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板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2744发布日期:2018-11-16 23:35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型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偏光板离型膜。



背景技术:

离型膜是指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按不同基材可分为:PE离型膜、PET离型膜、OPP离型膜、复合离型膜(即基材是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材质复合而成的)等。

PET离型膜也叫PET硅油膜,就是在PET薄膜的表面涂上一层硅油,以降低PET薄膜表面的附着力,达到离型的效果。PET离型膜现已被广泛应包装、印刷、丝印、移印、铭板、薄膜开关、柔性线路、绝缘制品、线路板、激光防伪、贴合、电子、密封材料用膜、反光材料、防水材料、医药(膏药用纸)、卫生用纸、胶粘制品、模切冲型加工等行业领域。

现有技术中的偏光板离型膜,对于偏光板的刮伤、污染和附着异物是很大的缺陷,需要在偏光板上粘贴一层离型膜,因此,该离型膜就应该具有良好的贴合性、抗静电、防污和防刮性,而现有技术中的离型膜上述性能都不佳。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板离型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偏光板离型膜的贴合性、抗静电、防污和防刮性能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偏光板离型膜,其中,所述偏光板离型膜包括:

离型膜本体层,所述离型膜本体层上表面设置有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上表面设置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上表面设置有丙烯酸酯共聚物层;

所述离型膜本体层是厚度为15μm-30μm的PET离型膜本体层;

所述抗静电层的厚度为15μm-30μm;

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

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层的厚度为30μm-80μm。

优选地,所述的偏光板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层为离子掺杂型导电聚合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偏光板离型膜,包括:离型膜本体层,所述离型膜本体层上表面设置有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上表面设置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上表面设置有丙烯酸酯共聚物层;所述离型膜本体层是厚度为15μm-30μm的PET离型膜本体层;所述抗静电层的厚度为15μm-30μm;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层的厚度为30μm-80μm,使得有效的改善了压敏胶层与丙烯酸酯共聚物层脱胶的现象,同时,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放污和防刮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偏光板离型膜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偏光板离型膜,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光板离型膜,包括: 离型膜本体层10,所述离型膜本体层10上表面设置有压敏胶层20,所述压敏胶层20上表面设置有抗静电层30,所述抗静电层30上表面设置有丙烯酸酯共聚物层40;所述离型膜本体层10是厚度为15μm-30μm的PET离型膜本体层;所述抗静电层20的厚度为15μm-30μm;所述压敏胶层30的厚度为10μm-20μm;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层40的厚度为30μm-80μm。

具体实施时,由于压敏胶层20与抗静电层30单独形成后再粘接在一起,也就是说,抗静电物并没有掺杂在压敏胶层20中,这样就有效的改善了压敏胶层20与丙烯酸酯共聚物层40脱胶的现象,提高了可靠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抗污和防刮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静电层30为离子掺杂型导电聚合物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偏光板离型膜,包括:离型膜本体层,所述离型膜本体层上表面设置有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上表面设置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上表面设置有丙烯酸酯共聚物层;所述离型膜本体层是厚度为15μm-30μm的PET离型膜本体层;所述抗静电层的厚度为15μm-30μm;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μm-20μm;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层的厚度为30μm-80μm,使得有效的改善了压敏胶层与丙烯酸酯共聚物层脱胶的现象,同时,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放污和防刮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