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845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座椅,包括第一座椅及独立设置于第一座椅两侧的两个第二座椅,第二座椅包括座垫骨架、靠背骨架、折叠器、侧滑机构及翻折铰链机构,折叠器连接于座垫骨架及靠背骨架之间,靠背骨架通过折叠器可相对于座垫骨架向前翻转折叠;侧滑机构包括第一滑动件以及相对于第一滑动件可向第一座椅外侧滑动的第二滑动件,第二座椅通过侧滑机构可相对于第一座椅向一侧滑移;翻折铰链机构包括与第二滑动件固定连接的第一铰链臂以及与座垫骨架固定连接的第二铰链臂,第一铰链臂与第二铰链臂之间铰接,第二座椅通过翻折铰链机构可相对于第一座椅翻转折叠至竖直状态。本发明的汽车座椅可实现一套座椅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专利说明】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在生活、工作、休闲旅游时花在汽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对汽车提出了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车内装载高品质音箱、DVD显示屏等以增加娱乐性,在后排座椅内置冰箱以提升生活品质等等。
[0003]座椅作为车内与人体接触最紧密的零部件,如果座椅的功能能更加多样化,则可大大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座椅方面的个性化功能却相对平庸而缺乏,大多数座椅只能实现简单的前后滑动、靠背翻折、折叠扶手等功能,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的汽车座椅,可实现3人坐、2人坐、I人坐等多种功能组合,从而达到一套座椅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0005]—种汽车座椅,包括第一座椅及独立设置于所述第一座椅两侧的两个第二座椅,所述第二座椅包括座垫骨架和靠背骨架,所述第二座椅还包括折叠器、侧滑机构及翻折铰链机构,所述折叠器连接于所述座垫骨架及所述靠背骨架之间,所述靠背骨架通过所述折叠器可相对于所述座垫骨架向前翻转折叠;所述侧滑机构包括第一滑动件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件可向所述第一座椅外侧滑动的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座椅通过所述侧滑机构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椅向一侧滑移;所述翻折铰链机构包括与第二滑动件固定连接的第一铰链臂以及与所述座垫骨架固定连接的第二铰链臂,所述第一铰链臂与所述第二铰链臂之间铰接,所述第二座椅通过所述翻折铰链机构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椅翻转折叠至竖直状态。
[0006]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折叠器包括与所述靠背骨架转动连接的折叠器上齿板、与所述座垫骨架固定连接的折叠器下齿板、以及将所述折叠器上齿板和所述折叠器下齿板转动连接的靠背转轴,所述折叠器上齿板具有第一齿部,所述折叠器下齿板具有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以锁止所述靠背骨架。
[0007]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折叠器还包括折叠器解锁机构,所述折叠器解锁机构包括与所述靠背转轴枢接并与所述折叠器上齿板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与所述靠背骨架转动连接的折叠器把手旋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板及所述折叠器把手旋转轴并将所述折叠器把手旋转轴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折叠器上齿板的折叠器解锁拉锁、以及连接所述靠背骨架及所述折叠器上齿板的折叠器回位弹簧。
[0008]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齿部包括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锁齿及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锁齿,所述第一锁齿与第一齿部锁合时将所述靠背骨架定位于使用状态的展开位置,所述第二锁齿与第一齿部锁合时将所述靠背骨架定位于向前翻转的折叠位置。
[0009]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座椅还包括用于解锁与锁定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之间相对滑动的侧向滑道锁止器、侧滑把手,以及连接所述侧滑把手及所述侧向滑道锁止器的侧向滑道拉锁。
[0010]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座椅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连接的座垫锁钩、与所述座垫骨架连接的座垫锁、座垫锁拉锁,座垫锁回位弹簧及座垫锁把手,所述座垫锁具有与所述座垫锁钩解锁与锁定的锁止配合部,所述座垫锁拉锁连接所述座垫锁把手及所述座垫锁,所述座垫锁回位弹簧连接所述座垫锁及所述座垫骨架。
[0011 ]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座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垫骨架外侧的把手盒,所述侧滑把手及所述座垫锁把手设置于所述把手盒内。
[0012]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座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把手盒内的侧滑把手转轴、以及连接所述侧滑把手转轴及所述侧滑把手且用于将所述侧滑把手回位的侧滑把手回位弹簧。
[0013]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动件为导轨,并且所述第一滑动件的内侧翻边形成滑槽,所述第二滑动件为导轨,并且所述第二滑动件的外侧翻边形成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内的滑轨。
[0014]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侧滑机构及翻折铰链机构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座垫骨架的前后相对两侧。
[0015]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汽车座椅的三个座椅靠背依次并排且独立设置于座椅坐垫的一侧,并且该三个座椅靠背可以独立的相对座椅坐垫旋转至展开状态或旋转至平放于座椅坐垫上,使得本发明的汽车座椅可形成3人坐、2人坐、I人坐等各种功能组合形式;在各种功能组合情况下,可根据需求放倒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二座椅的靠背来增加行李舱空间,以方便大件物品的存放,被放倒的两个第二座椅还可以向内反折至竖直状态,使两侧的第二座椅翻折后竖直于中间第一座椅的两侧,从而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结构,中间乘员入座后,两侧竖直的第二座椅可以作为中间乘员的扶手,从而提高了中间座位的乘坐舒适性;另外,如果汽车有第三排或更多排座位,两侧第二座椅向内翻折至竖直位置后所形成的空间可以作为后排乘员进出的通道,从而增加了后排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三人坐状态图。
[0018]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两人坐状态图。
[0019]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一人坐的第一状态图。
[0020]图4是图3中的两个第二座椅向第一座椅的两侧滑动的状态图
[0021]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一人坐的第二状态图。
[0022]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座椅的结构图。[0023]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座椅的折叠器及折叠器解锁机构立体分解图。
[0024]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座椅的侧滑机构及翻折铰链机构的结构图。
[0025]图9是图8的第二座椅于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6]图10是图8的第二座椅的俯视图。
[0027]图11是沿图10中的X1-XI线的剖视图。
[0028]图12是沿图10中的XI1-X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
[002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0]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包括第一座椅20以及独立设置于第一座椅20两侧的第二座椅30。第一座椅20及两个第二座椅30组合形成三座位的座椅,例如可以是汽车后排座椅。
[0031]请结合图6,第二座椅30包括座垫骨架31、靠背骨架32、放置于座垫骨架31的坐垫33、放置于靠背骨架32的靠垫34,以及设置在靠背骨架32的顶部的头枕3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靠垫34的顶部设置收容头枕35的靠背凹槽341,头枕35嵌入靠背凹槽341中,头枕35上表面与靠垫34上表面平齐。需要说明的是,头枕35可上下调节,在头枕35放到最低位置时,头枕35完全嵌入靠背凹槽341中。
[0032]第一座椅20与第二座椅30的结构相似,包括放置于座垫骨架的座垫21、放置于靠背骨架的靠垫23及头枕25。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座椅20的靠背骨架相对第一座椅20的座垫骨架可折叠或者不可折叠。
[0033]第二座椅30还包括折叠器40、侧滑机构50以及翻折铰链机构60。折叠器40连接座垫骨架31及靠背骨架32,以使靠背骨架32相对于座垫骨架31可向前翻转折叠。侧滑机构50包括固定于地板的第一滑动件51,以及相对于第一滑动件51可向第一座椅20外侧滑动一预定距离的第二滑动件52。翻折铰链机构60包括与第二滑动件52固定连接的第一铰链臂61,以及与座垫骨架31固定连接的第二铰链臂62。第一铰链臂61与第二铰链臂62铰接以使座垫骨架31相对于第一座椅20可向内翻转折叠。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汽车地板上设置安装支架101,第一滑动件51与安装支架101固定连接。
[0034]请参考图1,当第一座椅20和第二座椅30均处于通常的乘坐状态时,即并排独立时,可同时满足3人同坐。进一步地,还可以将中间乘坐位置设置的比两侧位置更加宽大,以增加中间乘坐乘员的舒适性。
[0035]请参考图2,当只有2人乘坐时,两个第二座椅30中的一个可以通过折叠器40进行折叠,从而这个第二座椅30的靠垫34和靠背骨架32 —起向前折叠而放倒,以增加行李箱的储物空间,便于存放大件物品,同时折叠后的第二座椅30还可以作为中间乘员的扶手,从而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0036]请参考图3,当只有I人乘坐于第一座椅20时,两侧的第二座椅30均可折叠起来成为中间乘员的左、右扶手,使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增加,且大大增加了汽车的行李舱空间。当第一座椅20也可折叠且后排无人乘坐时,3个座椅的靠背可以全部放倒以形成一个平面,从而将行李舱的前边界延伸至前排座椅靠背处,车内储存空间利用率大大增加。[0037]请参考图4及图5,如果汽车有第三排或更多排座位,位于两侧的第二座椅30通过折叠器40向前折叠放倒后,然后通过侧滑机构50向外侧滑移一预定距离,该预定距离满足第二滑动件52相对于第一滑动件51滑动后,可留出座垫骨架31相对第一座椅20可向内翻转的空间即可。最后通过翻折铰链机构60将第二座椅30向内翻转折叠至竖直状态,使两侧的第二座椅30翻折后竖直于中间第一座椅20的两侧,从而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结构,中间乘员入座后,两侧竖直的第二座椅30可以作为中间乘员的扶手,从而提高了中间座位的乘坐舒适性。另外,两侧第二座椅30向内翻折至竖直位置后所形成的空间可以作为后排乘员进出的通道,从而增加了后排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
[0038]以下实施方式中,侧滑机构50及翻折铰链机构60为两组,分别设置于座垫骨架31的前后相对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设置一组或者更多组的侧滑机构50及翻折铰链机构60。
[0039]请参考图6和图7,第二座椅30的靠背骨架32包括靠背框架321及设置于靠背框架321两侧的第一安装板323和第二安装板324。
[0040]折叠器40包括与靠背骨架32转动连接的折叠器上齿板41、与座垫骨架31固定连接的折叠器下齿板42,以及将折叠器上齿板41和折叠器下齿板42转动连接的靠背转轴43。折叠器上齿板41具有第一齿部411,折叠器下齿板42具有第二齿部421,第一齿部411与第二齿部421啮合以锁止靠背骨架32。具体的,第一齿部411及第二齿部421分别形成于折叠器上齿板41和折叠器下齿板42的外侧边缘,并且第二齿部421包括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锁齿421a及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锁齿421b,第一锁齿421a与第一齿部411锁合时将靠背骨架32定位于使用状态的展开位置,第二锁齿421b与第一齿部411锁合时将靠背骨架32定位于向前翻转的折叠位置。
[0041]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折叠器40还包括折叠器解锁机构45。折叠器解锁机构45包括与靠背转轴43枢接并与折叠器上齿板4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51、与靠背骨架32转动连接的折叠器把手旋转轴452、连接连接板451及折叠器把手旋转轴452并将折叠器把手旋转轴452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折叠器上齿板41的折叠器解锁拉锁453,以及连接靠背骨架32及折叠器上齿板41的折叠器回位弹簧456。
[0042]具体的,靠背转轴43依次穿设连接板451、折叠器下齿板42、第一安装板323。第二安装板324通过另一靠背转轴43b与固定连接于座垫骨架31的支撑板326转动连接。两个靠背转轴43、43b的旋转轴线重合。折叠器上齿板41通过折叠器齿板销轴415与连接板451固定连接。连接板451、折叠器上齿板41及第一安装板323通过折叠器齿板销轴416连接。
[0043]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折叠器解锁拉锁453的安装,连接板451及靠背骨架32上还设置折叠器解锁拉锁453的限位结构418。限位结构418例如可以是开设导向口的卡接片。
[0044]在操作时,通过转动折叠器把手旋转轴452,转动折叠器把手旋转轴452的旋转运动通过折叠器解锁拉锁453传递至连接板451,从而带动连接板451及折叠器上齿板41转动一定角度,从而使第一齿部411可从第二齿部421脱离或与第二齿部421相互锁止,实现靠背骨架32的锁定和解锁。
[0045]请参考图6及图8,座垫骨架31包括座垫框架311及连接座垫框架311相对侧框的中间安装板312。侧滑机构50的第一滑动件51与中间安装板312大致平行。
[0046]请结合参照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51为导轨,并且第一滑动件51的内侧翻边形成滑槽513,第二滑动件52为导轨,并且第二滑动件52的外侧翻边形成滑动配合于滑槽513内的滑轨523。
[0047]翻折铰链机构60包括与第二滑动件52固定连接的第一铰链臂61,以及与座垫骨架31固定连接的第二铰链臂62,第一铰链臂61与第二铰链臂62铰接以使座垫骨架31相对于第一座椅20可向内翻转折叠。
[0048]在本实施例中,翻折铰链机构60设置于座垫骨架31靠近第一座椅20的一侧。第一铰链臂61与第二铰链臂62通过铰链轴63铰接。第一铰链臂61与第二滑动件52,以及第二铰链臂62与坐垫骨架31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0049]请结合参照图9及图11,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座椅30还包括用于解锁与锁定第一滑动件51与第二滑动件52之间相对滑动的侧向滑道锁止器71,侧滑把手72,以及连接侧滑把手72及侧向滑道锁止器71的侧向滑道拉锁73。
[0050]在本实施例中,侧向滑道锁止器71包括连接侧向滑道拉锁73的拉锁连接部713,以及从第二滑动件52上部的开口延伸至第一滑动件51可与第一滑动件51滑动解锁与锁止的锁止部(图未示)。当拉动侧滑把手72以拉动侧向滑道拉锁73时,侧向滑道拉锁73带动侧向滑道锁止器71实现解锁,当侧滑把手72回位时,侧向滑道拉锁73带动侧向滑道锁止器71实现锁止。
[0051]请结合参照图10及图12,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座椅30还包括与第一滑动件51固定连接的座垫锁钩81、与座垫骨架31连接的座垫锁82、座垫锁拉锁83、座垫锁回位弹簧84及座垫锁把手85。座垫锁82具有与座垫锁钩81解锁与锁定的锁止配合部822,座垫锁拉锁83连接座垫锁把手85及座垫锁82,座垫锁回位弹簧84连接座垫锁82及座垫骨架31。
[0052]在本实施方式中,座垫锁钩81为与第一滑动件51固定连接的横杆。座垫锁82整体呈心形结构,锁止配合部822设置于座垫锁82的中部,例如为与座垫锁钩81配合的凹部。
[0053]当座垫锁把手85拉动座垫锁拉锁83时,座垫锁82侧移从而与座垫锁钩81脱离,从而解除座垫骨架31与第一滑动件51的锁定,此时可扳动座垫骨架31,使得座垫骨架31通过翻折铰链机构60进行翻转。
[0054]请结合参照图11及图12,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座椅30还包括设置于座垫骨架31外侧的把手盒91,侧滑把手72及座垫锁把手85设置于把手盒91内。
[0055]把手盒内91内设有侧滑把手转轴92,以及连接侧滑把手转轴92及侧滑把手72且用于将侧滑把手72回位的侧滑把手回位弹簧93。把手转轴92两端与把手盒91的盒体连接,侧滑把手回位弹簧93连接侧滑把手转轴92和侧滑把手72,当撤销对侧滑把手72的拉力时,侧滑把手回位弹簧93复位,从而带动侧向滑道拉锁73带动侧向滑道锁止器71实现锁止。
[005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57]本发明的汽车座椅在第二座椅30上设置有折叠器40,通过折叠操作,可形成3人坐、2人坐、I人坐等各种功能组合形式,从而达到一套座椅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在各种功能组合情况下,可根据需求放倒位于两侧的两个第二座椅30的靠背来增加行李舱空间,以方便大件物品的存放。其次,在第二座椅30上还设置有侧滑机构50及翻折铰链机构60,通过滑移及翻折操作,被放倒的两个第二座椅30还可以向内翻折至竖直状态,使两侧的第二座椅30翻折后竖直于中间第一座椅20的两侧,从而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结构,中间乘员入座后,两侧竖直的第二座椅30可以作为中间乘员的扶手,从而提高了中间座位的乘坐舒适性;另外,如果汽车有第三排或更多排座位,两侧第二座椅30向内翻折至竖直位置后所形成的空间可以作为后排乘员进出的通道,从而增加了后排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
[005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座椅,包括第一座椅(20)及独立设置于所述第一座椅(20)两侧的两个第二座椅(30),所述第二座椅(30)包括座垫骨架(31)和靠背骨架(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30 )还包括折叠器(40 )、侧滑机构(50 )及翻折铰链机构(60 ),所述折叠器(40 )连接于所述座垫骨架(31)及所述靠背骨架(32 )之间,所述靠背骨架(32 )通过所述折叠器(40 )可相对于所述座垫骨架(31)向前翻转折叠;所述侧滑机构(50)包括第一滑动件(51)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件(51)可向所述第一座椅(20)外侧滑动的第二滑动件(52),所述第二座椅(30)通过所述侧滑机构(50)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椅(20)向一侧滑移;所述翻折铰链机构(60 )包括与第二滑动件(52 )固定连接的第一铰链臂(61)以及与所述座垫骨架(31)固定连接的第二铰链臂(62),所述第一铰链臂(61)与所述第二铰链臂(62)之间铰接,所述第二座椅(30 )通过所述翻折铰链机构(60 )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椅(20 )翻转折叠至竖直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器(40)包括与所述靠背骨架(32)转动连接的折叠器上齿板(41)、与所述座垫骨架(31)固定连接的折叠器下齿板(42)、以及将所述折叠器上齿板(41)和所述折叠器下齿板(42)转动连接的靠背转轴(43),所述折叠器上齿板(41)具有第一齿部(411),所述折叠器下齿板(42)具有第二齿部(421),所述第一齿部(411)与所述第二齿部(421)啮合以锁止所述靠背骨架(32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器(40)还包括折叠器解锁机构(45),所述折叠器解锁机构(45)包括与所述靠背转轴(43)枢接并与所述折叠器上齿板(4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451)、与所述靠背骨架(32)转动连接的折叠器把手旋转轴(452)、连接所述连接板(451)及所述折叠器把手旋转轴(452)并将所述折叠器把手旋转轴(452)的旋转运动传递至所述折叠器上齿板(41)的折叠器解锁拉锁(453)、以及连接所述靠背骨架(32 )及所述折叠器上齿板(41)的折叠器回位弹簧(456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部(421)包括位于第一位置的第一锁齿(421a)及位于第二位置的第二锁齿(421b),所述第一锁齿(421a)与第一齿部(411)锁合时将所述靠背骨架(32)定位于使用状态的展开位置,所述第二锁齿(421b)与第一齿部(411)锁合时将所述靠背骨架(32)定位于向前翻转的折叠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30)还包括用于解锁与锁定所述第一滑动件(51)与所述第二滑动件(52)之间相对滑动的侧向滑道锁止器(71)、侧滑把手(72),以及连接所述侧滑把手(72)及所述侧向滑道锁止器(71)的侧向滑道拉锁(7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3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动件(51)固定连接的座垫锁钩(81)、与所述座垫骨架(31)连接的座垫锁(82)、座垫锁拉锁(83),座垫锁回位弹簧(84)及座垫锁把手(85),所述座垫锁(82)具有与所述座垫锁钩(81)解锁与锁定的锁止配合部(822),所述座垫锁拉锁(83)连接所述座垫锁把手(85)及所述座垫锁(82),所述座垫锁回位弹簧(84)连接所述座垫锁(82)及所述座垫骨架(3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座垫骨架(31)外侧的把手盒(91),所述侧滑把手(72 )及所述座垫锁把手(85 )设置于所述把手盒(91)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座椅(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把手盒(91)内的侧滑把手转轴(92)、以及连接所述侧滑把手转轴(92)及所述侧滑把手(72)且用于将所述侧滑把手(72)回位的侧滑把手回位弹簧(9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51)为导轨,并且所述第一滑动件(51)的内侧翻边形成滑槽(513),所述第二滑动件(52)为导轨,并且所述第二滑动件(52)的外侧翻边形成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513)内的滑轨(52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机构(50)及翻折铰链机构(60)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 座垫骨架(31)的前后相对两侧。
【文档编号】B60N2/68GK103625322SQ201310545474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李书福,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