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cm;
[0088]其次在碎石层上铺设主排盐管与支排盐管,主排盐管与支排盐管交叉处需要接 通,并用密封防水胶带密封,以便水及时排出;
[0089]再次在铺好的排盐管上覆盖碎石,碎石厚度为15cm;
[0090] 最后将无纺布包裹住碎石和排盐管,防止泥沙将排盐管淤堵;排盐装置埋设完毕 后,将排盐沟填埋,整平地表。
[0091] 2.11灌水、排盐
[0092] 整平地表后,先将地块内东西两个地块四周起垄、压实;然后分别将东西两个地块 分割为宽度20m的小地块,东侧分割为11个地块,编号由北至南分别为东1、东2、东3···东11, 西侧也分割为11个地块,编号分别为西1、西2、西3···西11,按此设置地块可以每个小地块下 都埋设了一个排盐管。
[0093] 分割地块后将进场取样时标记的5个取样点分别于地块对应,取样点1对应的是东 3,取样第二对应的是东9,取样点三对应的是东11,取样点4对应的是西7,取样点5对应的是 西11。下文中用地块编号代替取样点进行分析说明。
[0094]分割地块后进行大水漫灌地块,在排盐管出水后,地表漫水深度为5cm,两次灌水 至少需要间隔24小时,待上一次灌水全部渗透完毕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次灌水,共需要3次灌 水,每次灌水后需要在对应的排盐管处取淋溶水,留样检测。3次灌水结束后,按照进场勘测 对应的5个点分别去改良后的土样,进行检测。
[0095] 2.12须彳淋溶水、土壤的理化指标
[0096]将所取的土样和水样进行前处理,并测定土样的全盐、pH值;水样的矿化度、全盐。 具体检测数据如下:土壤理化指标
[0097 ]表4改良后5个取样点表层土壤可溶性全盐(g/kg)和pH值
[0098]
[0099]由表4可以看出,同一地块排盐后的可溶性全盐比排盐前有明显的降低,平均降低 到2.197g/kg,并且都达到了天津园林土壤栽植的标准(土壤含盐量小于3g/kg)。
[0100] 每个地块土壤中可溶性全盐含量都有所下降,其中西11地块下降8.355g/kg;西7 地块下降6.485g/kg;东11地块下降8.065g/kg;东9地块下降7.905g/kg;东3地块下降 5 · 885g/kg,5个地块平均下降7 · 339g/kg。
[0101]由表4可以看出改良后土壤中的pH值也全部符合天津园林栽植标准(pH值小于9)。 但是所有地块的pH值全部呈升高趋势,升高幅度最大的是东9地块,pH值升高了 1,升高幅度 最小的是东11地块,pH值升高了 0.3,5个地块pH值平均升高0.6。
[0102] 导致上述pH值升高的原因是:随着灌水洗盐的进行,吸附于土壤胶体上的Na+溶于 水,并随水排出土体,土壤胶体则吸附固定水中的H+,游离状态的0『使土壤显碱性,所以pH 值比之前升高。随着土壤改良的继续进行,土壤胶体被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pH 值又会呈下降的趋势。
[0103]表5改良后各取样点不同深度土壤的可溶性全盐(g/kg)的含量
[0104]
[0105]由表5可以看出改良后土壤中的可溶性全盐含量由深到浅逐渐降低,其中东11地 块改良效果最佳,地下20、60、80cm处土壤可溶性全盐含量都在3%。以下;其他取样点的20cm 和60cm全盐均在3%。以下,只有80cm取样点的全盐含量略高于3%。,这可能是由于80cm深度 与主排盐管深度相同,地下海水反渗透,导致全盐含量上升。
[0106]表6改良后各地块不同深度土壤中的pH值
[0107]
[0108]由表6得出同一地块改良后不同深度土壤中的pH值都符合天津市园林绿化对栽植 土壤的标准要求。
[0109]不同土层深度pH值没有太大变化,呈弱碱性。原因是土壤胶体吸附固定于水中的Η +,所以游离状态的ωτ使土壤显碱性。
[0110] 淋溶水理化指标:
[0111] 表7三次灌水排盐中5个地块留样淋溶水的矿化度(mg/L)
[0112]
[0113]由表7得知同一地块排出水样中的矿化度呈降低趋势,符合排盐规律,而其中出现 的幅度是由于灌水时间间隔所引起,而灌水间隔天数又是受需改良土壤与膨松剂、改良剂 间的混拌均匀程度影响,室外大工程量的土壤掺拌相对于实验室内的土柱试验掺拌难度要 大很多,局部不均匀是在误差范围之内。
[0114] 表8每个地块浇水时间间隔(天)
[0115]
[0117]根据表7和表8得知,灌水时间的间隔与排盐量有着紧密联系,间隔时间长可使浇 灌水充分浸泡土壤,可使土壤中的盐分更好的溶解在保留在土壤中浇灌水中,便于下一次 灌水达到更好的脱盐效果,如东9地块;而每次灌水间隔时间掌握好也会使得排盐效果更 佳,是它呈递减状态,如西9地块。
[0118]表9三次灌水排盐中不同地块淋溶水留样的pH值
[0119]
[0120] 由表9可以看出同一地块三次灌水留样的pH值基本无变化,呈中性,原因是淋溶出 的浇灌水中含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呈中性。
[0121] 3.13根据上述土样分写结果,改良后的土样全盐低于0.3%,pH值低于9,达到预期 的改良目标,改良成功。具体结论如下:
[0122] 3.结论
[0123]3.1 土壤含盐量变化:改良后土壤中可溶性全盐含量都有显著下降,全部下降至 3g/kg以下,完全达到了天津园林土壤栽植的标准。
[0124]3.2土壤pH值变化:改良后土壤中pH值都低于9,完全达到了天津园林土壤栽植的 标准。
[0125]3.3淋溶水矿化度变化:改良中三次灌水留样的矿化度都呈下降趋势,符合排盐规 律。
[0126]3.4淋溶水的pH值变化:改良中三次灌水留样的pH值基本无变化,呈中性,是由于 淋溶水中含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呈中性。
[0127]综上所述:改良成功的达到了可栽植条件,运用该方法进行盐碱土原位改良能达 到很好的效果。
[0128]以上对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 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 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土壤膨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将质量份25-28份玉米 秸杆均匀粉碎成长度不超过〇.5cm粉末;2)将质量份25-28份棉花秸杆均匀粉碎成长度不超 过0.5cm粉末;3)将上述粉碎的玉米秸杆、棉花秸杆和质量份20-22份食用菌渣按比例均匀 混合,并再次通过粉碎机粉碎;4)将5-10份草炭土、5-8份草木灰、5-8份沸石粉按比例均匀 混合,并喷水、防尘;5)将上述步骤3)和步骤4)的产物按比例均匀混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膨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质量份的原料为粉 碎玉米秸杆:28份;粉碎棉花秸杆:28份;食用菌渣:22份;草炭土 : 10份;草木灰:5份;沸石 粉:7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壤膨松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质量份25-28份玉米秸秆均匀粉碎成长度不超过0.5cm粉末;2)将质量份25-28份棉花秸秆均匀粉碎成长度不超过0.5cm粉末;3)将上述粉碎的玉米秸秆、棉花秸秆和质量份20-22份食用菌渣按比例均匀混合,并再次通过粉碎机粉碎;4)将5-10份草炭土、5-8份草木灰、5-8份沸石粉按比例均匀混合,并喷水、防尘;5)将上述步骤3)和步骤4)的产物按比例均匀混合。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土壤膨松剂,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补充有机质。
【IPC分类】C09K101/00, C09K109/00, C09K17/40, A01B79/00
【公开号】CN105419811
【申请号】CN201510859399
【发明人】林金宝
【申请人】天津沃润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