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系统和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013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系统和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源系统、和具备该电源系统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近年,从能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对策出发,为了有效利用再生的能源,研究了搭载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双轮车、电车、升降机、风力发电等,部分已实用化。另外,作为停电时等应急使用的备用电源,研究了二次电池。目前为止,所应用的、搭载的电池为铅蓄电池和镍氢电池。然而,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中所使用的镍氢电池中,存在在高输出时或快速充电(再生)时剧烈发热、而且热老化非常明显的问题。另外,在应急电源中所使用的铅蓄电池由于重量能量密度小、重量大,因而受到设置场所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进行了对使用大容量电容器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但电容器与二次电池相比,虽然可以瞬时地蓄积大电能,但是电容量非常小,存在不能小型化的问题。另外,在为电动汽车的场合,由于尚未对可以高效地回收制动时的再生能源的电源系统进行研发,因此必须搭载大容量的电池。因此,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进行了高输出功率的锂离子电池的研发。锂离子电池由于为高电压、重量轻,因此具有高能量密度,另一方面,由于在负极中使用碳材料,因此,具有例如在能源再生时的快速充电时,循环寿命差的问题。因此,需要限制对锂离子电池的输入电力,不能高效地蓄积再生能源。另外,如果使锂离子电池高输出化,则放电容量降^(氐,因此例如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等的行to巨离缩短。另夕卜,在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中,今后,既需要提高制动时的能源再生能力和加速能力,又需要4吏马达驱动(EV行驶)的行驶距离增长,但是,难以同时提高能源再生能力和加速能力、和提高马达驱动(EV行驶)中的行驶性能。在专利文献l中,如果使用碳或锂钛氧化物作为负极,则负极充电时的电位变化少,因此必须通过正极电位决定充电的终点,快速充电性变差。因此,在专利文献l中进行了下述尝试通过由碳材料、和即使接纳锂电位也没有变化的稳定区域的电位比碳材料高的材料(例如锂钬氧化物)构成负极活性物质,来利用负极电位控制充电的终点。但是,由于碳材料的锂嵌入电位与锂钛氧化物不同,因此如果在一个电池中同时使用碳材料和锂钛氧化物,那么在碳材料中,难以引起锂的嵌入放出,不能获得高的放电容量。[专利文献l]特开2000-348"5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快速充电中的循环性能优异的电源系统、和具备该电源系统的电动车。本发明涉及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是由具备正极和含有碳物质的负极的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并向外部提供电能的电池组;第二电池組是由具备负极和正极的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在充电深度为20%以上、80%以下的范围内充电以使得上述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比上述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大,并向上述第一电池组供给电能的电池组,其中该负极含有相对于1^+/1^,锂嵌入电位为0.4V以上、平均粒径为1jim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该正极含有由LixC0yM^yO2(M为选自Ni、Mn、Al和Sn之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元素,0<x<l.l、0<l<y)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本发明涉及的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源系统,上述电源系统具有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是由具备正极和含有碳物质的负极的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并向外部提供电能的电池组;第二电池组是由具有负极和正极的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在充电深度为20%以上、80%以下的范围内充电以<吏得上述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比上述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大,并向上述第一电池组供给电能的电池组,其中该负极含有锂嵌入电位为0.4V(vs丄iVLi)以上、平均粒径为lym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该正极含有由LixC0yM!-yO2(M为选自Ni、Mn、Al和Sn之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元素、0<x<l.l、0<l<y)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在快速充电中的循环性能优异的电源系统、和具备该电源系统的电动车。图l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源系统和电动车的框图。图2是在图1的电源系统中使用的BMU—体化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才莫式地表示图2的电池组中^f吏用的扁平型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部分剖切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的电源系统中的电池控制单元的框图。图5是模式地表示在图2的电池组中使用的另一扁平型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部分剖切立体图。图6是图5的电极組和负极端子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源系统和电动车的框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源系统和电动车的框图。图9是表示实施例1的电池组A的单电池、实施例1的电池组B的单电池和实施例8的电池組A的单电池的放电曲线的特性图,图IO是表示实施例1、5、6的电池组B的单电池的放电曲线的特性图。图ll是表示比较例1的电源系统和电动车的框图。符号说明l...电源系统、2…混合动力汽车、3...电池组、4...升压補、5...电池控制单元、6…控制器、7...马达、8...发电机、9...车轮、IO...发动机、11...电极组、12…正极、12a…正极集电体、12b…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层、13...负极、13a…负极集电体、13b.,.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层、14...隔板、15...正极端子、16...负极端子、17...容器、18...叠层电极组、21...电池单体、23...胶粘带、24…印刷配线141、25…温度传感器、26...充放电控制电路、27...充电隔断电路、28...放电隔断电路、30...正极侧配线、31...正极侧接线柱、32...负极侧配线、33...负极侧接线柱、34...保护片、35...保护块、36...收纳容器、37...盖、41…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42...充电器、43...外部电源、44,45...电动汽车、A,B...电池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电源系统,通过使用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这2种电池组,在再生充电那样的快速充电时可以高效充电,且在电动车的行驶时可以长时间放电。即,由具备正极和含有碳物质的负极的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的第一电池组,能量密度比第二电池组的高,因此通过作为向电源系统的外部供给电能的供给源使用,可以长时间驱动电动车。另一方面,在构成第二电池组的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中所使用的负极活性物质,由于锂嵌入电位为0.4V(vs.Li+/Li)以上,因此可以抑制再生充电那样的快速充电时的锂金属析出。另外,通过在正极中使用LixC0yMLyO2(M是选自Ni、Mn、Al和Sn之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元素、0<x《l.l、0<l<y)所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与LiCo02之类的锂钴复合氧化物相比,更能降低充电初期的正极电位,因此在再生充电那样的快速充电时,正极电位难以到达过充电区域,因而可以抑制由于过充电而引起的正极劣化。通过使负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在l|Lim以下,可以提高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嵌入脱嵌速度。另外,通过在充电深度为20%以上、80%以下的范围内对第二电池组充电以使得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比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大,可以提高达到高输入的电力再生时、快速放电时的充电效率。如果充电深度未满20%,那么第二电池组向第一电池组供给电能时,第二电池组容易陷入it^t电状态,因此快速放电时的循环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充电深度超过80%,那么由于第二电池组的再生电力的接纳性降低,因此尽管使用着第一电池组,但是放电持续时间变短。另外,由于第二电池组容易陷入过充电状态,因此快速充电时的循环性能也降低。充电深度更优选的范围是40%以上、60%以下。第二电池组例如可以从马达、发电机、或充电器接受电能供给。另外,充电深度也称为SOC(充电状态;stateofcharge),是单电池的充电容量相对于满充电容量之比。在满充电容量中使用单电池的公称容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是指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值(A)除以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重量(kg)而得到的值。另外,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是指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值(A)除以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重量(kg)而得到的值。第一电池组例如从第二电池组或充电器接受电力供给而被充电。这时的第一电池组的充电深度优选为40%以上、100%以下的范围。由此可以易于控制第二电池组的充电深度为20%以上、80%以下的范围,因此可以维持笫二电池组的输出输入性能较高。更优选的范围为60%以上、80%以下的范围。从第二电池组向第一电池组供给电能的方式优选是恒流恒压的充电方式。第一、第二电池组是具备以第一、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为单电池、将多个单电池串联或并联连接的组件。第一、第二非水电解质电t^自都具有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首先,对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进行说明。(1)负极该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在负极集电体的单面或两面上担栽的、含有锂嵌入电位为0.4V(vs丄i+ZLi)以上、平均粒径为lnm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负极层。锂嵌入电位的上限值可以为3V(vs丄f/Li)。该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为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氮化物或合金。作为金属氧化物,例如可以列举鴒氧化物(wo3)、非晶锡氧化物、锡硅氧化物(SnSi03)、氧化硅(SiO)、含钬氧化物、锂钛氧化物等。作为含钛氧化物,可以列举Ti02、含有Ti和选自P、V、Sn、Cu、Ni和Fe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金属复合氧化物等。Ti02优选为锐钬矿型、热处理温度为300~500C的低结晶性的。作为含有Ti和选自P、V、Sn、Cu、Ni和Fe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金属复合氧化物,例如可以列举Ti02-P205、Ti02-V205、Ti02-P2Os-Sn02、Ti02-P2Os-MeO(M是选自Cu、Ni和Fe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等。该金属复合氧化物,优选是结晶性低、结晶相和非晶相共存、或者非晶相单独存在的显孩t结构。通过使之为这种显孩史结构,可以大幅地提高循环性能。作为金属硫化物,例如,可以列举硫化钛(TiS2)、硫化钼(MoS2)、硫化铁(FeS、FeS2、LixFeS2)等。作为金属氮化物,例如,可以列举锂钴氮化物(LixCoyN、0<x<4,0<y<0.5)等。作为锂合金,可以列举锂铝合金、锂锌合金、锂镁合金、锂硅合金、锂铅合金等。尤其优选含有锂钛氧化物的负极活性物质。作为锂钛氧化物,例如,可以列举尖晶石型钛酸锂(例如,Li4+xTi5012、x是-Kx《3,优选0<x")、Li2+yTi307(y是-Ky《3)等的斜方锰矿型钛酸锂等。从循环性能来看,尤其优选尖晶石型钛酸锂。这是由于即使平均粒径在lum以下,也难以引起非水电解质的分解,负极的体积变化小,因此快速充电时的长期循环寿命性能非常优异的缘故。负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更优选的范围是0.3"111以下。但是,如果平均粒径小,则容易引起粒子的凝聚,有可能招致负极的均质性降低,因此下限值优选为0.001jam。平均粒径lpm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优选反应合成活性物质原料、作为活性物质前体制备lMm以下的粉末,通过使用球磨机和喷磨机等粉碎机对烧成处理后的粉末实施粉碎处理至1Um以下而得到。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可使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岛津SALD-300),采用下述方法测定首先,在烧杯中添加约O.lg试样、表面活性剂和l2mL蒸馏水,充分搅拌后,注入搅拌7JOff中,以2秒间隔测定64次光强度分布,分析粒度分布数据。负极集电体优选由铝箔或铝合金箔形成。另外,铝箔和铝合金箔的平均结晶粒径优选为50pm以下。更优选的平均结晶粒径为10|um以下。虽然平均结晶粒径越小,负极集电体的化学和物理强度越高,但是为了获得优异的导电性,希望^t细组织为结晶质,因此平均结晶粒径的下限值优选为0.01lim。通过使平均结晶粒径在50Mm以下,可以飞跃地提高铝箔或铝合金箔的强度。通过增大该负极集电体强度,可以使物理和化学的耐性增强、减少负极集电体的断裂。尤其是可以防止在高温环境下(40。C以上)的it^t电长期循环中显著的负极集电体的由溶解腐蚀导致的劣化,从而可以抑制电极电阻的增大。进而通过抑制电极电阻的增大,焦耳热降低,可以抑制电极发热。另外,通过增大负极集电体强度,即使对负极施加高的加压压力,集电体也不会断裂。由此,可以使负极高密度化,容量密度提高。通常地,在对电极施加压力时,负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越小,对负极集电体的负荷越大。通过使用平均结晶粒径为50nm以下的铝箔或平均粒径为50pm以下的铝合金箔作为负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可以耐受由平均粒径为1jum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所产生的、对电极施加压力时的强负荷,因此可以避免加压时的负极集电体的断裂。另外,通过使负极高密度化,热传导率增加、可以提高电极的放热性。另外,通过抑制电池的发热和提高电极的放热性的协同效应,可以抑制电池温度上升。平均结晶粒径的范围为50jLim以下的铝箔或铝合金箔,受到材料组成、杂质、加工条件、热处理过程和正火的加热条件和冷却条件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上述结晶粒径可以在制造工序中,通过有机地组合上述各种因素而进行调整。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用日本制箔制的PACAL21来制作负极集电体。具体地,平均结晶粒径为50pm以下的铝箔可以通过^f吏平均结晶粒径为卯jam的铝箔在50250X:下退火处理后,冷却至室温而制作。另一方面,平均结晶粒径为50|im以下的铝合金箔可以通过^f吏平均结晶粒径为卯Um的铝合金箔在50~250"C下退火处理后,冷却至室温而制作。铝和铝合金的平均结晶粒径可以通过以下iJL明的方法来测定。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负极集电体表面的组织。测定在lmmxlmm的视场内存在的晶粒数n,由下述(2)式计算出平均晶粒面积S(nm2)。S-(1x106)/n(2)其中,(1x106)所表示的值是lmmxlmm的视场面积(|im2),n是晶粒数。用所得的平均晶粒面积S,4戈入下述(3)式,计算出平均结晶粒径d(pm)。对5个地方(5个视场)进行这样的平均结晶粒径d的计算,其平均值作为平均结晶粒径。另外,假设误差为约5%。d=2(S/ir)1/2(3)负极集电体的厚度优选为20|im以下。铝箔的纯度优选为99.99%以上。作为上述铝合金,优选含有镁、锌、锰、硅等元素的合金。另外,铁、铜、镍、铬等过渡金属量优选为100ppm以下。作为导电剂可以使用碳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乙炔炭黑、炭黑、焦炭、碳纤维、石墨等。作为粘结剂,例如,可以列举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氟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配合比,优选为负极活性物质80~95重量%、导电剂3~18重量%、粘结剂2~7重量%的范围。负极例如可以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悬浮在合适的溶剂中,将该悬浮物涂敷在负极集电体上,干燥,施压而制作。上述负极集电体的每一面的负极层厚度优选为5~100nm。尤其为550Mm的范围时,大电流下的充电放电时的热传导性高,可以抑制急剧的发热,因此优选。(2)正极正极具有正极集电体、在上述正极集电体的一面或两面上担载的、含有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正极层。正极活性物质中可以使用快速充电性能优异的材料。具体地,可以列举LixC0yMi-yO2(M为选自Ni、Mn、Al和Sn之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元素、0<x<l.l,(XyO所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通过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正极电阻成分和进一步降低充电时的正极电位,可以提高充电速度。更优选的正极活性物质为LixCOyNizMnhy-zOz(其中,0<x<l.l,0.1<y<0.6、0.1<z<0.8)。通过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大幅地提高快速充电性能,大幅地提高再生能力。正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优选为3jam以上。由此,可以抑制高温时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可以大幅地改善在高温下U0。C以上)驱动时或贮藏时的电池的电阻上升的劣化。更优选的范围为3lam以上、6jam以下。作为正极集电体,可以列举铝箔或铝合金箔,优选平均结晶粒径为50iam以下。更优选为10jam以下。通过4吏平均结晶粒径的范围为50|im以下,可以飞跃地增大铝箔或铝合金箔的强度,可以高的加压压力将正极高密度化,可以提高容量密度。平均结晶粒径越小,越可以减少针孔和裂紋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正极集电体的化学强度和物理强度。为了使集电体的微细组织为具有结晶质的组织、确保适当的石H,平均结晶粒径的下限值优选为0.01jim。正极集电体的厚度优选为20jam以下。作为导电剂,可以列举例如乙炔炭黑、炭黑、石墨等。作为粘结剂,可以列举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氟系橡胶等。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配合比优选为正极活性物质80~95重量%、导电剂3~18重量%、粘结剂2~7重量%的范围。正极例如可以通过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悬浮在合适的溶剂中,将该悬浮物涂敷在正极集电体上,干燥,施加压力而制作。上述正极集电体的每一个面的正极层厚度优选为5~250pm。尤其为5~200jim的范围时,大电流下的充电放电时的热传导性高,可以抑制急剧的发热,因此优选。(3)非水电解质作为非水电解质,可以列举通过将电解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制备的液状非水电解质、将上述液状非水电解质和高分子材料复合化而成的凝胶状非水电解质、或将锂盐电解质和高分子材料复合化而成的固体非水电解质。另外,也可以使用含有锂离子的常温熔融盐(离子性熔融物)。液状非水电解质可以通过将电解质以0.5~2mol/L的浓度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制备。作为电解质,例如,可以列举LiCi04、LiPF6、LiBF4、LiAsF6、LiCF3S03、LiN(CF3S02)2、LiN(C2F5S02)2、Li(CF3S02)3C、LiB[(OCO)22等。使用的电解质的种类可以为1种或2种以上。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以列举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等环状碳酸酯,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基乙基酯(MEC)等链状碳酸酯,二甲氡基乙烷(DME)、二乙氧基乙烷(DEE)等链状醚,四氢呋喃(THF)、二氧杂戊环(DOX)等环状醚,Y-丁内酯(GBL)、乙腈(AN)、环丁砜(SL)等单独或混合溶剂。如果是含GBL的非水电解质,那么可以进一步降低充电时的气体产生量。如果除了GBL以外,还含有选自PC和EC之中的至少一种,则更优选。作为高分子材料,例如,可以列举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聚环氧乙烷(PEO)等。另外,常温熔融盐(离子性熔融物)是由锂离子、有机物阳离子和有机物阴离子构成、在100"C以下、优选在室温以下也是液体。在正极和负极之间,可以配置隔板。作为隔板,例如可以是合成树脂制的无纺布、聚乙烯多孔质薄膜、聚丙烯多孔质薄膜等。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被收纳入容器内。作为容器,可以使用层合薄膜制容器、金属制容器等。作为形状,可以列举为扁平形、方形、圆筒形、硬币形、纽扣形、片形、叠层形、搭载在电动汽车等上的大型电池等。作为层合薄膜,例如,可以列^有金属层和覆盖金属层的树脂层的多层薄膜。为了轻量化,金属层优选是铝箔或铝合金箔。树脂层是用于增强金属层的,可以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高分子形成。层合薄膜制容器例如可以通过热熔合来粘结层合薄膜而得到。层合薄膜的厚度优选的范围为0.5mm以下。另外,层合薄膜的厚度的下限值优选为O.Olmm。金属制容器优选由铝或铝合金形成。铝或铝合金各自的平均结晶粒径优选为50|um以下。通过^f吏平均结晶粒径为50|im以下,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金属制容器的强度增大,即使使容器的壁厚变薄,也可以确保充足的机械强度。由此,由于可以提高容器的放热性,可以抑制电池温度的上升。另外,通过提高能量密度,可以使电池轻量化和小型化。另外,更优选在10Mm以下。虽然平均结晶粒径越小,容器的化学和物理强度越高,但是,由于为了获得优异的导电性而希望微细组织为结晶质,因此平均结晶粒径的下限值优选为0.01jim。这些特征适合于要求高温条件、高能量密度等的电池、例如车栽用二次电池。金属制容器的板厚的优选范围为0.5mm以下。另夕卜,金属制容器的板厚的下P艮值优选为0.05mm。上述铝箔的纯度优选为99.99%以上。作为上述铝合金,优选是含有镁、锌、硅等元素的合金。另一方面,铁、铜、镍、铬等过渡金属优选为100ppm以下。金属制容器可以通过激光进行封口。因此,与层合薄膜制容器相比,可以减少密封部的体积,可以提高能量密度。接着,对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进行说明。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除了使用以下所说明的正极和负极以外,可以使用与在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中所说明的同样的构成。(负极)该负极具有负极集电体、在负极集电体的一面或两面上担载的、含有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负极层。在负极活性物质中,可以使用嵌A^t出锂离子的碳物质。碳物质例如可以列举天然石墨、人&墨、焦炭、气相生长碳纤维、中间相沥青系碳纤维、球状碳、树脂烧成碳。更优选的碳物质可以列举天然石墨、Ait^墨、中间相沥青系碳纤维、球状碳。优选碳物质的X射线衍射(002)晶面的面间距d。Q2为0.340nm以下。由此,可以提高第一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因此可以更加延长电源系统的放电时间。更优选的碳物质是&02为0.337nm以下的石墨质材料,尤其优选以天然石墨为原料的石墨材料。通过4吏用d002为0.337nm以下的石墨质材料作为碳物质,同时使用与第二电池组相同的正极活性物质,能量密度提高,由此可以进一步延长改电持续时间。同时,由于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放电曲线与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放电曲线一致,因此电池组的充电深度容易控制、电池组的残余量容易管理。另外,由于可以采用共通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进行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的控制,因此可以降4良电源系统的成本和尺寸。碳物质的形状优选为鳞片状、粒状、球状。负极集电体优选由铜箔形成。负极集电体的厚度优选为20Mm以下。作为构成负极的导电剂,可以使用碳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乙炔炭黑、炭黑、焦炭、碳纤维、石墨等。作为粘结剂,例如可以列举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氟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等。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配合比优选为负极活性物质80~100重量%、导电剂3~18重量%、粘结剂2~7重量%的范围。负极例如可以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悬浮在合适的溶剂中,将该悬浮物涂敷在负极集电体上,千燥,施加压力而制作。负极集电体的每一个面的负极层厚度优选为30~250jam。尤其优选为50200iLim的范围,这样在低负荷放电时可以获取高容量。(正极)在正极中,可以使用与在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中所说明的同样的正极。但是也可以使用以下所说明的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列举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例如,作为氧化物,例如可以列举Mn02等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镍,例如LUVIn204或LixMn02等锂锰复合氧化物,例如LixNi02等锂镍复合氧化物,例如LixCo02等锂钴复合氧化物,例如LiNh.yC0yO2等锂镍钴复合氧化物,例如LiMnyC(h-y02等锂锰钴复合氧化物,例如LixMn2.yNiy04等尖晶石型锂锰镍复合氧化物,例如LixFeP04、LixFei_yMnyP04、LixCoP04等具有橄榄石结构的锂磷酸氧化物,例如Fe2(S04)3等硫酸铁,例如V20s等钒氧化物等。再者,x、y只要不特别说明,优选为0~1的范围。例如,作为聚合物,可以列举聚苯胺、聚吡咯等导电性聚合物材料,二硫醚系聚合物材料等。此外,还可以使用硫(S)、氟化碳等。作为优选的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列举锂锰复合氧化物、锂镍复合氧化物、锂钴复合氧化物、锂镍钴复合氧化物、尖晶石型锂锰镍复合氧化物、锂锰钴复合氧化物、锂磷酸铁等。原因是这些物质可以获得高的正极电压。其中,如果使用锂锰复合氧化物、锂镍复合氧化物、锂钴复合氧化物、锂镍钴复合氧化物、锂锰钴复合氧化物,则可以抑制在高温环境下与非水电解质的反应,可以大幅地提高电池寿命。另外,也优选使用由LiaNibCocMnd02(其中,摩尔比a、b、c和d为(Ka(1.1、b+c+d=1)所表示的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通过使用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可以获得高的电池电压。摩尔比a、b、c和d的更优选的范围是(Ka".l、0.1<"0.5、(Kc<0.9、0.1<cK0.5。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电源系统可搭载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双轮车、电车等电动车中。参照搭载了电源系统的混合动力汽车、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第1~第3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搭载了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电源系统1的混合动力汽车2的框图。该电源系统1备有电池组3、和升压机构4。电池组3备有第一电池组(电池組A)、第二电池组(电池组B)和电池控制单元(BMU;batterymanagementunit)5。电池组A与电池组B通过控制器装置6并联连接。控制器6具有DC/DC转换器,当从后面所述的图4所示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接收信号时,就通过电池组B对电池组A进行充电,因而担负控制电池组B的电流电压特性的任务。利用电池组B进行的电池组A的充电,优选是恒流恒压充电。电池组A、B分别与升压机构4连接。升压机构4是将输入的电能的电压值提高至设定值再进行输出的机构。在升压机构4中,混合动力汽车2的马达7和发电机8连接。马达7是用于驱动车轮9的。另外,发电机8与发动机10连接。另外,电源系统1的BMU5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与发电机8和马达7连接。电池组A、B是具备以第一、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为单电池,将多个单电池串联或并联连接的组件的电池组。电池组A、B分别例如如图2所示,可以在与BMU5—体化的状态下收纳到框体内。单电池21由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或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例如具有图3所示的扁平形结构。如图3所示,电极组11具有使隔板14介在于正极12和负极13之间、巻绕成螺旋状并使之成为扁平形状的结构。电极组ll例如通过使隔板14介在于正极12和负极13之间、巻绕成螺旋状并使之成为扁平形状之后,实施加热加压而制作。电极组11中的正极12、负极13和隔板14也可以通过具有粘结性的高分子而形成一体化。带状的正极端子15与正极12电连接,另一方面,带状的负极端子16与负极13电连接。该电极组11以使正极端子15和负极端子16的端部从容器17突出的状态被收纳到层合薄膜制容器17内。另外,层合薄膜制容器17通过热封而形成密封。单电池21的额定容量优选在2Ah以上、100Ah以下。额定容量更优选的范围为3Ah以上、40Ah以下。这里,所谓额定容量是指在0.2C速率下放电时的容量。单电池21的个数优选为5个以上、500个以下。个数的更优选的范围为5个以上、200个以下。另外,在车载用途中,为了获得高电压,优选串联连接单电池21。按照图2、4所示的那样,多个单电池21以串联连接的状态在厚度方向上层叠。所得的电池组A、B通过胶粘带23而一体化。对于正极端子15和负极端子16突出的側面,配置印刷配线皿24。印刷配线基板24上搭载有图4所示的BMU5和温度传感器25。BMU5具有充放电控制电路26、充电隔断电路27、和放电隔断电路28。电池组A、B也可以分别具有BMU5,图4中,BMU5在电池组A、B间是共通的。作为电压检测工具的电压检测电路46a,分别连接在单电池21彼此的各连接点上,以便可以测定电池组A中所包括的全部的单电池21的电压。点上,以便可以检测电池組B中包括的所有单电池21的电压。其中,电池组A、B包含并联连接的场合,并联的组由于电压相等,因此对于并联的1组测定一个部位的电压即可。由电压检测电路46a、46b检测的检测信号,通过配线29被发送到充放电控制电路26。作为电流检测工具的电流检测电路47a、47b,与电池组A、B的正极侧配线30连接,检测电流值,检测结果被发送至充放电控制电路26。电流检测电路47a、47b可以与电池组A、B的负极侧配线32连接。通过电流检测电路47a、47b,检测第一、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各自的充电电流和;改电电5充。电池组A、B各自备有温度传感器25a、25b。温度传感器25a、25b计测电池组A、B各自的单电池21全部的温度。另外,温度传感器25a、25b也可以设置成测定多个单电池21中的任意单电池的温度。在测定一部分单电池21的温度时,优选测定位于电池组A、B的中段的单电池21的温度。另夕卜,温度传感器25a、25b的最大检测温度为电池组A、B的温度。另外,优选测定温度传感器21的平面部的中央温度。由温度传感器25a、25b测定的结果,作为检测信号通过配线29发送至充放电控制电路26。在充放电控制电路26中,如果输入电池组A、B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的信息,则基于输入信号,运算电池组A、B的现在的充电深度,并将其与电池組A、B的目标充电深度进行比较。现在的充电深度和目标充电深度的差较大时,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6、马达7或发电机8,因而形成电池组A、B的充放电。另夕卜,通it^充放电控制电路26发送信号至充电隔断电路27或放电隔断电路28,来停止电池组A、B的充电或放电。这样可以控制电池组A、B的充》文电。充放电控制电路26不仅仅在控制电池组A、B的充电深度的场合,在达到设定的条件时也将信号发送至充电隔断电路27或放电隔断电路28。所谓设定的条件,例如是温度传感器25的检测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以上时,检测单电池21的过充电、M电、过电流等时等。该检测方法可以针对各个单电池21或电源电池21全体来进行。在检测各个单电池21的场合,可以检测电池电压、也可以检测正极电位或负极电位。在后者的场合,在各个单电池21中插入用作为参照极的锂电极。如图2和图4所示,电池组A、B的正极测配线30与印刷配线^24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的正极侧接线柱电连接。电池组A、B的负极侧配线32与接。对于各电池组A、B,在正极端子15和负极端子16突出的侧面以外的三个侧面上,配置由橡胶或树脂形成的保护片34。在正极端子15和负极端子16突出的侧面和印刷配线基板24之间,配置由橡胶或树脂形成的块状的保护块35。该电池组A、B分别与各保护片34、保护块35和印刷配线基板24—起收纳到收纳容器36中。即,收纳容器36的长边方向的两个内侧面和短边方向的内侧面各自都配置保护片34,在短边方向的相反侧的内侧面上配置印刷配线基板24。电池組A、B分别位于由保护片34和印刷配线M24包围的空间内。在收纳容器36的上面安装盖37。另外,电池组A、B的固定可以使用热收缩管来代替胶粘带23。这时,在电池组的两侧面配置保护片,套上热收缩管后,使该热收缩管热收缩,捆束电池组。另外,图2、4所示的单电池21是串联连接的,但是为了增大电池容量,也可以并联连接。当然,也可以串联、并联地连接组装的电池组。以下对具备这种电源系统1的混合动力汽车2的工作进行说明。对于混合动力汽车2的马达7,通过升压机构4供给电池组A的电能。在BMU5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中,如果电池组A的充电深度小于设定值,就向放电隔断电路28发送信号,电池组A的放电被中断。来自电池组A的输出一中断,就切换成由发动机10进行行使驱动。电池组A按照前面叙述的那样,通过电池组B充电。电池组B的充电,在通过马达7的驱动使混合动力汽车2行使的场合,可以通过升压枳i构4供给制动时来自马达7的再生能量来进行。在发动机10驱动的场合,制动时来自发动机10的再生能量通过发电机8和升压机构4供给电池组B。在BMU5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中,当电池组B的充电深度达到设定值时,就向充电隔断电路27发送信号,电池组B的充电被中断。根据这样的混合动力汽车2,可以通过利用来自马达7或发动机10的再生能量对电池组B充电,来提高再生充电的效率。同时,通it^电池组A向马达7供给电能,可以实现电源系统的长时间放电。另外,在上述图1所示的电源系统中,没有安装冷却风扇,但也可以导入冷却风扇来冷却电池组。另外,也可以^_用交流马达来代替直流马达。但这时需要整流器。另外,电池组A、B中使用的扁平形非水电解质电池,并不限于上述图3所示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图5、6所示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层合薄膜制的容器17内,收纳了叠层型电极组18。叠层型电极组18如图6所示,具有使隔板14介在于正极12和负极13之间并交替层叠的结构。正极12存在多个,分别具有正极集电体12a、和担载于正极集电体12a的两面的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层12b。负极13存在多个,分别具有负极集电体13a、和担载于负极集电体13a的两面的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层13b。各个负极13的负极集电体13a,其一边从正极12中突出。从正极12中突出的负极集电体13a与带状的负极端子16电连接。带状的负极端子16的前端从容器17引出到外部。另外,虽然这里没有图示,但是正极12的正极集电体12a,其位于负极集电体13a的与突出边相反的一侧的边从负极13突出。从负极13中突出的正极集电体12a与带状的正极端子15电连接。带状的正极端子15的前端位于与负极端子16相反的一侧,从容器17的边引出到外部。(第二实施方式)图7表示搭载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源系统1的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41的框图。该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41除了具有充电器42以外,还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充电器42在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41没有行使时,与外部电源43连接,进4亍电池组A、B的充电。另外,充电器42与BMU5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连接。对于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41的马达7,通过升压机构4供给电池组A的电能。在BMU5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中,当电池組A的充电深度低于设定值时,就向放电隔断电路28发送信号,电池组A的放电被中断。如果来自电池组A的输出中断,那么切换成由发动机10进行驱动。电池组A由电池组B或充电器42充电。电池组B的充电,在通过马达7的驱动而使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41行使时,通过升压机构4供给制动时的马达7的制动能量来进行。在发动机10驱动的场合,通过发电机8和升压机构4,向电池组B供给制动时的发动机10的制动能量。在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41没有行使的情况下,利用充电器42进行电池组B的充电。在BMU5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中,如果电池组B的充电深度达到了设定值,那么向充电隔断电路27发送信号,电池组B的充电被中断。根据这种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41,由于利用来自马达7或发动机10的再生能量对电池组B充电,因此可以提高再生充电的效率,同时,通过从电池组A向马达7供给电能,可以实现电源系统的长时间放电。(第三实施方式)图8表示搭栽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电源系统1的电动汽车44的框图。该电动汽车44没有搭载发动机10和发电机8,并且具有充电器42,除此以外,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充电器42在电动汽车44没有行使时,与外部电源43连接,进行电池组A、B的充电。另外,充电器42与BMU5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连接。电池组A的电能通过升压机构4供给电动汽车44的马达7。在BMU5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中,如果电池组A的充电深度低于设定值时,则向放电隔断电路28发送信号,电池组A的放电被中断。电池组A由电池组B或充电器42充电。电池组B的充电,在通过马达7的驱动使电动汽车44行使的场合,通过升压机构4供给制动时的马达7的制动能量来进行。在电动汽车44没有行使的场合,由充电器42进行电池组B的充电。在BMU5的充放电控制电路26中,如果电池组B的充电深度达到设定值,就向充电隔断电路27发送信号,电池组B的充电被中断。根据这样的电动汽车44,可以利用来自马达7的再生能量对电池組B进行充电,从而提高再生充电的效率,同时,通it^电池组A向马达7供给电能,可以实现电源系统的长时间放电。[实施例以下,参照上述的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宗旨,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所披露的实施例。(实施例1)对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负极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将作为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0.3nm、锂嵌入电位为1.55V(vs丄i+ZLi)的尖晶石型钛酸锂(1^4115012)粉末、作为导电剂的平均粒径为0.4jnm的碳粉末、和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混合并使得重量比为卯7:3,然后g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中,制备出浆液。将所得浆液涂敷在厚度为12jam的平均结晶粒径为50um的铝合金箔(纯度99.4%)上,干燥、通过加压工序,制作出电极密度为2.4g/ci^的负极。另外,锂嵌入电位采用以下说明的方法进行测定。将负极切成lcmxlcm的大小,形成作用极。通过玻璃过滤器(隔板)使作用极和由2cmx2cm的锂金属箔形成的对电极对置,插入锂金属作为参照极并避免作用极和对电极接触。将这些电^Ut入3极式玻璃电池中,作用极、对电极、参照极各自与玻璃电池的端子连接,注入50ml电解液,该电解液是在EC和BL以体积比25:75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剂中,溶解2mol/L的LiBF4而得到的电解液,在电解液充分浸渗到隔板和电极中的状态下,密闭玻璃容器。所制作的玻璃电池配置在25X:的恒温槽内,测定以0.1mA/cit^的电流密度充电时的作用极的锂离子嵌入电位。对正极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将作为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3.3pm的锂钴镍锰氧化物(LiCo1/3Ni1/3Mn1/302)、作为导电剂的石墨粉末、和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混合并使得重量比为87:8:5,然后*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中,制备出浆液。将所得浆液涂敷在厚度为15|im的平均结晶粒径为12inm的铝箔(纯度99.99%)上,干燥、通过加压工序,制作出电极密度为3.0g/cm3的正极。容器使用了厚度O.lmm的含有铝的层合薄膜。该含铝的层合薄膜的铝层厚度约为0.03mm,平均结晶粒径约为100|lim。在增强铝层的树脂中,使用了聚丙烯。容器是通过热熔合层合薄膜而加工出的。接着,将带状的正极端子与正极电连接,同时,将带状的负极端子与负极电连接。4^f度为12lim的由聚乙烯制的多孑L质薄膜形成的隔板与正极密合地覆盖其上。按对置方式将负极重叠于由隔M盖的正极上,将它们巻绕成螺旋状,制作出电极组。对该电极组施加压力,使其成型成扁平状,在容器中插入成型为扁平状的电极组。在EC和GBL以体积比(EC:GBL)为1:2的比例混合的有机溶剂中,溶解1.5mol/L的锂盐LiBF4,制备液状的非水电解质。所得的非水电解质被注入到容器内,制作出具有上述图3所示的结构、厚度为6.5mm、宽度为70mm、高度为100mm的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重量为卯g、公称容量为3000mAh。串联连接6个该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然后固定在塑料板上,形成为l个组件。串联连接20个该组件,制作出电源系统的电池组B(额定电压264V、额定容量为3Ah)。接着,对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负极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将作为活性物质的doo2为0.3356nm、平均粒径为10|im的粒状天然石墨、和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混合并使得重量比为95:5,然后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剂中,制备浆液。将所得浆液涂敷在厚度为12pm的铜箔(纯度99.9%)上,干燥、通过加压工序,制作出电极密度为1.3g/cn^的负极(单面的负极层厚度为150|am)。碳物质的(002)晶面的面间距do()2可以由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通过半值宽度中点法求得。这时,不进行洛伦兹散射等的散射修正。对正极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将作为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3jam的锂钴氧化物(LiCo02)、作为导电材料的石墨粉末、和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混合并使得重量比为87:8:5,然后M在N-甲基他咯烷酮(NMP)溶剂中,制备浆液。将所得浆液涂敷在厚度为15nm的平均结晶粒径为12um的铝箔(纯度99.99%)上,干燥、通过加压工序,制作出电极密度为3.5g/cm3的正极。容器使用了厚度为0.1mm的含铝的层合薄膜。该含铝的层合薄膜的铝层的厚度约为0.03mm,平均结晶粒径约为100um。在增强铝层的树脂中使用了聚丙烯。容器是通过热熔合层合薄膜而加工出的。接着,将带状的正极端子与正极电连接,同时,将带状的负极端子与负极电连接。使厚度为12ym的由聚乙烯制的多孔质薄膜形成的隔板与正极密合地覆盖其上。按对置的方式将负极重叠在由隔板覆盖的正极上,将它们巻绕成螺旋状,制作出电极组。对该电极组施加压力,使其成型成扁平状,在容器中插入成型为扁平状的电极组。在EC和DEC以体积比(EC:DEC)为1:3的比例混合的有机溶剂中,溶解1.5mol/L的锂盐LiPF6,制备液状的非水电解质。所得的非水电解质被注入到容器中,制作具有上述图3所示的结构、厚度为13mm、宽度为70mm、高度为150mm的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重量为400g、公称容量为12Ah。串联连接3个该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然后将其固定在塑料板上,形成1个组件。串联连接20个该组件,制作出电源系统的电池组A(额定电压210V、额定容量为20Ah)。4吏用该电池组B、电池组A、电池控制单元(BMU)和升压机构,制作出上述图8所示的电源系统。将所得的电源系统在45"C的环境下,搭载在电动汽车上,设定电池组A的充电深度(SOC)为20%、电池组B的SOC为40。/。。一边利用马达的再生能量,在IOOA(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为1111A/kg)、280V(28kW)下对电池组B进行1分钟的快速充电,一边从电池组B通过DC-DC转换器在50A恒流(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为125A/kg)、最大电压250V下,对电池组A进行充电至SOC为60%为止,以便SOC值维持在40。/。。然后,测定由电池组A在相当于220V、4A的输出(0.88kW)的恒速行使IHf下驱动马达的时间。所得的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如下Wl所示。另夕卜,将该一系列操作重复进行1000次,测定IOOO次,测定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其结果如下述表l所示。(实施例2)除了设定马达驱动试验时的电池组B的SOC为20%以外,其余与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l。(实施例3)除了设定马达驱动试验时的电池组B的SOC为60%以外,其余与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l。(实施例4)除了设定马达驱动试验时的电池组B的SOC为80%以外,其余与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l。(实施例5)除了在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平均粒径为3.0nm的LiCoo.97Sno.03O2以外,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电源系统和电动汽车,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1。(实施例6)除了在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平均粒径为6jam的锂钴镍锰氧化物(LiCo1/3Ni1/3Mn1/302)以外,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电源系统和电动车,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l。(实施例7)除了在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平均粒径为5|im的LiNio.sCO(U5Alo.o502以外,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电源系统和电动车,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1。(实施例8)除了在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中使用难石墨化性碳(d002为0.37nm、平均粒径为10|am)以外,制作与实施例1同样的电源系统和电动车,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其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比较例1)除了制作图11所示的去除了电池组B的由电池组A形成的电源系统1以外,制作和实施例1同样的电源系统和电动车,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1。(比较例2)除了在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平均粒径为lpm的LiCo02以外,制作和实施例1同样的电源系统和电动车,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1。(比较例3)除了设定马达驱动试验时的电池组B的SOC为卯%以外,和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l。(比较例4)除了设定马达驱动试验时的电池组B的SOC为10%以外,和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相同,测定初期马达驱动时间和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l。表l中一并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实施例18的电源系统,循环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相对于初期马达驱动时间的维持率高,快速充电下的循环劣化小。这是由于电池组B的高的快速充电性能,因而电源系统的输入特性优异、电源系统充电时的劣化小。与此相对,在没有使用电池组B的比较例1的电源系统、使用LiCo02作为电池组B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比较例2的电源系统、设定电池组的SOC为不足20%的比较例4的电源系统中,虽然初期驱动时间长,但是,循环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的下降率大。另一方面,电池组的SOC超过80%的比较例3的电源系统,其初期马达驱动时间比实施例1~8的短。另外,通过比较实施例1~4发现在电池组B的SOC为40。/。以上、60%以下的实施例1、3中,循环1000次后的马达驱动时间相对于初期马达驱动时间的维持率高。测定实施例1的电池组A的单电池(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实施例1的电池组B的单电池(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和实施例8的电池组A的单电池(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放电曲线,其结果如图9所示。图9中的纵坐标表示单电池电压(V)、横坐标表示单电池的放电容量深度(%)。从图9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电池组A的单电池放电曲线,其斜率和电压平坦部的长度与实施例1的电池组B的单电池放电曲线非常相似。由此,容易控制电池组A、B的SOC,可以准确地检测电池组A、B的残余容量。另外,由于通过控制SOC,可以切实地抑制单电池的过充电和it^电,因此循环性能也提高。另一方面,实施例8的电池组A的单电池放电曲线与实施例1的电池组B的单电池的放电曲线相比,电压平坦性低。另外,测定实施例l、5、6的电池组B的单电池(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放电曲线,其结果如图10所示。图10中的纵坐标表示单电池电压(V)、横坐标表示单电池的放电容量深度(o/。)。由图10可以看出使用在LixC0yMi-yO2的元素M使用选自Ni、Mn和Sn之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实施例1、5,与元素M使用Al的实施例6相比,电压平坦性优异,更容易控制电池组的SOC。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以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具体化。另外,通过适当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可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表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削除几个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构成要素。本发明中表示数值范围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数。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第一电池组是由具备正极和含有碳物质的负极的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并向外部供给电能的电池组;第二电池组是由具备负极和正极的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在充电深度为20%~80%的范围充电以使得所述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比所述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大,并向所述第一电池组供给电能的电池组,其中,所述负极含有相对于Li+/Li,锂嵌入电位为0.4V以上、平均粒径为1μm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含有由LixCoyM1-yO2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其中M为选自Ni、Mn、Al和Sn之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元素,0<x≤1.1、0<1<y。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中,所述碳物质是(002)晶面的面间距d(jo2为0.337nm以下的石墨质材料,并且所述正极含有所述锂金属氧化物。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金属氧化物由LixC0yNizMnLy陽zO2表示,其中,0<x<l.l、0.1<y<0.6、0.1<z<0.8。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尖晶石型锂钛氧化物。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与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共通的充放电控制电路。6.—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系统。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充电下的循环性能优异的电源系统、和具有该电源系统的电动车。本发明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电池组A和第二电池组B,第一电池组A是由具备正极和含有碳物质的负极的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并向外部供给电能的电池组;第二电池组B是由具备负极和正极的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构成,在充电深度为20%~80%的范围内充电以使得所述第二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比所述第一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充电电流密度(A/kg)大,并向所述第一电池组A供给电能的电池组,其中所述负极含有相对于Li<sup>+</sup>/Li,锂嵌入电位为0.4V以上、平均粒径为1μm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含有由Li<sub>x</sub>Co<sub>y</sub>M<sub>1-y</sub>O<sub>2</sub>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M为选自Ni、Mn、Al和Sn之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元素,0<x≤1.1、0<1<y。文档编号B60L11/18GK101150209SQ20071015406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申请日期2007年9月13日优先权日2006年9月15日发明者原田康宏,稻垣浩贵,馆林义直,高见则雄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