第二胶区面积之和等于粘胶面面积。

在具体实现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粘胶面的第一胶区包围第二胶区,第一胶区与第二胶区无间隙,第一胶区的面积和第二胶区的面积占据了粘胶面全部。

第一胶区与第二胶区无间隙可以避免不干胶贴在粘合过程中与被粘合物件之间留有多余空气导致气泡生成。

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不干胶的粘胶面分为两个区域,采用第一胶区环绕第二胶区,其中,第一胶区粘接力度大于第二胶区粘接力度,实现了既能保证不干胶贴周边区域不易脱落,又能保证在撕开不干胶的过程中不损坏被中间区域粘合的物件,从而避免了物料浪费,进一步来说,避免在撕下不干胶贴的过程中损坏被中间区域粘合的物件,也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维的维修成本。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