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815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调节靠背倾斜角度的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座椅靠背大多数是固定式的,人们在久坐之后只能通过调整坐姿来消除疲劳,有些座椅虽然可以调整靠背的角度,但只能在需要使用前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无法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适时的调节,而且其调节角度是按有限的档位进行变换的,有的座椅靠背虽然可以调节,但结构复杂、调节不便、故障率高,无法进行无级调节。[0003]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可靠的靠背调节结构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旨在实现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可靠的靠背调节结构。[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包括靠背管、座架管、安装在靠背管上的靠背支撑件,还包括一可调节靠背倾斜角度的调节构件,调节构件包括安装在靠背支撑件中心位置处的靠背调节座、可在靠背调节座内部进行上下抽插移动的靠背调节拉手、穿过靠背调节拉手的调节织带、一固定在座架管上并与靠背管铰接的补强铁片;调节构件还包括由上至下设置在靠背管上的起定位作用的管套定位圈、套设在靠背管外的调节弹簧、第一长条形槽孔,还有一套设在调节弹簧外并可沿靠背管上下移动的靠背管套、穿过第一长条形槽孔并与靠背管套固定的调节铁支,补强铁片在调节铁支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调节铁支适配并可相互卡合的锯齿状缺口,靠背管套下端部分呈倒圆锥台形,倒圆锥台部分的内径比调节弹簧的直径小,当靠背管套上下移动时使调节弹簧受力进行伸缩,两根靠背管套的上端部分分别与调节织带的两端固定。[0006]优选地,调节铁支呈“L”字型,一端贯穿第一长条形槽孔,另一端设有一固定片,靠背管套在与固定片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固定片适配的固定座,固定片与固定座螺接固定。[0007]优选地,靠背管在与调节弹簧下方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铆钉,靠背套管在第二铆钉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长条形槽孔,第二铆钉穿过第二长条形槽孔固定在靠背管上, 第二长条形槽孔使靠背管套可沿靠背管进行上下移动。[0008]优选地,管套定位圈与第二铆钉将调节弹簧的位置固定,且管套定位圈外径比靠背管套上端部分的内径小、比靠背管套下端倒圆锥台部分的内径大。[0009]优选地,调节构件还包括套设在座架管上且与补强铁片适配的分段片,分段片与座架管、补强铁片通过若干第一铆钉铆合固定。[0010]优选地,靠背支撑件由两根第一靠背条、比第一靠背条短的两根第二靠背条组成, 第一靠背条之间铰接固定,每根第一靠背条的一端与靠背管下端部分铰接固定,另一端与一第二靠背条铰接固定,第二靠背条的另一端则与靠背管上端部分铰接固定。[0011]优选地,靠背调节座固定在第一靠背条与第二靠背条的铰接部位处,靠背调节座内部设有与靠背调节拉手适配的凹槽使靠背调节拉手可在凹槽内进行上下抽插移动。[0012]优选地,靠背调节拉手下端设有一与调节织带适配的通孔,调节织带穿过通孔,调节织带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凸块,靠背管套上端部分设有与凸块适配并可相互卡扣的固定槽,调节织带两端通过凸块与固定槽的相互卡孔分别与两边的靠背管套固定。[0013]本实用新型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包括靠背管、座架管、安装在靠背管上的靠背支撑件,还包括一可调节靠背倾斜角度的调节构件,调节构件包括安装在靠背支撑件中心位置处的靠背调节座、可在靠背调节座内部进行上下抽插移动的靠背调节拉手、穿过靠背调节拉手的调节织带、一固定在座架管上并与靠背管铰接的补强铁片。调节构件还包括由上至下设置在靠背管上的起定位作用的管套定位圈、套设在靠背管外的调节弹簧、第一长条形槽孔,还有一套设在调节弹簧外并可沿靠背管上下移动的靠背管套、穿过第一长条形槽孔并与靠背管套固定的调节铁支,补强铁片在调节铁支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调节铁支适配并可相互卡合的锯齿状缺口,靠背管套下端部分呈倒圆锥台形,倒圆锥台部分的内径比调节弹簧的直径小,当靠背管套上下移动时使调节弹簧受力进行伸缩,两根靠背管套的上端部分分别与调节织带的两端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操作时只需对靠背调节拉手施加向上提 的作用力,即可带动调节构件使靠背可自由地进行角度调节,操作简便,且可以进行无级调节;另外,靠背的调节卡位由调节铁支与补强铁片组成,强度性能好,调节时可靠不易失灵,失效概率小,可适用于儿童手推车、伞车的靠背调节之中;而且所需零部件较少,制造成本低,容易维护,适合大规模批量化生产。


[0014]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的一实施例的安装后的示意图;[0016]图3为图I中A部分的放大图;[0017]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001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20]参照图I至图4,提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的一实施例,包括两根靠背管100、与靠背管100对应的两根座架管200、安装在靠背管100上的靠背支撑件,还包括一可调节靠背倾斜角度的调节构件。[0021]调节构件包括安装在靠背支撑件中心位置处的靠背调节座401、可在靠背调节座 401内部进行上下抽插移动的靠背调节拉手402、穿过靠背调节拉手402的调节织带403、 一固定在座架管200上并与靠背管100铰接的补强铁片405 ;调节构件还包括由上至下设置在靠背管I00上的起定位作用的管套定位圈407、套设在靠背管100外的调节弹簧408、 第一长条形槽孔409,调节弹簧408可以只设在其中一根靠背管100上或在两根靠背管100上均设置,还有一套设在调节弹簧408外并可沿靠背管100上下移动的靠背管套410、穿过第一长条形槽孔409并与靠背管套410固定的调节铁支415,补强铁片405在调节铁支415 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调节铁支415适配并可相互卡合的锯齿状缺口 406,靠背管套410下端部分呈倒圆锥台形,倒圆锥台部分411的内径比调节弹簧408的直径小,当靠背管套410上下移动时使调节弹簧408受力进行伸缩,两根靠背管套410的上端部分分别与调节织带403 的两端固定。靠背管套410受力沿靠背管100往上移动时,倒圆锥台部分411的内径比调节弹簧408的直径小,倒圆锥台部分411使调节弹簧408受推力往上收缩;当外力消失时, 调节弹簧408得到释放而具有往下的回弹力使靠背套管往下移动。[0022]调节铁支415呈“L”字型,一端贯穿第一长条形槽孔409,另一端设有一固定片 416,靠背管套410在与固定片416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固定片416适配的固定座413,固定片 416与固定座413螺接固定。[0023]靠背管100在与调节弹簧408下方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铆钉417,靠背套管在第二铆钉417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长条形槽孔412,第二铆钉417穿过第二长条形槽孔412 固定在靠背管100上,第二长条形槽孔412使靠背管套410可沿靠背管100进行上下移动。 第二长条形槽孔412可使靠背管套410不受第二铆钉417的影响,可沿靠背管100进行上下移动,而第二铆钉417与管套定位圈407则可将调节弹簧408固定住。第一长条形槽孔 409的长度与第二长条形槽孔412的长度一致,正常情况下,第二铆钉417位于第二长条形槽孔412的上端部位。[0024]管套定位圈407安装固定在靠背管100上,位于调节弹簧408上方,管套定位圈 407与第二铆钉417将调节弹簧408位置固定,且管套定位圈407外径比靠背管套410上端部分的内径小、比靠背管套410下端倒圆锥台部分411的内径大。[0025]调节构件还包括套设在座架管200上且与补强铁片405适配的分段片418,分段片418与座架管200、补强铁片405通过若干第一铆钉铆合固定。补强铁片405设在座架管 200内侧,分段片418从外侧套设在座架管200上,二者形状适配,由此,分段片418可将座架管200与靠背管100的连接部位有效遮盖起来,使调节结构外表简洁美观。[0026]靠背支撑件由两根第一靠背条301、比第一靠背条301短的两根第二靠背条302组成,第一靠背条301之间铰接固定,每根第一靠背条301的一端与靠背管100下端部分铰接固定,另一端与一第二靠背条302铰接固定,第二靠背条302的另一端则与靠背管100上端部分铰接固定。[0027]靠背调节座401固定在第一靠背条301与第二靠背条302的铰接部位处,靠背调节座401内部设有与靠背调节拉手402适配的凹槽使靠背调节拉手402可在凹槽内进行上下抽插移动。[0028]靠背调节拉手402下端设有一与调节织带403适配的通孔,调节织带403穿过通孔,调节织带403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凸块404,靠背管套410上端部分设有与凸块404适配并可相互卡扣的固定槽414,调节织带403两端通过凸块404与固定槽414的相互卡孔分别与两边的靠背管套410固定。[0029]这样,将靠背调节拉手402向上提使其插入与其适配的靠背调节座401内,由此带动调节织带403的两端往上提,带动靠背管套410沿靠背管100往上移动,靠背管套410往上移动过程中倒圆锥台部分411对调节弹簧408施力使其收缩,当倒圆锥台部分411上移到管套定位圈407时则停止,同时,与靠背套管固定的调节铁支415受其带动在第一长条形槽孔409内往上移动,这样,调节铁支415与补强铁片405的缺口 406脱离开来,而靠背套管与补强铁片405之间是铰接固定的,这样靠背套管就可以自由进行调节,当调节到合适的角度时,松开靠背调节拉手402,外力消失后,靠背调节拉手402往下移动,同时调节弹簧 408得到释放则具有往下的回弹力从而推动靠背管套410往下移动,靠背管套410带动调节铁支415往下移动移动回位到补强铁片405的缺口 406内,调节铁支415与缺口 406相互卡合,靠背管100固定。[0030]在现有的靠背调节结构中,在分段片418内部直接制成可供靠背调节挡点的锯齿状缺口 406,采用较长的调节铁支415,借助分段片418上的缺口 406,通过对靠背调节拉手 402施加作用力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第一,对分段片418的强度要求极高,且分段片418 也较容易疲劳,长时间使用安全性能得不到良好的保证;第二,在伞车的应用上,对靠背管 100与座架管200的连接要求比较高,因而结构也较为复杂,各零部件制造精度要求比较高,所需的零部件也比较多,组装工序繁琐,从而使制造成本高,维护难度大。[0031]现有的部分座椅虽然可以调整靠背的角度,但只能在需要使用前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无法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适时的调节,而且其调节角度是按有限的档位进行变换的,有的座椅靠背虽然可以调节,但结构复杂、调节不便、故障率高,无法进行无级调节。[0032]本实用新型的靠背调节结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操作时只需对靠背调节拉手 402施加向上提的作用力,即可带动调节构件使靠背可自由地进行角度调节,操作简便,且可以进行无级调节;另外,靠背的调节卡位由调节铁支415与补强铁片405组成,强度性能好,调节时可靠不易失灵,失效概率小,可适用于普通的座椅靠背、儿童手推车或伞车的靠背调节中;而且所需零部件较少,制造成本低,容易维护,适合大规模批量化生产。[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包括靠背管、座架管、安装在所述靠背管上的靠背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调节靠背倾斜角度的调节构件,所述调节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靠背支撑件中心位置处的靠背调节座、可在所述靠背调节座内部进行上下抽插移动的靠背调节拉手、穿过所述靠背调节拉手的调节织带、一固定在所述座架管上并与所述靠背管铰接的补强铁片;所述调节构件还包括由上至下设置在所述靠背管上的起定位作用的管套定位圈、套设在所述靠背管外的调节弹簧、第一长条形槽孔,还有一套设在所述调节弹簧外并可沿所述靠背管上下移动的靠背管套、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形槽孔并与所述靠背管套固定的调节铁支,所述补强铁片在所述调节铁支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调节铁支适配并可相互卡合的锯齿状缺口,所述靠背管套下端部分呈倒圆锥台形,所述倒圆锥台部分的内径比所述调节弹簧的直径小,当所述靠背管套上下移动时使所述调节弹簧受力进行伸缩,两根所述靠背管套的上端部分分别与所述调节织带的两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铁支呈“L”字型,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长条形槽孔,另一端设有一固定片,所述靠背管套在与所述固定片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固定片适配的固定座,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固定座螺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管在与所述调节弹簧下方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铆钉,所述靠背套管在所述第二铆钉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长条形槽孔,所述第二铆钉穿过所述第二长条形槽孔固定在所述靠背管上,所述第二长条形槽孔使所述靠背管套可沿所述靠背管进行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定位圈与所述第二铆钉将所述调节弹簧的位置固定,且所述管套定位圈外径比所述靠背管套上端部分的内径小、比所述靠背管套下端倒圆锥台部分的内径大。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座架管上且与所述补强铁片适配的分段片,所述分段片与所述座架管、所述补强铁片通过若干第一铆钉铆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支撑件由两根第一靠背条、比所述第一靠背条短的两根第二靠背条组成,第一靠背条之间铰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靠背条的一端与所述靠背管下端部分铰接固定,另一端与一所述第二靠背条铰接固定,所述第二靠背条的另一端则与所述靠背管上端部分铰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座固定在所述第一靠背条与所述第二靠背条的铰接部位处,所述靠背调节座内部设有与所述靠背调节拉手适配的凹槽使所述靠背调节拉手可在所述凹槽内进行上下抽插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调节拉手下端设有一与所述调节织带适配的通孔,所述调节织带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调节织带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凸块,所述靠背管套上端部分设有与所述凸块适配并可相互卡扣的固定槽,所述调节织带两端通过所述凸块与所述固定槽的相互卡孔分别与两边的所述靠背管套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靠背的调节结构,包括靠背管、座架管、安装在靠背管上的靠背支撑件,还包括一可调节靠背倾斜角度的调节构件,调节构件包括安装在靠背支撑件中心位置处的靠背调节座、可在靠背调节座内部进行上下抽插移动的靠背调节拉手、穿过靠背调节拉手的调节织带、一固定在座架管上并与靠背管铰接的补强铁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操作时只需对靠背调节拉手施加向上提的作用力,即可带动调节构件使靠背可自由地进行角度调节,操作简便,可以进行无级调节;强度性能好,调节时可靠不易失灵,失效概率小;而且所需零部件较少,制造成本低,容易维护,适合大规模批量化生产。
文档编号B60N2/22GK202728009SQ2012204138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区广铨 申请人:区广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