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压式气囊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811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压式气囊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减震技术领域,主要提出一种可调压式气囊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各种机动车减震器在工作时因存在空行程和产生浮化现象而严重影响减震性能。为此,已提出的“气囊后减震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由于其减震气压不可调,这样在不同路况和不同载荷的情况下,其减震性能仍不能达到理想的减震效果。且随着气囊内减震气压的下降,该气囊后减震器的减震作用也随之丧失,造成使用寿命短(一般仅能使用2-3个月),浪费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可调压式气囊减震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由囊体、端盖和气嘴组成,囊体为一密闭腔体,端部由端盖密,在端盖上设有向囊体充入高压气体的气嘴。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由于其为气囊式结构,通过向气囊内充入高压气体后与现有机动车减震器配合使用不仅能克服现有减震器在工作时存在的空行程现象和减震油易浮化的缺点,而且可缓解车身的震动,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由于其为可调压结构,通过气嘴向囊体增压或减压即可起到调节减震气压适应不同路况、不同载荷的减震要求,达到舒适的减震效果,且通过气嘴向囊体充入高压气体,还可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浪费。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端盖,2、气嘴,3、囊体,4、工作油缸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附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由囊体3、气嘴2、端盖1构成,囊体3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其为一密闭胫体,端部由端盖1密封,即在端盖1上设有环形凹槽,在囊体3上设有与该端盖凹槽配合密封的凸环结构。在端盖1的中心部位设有用于向囊体3内增压或减压的气嘴2(市售产品)。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其囊体3部分设置在现有机动车的减震器工作油缸4内,并固定密封好,然后通过设置在端盖1上的气嘴2向囊体3内充入高压气体(增压)或减压即可满足不同路况,不同载荷的减震要求,达到舒适的减震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压式气囊减震器,具有气囊(3)、端盖(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端盖(1)上设有向囊体(3)增压或减压的气嘴(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压式气囊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1)上设有环形凹槽,囊体(3)上设有与该环形凹槽密封连接的凸台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减震技术领域。提出的可调压式气囊减震器具有气囊(3)、端盖(1),在所述的端盖(1)上设有向囊体(3)增压或减压的气嘴(2)。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由于其为气囊式结构,通过向气囊内充入高压气体后与现有机动车减震器配合使用不仅能克服现有减震器在工作时存在的空行程现象和减震油易浮化的缺点,而且可缓解车身的震动,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由于其为可调压结构,通过气嘴向囊体增压或减压即可起到调节减震气压适应不同路况、不同载荷的减震要求,达到舒适的减震效果,且通过气嘴向囊体充入高压气体,还可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浪费。
文档编号B60G17/052GK2616412SQ03215810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6日
发明者南鸿翔, 王伯文 申请人:南鸿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