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自行车及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60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休闲自行车及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具体涉及休闲自行车及车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实用新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既经济又便利的交通工具, 目前已经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现有自行车的车轮都是圆环状的,其设计原理是为了保证 自行车的重心在行进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使其行进平稳。然而,随着社会的 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自行车不再仅仅满足作为一种交通代步工具,其在锻炼健 身、旅游观光等休闲娱乐领域的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旅游景点,休闲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代步,购物,健身以及旅游观光工具,普 遍受到游客的喜爱。然而,目前旅游景点的休闲自行车多为双人、三人等多人休闲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所达到的仅是一种供多人共享快乐的效果,游客的骑车感觉并没有实质性的改 变,从而无法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的休闲性和娱乐性的要求,因此,当其新鲜感逐渐减弱之 后,这种休闲自行车的吸引力不复存在。 另据近年来研究的结果表明,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 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具体体现在(l)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现代运动 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骑自行车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 以开发,防止其早衰及偏废。(2)提高心肺功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 运动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相同。此项运动不仅使下肢髋、膝、踝3对关 节和26对肌肉受益,而且还可使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关节、韧带也 得到相应的锻炼。(3)益寿延年。根据国际有关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各种不同职业 人员中,邮递员的寿命最长,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传递信件时常骑自行车的缘故。鉴于此, 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锻炼健身的一种最常用的选择,然而,人们锻炼健身的目的是在最 短的时间消耗最多的热量,因此,如何提高骑自行车健身的效率为人们所关注。 综上所述,休闲自行车已经成为目前锻炼健身、旅游观光等休闲娱乐领域的一种 重要工具,但是,现有的休闲自行车在提供新奇感和健身效率方面存在不足,迫切需要一种 能够满足人们更高追求的休闲自行车。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现有的休闲自行车在骑车感觉和健身锻炼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更高 追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休闲自行车和车轮。休闲自行车车轮包括轮辋、轮毂以 及连接轮辋和轮毂的多根辐条,所述轮辋呈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四个角部分别呈圆弧状,圆 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条侧边光滑过渡,轮毂中心至圆弧状角部中心的距离与轮毂中心
至轮辋各边的距离之比为i. i i.2 : i。 上述方案中,轮辋的四条边均呈外凸圆弧形且圆弧的圆心均与轮毂的轴心有 15 25CM的偏心距。[0008] 所述辐条为矩形管型材。 所述辐条的宽度小于轮辋的宽度,且辐条宽边的侧面与轮辋的侧面平行。 所述辐条的数量为四根,与轮辋的侧边相互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休闲自行车,包括上述的休闲自行车车轮。 本实用新型,休闲自行车车轮同以往的圆环形车轮不同,其外形接近正方形,四条
边有较明显的外凸弧度且四个角也呈圆弧状,车轮对角线的长度大于两侧边之间的距离,
克服了以往自行车轮必须为圆形的技术偏见,当车轮每转动一周时,随着角部和侧边分别
与地面的接触,车轮会产生30mm 80mm的起伏,从而使驾驶者的身体重心产生上下浮动,
由此产生了起伏感。这种起伏感一方面满足了驾驶者追求新奇的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
锻炼健身的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辐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轮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休闲自行车和车轮,该自行车的车轮同以往的圆环形车轮 不同,外形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四条边有较明显的外凸弧度且四个角也呈圆弧状,用四 根相互垂直的矩形管型材代替了现有的辐条,该自行车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及锻炼健身,一 方面能够给驾驶者提供一种周期性的上下起伏感,增加骑车的乐趣;另一方面能够增加身 体消耗,提高健身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作出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如 图1、图2所示,休闲自行车车轮包括轮辋1、轮毂2以及连接轮辋l和轮毂2的多根辐条3, 轮毂2上设有两个轴皮顶丝4,轮毂2的内径与现有市场上注塑轮圈用的轴皮相适配,轴皮 顶丝4用于固定轮毂2和轴皮。本实施例中,轮辋1、轮毂2以及辐条3均采用铝合金材料, 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轮重量较轻。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仅使用铝合金材料,在不 考虑造价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镁合金;而如想进一步降低成本,也可以采用钢材。 本实施例中的轮辋1呈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四个角11部分别呈圆弧状,该圆弧的 圆心位于正方形的对角线上且圆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条侧边12光滑过渡,四条边12 均呈外凸圆弧形且圆弧的圆心均与轮毂2的轴心有15 25CM的偏心距,轮毂2的中心0 至圆弧状角部中心P的距离R1与轮辋各边的半径R2之比为1. 1 1.2 : 1。 一个较佳的 实施例如下角部圆弧的半径为R3 = 62mm,轮毂2的中心0至圆弧状角部中心P的距离Rl =213mm,轮毂2的中心0至轮辋各边的半径R2 = 187. 5mm,此时,轮辋1的周长为1180mm, 适用于20英寸的免充气实心轮胎,轮胎夹装在轮辋1外周面上的卡槽13内(参见图4)。 对于其它尺寸的轮胎,轮辋1的尺寸相应地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中,轮毂2的中心O至圆弧状角部中心P的距离Rl与轮辋各边的半径R2之比以及角部圆弧的半径是经过大量实 验获得的优选方案,采用这种方案可以使自行车车轮在一个转动周期内上下两次浮动50mm 左右,一方面使起伏感为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车轮的顺利转动,保持自行车的 平稳,不至于发生倾倒现象。 本实施例中辐条3的数量为四根,与轮辋1的侧边相互垂直设置。在本实用新型 中,辐条3的数量不限于四根,也可以为三根、五根、六根等多根,但是,本实施例中设置四 根辐条的目的在于各根辐条的长度一致,便于统一加工,提高生产效率。辐条3为矩形管型 材,其截面如图3所示,矩形管型材的内部可设有两条加强筋31 ,这两条加强筋31分别与型 材的窄边平行且间距相等。这种结构的型材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弯曲和扭曲变形能力。 辐条3的宽度小于轮辋1的宽度且辐条3宽边的侧面与轮辋1的侧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四根辐条3分别设置在轮辋 1的对角线上,该实施例由于辐条3支撑在轮毂2至轮辋1的最大距离处,因此能够提供更 大的强度,防止轮辋l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休闲自行车车轮的休闲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休闲自行车,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场所,特别是旅游景点。当今,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
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
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本实用新型近似方形的异形车轮,首先给人一种新奇的强烈视觉
效果,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和骑乘欲。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给驾驶者带来一种奇妙的感觉。
现有自行车的车轮都是圆环形的,人们在骑行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虽然骑行平稳、舒适,但是,没有新鲜感,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兴趣。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休
闲自行车,由于车轮的轮辋l呈正方形,其对角线的长度大于两侧边之间的距离,这样,当
车轮每转动一周时,随着角部和侧边分别与地面的接触,车轮会产生30mm 80mm的起伏,
从而使驾驶者的身体重心产生上下浮动,由此产生了起伏感。这种起伏感一方面满足了人
们的追求新奇的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锻炼健身的效率。这是因为,同使用现有的自行车
进行锻炼健身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在车轮的一个转动周期内,锻炼者的重心要经过两次
高低起伏,这样,锻炼者不仅需要克服自行车前行的阻力,同时还要克服人体自身的重力势
能,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消耗人体更多的能量,因此能够大大提高锻炼健身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
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休闲自行车车轮,包括轮辋、轮毂以及连接轮辋和轮毂的多根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呈正方形,该正方形的四个角部分别呈圆弧状,圆弧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侧边光滑过渡,轮毂中心至圆弧状角部中心的距离与轮毂中心至轮辋各边的距离之比为1.1~1.2∶1。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休闲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轮辋的四条边均呈外凸圆弧形且 圆弧的圆心均与轮毂的轴心有15 25CM的偏心距。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休闲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为矩形管型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休闲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的宽度小于轮辋的宽 度,且辐条宽边的侧面与轮辋的侧面平行。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休闲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的数量为四根,与轮辋 的侧边相互垂直设置。
6. 休闲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项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休闲自行 车车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休闲自行车及车轮,该车轮包括轮辋、轮毂以及连接轮辋和轮毂的多根辐条,轮辋呈正方形,四个角部分别呈圆弧状且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条侧边光滑过渡,轮毂中心至圆弧状角部中心的距离与轮毂中心至轮辋各边的距离之比为1.1~1.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的休闲自行车车轮的休闲自行车。本实用新型,同以往的圆形车轮不同,车轮外形接近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大于两侧边之间的距离,这样,当车轮每转动一周时,随着角部和侧边分别与地面的接触,车轮会产生30mm~80mm的起伏,从而使驾驶者的身体重心产生上下浮动,由此产生起伏感,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追求新奇的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锻炼健身的效率。
文档编号B60B1/04GK201544711SQ200920274780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8日
发明者于克儒, 孙大仁, 董维超 申请人:唐山亨利车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