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圈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761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轮圈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圈组,特别是涉及一种架设于一自行车上且适用于安装无内胎式轮胎的自行车轮圈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早期自行车轮胎的设计大多为包含一内一外设置的内、外胎型态,其主要是利用将内胎内充满空气来提供承载力,一般而言,用来组装此种轮胎的一轮框11包含二间隔设置的环形第一侧壁111,以及一连接该第一侧壁111靠近一花毂(图未示)端部的环形第一底壁112,而轮胎的内、外胎即是组装于以第一侧壁111与第一底壁112间所界定形成的一组装空间13内,而为了能够使轮框11得以与各辐丝结合组装,在轮框11的第一底壁112上钻设有数个相间隔的穿孔(图未示)以供辐丝锁头安装。
然而,随着技术进步以及配合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前述内、外胎形式的轮胎目前以逐渐被无内胎的轮胎所取代,而配合使用此种无内胎的轮胎,在轮圈的设计上必须使前述组装空间13维持「气密」的状态,在此前提下,轮框11需要由各侧壁111上分别延伸出一第二侧壁113,并在该第二侧壁113的端部间连接一第二底壁114,而有别于前述的轮圈态样,辐丝则是被安装于此第二底壁114上,故在此第二底壁114上钻设有数个用以供各辐丝组接的穿孔,并以前述的构造设计来避免破坏组装空间13的气密状态,以满足架设无内胎轮胎的需求。
而在「气密」的要求下,为了顾及辐丝组装方向与结合方式,必须配合特殊规格的钻孔机具以及设计出特殊的结合元件,始可完成组装及加工,制造过程中的钻孔机或是连接元件均需加以特殊设计,对于制造生产而言确实不便利,故有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目前钻孔机具加工,方便生产制造的自行车轮圈组。
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轮圈组,包含一组装在一自行车的一车架上的花毂、一环绕地设在花毂外围的轮框,以及数个用以组接轮圈与花毂的辐丝机构,此花毂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以及二设在其相反端的结合部,轮框具有二相互间隔地设在一轮胎轴向两侧的环形侧壁,以及一轴向衔接各侧壁的环形连接壁,每一辐丝机构包括一辐丝本体;其特征在于每一辐丝机构具有一设于辐丝本体端部且卡抵连接壁上远离花毂一侧的止挡单元,止挡单元具有一设于轮框的连接壁远离花毂的侧边的第一密封环。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一种以往轮框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轮圈组的组装示意图;图3是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辐丝机构及一轮框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轮圈组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轮圈组的示意图;及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被描述以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书的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自行车轮圈组3,包含一花毂4、一轮框5以及数个辐丝机构6。
花毂4是与一自行车的一车架组接,此花毂4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41、一可相对中心轴41旋转地设在其外围的旋转套42以及二分别设在此旋转套42的相反端的结合部43,每一结合部43具有一自旋转套42反相延伸出的基座431以及多个环绕间隔设在基座431上的卡掣孔432,每一卡掣孔432大致沿垂直于中心轴41的方向贯通,且具有一远离旋转套42的开口,而花毂4的旋转套42相对中心轴41旋转的设计是已有技术,其构造原理并非本实用新型改进的重点,故不再赘述。
如图2、3所示,轮框5是环绕地安装在花毂4外围,轮框5具有二相互间隔地设在一轮胎30两侧的环形侧壁51、一轴向衔接各侧壁51的环形连接壁53以及一衔接各侧壁51靠近花毂4的端部且位在环形连接壁53靠近花毂4的一侧的环形底壁52,各侧壁51及连接壁53是界定出一组装空间54。
底壁52具有数个间隔环列的第一通孔521,而连接壁53则具有多个位置对应各第一通孔521的第二通孔531。
如图2所示,各辐丝机构6是用以组接轮圈5与花毂4,每一辐丝机构6包括一辐丝本体61,此辐丝本体61具有一结合于花毂4的结合部43的径向内端部611、一穿入轮框5的底壁52与连接壁53的径向外端部612,以及一介于内、外端部611、612间的中段部613。
如图3及图4所示,每一辐丝机构6还具有一设于辐丝本体61的径向外端部612且卡抵连接壁53远离花毂4的一侧的止挡单元63。
止挡单元63具有一可与径向外端部612螺接的螺接管631、一由此螺接管631的一端部径向往外突出的止挡缘632,以及一设于轮框5的连接壁53远离花毂4的侧边的密封环633,此密封环633是套设于螺接管631外侧上并设在止挡缘632与连接壁53间。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于第一实施例中,每一辐丝本体61的径向内、外端部611、612表面均形成有预定长度的螺纹构造,径向内端部611是配合一具有内螺纹的辐丝锁头64而可卡嵌固定于花毂4的结合部43的卡掣孔432内,径向外端部612则是与止挡单元63的螺接管631螺接结合。
而每一密封环633为可压缩的弹性材质制成,其具有趋近「O」形的外观并是设在止挡单元63的止挡缘632与轮框5的连接壁53间。
组装时,止挡单元63是由远离花毂4的方向依序穿过连接壁53的第二通孔531以及底壁52的第一通孔532,使止挡单元63的止挡缘632压靠密封环62后,将辐丝本体61的径向外端部612的螺纹与止挡单元63的螺接管631螺结固定。此时,配合将设在辐丝本体61的径向内端部611的辐丝锁头64锁紧,使止挡单元613是往花毂4方向紧迫密封环62,可阻止空气由第二穿孔531逸出,借以使连接壁53与两侧壁61间的组装空间54,在组装有前述轮胎30时也能够维持「气密」的效果。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轮圈组3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构造上大致相同,两实施例的差别在于第二实施例具有不同构造设计的辐丝机构7,而其余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于图式中不特别显示,而有关轮框5的截面形状配置虽稍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但实质上是相同的。
每一辐丝机构7具有一由花毂4延伸至轮框5的辐丝本体71,以及一设于辐丝本体71端部且卡抵连接壁53远离花毂4侧边的止挡单元72。
辐丝本体71的一径向内端部构造是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而辐丝本体71的一径向外端部712是穿入底壁52及连接壁53的径向外端部712。
止挡单元72具有一设在轮框5的连接壁53上的盘圈73、一由径向外端部712的末端往外突伸的环形止挡缘74、一套设于盘圈73外侧并位在盘圈73与连接壁53间的第一密封环75以及一设在辐丝本体71端部与盘圈73之间的第二密封环76。
盘圈73具有一嵌入连接壁53的第二通孔531内的定位段731,以及一由定位段731往外扩大延伸出第二通孔531且用来压抵第一密封环75的压靠段732,并围绕界定出一可容纳止挡缘74的定位空间733。
而本实施例的第一、二密封环75、76构造上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密封环633相同,故不再重复叙述。
每一辐丝机构7的辐丝本体71是经由盘圈73而穿过连接壁53及底壁52,并使其径向内端部与辐丝锁头螺接而可固设于花毂上,此时,辐丝本体71的止挡缘74是容设在盘圈73的定位空间733内,并且配合辐丝锁头与辐丝本体71的径向内端部螺固结合,可使止挡缘74压抵盘圈73且同时压迫第一、二密封环75、76,使连接壁53虽然设有数个第二通孔531,但仍可以维持组装空间54的气密特性。
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轮圈组3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构造上与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别在于第三实施例具有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构造的数个辐丝机构8以及一花毂9。
每一辐丝机构8具有一穿设于轮框5上的第一辐丝本体81、一设置于花毂4上的第二辐丝本体82、一介于第一、二辐丝本体81、82之间并将两者螺接的结合件83,以及一设在第一辐丝本体81的一末端的止挡单元84,止挡单元84的设计是与第二实施例的止挡单元72相同,故不再重复叙述。
而本实施例的第一、二辐丝本体81、82相邻两端部于表面设置有螺纹,而结合件83的两端也配合设有内螺纹孔,使第一、二辐丝本体81、82可利用结合件83来螺固结合,并可同时拉紧第一、第二辐丝本体81、82,再者,花毂9的两结合部91是为一环板的型态,并于邻近此结合部91周缘处穿设数量配合第二辐丝本体82的勾设孔92。本实施例中,第二辐丝本体82靠近花毂9的端部是被设计成弯钩型态,故每一第二辐丝本体82是以勾设的方式与花毂的结合部91结合,有别于前述第一、二实施例是利用辐丝锁头固定的态样。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特征相同,以下就以第一实施例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轮圈组3确实可以用来供无内胎轮胎组装,且在生产制造上,仅需以一般规格设计的钻孔机具依序在底壁52及连接壁53上钻设第一、二通孔521、531,配合一般设计的止挡单元63即可完成组装,以供无内胎式轮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设计并不会产生特殊的加工难度,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轮圈组3的设计不但可以达到气密的效果来供无内胎式的轮胎30组装,且在制造上摒除了复杂的设计方式,以便利用现有的钻孔机具即能加工制造,反而更有利于提升生产制造效率,确实可以达到预定的功效与目。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轮圈组,包含一组装在一自行车的一车架上的花毂、一环绕地设在花毂外围的轮框以及数个用以组接轮圈与花毂的辐丝机构,此花毂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以及二设在其相反端的结合部,轮框具有二相互间隔地设在一轮胎轴向两侧的环形侧壁以及一轴向衔接各侧壁的环形连接壁,每一辐丝机构包括一辐丝本体;其特征在于每一辐丝机构具有一设于辐丝本体端部且卡抵连接壁上远离花毂一侧的止挡单元,止挡单元具有一设于轮框的连接壁远离花毂的侧边的第一密封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圈组,其特征在于轮框还具有一衔接各侧壁靠近花毂的端部且设在环形连接壁靠近花毂的一侧的环形底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圈组,其特征在于止挡单元呈扁平状且由径向外端部末端垂直辐丝本体长度方向径向往外突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圈组,其特征在于止挡单元具有一设在轮框的连接壁上的盘圈以及一设在辐丝本体端部与盘圈间的第二密封环,止挡缘是由辐丝本体的一末端往外突伸形成,而第一密封环是套设于盘圈外侧并位在盘圈与连接壁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轮圈组,其特征在于盘圈具有一嵌入连接壁的第二通孔内的定位段以及一由定位段往外扩大延伸出第二通孔且用来压抵第一密封环的压靠段,盘圈围绕界定出一可容纳止挡缘的定位空间。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轮圈组,包含一组装在一自行车的一车架上的花毂、一环绕地设在花毂外围的轮框,以及数个用以组接轮圈与花毂的辐丝机构,每一辐丝机构包括一辐丝本体及一套设于此辐丝本体上的密封环,每一辐丝机构包括一辐丝本体及一设于辐丝本体端部且卡抵连接壁远离花毂的一侧的止挡单元,止挡单元具有一设于轮框的连接壁远离花毂侧边的第一密封环。
文档编号B60B1/00GK2683415SQ20042000150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5日
发明者陈朝颖 申请人:亚猎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