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126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尤指一种能使培林与花 毂座达到无公差限制的准确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按,传统花毂(后花毂),大致包含一筒状的花毂座于两端各以阶槽套结一轴承, 配合一轴心套结于二培林之内环,而于二培林间以套结一与内环相当的套管,以其两端形 成培林内环的挡止,而于培林外侧的轴心外螺纹段以螺帽迫结培林的内环固定,而组成花 毂可由培林外环支撑回转之结构。如上所述之轴心外径利用套管顶住培林内环端面,来防止培林因锁太紧而挤伤或 卡死,这样的结构组合常因套管或是轴承加工公差控制不良导致在组装培林时,因培林挤 伤而转动不顺畅,或是培林轴向晃动过大的缺点。所以如何针对习式花毂培林迫组结构容易挤伤培林,造成轴向摇晃的缺点改良设 计者,是为本创作所欲行解决之困难点所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可使毂体 避免因公差因素产生松动或卡死现象的花毂结构,而具较佳进步性之达成者。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大致包括有一后花毂座、二培林、一套管件、一结合有 轴心之齿盘套筒组与一螺锁件等组成构件;其中后花毂座内于两端各以阶槽套结二培林, 二培林间以套结一与培林内环相当的套管件于花毂座中,以作为两培林内圈之挡止;一结 合有轴心之齿盘套筒组系由轴心穿伸于花毂座之二培林内环套接,同时使齿盘套筒组上之 弹爪可啮合于花毂座一侧阶槽外之环形棘齿槽中,再由一螺锁件于花毂座之另一端锁结轴 心而组成;其主要改良在于该套管件,系由至少二管套体相互套接组成,其中该等管套体 各具有相同之外径与内径,且其对接边处之一管套体端口内径设为较大径之阶级凹缘,而 另一管套体端口外径则设为较小径之阶级凸缘。藉此,使该等管套体可藉由对接边处所形 成之阶级凹缘与阶级凸缘而相互挤压套接为一体,同时并藉由该等管套体套结出之长度能 使培林与花毂座达到无公差限制的准确定位目的者。而藉由上述构件之组成,当二培林在与后花毂座挤压套结时,可将二管套体一并 作相互迫结,使二培林挤压到阶槽位后,该二管套体亦同时紧固套结成一体的挡止二培林 内环,使毂体可避免因公差因素在与轴心套合时所产生的松动或卡死现象,进而使整体花 毂之组装更加确实与弹性者。

图1系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之组合剖面图。
3[0010]图3系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花毂座与培林之组装示意图。图4-1 4-3系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二管套体之套接组成示意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花毂座与培林组装完成之剖面图。图6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7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之组合剖面图。图8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花毂座与培林之组装示意图。图9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花毂座与培林组装完成之剖面图。图10系图9之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后花毂11 后花毂座112棘齿槽12,培林131管套体nib 扩口端132a阶级凸缘14 轴心151 弹爪A 间距2 前花毂21 前花毂座22 轴心222螺牙段223 挡环225 嵌凸23 培林24左螺锁件26套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首先,请参阅第1图及第2图,系本「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实 施于后花毂1之立体分解图与组合剖面图,该后花毂1结构大致与习知相同,包括有一后花毂座11,系为中空之筒状体,又两端开口大于中间之孔径,并有复数辐丝孔 环设于两端开口之周壁,又该两端开口内各设有一阶槽111,其中一端之阶槽111外另设有 一环形棘齿槽112;二培林12、12’,系套结于后花毂座11之两端阶槽111上;
0042]一套管件13,系设于二培林12、12’间,以作为二培林12、12’内环之挡止;一结合有轴心14之齿盘套筒组15,其中该轴心14系恰可穿伸于后花毂座11之二
4
111阶槽 12培林 13套管件 131a阶级凹缘 132管套体 132b缩口端 15齿盘套筒组 16螺锁件
211阶槽 221螺牙段
224挡环 226导角 23’培林 25右螺锁件 261扩口端培林12、12’内环套接,同时使齿盘套筒组15上之弹爪151可啮合于后花毂座11 一端阶槽 111外之环形棘齿槽112中;—螺锁件16,系由后花毂座11之另一端锁固结合有轴心14之齿盘套筒组15 ;而本创作之主要改良在于该套管件13,系至少由二管套体131、132相互套接 组成,其中该等管套体131、132之对接端处分别设有相对应之阶级凹缘131a与阶级凸缘 132a,使该等管套体131、132可相互挤压套接为一体,进而使二培林12、12’组装于后花毂 座11内定位时,可完全藉由二管套体131、132作自动校正到位的准度功效,而避免毂体因 公差所产生松动或卡死现象,俾使整体后花毂1之组装可更加确实与弹性者。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创作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之功效,兹将本创 作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创作有更深入且具体之了解,如下所述请参阅第3图,系本创作后花毂座11与培林12、12’之组装示意图,可看出该后花 毂座11与二培林12、12’间之套管件13系由二管套体131、132组成,续请再配合参阅第 4-1 4-3图,为本创作二管套体131、132之套接组成示意图,其中二管套体131、132分别 设相同之外径与内径,且其中一管套体131之对接端内系设成较大径之阶级凹缘131a,又 该阶级凹缘131a外并形成出有斜倾状之扩口端131b,使其端口之厚度变薄缩小,而另一管 套体132之对接端外系设成较小径之阶级凸缘132a,该阶级凸缘132a外形成出有斜倾状缩 口端132b,且该阶级凸缘132a并略大于阶级凹缘131a,使该阶级凸缘132a恰可藉由其斜 倾状缩口端132b而略为抵入阶级凹缘131a之扩口端131b中(如第4-2图),据此,当二 管套体131、132受压后,其中一端口形成出阶级凹缘131a之管套体131因受到挤压会产生 扩孔变形的套接于另一管套体132之阶级凸缘132a上(如第4-3图),并由于该阶级凹缘 131a与阶级凸缘132a之长度相当,使当二管套体131、132在抵接时可于阶级凹缘131a与 阶级凸缘132a之凹角边处形成对挤而略为变形抵接,进而使二管套体131、132达到紧固套 合为一体之目的。而藉上述具体实施例之结构,由于后花毂座11内之二培林12、12’系藉由该二管 套体131、132相互套接组成的套管件13作为二培林12、12’内环之挡止,且又由于将二管 套体131、132未设阶级凹缘131a与阶级凸缘132a之组成长度设略较后花毂座11两端之 阶槽111间距A为长,因此,当二培林12、12’在与后花毂座11挤压套结时,可将二管套体 131、132—并作相互迫结,使二培林12、12’挤压到阶槽111位后,该二管套体131、132亦同 时紧固套结成一体的挡止二培林12、12’内环,使二培林12、12’组装于后花毂座11内定位 时,可完全藉由二管套体131、132作自动校正到位的准度功效(如第5图),而避免毂体因 公差所产生松动或卡死现象,进而使整体后花毂1之组装更加确实与弹性者。另外,如第6、7图所示,系本创作「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实施 于前花毂2之立体分解图与组合剖面图,包括一前花毂座21,系为中空之筒状体,又两端开口大于中间之孔径,并有复数辐丝孔 环设于两端开口之周壁,又该两端开口内各设有一阶槽211 ;一轴心22,其左右侧各设有螺牙段221、222,并螺牙段221、222内适处各设有一凸 出状之挡环223、224 ;二培林23、23’,系分别套结在轴心22之螺牙段221、222内侧位,并利用轴心22之 挡环223、224作为培林23、23’内环之挡止,同时利用培林23、23’之外环紧配合套结在前
5花毂座21之阶槽211内定位轴心22 ;左右螺锁件24、25,系锁结于轴心22两侧之螺牙段221、222上以固定二培林23、 23’之外侧端;而本创作之主要改良在于该轴心22 —侧凸出状之挡环224与该培林23间系设 有至少一套管件26紧配合套结于轴心22上,使该培林23组装于前花毂座21内定位时,可 完全藉由该套管件26作自动校正到位的准度功效,而避免毂体因公差所产生松动或卡死 现象,俾使整体前花毂2之组装可更加确实与弹性者。续请配合参阅第7图,系本创作前花毂座21与培林23、23’之组装示意图,可看出 该前花毂座21 —侧之阶槽211内在紧套结一培林23’后,轴心22系由该前花毂座21之另 一侧伸入并套结于培林23’之内环中伸出,再由轴心22之凸出状挡环223抵接于培林23’ 之内环上,而轴心22另一侧凸出状挡环224与其外侧端之螺牙段222间系设有一段略大径 之嵌凸225,恰可供一套管件26挤压套结,该套管件26之内径略小于该嵌凸225之外径,且 该套管件26恰可与培林23之内环相抵接,又该套管件26之长度略大于嵌凸225之长度, 并其套接端外形成出有斜倾状之扩口端261,使其端口之厚度变薄缩小,同时在该挡环224 之嵌凸225外接端设斜锥状之导角226,供该套管件26形成有扩口端261之套接端抵接,据 此,使该套管件26在培林23受到内压挤合入前花毂座21之阶槽211内时,可同时产生扩 孔变形而紧套结于轴心22之嵌凸225上,并当培林23到位后该套管件26之套接端也同时 抵接到挡环224而产生挤压变形,进而达到紧固定位之功效(如第9、10图所示)。藉上述具体实施例之结构,由于前花毂座21内之一端培林23系藉由一套结于轴 心22挡环224边上之套管件26来自动校正培林定位的准度,使之前花毂同样可避免毂体 因公差所产生松动或卡死现象。综上所述,本创作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之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 此类结构之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创作实已具备新型 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系本创作之可行实施例,故举凡应用本创作说明书及申请专利 范围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包括一后花毂座,为中空之筒状体,其两端开口大于中间之孔径,并有复数辐丝孔环设于两端开口之周壁,又该两端开口内各设有一阶槽,其中一端之阶槽外另设有一环形棘齿槽;二培林,套结于后花毂座之两端阶槽上;一套管件,设于二培林间,以作为二培林内环之挡止;一结合有轴心之齿盘套筒组,其中该轴心系恰可穿伸于后花毂座之二培林内环套接,同时使齿盘套筒组上之弹爪可啮合于后花毂座一端阶槽外之环形棘齿槽中;一螺锁件,由后花毂座之另一端锁固结合有轴心之齿盘套筒组;其特征于所述套管件,至少由二管套体相互套接组成,其中该二管套体之对接端处分别设有相对应之阶级凹缘与阶级凸缘,使该二管套体可相互挤压套接为一体,进而使二培林组装于后花毂座内定位时,可完全藉由二管套体作自动校正到位的准度目的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其特征于所述套管 件系由二管套体组成,该二管套体分别设相同之外径与内径,且其中一管套体之对接端内 系设成较大径之阶级凹缘,又该阶级凹缘外并形成出有斜倾状之扩口端,而另一管套体之 对接端外系设成较小径之阶级凸缘,该阶级凸缘外形成出有斜倾状缩口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其特征于所述一管 套体外之较小径阶级凸缘并略大于所述另一管套体内之较大径阶级凹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其特征于所述二管 套体未设阶级凹缘与阶级凸缘之组成长度设略较所述后花毂座两端之阶槽间距为长。
5.一种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包括一前花毂座,为中空之筒状体,其两端开口大于中间之孔径,并有复数辐丝孔环设于两 端开口之周壁,又该两端开口内各设有一阶槽;一轴心,其左右侧各设有螺牙段,并螺牙段内适处各设有一凸出状之挡环; 二培林,分别套结在轴心之螺牙段内侧位,并利用轴心之挡环作为培林内环之挡止,同 时利用培林之外环紧配合套结在前花毂座之阶槽内定位轴心;左右螺锁件,锁结于轴心两侧之螺牙段上以固定二培林之外侧端; 其特征于所述轴心一侧凸出状之挡环与所述培林间设有至少一套管件紧配合套结于 轴心上,使该培林组装于前花毂座内定位时,可完全藉由该套管件作自动校正到位的准度 目的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其特征于所述轴心 一侧凸出状挡环与其外侧端之螺牙段间设有一段略大径之嵌凸供套管件挤压套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其特征于所述套管 件之内径略小于该嵌凸之外径,且该套管件恰可与培林之内环相抵接,又该套管件之长度 略大于嵌凸之长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其特征于所述嵌凸 外接端设斜锥状之导角。
专利摘要一种组立时可自动校正培林定位之花毂结构,主要系藉由一可活动调节长度之套管件供培林定位于花毂座内,使毂体可避免因公差因素在与轴心套合时所产生的松动或卡死现象,进而使整体花毂之组装更加确实与弹性者。
文档编号B60B27/02GK201646248SQ2010200562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8日
发明者蔡杜淑姿 申请人:蔡杜淑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