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面连接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83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型面连接稳定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型面连接稳定杆。
背景技术
稳定杆的全称是“横向稳定杆”,有时又被称作扭カ杆,是汽车上悬架系统用来阻止车身侧偏的扭杆。它是通过杆的变形产生扭矩来达到稳定车身的目的。当左右悬挂产生相反方向的变形,稳定杆就会发生变形,变形导致杆内部有扭矩产生以抵御车身的傾斜。现有的横向稳定杆主要包括空心扭杆I和摆臂杆2 。如图I所示,目前国外汽车上的ー种空气悬架系统采用焊接エ艺连接的稳定杆,同时摆臂杆2兼起推力杆的作用,该摆臂杆2与空心扭杆I弹簧采用焊接エ艺刚性连接,形成U型扭杆。现有空气悬架的摆臂杆2与管状的空心扭杆I (弹簧钢)是以焊接エ艺来连接的,制作空心扭杆I的材料弹簧钢为高碳合金钢,焊接通常比较困难,焊后还需要热处理以消除焊缝应力集中,同时焊接应カ及以后焊后热处理极有可能导致焊后空心扭杆I和摆臂杆2行程的两个平面之间产生ー个角度,从而使整个稳定杆发生翘曲变形,因此该エ艺难以保证稳定杆的质量。而且,若存在这样缺陷的稳定杆装车,稳定杆翘曲变形不仅装配困难,而且安装完成后,由于稳定杆翘曲变形被校正,悬架系统在初始状态就产生了ー个预加载,有可能导致空载时车身左右高低不平。因此,如何改进稳定杆中空心扭杆和摆臂杆的连接方式,替代原先的焊接エ艺,避免焊接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保证稳定杆的质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ー种型面连接稳定杆,替代原先的焊接エ艺,避免焊接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保证稳定杆的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ー种型面连接稳定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空心扭杆和摆臂杆,所述空心扭杆的端部为型面轴,所述摆臂杆与所述空心扭杆连接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型面轴相配合的型面孔。优选的,所述空心扭杆的型面轴与所述摆臂杆的型面孔为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空心扭杆的型面轴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摆臂杆的型面孔截面形状为与之配合的多边形。优选的,所述空心扭杆的型面轴截面形状为边角圆润过度的等边三角形,所述摆臂杆的型面孔截面形状为与之配合的边角圆润过度的等边三边形。优选的,所述空心扭杆的型面轴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摆臂杆的型面孔的宽度。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压进所述空心扭杆端部的孔内的堵头,所述堵头形状与所述空心扭杆端部的孔相配合。优选的,所述空心扭杆端部的孔具体为圆孔,所述堵头的形状为与之配合的圆柱形。优选的,所述堵头与所述空心扭杆端部的孔为过盈配合。优选的,还包括橡胶衬套,所述橡胶衬套套设在所述摆臂杆远离与所述空心扭杆连接的一端的孔内。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最大的改进在干,空心扭杆的端部为型面轴,摆臂杆与空心扭杆连接的端部具有与型面轴相配合的型面孔,通过型面轴和型面孔将空心扭杆和摆臂杆连接在一 起,替代了原先的焊接エ艺,避免了焊接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了稳定杆质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采用焊接エ艺连接稳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整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公开了ー种型面连接稳定杆,替代原先的焊接エ艺,避免焊接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保证稳定杆的质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參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空心扭杆11和摆臂杆12,本发明的核心发明点在于,空心扭杆11的端部为型面轴111,摆臂杆12与空心扭杆11连接的端部具有与型面轴111相配合的型面孔121,空心扭杆11和摆臂杆12通过型面连接在一起。与现有的结构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最大的改进在于,空心扭杆11的端部为型面轴111,摆臂杆12与空心扭杆11连接的端部具有与型面轴111相配合的型面孔121,通过型面轴111和型面孔121将空心扭杆11和摆臂杆12连接在一起,替代了原先的焊接エ艺,避免了焊接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了稳定杆质量。这种型面连接是机加工而成的型面轴111和型面孔121配合来传递扭矩,而机加エ的优点是装配质量容易保证,进而避免了稳定杆的翘曲变形。
空心扭杆11的型面轴111与摆臂杆12的型面孔121为过盈配合。这样ー来,在常温下,空心扭杆11与摆臂杆12的连接更为牢固,避免了稳定杆的连接面松旷失效。当需要安装稳定杆时,只需要对摆臂杆12的型面孔121加热使其胀大,以便与空心扭杆11的型面轴111装配。空心扭杆11端部的型面轴111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其截面形状也可以为椭圆或者多边形等等。在本实施例中空心扭杆11的型面轴111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摆臂杆12的型面孔121为与之配合的多边形。多边形包括四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既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在这里空心扭杆11的型面轴111截面形状具体为边角圆润过度的等边三角形,摆臂杆12的型面孔121截面形状为与之配合的边角圆润过度的等边三边形,其三角形的边可为弧线形,边角的弧线形保护了摆臂杆12和空心扭杆11在传递 扭矩时不宣磨损。通过采用这样的形状进行配合,稳定杆具有比较好的稳定性,既方便了装配,又保证了摆臂杆12与空心扭杆11的刚性连接,从而可靠的传递扭矩。为了进一歩保证稳定杆传递扭矩的可靠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空心扭杆11的型面轴111的宽度不小于摆臂杆12的型面孔121的宽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还进ー步包括用于压进空心扭杆11的端部孔内的端头,堵头13形状与空心扭杆11端部的孔相配合。压进空心扭杆11端部孔内的堵头13进ー步的加固了空心扭杆11和摆臂杆12的型面连接,也保持了空心扭杆11内部的清洁,避免了外界环境对空心扭杆11内部的侵蚀。类似的,堵头13与空心扭杆11端部的孔为过盈配合,更好地加固了空心扭杆11和摆臂杆12的型面连接。当需要安装堵头13吋,对端头冷却使其縮小,以便与空心扭杆11端面孔装配。为了保护摆臂杆及其连接部件,还包括橡胶衬套14,橡胶衬套14套设在摆臂杆12远离与空心扭杆11连接的一端的孔内。连接摆臂杆和对应连接部件,减弱了两者之间的震动,而且可方便更换,避免了零件的磨损,延长了实用寿命。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ー种型面连接稳定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空心扭杆(11)和摆臂杆(12),其特征在干,所述空心扭杆(11)的端部为型面轴(111),所述摆臂杆(12)与所述空心扭杆(11)连接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型面轴(111)相配合的型面孔(12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扭杆(11)的型面轴(111)与所述摆臂杆(12)的型面孔(121)为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扭杆(11)的型面轴(111)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摆臂杆(12)的型面孔(121)截面形状为与之配合的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扭杆(11)的型面轴(111)截面形状为边角圆润过度的等边三角形,所述摆臂杆(12)的型面孔(121)截面形状为与之配合的边角圆润过度的等边三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扭杆(11)的型面轴(111)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摆臂杆(12)的型面孔(121)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进所述空心扭杆(11)端部的孔内的堵头(13),所述堵头(13)形状与所述空心扭杆(11)端部的孔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扭杆(11)端部的孔具体为圆孔,所述堵头(13)的形状为与之配合的圆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13)与所述空心扭杆(11)端部的孔为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橡胶衬套(14),所述橡胶衬套(14)套设在所述摆臂杆(12)远离与所述空心扭杆(11)连接的一端的孔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面连接稳定杆,包括相互连接的空心扭杆和摆臂杆,所述空心扭杆的端部为型面轴,所述摆臂杆与所述空心扭杆连接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型面轴相配合的型面孔。本发明提供的型面连接稳定杆,其最大的改进在于,空心扭杆的端部为型面轴,摆臂杆与空心扭杆连接的端部具有与型面轴相配合的型面孔,通过型面轴和型面孔将空心扭杆和摆臂杆连接在一起,替代了原先的焊接工艺,避免了焊接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了稳定杆质量。
文档编号B60G21/055GK102673343SQ20111037621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林安, 陈鹏程, 陶召峰, 马季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