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848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尤其是一种由连结装置与绳索装置所组成的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携带自行车的挂架款式多样,参见图6和图7,其中该携车架结构由固定杆架60、连结装置70与携车挂架80所组成,该携车挂架80具有一横向设有一个以上固定槽孔以供自行车挂架定位的杆体82,使杆体82与一支撑杆81相互穿套接设,并由螺栓与螺帽锁紧固定,以达连结定位的目的。
该连结装置70其一端与携车挂架80连结,其大致设有一夹球组71以供夹固连结设于车尾端固定杆架60的球体61,并透过一抵止块74配合枢片73穿伸的抵止块压杆741,分别压抵夹球组71产生夹合与定位于固定杆架60以达夹合紧固定位的功效。
另外,该连结座基座体设有垂直框体75可供套置锁固携车挂架80,支撑杆81与连结装置70并相互套设安装,又其中该连结块72的枢轴77与定位销76穿伸固定于连结块框体75中,再配合连结块72与支撑杆81二者间横向穿设勾合一配合有弹簧84做为卡勾力的勾掣杆83,即使该携车挂架80的支撑杆81可以轻易与连结块72相互组装配合,并可透过支撑杆81上安装的勾掣杆83受压后与连结块72脱离,以使支撑杆81连同携车挂架80整体以枢轴77为旋转中心旋转倾斜,以方便安装于车体的后车厢盖掀起。
前述的各项连结装置,是透过抵止块与抵止块压杆配合,分别压抵夹球组产生夹合与定位于固定杆架的方式,然而其构件复杂,仍有待改进另外,携车挂架杆体与装设于连结装置的支撑杆相互套合,都是由螺栓锁固,此锁固方式只能锁固支撑杆(即外杆),该支撑杆与携车挂架杆体(内杆)问仍有间隙存在,经过车体产生的上下和左右的晃动,容易使连结结构松脱,无法提供一紧密稳固的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其构件简单、操作便利、稳固连结,并且能够提供携车挂架杆体间的稳固嵌卡连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其主要结构为于支撑杆体底端设有一定位座,并透过一固定块将一活动块枢设于定位座内,设使该活动块上方与一绳索装置连结,其可借由拉动绳索使活动块上下位移,可以将活动块夹抵固定或分离于固定杆架上,使携车挂架得以与固定杆架枢接的枢轴处为旋转中心而旋转倾斜,所以可提供一操作简单且具稳固定位的倾斜结构,而本实用新型另一改良在于,于携车挂架的杆体与支撑杆套设处设有相互嵌卡设计,可达紧迫定位的功效;如此的构件组合,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可以提供使用者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的功能。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技术确可达到如下的若干功效1、构件简单、操作便利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块与绳索装置连接,使用者通过拉动绳索使活动块上下位移,而可夹抵或分离于固定杆架的连结块,使携车挂架可以旋转倾斜,确实可以达构件简单与操作便利的功效。
2、稳固连结由于本实用新型借由连结装置与车尾端的固定杆架相互连结,透过活动块与杆体底端枢接处的双重夹抵,借以达到极佳稳固连结定位的功效。
3、提供携车挂架杆体间的稳固嵌卡连结借由本实用新型杆体与支撑杆间所设的嵌卡设计,且配合螺栓、垫片与螺帽的锁紧,借此得以提供携车挂架杆体间的稳固嵌卡连结功效,以避免汽车行进的震动造成结构松脱。
4、提供避免自行车碰撞的缓冲功效由于本实用新型连设于支撑杆的挡板设计,可提供自行车与支撑杆间的支撑缓冲效果,避免汽车行进时造成摇晃碰撞的发生。
5、可减少包装材料由于本实用新型携车挂架的杆体与支撑杆可拆卸分离,所以可达到减少包装材料的功效。
6、可增加携车数量由于本实用新型设于携车挂架杆体上的固定槽孔可以增加,所以可增加该携车挂架的携车数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架打开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紧固结构应用于车体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紧固结构的组合侧视图。
图8是现有技术紧固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号说明A倾斜结构 B携车挂架10固定杆架11连结块12枢孔 13枢轴20支撑杆 21接管 211内凹槽道212穿孔22挡板221支杆 222栓体223垫体23枢耳24定位座241上板242下板
243连结板244螺孔245框置处 25穿孔30杆体 31横杆 32固定夹板 321固定槽孔33枢耳 34垂直杆 35向内突缘 36穿孔40连结装置 41活动块 411立板 4111底缘412侧板 4121底缘 413贯孔 414横板415定位柱416弹性元件42固定块421螺孔422顶板50绳索装置 51拉扣件 52绳索 53拉掣件60固定杆架 61球体 70连结杆架 71夹球组72连结块 73枢片 74抵止块741压杆75框体 76定位销 77枢轴80携车挂架 81支撑杆 82杆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加以说明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其中,连结装置40连结于车尾端突伸的固定杆架10上,该连结装置40的另一端并与携车挂架B的支撑杆20相互安装组配,可使该连结装置40调整分离开固定杆架10,使携车挂架B得倾斜以便汽车后车厢门开启,形成一携车架倾斜结构A,而其主要改进在于一固定杆架10,其一端固设于车尾端,且另一端连设有一ㄈ型垂直且具有开口的连结块体11,于该连结块体11两侧板体底端分别设有枢孔12。
一携车挂架B,其具有一支撑杆20与一L型杆体30,该支撑杆20上方设有直径向内缩减突伸的接管21,于接管21环缘处由上而下设有一道以上的纵向内凹槽道211,该接管21底端并横向穿设有穿孔212,将一挡板22借其背面所设支杆221以栓体222螺接锁紧固定于支撑杆20中段适当处,且该挡板22其表面覆盖有橡胶材质的软质垫体223,以达到缓冲的效果,于支撑杆20异于挡板22位置的另一侧适当处突出且弯折设有一中空的枢耳23,于该支撑杆20底端固设有一定位座24,该定位座24由ㄈ型上、下板241、242与上下板间接设的左右连结板243所组成,形成具有一框置处245,该左右连结板243上分别相对穿设有一个以上螺孔244,并且于支撑杆20底端横向穿设有穿孔25,将支撑杆20底端置设于固定杆架10的连结块11内,使支撑杆20底端穿孔25对准连结块枢孔12再透过一枢轴13接设定位;该L型杆体30其横杆部31上方设有二固定夹板32,该固定夹板32形成有一条以上凹槽,将该二固定夹板32形成相反对置以使该凹槽处可形成固定槽孔321,以用来对自行车车体架设定位,于横杆31前端下方适当处弯折突设有一中空的枢耳33,该杆体30的垂直杆34下方处外侧设有与支撑杆内凹槽道211对应设置有一向内突缘35,且于垂直杆34末端横向穿设有穿孔36;可将杆体垂直杆34的向内突缘35对准支撑杆20上方的内凹槽道211并置入,使杆体30与支撑杆20得借向内突缘35与内凹槽道211形成相互嵌卡紧迫定位,再用螺栓、垫片及螺帽锁紧固定于穿孔36、212,可达双重定位效果,使杆体30与支撑杆20套设处不致因震动摇晃造成松动摇晃,可达稳固嵌卡连结定位的功效。
一连结装置40,由一活动块41与一固定块42所组成,该活动块41由一垂直立设的立板411与两侧板412所组成,于立板411上方适当处设有一贯孔413,且于该二侧板412间底端适当距离处组设有一横板414,使立板411与二侧板412其底端缘4111、4121突出于横板414,该横板414上方中央处设有一圆形定位柱415,可供一弹性组件416穿套定位该固定块42其四角端设有与定位座24螺孔244相对应的螺孔421,且该固定块42上方并侧向弯折形成有一顶板422将该活动块41置入支撑杆定位座24的框置处245,再将固定块42借栓体穿设其螺孔421以锁紧固定于定位座螺孔244处,使固定块顶板422恰可压抵于活动块41内的弹性元件416上,且使活动块41形成夹置于定位座24与固定块42间;另设使一拉扣件51勾设于活动块贯孔413处,于该拉扣件51末端接设有绳索52并穿置于支撑杆枢耳23内,再由支撑杆20内部拉伸连结至杆体30内并穿伸出枢耳33处,且设使该绳索52另一端与一拉掣件53接设,以形成一绳索装置50,使其可借由拉动拉掣件53,使绳索52连带拉动活动块41于定位座24与固定块42问作上下位移,当放松拉掣件53时,该活动块41即可借其内弹性组件416的弹性回复力而回复原位。
借由以上构件组成,参见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设操作方式为先拉动拉掣件53以透过绳索52连带将活动块41拉起,再将携车挂架支撑杆20垂直立设于连结块11内,且该定位座24恰可搭架于连结块11上端,该支撑杆架20定位后,放掉拉掣件53则活动块41即透过弹性组件416产生弹性向下位移,使该活动块41的底缘4111、4121夹抵于固定杆架连结块11侧缘壁上,以产生一夹抵固定作用,使携车挂架B得稳固接设于固定杆架10上;当使用者开启其后车厢门时,只需再拉动拉掣件53使活动块41上升,活动块底缘4111、4121即不再夹抵于连结块11,使携车挂架支撑杆20以枢轴13为一旋转中心而倾斜移动,形成一操作简单且可稳固定位的倾斜结构A。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车体的实施例图,且其中,该携车挂架杆体30上固定夹板32的固定槽孔321可据此延设,可增加携带的自行车数量;又其中,由于自行车车杆架设定位于杆体30的固定槽孔321内后,由于车体与支撑杆20间有间隙,容易发生汽车行使时产生摇晃与碰撞的情形,因此透过本实用新型突设的档板22设计,使挡板22可撑抵于自行车车体,据此提供一支撑作用,以达缓冲功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20与杆体30系可拆卸分离,收纳方便,且可有效减少包装材积。
借由以上构件组成,使携车挂架杆体与支撑杆间藉嵌卡定位以达稳固嵌卡定位连结,并透过活动块底缘的夹抵,使其可以有效连结固定携车于固定杆架上,再配合索绳装置的连结设计,以可拉动活动件作上下位移,借以达到携车挂架倾斜与连结定位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提供一种绳索与连结装置设计,借由掣动一绳索装置连带拉动活动块作上下位移,而可松开脱出或挟止定位于固定杆架的连结块上,以便携车挂架得倾斜或定位,另借由杆体向内突缘与支撑架内凹槽道的相互嵌卡紧迫,可提供紧固定位杆体与支撑架的功效。
需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即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包括固定杆架、携车挂架与连结装置,由以上构件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连结装置与车尾端的固定杆架相互连结,该连结装置的另一端与携车挂架相互安装组配,该连结装置调整分离开固定杆架,形成一携带自行车挂架;连结装置中设有一活动块,该活动块接设有一绳索装置,且该绳索装置连接组设于携车挂架内,拉动绳索装置以连带拉动活动件作上下位移,活动块底缘夹抵或分离于该固定杆架,而携车挂架呈定位或分离倾斜于该固定杆架,成操作简单且可稳固定位的倾斜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其特征在于该携车挂架底端设有一定位座,由ㄈ型上、下板与上下板间接设的左右连结板组成,该左右连结板上分别相对穿设有一个以上以形成具有一框置处,可供活动块容设的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块由一垂直立设的立板与两侧板所组成,立板上方适当处设有一以供绳索装置穿设连结的贯孔,且于该二侧板间底端适当处设有一横板,立板与二侧板的底端缘突出于横板,该横板上方中央处设有一可供一弹性组件穿套定位的圆形定位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块的四角端设有与定位块螺孔相对应的螺孔,该固定块上方弯折有一侧向顶板,该活动块置入携车挂架定位座的框置处,固定块借栓体锁紧固定于定位座螺孔,固定块顶板恰压抵于活动块的弹性组件上,以达锁紧定位功效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杆架一端固设于车尾端,另一端连设有一ㄈ型垂直并具有开口的连结块体,该连结块体两侧板体底端分别设有供携车挂架枢接连结定位的枢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该携车挂架携车挂架适当处弯折突设有一中空的枢耳,杆体的横杆适当处弯折突设有一供绳索装置穿设的中空枢耳。
7.一种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由固定杆架、携车挂架与连结装置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连结装置与车尾端的固定杆架相互连结,且该连结装置的另一端与携车挂架相互安装组配,该连结装置调整分离开固定杆架,以形成一携车架倾斜结构;该携车挂架具有一支撑杆与一杆体,支撑杆上方由上而下设有一道以上的纵向内凹槽道,该杆体的垂直杆下方处外侧设有与支撑杆内凹槽道对应设置的向内突缘,杆体垂直杆部的向内突缘置入支撑杆上方的内凹槽道,杆体与支撑杆得借向内突缘与内凹槽道形成相互嵌卡紧迫定位,透过螺栓、垫片与螺帽的穿设锁紧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其特征在于一挡板借其背面所设支杆以锁紧固定于支撑杆中段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其特征在于该挡板表面覆设有橡胶材质的软质垫片。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尾部携带自行车的挂架,包括固定杆架、携车挂架与连结装置,连结装置与车尾端的固定杆架相互连结,该连结装置的另一端与携车挂架相互安装组配,该连结装置调整分离开固定杆架,形成一携带自行车挂架;连结装置中设有一活动块,该活动块接设有一绳索装置,且该绳索装置连接组设于携车挂架内,拉动绳索装置以连带拉动活动件作上下位移,活动块底缘夹抵或分离于该固定杆架,而携车挂架呈定位或分离倾斜于该固定杆架,成操作简单且可稳固定位的倾斜结构。本实用新型构件简单、操作便利、稳固连结,并且能够提供携车挂架杆体间的稳固嵌卡连结,提供避免自行车碰撞的缓冲功效以及可减少包装材料和增加携车数量。
文档编号B60R9/00GK2763133SQ200420084599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0日
发明者王秋桂 申请人:王秋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