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及其在车内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189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及其在车内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内装饰用物件,特别涉及一种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及其在车内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对现有的部分汽车内饰零部件,因安装需要,经常在零部件设计安装螺栓过孔,同时为了美观,往往要设计堵盖加以安装。现有的堵盖,一般具有两片固定的卡脚,将堵盖紧密卡合在内饰零部件的拆卸口上,现有的堵盖往往没有设计或仅设计非常小的拆卸槽,导致堵盖安装后,因卡脚与拆卸口卡合比较紧,不易变形,堵盖一旦安装到位,一方面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难以拆卸,即使勉强拆卸,也经常损伤堵盖外观,另一方面,有时候车内并未携带合适的拆卸用具。因此,现有的堵盖结构设计,往往给使用和维修都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及其在车内的安装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车用堵盖难以拆卸,对于内饰零部件的日常使用和维修都带来很大的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包括一盖体;至少一定位卡脚,该定位卡脚连接该盖体下表面的边缘,并伸出该盖体边缘;至少一弹性卡脚,该弹性卡脚包括一竖向片部、一片状弯折部以及一钩状部;该竖向片部的上端与该盖体下表面的边缘连接;竖向片部的下端连接该片状弯折部的下端,该片状弯折部向该竖向片部的外侧斜上方弯折,该片状弯折部的上端连接该钩状部的下端,该钩状部面向该盖体边缘的外侧。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其中,该至少一弹性卡脚的数量为一个,至少一定位卡脚的数量为一个,该盖体为圆形、多边形或矩形,该定位卡脚与该弹性卡脚相对设置该盖体两侧。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其中,该弹性卡脚的该钩状部的上端连接一拨片,该盖体对应该拨片设置有一第一凹槽。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其中,包括,一凸台状的支撑翻边,沿该盖体下表面的边缘设置,且该支撑翻边在该定位卡脚以及该弹性卡脚的位置间隔开。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其中,该定位卡脚包括,与该盖体下表面固接并向下凸出的竖部,以及自该竖部的底端与该盖体平行伸出该盖体边缘的水平部。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其中,该弹性卡脚为一体成型。[0011 ] 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其中,该至少一定位卡脚以、该至少一弹性卡脚、该支撑翻边与该盖体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一种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安装结构,包括一堵盖,包括一盖体;一定位卡脚,该定位卡脚连接该盖体下表面的边缘,并伸出该盖体边缘;一弹性卡脚,该弹性卡脚包括一竖向片部、一片状弯折部以及一钩状部;该竖向片部的上端与该盖体下表面的边缘连接;该竖向片部的下端连接该片状弯折部的下端,该片状弯折部向该竖向片部的外侧斜上方弯折,该片状弯折部的上端连接该弹性卡脚的钩状部的下端,该钩状部的沟槽面向外侧;以及,一凸台状支撑翻边,沿该盖体下表面的边缘设置,且该支撑翻边在该定位卡脚以及该弹性卡脚的位置间隔开;以及,一拆卸口,该拆卸口的大小与该盖体大小相适应,该拆卸口包括一支撑台阶,该支撑台阶略低于该拆卸口的上表面,沿该拆卸口内缘设置,向该拆卸口的内侧凸出,该支撑台阶在该定位卡脚以及该弹性卡脚对应的位置间隔,并与该拆卸口边缘形成容置该定位卡脚的第二凹槽以及该弹性卡脚的第三凹槽,在堵盖安装至拆卸口后,该支撑台阶与该支撑翻边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安装结构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其中,该钩状部的上端连接一拨片,该盖体对应该拨片设置有一第一凹槽;该拆卸口的边缘还设有一手抠凹槽,该手抠凹槽与第三凹槽对应,且该手抠凹槽的边缘能够卡入该沟槽。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安装结构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其中,该定位卡脚包括,与该盖体下表面固接并向下凸出的竖部,以及自该竖部的底端与该盖体平行伸出该盖体边缘的水平部;其中,在堵盖安装至该拆卸口后,该竖部卡合于该第二凹槽,该水平部水平深入该拆卸口边缘的底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堵盖的盖体上设置有弹性卡脚,使得在拆卸堵盖时,仅需按压该弹性卡脚,将该弹性卡脚与拆卸口卡合的部分松开,即可将该堵盖从拆卸口拆下,并通过设置定位卡脚将堵盖定位。如此一来,就大大方便了堵盖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了用户的对车内饰零部件的日常使用和维修。

图I为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俯视立体示意图;图3为未安装拆卸口堵盖的拆卸口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拆卸口堵盖安装于拆卸口上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向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俯视立体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该拆卸口堵盖包括一盖体103,一定位卡脚102以及一弹性卡脚101。参考图I所示,定位卡脚102的结构包括竖部1021以及水平部1022。竖部1021与盖体103的下表面的边缘处固接,并向下凸出。水平部1022自竖部1021的底端,与盖体103平行的方向,伸出盖体103的边缘。水平部1022伸出盖体103的边缘的长度应长于现有的堵盖的卡脚伸出的长度,以使得盖体103更稳固地卡合在拆卸口上。如图I所示,弹性卡脚101包括一竖向片部1011、一片状弯折部1012以及一钩状部1013。竖向片部1011的上端与盖体103下表面的边缘连接。竖向片部1011的下端连接片状弯折部1012的下端,片状弯折部1012自竖向片部1011的下端向竖向片部1011外侧的斜上方弯折。片状弯折部1012的上端连接弹性卡脚101的钩状部1013的下端,且钩状部1013面向盖体103边缘的外侧,以使该钩状部1013可以勾住拆卸口的内缘。片状弯折部1012应具有一定的弹性,钩状部1013与拆卸口的内缘相勾合或松开后,片状弯折部1012能够被钩状部1013带动,向盖体103的内侧压入,并产生向盖体103外侧的弹力。其中,对于一种较优选择,弹性卡脚101、定位卡脚102以及盖体103均应为一体成型制成。如图I以及图2所示,盖体103的形状为圆形,定位卡脚102与弹性卡脚101相对 盖体103的中心对称设置。当然,盖体103的形状亦可以为矩形、方形或多边形等其他形状,只需与拆卸口的形状相适应即可,本实施例仅以圆形为例。如图I以及图2所示,弹性卡脚101的钩状部1013的上端连接有一拨片1014,拨片1014的上表面可以与盖体103的上表面相平行。盖体103的边缘对应拨片1014设置有一第一凹槽105。第一凹槽105用于容置拨片1014,第一凹槽105的内缘略大于拨片1014的外缘,使拨片1014能够被向盖体103的内侧推动一定位移,以带动钩状部103向盖体103的内侧压入,而将与拆卸口的内缘卡合的钩状部103松开。图3为未安装拆卸口堵盖的拆卸口的俯视图,如图I、图2以及图3所示,拆卸口的内缘大小与盖体103的外缘大小相适应,该拆卸口包括一支撑台阶109,该支撑台阶109略低于该拆卸口的上表面,沿该拆卸口内缘设置,并向该拆卸口内侧凸出。支撑台阶109分别对应堵盖的定位卡脚102以及弹性卡脚101对应的位置具有一间隔。在支撑台阶109间隔的位置,拆卸口的边缘与支撑台阶109的端部分别形成容置定位卡脚102的第二凹槽108,以及容置弹性卡脚101的第三凹槽107。结合图I、图2以及图3所示,盖体103下表面的边缘设置有一凸台状支撑翻边104,支撑翻边104与支撑台阶109相对应,并且支撑翻边104在盖体103设置有定位卡脚102以及弹性卡脚101的位置间隔开,通过支撑翻边104与支撑台阶109的配合,使堵盖安装在拆卸口后保持稳定。另外,拆卸口的边缘还设有一手抠凹槽106,手抠凹槽106的位置应与第三凹槽107对应,以便于用户通过手抠凹槽106向盖体103内侧拨动拨片1014,将钩状部103与拆卸口的内缘松开。图4为拆卸口堵盖安装于拆卸口上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A-A向剖视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钩状部1013具有一沟槽10131,沟槽10131面向盖体103的外侧,且沟槽10131的宽度应与手抠凹槽106与拆卸口边缘的底端之间的厚度相匹配,以卡合在沟槽10131 内。其中,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较优选择,定位卡脚102、弹性卡脚101、支撑翻边104与盖体103之间应为一体成型成该堵盖。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堵盖的盖体上设置有弹性卡脚,使得在拆卸堵盖时,仅需按压该弹性卡脚,将该弹性卡脚与拆卸口卡合的部分松开,即可将该堵盖从拆卸口拆下,并通过设置定位卡脚将堵盖定位。如此一来,就大大方便了堵盖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了用户的对车内饰零部件的日常使用和维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 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盖体(103); 至少一定位卡脚(102),该定位卡脚(102)连接该盖体(103)下表面的边缘,并伸出该盖体(103)边缘; 至少一弹性卡脚(101),该弹性卡脚(101)包括一竖向片部(1011)、一片状弯折部(1012)以及一钩状部(1013);该竖向片部(1011)的上端与该盖体(103)下表面的边缘连接;该竖向片部(1011)的下端连接该片状弯折部(1012)的下端,该片状弯折部(1012)向该竖向片部(1011)的外侧斜上方弯折,该片状弯折部(1012)的上端连接该钩状部(1013)的下端,该钩状部(1013)面向该盖体(103)边缘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卡脚(101)的数量为一个,该定位卡脚(102)的数量为一个,该盖体(103)为圆形、多边形或矩形,该定位卡脚(102)与该弹性卡脚(101)相对设置在该盖体(103)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卡脚(101)的该钩状部(1013)的上端连接一拨片(1014),该盖体(103)对应该拨片(1014)设置有一第一凹槽(105)。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凸台状的支撑翻边(104),沿该盖体(103)下表面的边缘设置,且该支撑翻边(104)在该定位卡脚(102)以及该弹性卡脚(101)的位置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卡脚(102)包括,与该盖体(103)下表面固接并向下凸出的竖部(1021),以及自该竖部(1021)的底端与该盖体(103)平行伸出该盖体(103)边缘的水平部(1022)。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该堵盖为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定位卡脚(102)、该至少一弹性卡脚(101)、该支撑翻边(104)与该盖体(103)均为一体成型。
8.一种车内的拆卸口堵盖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堵盖,包括 一盖体(103); 一定位卡脚(102),该定位卡脚(102)连接该盖体(103)下表面的边缘,并伸出该盖体(103)边缘; 一弹性卡脚(101),该弹性卡脚(101)包括一竖向片部(1011)、一片状弯折部(1012)以及一钩状部(1013);该竖向片部(1011)的上端与该盖体(103)下表面的边缘连接;竖向片部(1011)的下端连接该片状弯折部(1012)的下端,该片状弯折部(1012)向该竖向片部(1011)的外侧斜上方弯折,该片状弯折部(1012)的上端连接该钩状部(1013)的下端,该钩状部(1013)面向该盖体(103)边缘的外侧;以及 一凸台状支撑翻边(104),沿该盖体(103)下表面的边缘设置,且该支撑翻边(104)在该定位卡脚(102)以及该弹性卡脚(101)的位置间隔开;以及 一拆卸口,该拆卸口的大小与该盖体(103)大小相适应,该拆卸口包括 一支撑台阶(109),该支撑台阶(109)略低于该拆卸口的上表面,沿该拆卸口内缘设置,向该拆卸口的内侧凸出,该支撑台阶(109)分别在该定位卡脚(102)以及该弹性卡脚(101)对应的位置间隔,两间隔处的分别与该拆卸口边缘形成容置该定位卡脚(102)的第二凹槽(108)以及容置该弹性卡脚的第三凹槽(107); 其中,在该堵盖安装至拆卸口后,该支撑台阶(109)与该支撑翻边(104)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堵盖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钩状部的上端连接一拨片(1014),该盖体(103)对应该拨片(1014)设置有一第一凹槽(105); 该拆卸口的边缘还设有一手抠凹槽(106),该手抠凹槽(106)与第三凹槽(107)对应,且该手抠凹槽(106)的边缘能够卡入该钩状部(101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堵盖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卡脚(102)包括,与该盖体(103)下表面固接并向下凸出的竖部(1021),以及自该竖部(1021)的底端与该盖体(103)平行伸出该盖体(103)边缘的水平部(1022);其中,在堵盖安装至该拆卸口后,该竖部(1021)卡合于该第二凹槽(108),该水平部(1022)水平深入该拆卸口边缘的底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内的拆卸口堵盖及其在车内的安装结构,拆卸口堵盖包括一盖体;至少一定位卡脚,该定位卡脚连接该盖体下表面的边缘,并伸出该盖体边缘;至少一弹性卡脚,该弹性卡脚包括一竖向片部、一片状弯折部以及一钩状部;该竖向片部的上端与该盖体下表面的边缘连接;该竖向片部的下端连接该片状弯折部的下端,该片状弯折部向该竖向片部的外侧斜上方弯折,该片状弯折部的上端连接该弹性卡脚的钩状部的下端,该钩状部的沟槽面向外侧。本实用新型的堵盖结构,方便了堵盖在车内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了用户的对车内饰零部件的日常使用和维修。
文档编号B60R13/00GK202686199SQ20122015954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谷伟兴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