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车前、后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60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车前、后防撞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安全技术领域中的汽车安全,由于任何一辆汽车的结构 中,其头部渍缩区和尾部都设计有防撞梁或称保险杠,其作用是提高汽车在遭遇碰撞时的 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车前、后防撞梁。
技术背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汽车是交通运输领域中最重要、也是人们生产、生 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交通工具,汽车工业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在为人类生产、生 活带来快捷、方便、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事故和灾难,现在每年因车祸而伤亡的人数十分 惊人,其中因汽车抗碰撞能力差,亦即汽车溃缩区及防撞梁吸收汽车碰撞时产生的巨大能 量的现有技术水平所限,加上汽车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的保护作用不仅有限,又有条件制约, 从而造成的伤亡人数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显著提高汽车抗碰撞能力,将刚性碰撞变 为完美的柔性碰撞,从而避免司乘人员在汽车碰撞事故中的伤亡,是汽车实用新型一百多 年来全球汽车领域科研设计人员梦寐以求而至今仍未获得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迄今所有汽车能承受的正面及追尾碰撞的能 力是很有限的,所以国际国内所有汽车碰撞试验标准均只能限速在50千米/小时以内进 行,大于这个速度的碰撞试验,无法达到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标准要求。为解决上述现有技 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无需改变汽车原有形状和结构的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车防撞梁, 且可实现标准化、产业化。该防撞梁能极大提高汽车抗撞击性能,可将现有碰撞试验的标准 提高至80-120千米/小时,从而避免在汽车遭遇高速和次高速正面或追尾碰撞时司乘人员 的伤亡,同时汽车的损失也明显减轻。该种新型高效吸能的防撞梁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汽车, 而且重量轻、体积小、设计制造简单且造价低、安装也十分方便,完全不改变汽车外观。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保持汽车原有前、后防撞梁安装尺寸和基本外 型及基本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再设计一种汽车前防撞梁和或后防撞梁,并在梁的空腔处正 对着车架前、后纵梁中心线的位置上,分别装置新型高效吸能器,然后将装置了新型高效吸 能器的前、后防撞梁安装在汽车原来的前、后防撞梁的相同位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汽车前后防撞梁内的中心位置也可设计安装一个吸能效果匹配 的高效吸能器。上述技术方案中,高效吸能器其底板上具有安装孔,螺栓通过安装孔将高效吸能 器固定在汽车防撞梁内空腔的一侧面上,高效吸能器固定在汽车防撞梁内空腔的一侧面上 还可采用铆接、焊接或粘接等固定方式。上述技术方案中,高效吸能器可采用如下结构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之间 安装有若干片吸能板,每片吸能板有多处折弯,折弯处固定连接定位板。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使汽车保有量也日益大幅增多,随之而来
3的车祸及因车祸而伤亡的人数也会大幅增加,成为全人类的杀手。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 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实现汽车在碰撞或含追尾事故中,避免或大大减少司乘人 员伤亡至关重要。而要解决汽车在高速和次高速碰撞车祸中抗撞击能力的问题,同时要解 决汽车防撞新技术新产品的的标准化问题,亦即不要改变现有汽车的形状及结构,才能实 现产业化,才能广泛推广应用。因为汽车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汽车的形状及结构设计是广大 科技人员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大量研究、比较、计算、试验而成的,所以改变汽车上的任一 部分形状、结构,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汽车的技术性能。所以在研制提高汽车抗撞击 技术方案时,一般不能随意改变汽车原有结构才能获得广泛应用。过去也曾有过各类汽车 防撞产品的研制,终因牵涉到汽车形状及结构的改变而难以形成标准化和产业化。本实用 新型着眼于完全不改变汽车原有形状和结构,这就为新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及广泛的适 用性铺平了道路,也乐于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本实用新型在确保已标准化的汽车前防撞梁 和后防撞梁及汽车溃缩区的外型尺寸和安装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再利用其防撞梁上已有并 在设计时略加变形的空间,将具有巨大吸能效果的小型化的高效吸能器装置在该空间内, 并让其着力点对应于汽车纵梁,从而完全没有改变汽车车架纵梁结构。本实用新型为标准 件安装,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实施,使汽车吸能防撞性能大大提高,有效地保护了在汽车碰 撞车祸中(含追尾)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极大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高效吸能的轿车后防撞梁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图1的俯视图;[0011]图3为图2中的A-A剖面图;[0012]图4为图1中高效吸能器主视图;[0013]图5为图4的侧视图;[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高效吸能的越野车前防撞梁结构示意图[0015]图7为图6的俯视图;[0016]图8为图7中的A-A剖面图;[0017]图9为图6中高效吸能器主视图;[0018]图10为图9的侧视图;[0019]图11为高效吸能器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11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汽车前防撞梁1和后防撞梁2内安装高效 吸能器3,高效吸能器3安装在前、后防撞梁内的位置以对应于车架前后纵梁端头为准,即 图1中的Ll为车架后纵梁中心距,图6中的L2为车架前纵梁中心距。在汽车前后防撞梁 内的中心位置4也可安装高效吸能器3,高效吸能器3其底板5上具有安装孔,螺栓通过安 装孔将高效吸能器固定在汽车防撞梁上。图1和图6中标注的6为原汽车防撞梁上已有的 安装孔。参见图11,本实施例的高效吸能器包括前端固定板7和后端固定板8,前端固定板 和后端固定板之间排列安装有若干片吸能板9,每片吸能板上设有大小不同、按前后依序排列的多个脆弱截面,每片吸能板9的脆弱截面处有轻度折弯,在各吸能板上每隔一个折弯 穿插一片连接定位板10进行固定。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车前、后防撞梁,具有汽车前防撞梁和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在前、后防撞梁的空腔内正对车架纵梁中心线的位置上分别装置新型高效吸能器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车前、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汽车前防撞 梁内的中心位置也安装与之匹配的高效吸能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车前、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高效吸能 器其底板上具有安装孔,螺栓通过安装孔将高效吸能器固定在汽车防撞梁空腔内的一侧面 上,高效吸能器固定在汽车防撞梁内空腔的一侧面上或者采用焊接、铆接或粘结固定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吸能的汽车前、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高效吸能器采用 如下结构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之间排列安装有若干片吸能板,每片吸能板有多处 折弯,折弯处固定连接定位板。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高效吸能的汽车前、后防撞梁,在汽车前防撞梁和/或后防撞梁的空腔内安装高效吸能器,高效吸能器安装在前、后防撞梁内的位置以对应于车架前、后纵梁中心线的位置为准。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变汽车原有形状和结构,安装十分方便,且体积小、重量轻、制造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类型汽车,尤其是小轿车,新车配套出厂、存量车的改造均可轻松实现。从而极大提高了所有汽车抗碰撞的性能,刚性碰撞变成了柔性碰撞,保护了司乘人员在车祸中的生命财产安全。
文档编号B60R19/18GK201633675SQ20092027448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7日
发明者柳正清 申请人:柳卓松;柳嵩;柳正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