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冰三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519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陆冰三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急救车,尤其是一种可以在水中、冰面和陆上行驶的急救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仅造成财产的损失,而且受灾人员的生命都将受到很大威胁。数据表明,89. 56%受灾人员的伤亡是由于灾难发生后不能及时得到救援而产生,而并非灾难直接引起。调查表明,如果救援到达的时间能缩短,将会大大减少伤亡人数,挽回大量人民群众的宝贵生命。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往往需要大规模的外部医疗救助。然而,自然灾害通常对铁路、公路等交通路线造成难以预料的破坏,交通受阻使营救人员、物资不能及时到达灾区。灾害发生后对通讯设施也造成了很大破坏,灾区与外界的通讯往往受到影响,外界无法及时恰当地组 织救援。所以,快速的跨越障碍进入灾区,提供救援物资并且了解受灾地区的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水陆两用车大都是轮式结构,通过性能较差,无法顺利通过复杂路况第一时间到达灾区。面对复杂的路况,如泥石流引起的山体滑坡、震后的废墟、洪涝灾害产生的水城、冰面以及中国水乡城市特有的水陆交错的路况等等。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拥有多种功能集合于一体的水陆冰三用车。使水陆冰三用车能够尽快的到达受灾地点,将基本的救护药品和生活必需品及时送达,快速有效地转运伤者,使伤者得到有效的救治;基于其良好的通过性、跨障性、承载性也可以作为中国一些水乡城市的运输工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水陆冰三用车,用于在自然灾害发生后道路被毁的情况下,能及时将救援物资送达灾区并及将伤员转移,也可用作水乡城市的运输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陆冰三用车,包括车厢、自动升降装置、履带式陆地行驶装置、水上推进装置,其特点是车厢两侧装有履带式陆地行驶装置;水上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机构和划水板结构,划水板结构设置在陆地行驶装置的橡胶履带的侧面,车厢上面设有自动升降装置,用于自动调节车辆底部离地间隙。履带式陆地行驶装置中的履带为充气式橡胶履带,用于减轻震动冲击,在水中增大浮力,提高车辆的承载性。车厢由超疏水性材料制成,车厢底部表面覆盖有一层铜网,用于提高车辆在水面上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陆地行驶装置采用橡胶履带式,结构为中空且可充气。橡胶履带相比于轮式结构越野性能强,能在多种复杂路况下行驶。中空可充气橡胶履带在陆路上可减轻地面的震动冲击,在水中可增大浮力,提高车辆的承载性。水上推进装置在传统的螺旋桨机构基础上增加了划水板结构,不仅增大该车在水中的推动力,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左右履带的转速来实现该车的快速转向。车辆底部的自动升降可以减小水中的行驶阻力、提高空气动力性能及通过性。采用超疏水性材料的车身在水上有更大的浮力,承载性能大幅提高。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陆冰三用车,包括车厢I、自动升降装置5、履带式 陆地行驶装置2、水上推进装等。车厢I两侧装有履带式陆地行驶装置2 ;水上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机构和划水板结构3,划水板结构3设置在陆地行驶装置的橡胶履带的侧面,车厢I上面设有自动升降装置5,用于自动调节车辆底部离地间隙。履带式陆地行驶装置2中的履带为充气式橡胶履带,用于减轻震动冲击,在水中增大浮力,提高车辆的承载性。车厢I由超疏水性材料制成,车厢底部表面覆盖有一层铜网4,用于提高车辆在水面上的承载能力。本实用新型采用轮胎式的橡胶履带,将传统的铁制实心履带用充气式的橡胶履带代替。因为采用充气式履带,车辆与地面附着性能大幅提高,能更好的通过松软路面,克服了传统轮式结构车辆通过松软路面打滑的缺陷。同时,充气结构使履带有更好的减震性能,并且提高了车辆在水中的行驶能力。可变式履带原理在履带的内侧装上一层挡板,当车辆切换到涉水模式后,通过操纵机构将挡板上的卡环打开,使卡板在履带的内侧展开。当发动机带动履带转动时,挡板随之转动,履带和螺旋桨同时拨水驱动车辆行驶。同时通过液压作动器使车辆底部下降,提高车辆在水上的行驶能力。通过操纵机构控制将履带上的挡板收回,并使车辆底部升高,实现路面及冰面的通过性。车辆底部可升降功能保障了该车在各种复杂路况下的通过性。通过安装在车身前面的传感装置来判断路面的状况,由液压传动装置实现车辆底部的自由升降,实时调节车身高度。在路况良好时将车辆底部降低,使车辆获得更好的动力性和操纵稳定性。在路况较差时,电控单元ECU控制液压传动装置来调节车辆底部的离地间隙。新材料车辆底部覆盖有一层经处理过的铜网,利用该铜网的超疏水性,能够提高车的承载力,减少了水对车身的阻力。对于一个疏水性的固体表面来说,当表面有微小突起的时候,有一些空气会被“关到”水与固体表面之间,导致水珠大部分与空气接触,与固体直接接触面积反而大大减小。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水滴在这种粗糙表面的形状接近于球形,其接触角可达150度以上,并且水珠可以很自由地在表面滚动。即使表面上有了一些脏的东西,也会被滚动的水珠带走,这样表面就具有了“自清洁”的能力。这种接触角大于150度的表面就被称为“超疏水表面”,而一般疏水表面的接触角仅大于90度,经过处理后的铜网同样具有这样的结构。当液滴遇见粗糙的固体表面,在显微镜下看来,实际上是一部分液滴与固体表面的突起部分接触,另一部分液滴则与固体表面结构的缝隙和孔洞中储存的空气接触。按照目前普遍认可的凯西一巴克斯特模型,在某种固体表面上,液体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则这种表面的疏水性越强。换言之,疏水性表面相当于吸附了一层薄薄的空气膜,所以材料的浮力变大,在水中的阻力变小,绝缘性提高,而且耐脏,这种材料将会使整车的 性能有很大的提升。
权利要求1.一种水陆冰三用车,包括车厢(I)、自动升降装置(5)、履带式陆地行驶装置(2)、水上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I)两侧装有履带式陆地行驶装置(2);水上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机构和划水板结构(3),划水板结构(3)设置在陆地行驶装置的橡胶履带的侧面,车厢(I)上面设有自动升降装置(5),用于自动调节车辆底部离地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陆冰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陆地行驶装置(2)中的履带为充气式橡胶履带,用于减轻震动冲击,在水中增大浮力,提高车辆的承载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陆冰三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I)由超疏水性材料制成,车厢(I)底部表面覆盖有一层铜网(4),用于提高车辆在水面上的承载能力。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陆冰三用车,车厢两侧装有履带式陆地行驶装置;水上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机构和划水板结构,划水板结构设置在陆地行驶装置的橡胶履带的侧面,车厢上面设有自动升降装置。橡胶履带相比于轮式结构越野性能强,能在多种复杂路况下行驶。中空可充气橡胶履带在陆路上可减轻地面的震动冲击,在水中可增大浮力,提高车辆的承载性。水上推进装置在传统的螺旋桨机构基础上增加了划水板结构,不仅增大该车在水中的推动力,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左右履带的转速来实现该车的快速转向。车辆底部的自动升降可以减小水中的行驶阻力、提高空气动力性能及通过性。采用超疏水性材料的车身在水上有更大的浮力,承载性能大幅提高。
文档编号B60F3/00GK202703153SQ20122030420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
发明者冯金芝, 陈兴, 郑松林, 朱红全, 王绍菲, 熊俊西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